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理工学子“三下乡”:扎根乡村沃野,镌刻无悔青春
//
为广泛引领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鼓励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看发展、体民情、暖民心,以实干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暑期里,学校组织了市级重点团队15支,小分队100余支,前往奉节县、綦江区、涪陵区等10余个区县以及市外延安、遵义等红色教育基地扎实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高扬砥砺实践的风帆,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在新征程上绽放最“靓”丽的青春风采。
汲取红色力量,做许党报国的“坚定者”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赴延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等地重温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在梁家河,看到史馆里展示的一张张老照片、旧物件,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为村民们办的打坝修田、建沼气池等一件件实事,实践团感悟到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次延安精神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实践团成员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鼓舞了实践团成员自强不息,强国有我的豪情。
机械工程学院在九龙坡区华岩镇社区开展“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纪念“七七事变”85周年活动。志愿者们结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借助视频、PPT、问答、朗诵等形式,从历史背景阐述、影响等多方面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七七事变”。志愿者们还邀请了两位退伍大学生向小朋友们分享军人们保家卫国的艰难历程,将历史故事可视可感地呈现给小朋友们,讲好红色故事,缅怀革命英雄。
其他实践团还走进王良同志纪念馆、涪陵816工程遗址等地,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旨在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学习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体验非遗之美,做文化交流的“宣传者”
外国语学院带领孟加拉国、卢旺达等国留学生来到巴南区南温泉旅游发展中心学习树叶制作技艺。此项技艺是巴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老师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解树叶画的制作过程:将树叶置于水中,贴紧印花模板,反复刷洗,最后烘干成型。“学非遗”活动结束后,留学生们还随三下乡团队一同参与了巡山护林活动。此次“三下乡”为留学生们在中国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文化,也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努力。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传统文化传承团深入巴南区,寻访接龙吹打、木洞山歌、鱼洞乱针绣、刘氏泥塑、长江赏石艺术、巴南茶叶制作技艺、周氏传统木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对话中体验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在非遗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非遗之“魂”。
理学院实践团在永川区板桥镇学习泥鳅灯舞。泥鳅灯舞是永川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新春之际,人们都会将泥鳅灯高挂在自家大门上方。志愿者们顶着烈日,举着泥鳅灯,表现了泥鳅“游、转、翻、钻”等场景,再现了板桥镇数百年历史的繁华。
管理学院实践团寻访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人邓孝平老师。邓老师向实践团介绍了大有山歌的历史,并现场教授大有号子,与志愿者们一起领略“大有山歌”深厚的乡土情怀和艺术魅力。
助力产业发展,做深耕专业的“实践者”
化学化工学院实践团成员在奉节县槽木村对老鹰茶树的种植土壤进行了采样调研,检测老鹰茶所生长土地中矿物质的种类以及含量,以此了解乡村生态环境情况,为槽木村高品质老鹰茶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会计学院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以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该地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深入剖析睦和村在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和产业兴旺中的经验,形成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课题组还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为当地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建议。
车辆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深入高新科技园区,展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并做了调查研究,为“中国制造2025”伟大战略的实现贡献出当代大学生的一份力量,用青春汗水助力科技赋能。
在涪陵区新妙镇,经济金融学院与沃柑果园负责人就学习先进的培育技术、前沿的企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经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充分利用自身所知所学,为这个大山上的沃柑果园出谋划策。
应用技术学院实践团走进奉节县朱衣镇蓼叶村首届李子采摘节,助力大山深处的“带货”直播,为当地种植户免费制作精美营销图片和特色包装礼盒,与乡村致富带头人交流互动,亲身感受“小水果”种出“大产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走进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等地,开展新材料企业发展状况调研,致力于为我国新材料行业贡献力量。
投身乡村教育,做儿童逐梦的“陪伴者”
除了以专业助力产业,志愿者们还将所学所长带给乡村的孩子们。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成员来到奉节县义和村,借助图画、键盘和运算模型,简述计算机发展史,用“小火车游戏”讲授计算机堆栈原理,用人体器官构成模拟计算机的组成,一系列贴近现实的案例,寓教于乐,激发了青少年的计算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实践团来到渝北区龙兴镇普福社区,开展“走进AI”暑期快乐课堂人工智能科普宣传活动。志愿者用《机器人总动员》和《钢铁侠》两部电影引入,帮助小朋友们直观地认识人工智能。实践团还从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智能家居、个人助理、打车服务等多个方面,讲解生活应用中的人工智能,把“AI”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儿童的心中。
团委发展成就观察团的退伍大学生为綦江区扶欢镇的小朋友量身打造了国防教育夏令营,开展基础军事训练、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多项课程,带领当地青少年练就一身志气、骨气和底气,引导其向英雄致敬,为祖国奋斗。
开展普法宣传,做乡风文明的“推动者”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实践团来到奉节县大树镇凤仙村,选取了农村生活中常见的遗产和婚姻纠纷相结合的案件,以真实法庭审判程序为基础,创作模拟法庭剧本,为村民们打造身临其境的普法体验。通过此次活动,村民们不仅沉浸式地感受到法律的魅力,还深刻理解了案件背后的法律知识,达到了普法的根本目的。实践团成员在走访调研过程中,还结合“民间借贷”与“预防电信诈骗”等乡村热点法律问题,撰写普法小故事,精心制作普法宣传视频和普法宣传页,入户发放并耐心讲解。本次实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法律知识深入人心,拉近了村民与法律的距离,促进乡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弘扬文明新风,赢得了村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
盛夏七月,重理工学子走进乡村、深入基层,在实践中积蓄力量、提升自我,将热血与汗水洒满祖国乡村沃野,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往期推荐
今日视频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