十部委联合发文规范特色小镇建设,体育小镇鼓励发展八类运动项目
体育大生意第2678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导则”),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引导特色小镇规范发展方面最详尽系统的规范性文件。
本《导则》发布之日起,此前各部委印发的特色小镇文件同时废止,并要求各省市制定本省的特色小镇管理细则。随《导则》还一并印发了《主要类型特色小镇建设规范性要求》,共列出了九类特色小镇,其中就有体育运动类小镇,鼓励发展球类、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马拉松、自行车、武术等八类项目。
所谓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产业布局形态,是规划用地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公里的微型产业集聚区,既非行政建制镇、也非传统产业园区。特色小镇重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先进要素集聚,具有细分高端的鲜明产业特色、产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征、集约高效的空间利用特点,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发展空间。
目前全国现有1600个左右特色小镇,共吸纳就业人数约440万人、近几年累计完成投资约3.5万亿元、年缴纳税收约2800亿元,每个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平均约21亿元、吸纳就业人数平均约2700人、缴纳税收每年平均约1.7亿元。其中,国家级的体育小镇从最初的96个已淘汰整改了34个,目前剩余62个。
特色小镇概念最初来自于浙江省,2015年4月,浙江省印发《 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进行定义,并在此后获得高层点赞,这一模式随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效仿。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公开提出要发展特色小镇,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特色小镇的兴建和命名热潮。在特色小镇中,体育小镇、旅游小镇等因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特性,故而一经问世就成为各地投资的重点领域。
具体到体育小镇,体育小镇是各类特色小镇中发展相对较早、运营相对规范的典范。2016年,江苏省体育局印发《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首次使用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这一新概念。此后,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一新概念,简称“体育小镇”,自此,我国体育小镇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同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首批试点建设的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名单。
近年来,各省市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随之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由于一些地方一拥而上、盲目发展、勉强复制,所以特色小镇也出现概念不清、千镇一面、市场化不足、挂羊头卖狗肉等问题。
有鉴于此,国家发改委多次牵头、各部委联合发文,对特色小镇开展规范纠偏。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注重打造鲜明特色、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防政府债务风险等规范管理措施,要求各方面对照要求开展规范纠偏。
2018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从正反两方面正式建立了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了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推广了来自16个精品特色小镇的“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也布置加强淘汰整改的具体工作要求。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组建调研组,赴已开展特色小镇工作的20多个省份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推动淘汰整改了错用概念或质量不高的897个“问题小镇”,包括行政建制镇、虚假小镇、虚拟小镇。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委印发了《关于公布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的通知》,推广了来自20个精品特色小镇的“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也公布了“虚假特色小镇”“虚拟特色小镇”和触碰红线的特色小镇共10多个警示案例。2020年,《国办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0﹞33号)出台。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此番在《导则》出台后表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各省份清单内特色小镇减少至1600个左右,其中的一半位于东部发达地区。按照各省份动态调整、优胜劣汰的工作计划,预计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
截止到目前,全国有三个部委曾开展国家级特色小镇的评选和命名工作,其中就有体育小镇。国家住建部曾命名了两批全国“特色小镇”(共403个,现已整体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体育总局命名了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共96个,已淘汰整改34个、保留62个),林草局确定了国家森林小镇试点(共50个)。
其中,在体育小镇领域,我国体育小镇取得了不错的探索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运营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欠缺特色核心竞争力、体育产业链条不完备等。如前文所述,体育总局命名的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已淘汰整改了34个,目前保留了62个。
延续着上述关于特色小镇的纠偏工作,国家发改委如今又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要求各省份将全面建成特色小镇清单,纳入清单的应具备《导则》提出的基础条件,建成后应达到《导则》明确的各项指标要求。每年年底前公布清单,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全国特色小镇信息库。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省份清单实行“窗口指导”,进行监督、引导和督促调整。
简而言之,《导则》对所有特色小镇建设提出13项具体指标,并在体育小镇方面提出一些新提法,体育大生意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三)产业主导。特色小镇应秉持少而精、少而专方向,在确实具备客观实际基础条件的前提下确立主导产业,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找准优势、凸显特色,切不可重复建设、千镇一面,切不可凭空硬造、走样变形,切不可一哄而上、贪多求全。拥有相应资源禀赋地区可着重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及三产融合类特色小镇。
(五)建设边界。特色小镇规划用地面积下限原则上不少于1平方公里,上限原则上不多于5平方公里。不过,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及三产融合等类型特色小镇规划用地面积上限可适当提高。
(八)投入强度。特色小镇要选择一个最有基础、最具潜力的门类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做强做精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培育竞争优势强的领航企业。确保投资具备一定强度,建设期内建设用地亩均累计投资额原则上不低于200万元/亩,有条件地区可进一步提高,避免将一般项目组团甚至单体项目命名为“特色小镇”。
(九)质效水平。特色小镇全员劳动生产率原则上不低于20万元/人。单个特色小镇吸纳就业人数原则上不少于2000人。建设用地亩均缴纳税收额原则上不低于10万元/年,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接待游客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0万人次/年。
(十六)投融资模式。建立以工商资本及金融资本为主、以政府有效精准投资为辅的投融资模式。现金流健康的经营性项目、具备一定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准公益性项目,主要通过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主体自有资金先期投入,其中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申请注册发行企业债券、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等方式予以中长期融资支持。公益性项目主要通过各级财政资金予以投入,其中符合条件项目可按规定分别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二十)房住不炒底线。严防房地产化倾向,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住宅用地主要用于满足特色小镇内就业人员自住需求和职住平衡要求。除原有传统民居外,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占比原则上不超过30%,鼓励控制在25%以下
(二十二)监测监督管理。对行政建制镇错误命名的虚假“特色小镇”、单纯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自我冠名的“某某小镇”,以及停留在纸面上、并未开工建设的虚拟“特色小镇”,要立即除名。
《主要类型特色小镇建设规范性要求》对八类主要的特色小镇提出规范性要求,,其中体育运动类小镇鼓励发展球类、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马拉松、自行车、武术等项目,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教育培训等业态,举办赛事、承接驻训,打造体育消费集聚区和运动员培养训练竞赛基地。科学配置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地和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
附《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截屏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