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热“一车难求”!孕育千亿市场和三大机会
体育大生意第2956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2015年暑期档,由林超贤执导、彭于晏主演的骑行大片《破风》在国内院线上映,收获豆瓣7.3高分却仅拿下1.45亿票房。直到七年后的今天,这部影片的目标观众才随着新一波骑行热潮大批量涌现。
受疫情限制,人们远途出行减少、市内及周边消费需求大涨,骑行逐渐从代步方变为一种生活方式。近段时间,川流不息的骑行大军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在北京,长安街骑行火爆到“堵车”;在成都,百公里天府绿道成为流动的风景线;在上海,浦东滨江骑行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事实上,公路自行车的消费门槛并不低,售价从千元到10万+不等。
在汽油价格飙涨、疫情助推下,消费者更多选择个人移动工具出行,街头骑行也从交通方式变为新的“社交货币”,自行车和相关装备的销量直线走高。
据了解,市面上3000-7000元价位的单车销量较好,也有爱好者豪掷十几万元预订高端车型。除了整车,头盔、眼镜前后灯、码表、杯架、服装等配件约耗资千元左右。
尽管价格不菲,市场上的单车销售却十分紧俏,热门款式“一车难求”,不少车型处于断货状态,到货时间短则2-3月,长则一年。由此,品相较好的高档二手车能以原价出手,实现保值升值。
央视报道城市夜骑
美骑《2021年中国运动自行车调查报告》显示,自行车运动主要参与群体为18-40岁青壮年人群。从骑行频率来看,24.5%的用户每天骑行,49.85%的用户每周骑行1次或以上;从自行车拥有量来看,29.8%的用户拥有1辆自行车,56.91%的用户则拥有2到3辆。
中国自行车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全行业总营业收入3085亿元,总利润127亿元。行业出口额超120亿美元,同比增长53.4%,创历史新高。代表高端运动、高附加值的“竞赛型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增长明显,行业呈现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头部品牌也感到自行车从未如此好卖。财报显示,2021年捷安特集团实现销售额818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80亿元),同比增长17%;美利达集团税前净利润达62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亿元)创新高。
图源@club100
当骑行成为时尚,被带火的不止自行车本身,还有以自行车为载体的消费。
魔镜市场情报《2022年618大促复盘报告》显示,在户外运动行业中,户外服装销售额最高,达7.7亿元,同比增长68.5%。
在今年618期间,骑行手套、骑行服、锁鞋等骑行服饰类电商搜索量和销售量都持续攀升。
ASM研究指出,到2031年,全球运动装备和服装市场规模将达9305亿美元 ,亚太地区复合年增长率10%。消费者运动健康意识的提高、骑行在年轻消费者中的普及以及运动风潮的流行正在推动骑行运动装备和服装市场的增长。
从夜消费的角度看,有美国研究显示,在一条商业街铺设自行车道,该街道食品零售额随之增长了52.44%。骑行夜经济不仅是城市消费的“新蓝海”,更为体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图源@安高若
有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骑行市场有两大发展主旨。首先,让车手以安全的方式享受骑行的乐趣;其次,利用技术手段帮助车手突破自身局限。
随着骑行人群规模壮大, 与骑行相关的保险也应运而生,出现销售火爆的情况,多家保险公司骑行险销量上涨明显。对经常骑车的消费者来说,风险总是不可预知的,投保骑行险就是购买一份保障。
据央视报道,主流保险公司在售的骑行相关保险约有20多款,月费区间为4元到300多元,保额从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大部分产品承保范围包括骑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等,少数产品还承保盗抢和第三者财产损失。
相较保险公司,单车品牌售卖骑行保险更为垂直。捷安特在品牌骑行APP中上线了捷行无忧、捷行者、捷车无忧等保险产品,日保费0.3元起。
捷安特的捷车无忧保险产品页截图
今年4月,国内首款高端自行车车损险面世,填补高端自行车领域保障空白。这款由携保牵头研发,中国人寿财险承保,慕尼黑再保险再保的高端单车车损险产品,承保标的为购置金额5000元-15万元的自行车及车主本人,并整合了安顾欧乐的维修、理赔及救援服务,首家合作企业即为知名品牌SPECIALIZED。
SPECIALIZED高端自行车车损险
在SPECIALIZED市场及销售总监杨守灿看来,中国自行车增量的年规模约300万辆,其中5000元以上的约有100万辆,照此估算,高端新车市场整体保费规模将超5亿元。
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市场开发的体育保险产品内容相对单一,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风险和保费厘定工作不足,消费者选择有限、投保需求尚未被满足。
新修订的《体育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体育法》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鼓励建立健全运动员伤残保险、体育意外伤害保险和场所责任保险制度。
作为我国体育保险的主要供给力量,险企应该以商业单项运动险种作为突破口,不断丰富体育保险保障内容,以满足体育组织及参与者的需求,做大体育保险市场盘子。
有实验结果显示,30分钟骑行运动对抑郁情绪和快感丧失的改善可持续超75分钟。
在疫情反复的乌云下,户外骑行赋予年轻人快乐和自由,成为其个性化自我表达。诸如便利、省时、燃脂效率高、等优点,也让年轻人乐意将骑行作为绿色生活方式新选择。
据统计,北京国内首条自行车通勤专用道日均骑行流量为4000-5000人次,累计减碳超过1500吨。在单车场地和“个人碳账户”建设的基础上,绿色运动生活方式将在城市居民中推广普及。
国内首条自行车“高速”
上海首部绿色金融法规提出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鼓励碳普惠减排量进入上海碳交易市场;
深圳供电局和深圳排放交易所联合推出“碳普惠”小程序,市民类似缴纳电费等行为折算的减碳量积分,将接入深圳碳交易市场,供高耗能组织购买;
中信等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实现客户权益增值。
“个人碳账户”中的减碳量,在未来或将具备资产属性,体育爱好者在运动中累积的减碳量可转换为信用或积分,具备兑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潜力,想象空间巨大。
除了城市微出行,赛事与APP绑定核算减碳贡献,也能让赛事快速实现绿色可持续。
今年4月,环法和女子环法与拥有超过9900万名用户的户外社交平台Strava达成为期三年合作,环法将首次在Strava应用程序中出现,让低碳健康的运动理念和生活方式以数据呈现。
赛事与APP绑定核算减碳贡献
后疫情时代是推动体育市场逆向提速的关键机遇期。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大众骑行需求将持续增长。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体育产业抓住大户外机遇探索长远发展模式,必将激发经济潜力,引领行业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