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化腾,任正非,王卫为什么那么牛?答案全在这家超市里

分享智识与见解☞ 书单 2019-06-27


本期分享人:书单君书单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后台


上一期,书单君和“书米”们分享了

《8个法国人,就有1人在追这部中国纪录片,看到最后我也泪流满面》

(☝点击阅读)


最近,书单君的朋友圈被3件事刷屏了:


72岁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被拍到独自在机场排队等出租车,没有助理和保镖随行,也没有专车来接。


一位顺丰快递小哥被打,一向低调的顺丰总裁王卫发了一条硬气的朋友圈:“我王卫向着所有的朋友发声明!如果我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然后,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宣布,捐出一亿股腾讯股票(约相当于138亿元人民币),注入正在筹建中的公益慈善基金。




虽然针对每条新闻的讨论已有不少,但书单君觉得,这三件事看似孤立,实有共通之处。


什么共通之处?这里卖个关子,书单君先和“书米”们分享一家德国奇葩超市的故事。



作为欧洲经济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是不少跨国企业觊觎的对象,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市场。然而进入德国后,沃尔玛却举步维艰,仅仅8年就兵败如山倒,在2006年7月,最终宣布全面退出德国市场,亏损上亿美元。


打败沃尔玛的,是一家低调的德国本土超市


阿尔迪(ALDI)



阿尔迪不仅赢下本土保卫战,还转守为攻,进军沃尔玛的老巢——美国,并且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到2014年已拓展了1300余家门店。而在全球,阿尔迪也已进入了17个国家,分店近万。




这种扩张并不是简单粗放的,实际上,阿尔迪顾客的忠诚度相当高,固定顾客比例高达37%。德国人的食品消费支出中,平均每4马克就有1马克进了阿尔迪。


还有调查表明,阿尔迪是德国最值得信任的食品商店,是德国第三大最受欢迎的品牌,甚至超过了奔驰,仅次于西门子和宝马。


打跑沃尔玛,又能赚钱又有口碑,阿尔迪靠的是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三个字——


“做减法”


只卖最爆款


人们似乎认为,一家超市的商品种类应该越多越好。比如沃尔玛就是这样,一家门店的单品数量可能达到2万以上。


然而阿尔迪很奇葩,它只专注于700种最常被购买的商品,每个品类只选择最爆款的明星产品。比如,消费者在别家超市里可以找到16个品牌的番茄酱,但在阿尔迪只有1个品牌。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1

顾客没有选择的焦虑


人类的心理天然有选择困难症,当只有一个选择时,就少了很多无谓的纠结。

2

单品销量增大,成为价格谈判的优势


阿尔迪与供应商签订的每份合同金额都不少于50万欧元,大部分合同期限长达10年。供应商当然喜欢这种订货量大又稳定的伙伴,愿意提供更高的折扣。


不做广告


一般的企业都会把投放广告作为增加曝光度、吸引购买的手段。


可阿尔迪偏不!


它们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不设公关或新闻发布机构的大型跨国企业,每年广告投入只占营业额的0.3%,几乎不做任何形象广告。


阿尔迪的超市每周会刊出一张八开的《阿尔迪信息报》,上面列出了下周要上架的廉价商品,放在超市入口由顾客自取。


阿尔迪认为,不做形象广告意味着可以把省下来的广告成本再让利给消费者!




节省一切时间,那都是成本


在控制成本方面,阿尔迪表现出了刮肉剔骨的精神,他们不仅关注店租、人力、进价等,还对各种时间成本进行毫不留情地缩减:


1

公关时间


公司从老板到普通员工,一律禁止接受媒体采访!因为“浪费两三个小时,这都会增加到商品成本上”

2

后时间


如果有顾客觉得阿尔迪的商品有问题,阿尔迪肯定退货,哪怕是一瓶喝了一半的葡萄酒。因为阿尔迪认为,跟顾客纠缠会产生时间成本,而与投诉相关的部门和律师也将增加成本。

3

商品上架时间


阿尔迪的所有商品,都是用箱子堆在那里的,而且所有包装箱只有一半,露出半截商品,这样就不用花时间去切开箱子了。




少雇人,雇牛人


阿尔迪的连锁店一般只有四五个营业员,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业务忙时集中在收银台结账,闲时轮流理货、清理废弃包装。


当然,待遇也是不错的,年轻员工只要努力工作,不仅升迁机会多,薪水也很高。工作出色,升任小区经理的即配给公车;升任部主任的,年薪可达到20万马克,由此吸引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缩减人力成本,也不是单靠把员工培养成“特种兵”,有些做法则相当巧妙。比如,阿尔迪超市的手推车是收费的,每次25美分。



这并不是想从用户身上赚钱——这真不是钱——而是当顾客用完购物车后,只要将购物车退还原位,就可以拿回25美分。


这样一来,阿尔迪根本不需要人来管理购物车,只用25美分就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坚持不上市


你一定感到奇怪:品牌和效益俱佳的阿尔迪,为什么不上市呢?


实际上,阿尔迪从来不想上市。因为上市以后个人财富也许可以翻番,但上市意味着要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等打交道,每年要出各种公告、财报,这些都是运营成本,最终都会折算进商品价格,由消费者埋单。


别说上市了,有时候阿尔迪的稳健简直到了“反常识”的地步。


比如,他们从不举债经营,扩张都是用挣到的利润进行,风险很低。每年也没有年度计划,要有多少销售额、多少利润什么的,从来不说,做到哪里算哪里。



靠着这些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的成本控制,阿尔迪的商品价格比号称“天天平价”的沃尔玛还要低15%—25%,比一般超市低35—40%,真正把看似矛盾的“质优”和“价廉”统一了起来。


喊着“做减法”的企业很多,可为什么像阿尔迪这样成功的总是少数?因为——


真正厉害的,是做减法背后的价值观!


大多数商人之所以想省钱,其实是为了自己多赚钱。


而阿尔迪的股东,则是为了给顾客省钱,把自己的分红也省了!


省到最后就是省自己。成本降到最后,就是股东自己降低分红。这种成本,一般企业很难有决心去省。所以,一旦有企业这样做了,那竞争对手该是怎样的绝望。


这已不是商业竞争策略层面的问题了,而是价值观的问题。




一家企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取决于它是由什么样的创始人建立的。


阿尔迪的创始人是卡尔·阿尔布莱希特和泰欧·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他们成长于一个贫穷的虔诚天主教徒家庭


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德国百业凋零,兄弟俩继承了母亲留下的小食品店,出售最基本的民生食品。在那个战后生活贫困物质匮乏的时期,他们减少赢利、降低成本的大众化路线,赢得了很多民众的好感。


20世纪60年代,全球零售业的整合让两兄弟预感到了新型折扣零售的前景,于是,他们对已有的几百家分店进行改革转型,建立了仓储式廉价超市阿尔迪,并一直发展到了今天。


卡尔·阿尔布莱希特和泰欧·阿尔布莱希特兄弟


兄弟俩坐拥巨大的商业帝国,哥哥卡尔还曾是德国首富,但他们为人却很低调,几乎从不出现在媒体镜头中,没有奢侈豪宅没有豪车,反而捐了很多钱用于慈善和癌症研究。


2010年,弟弟泰欧去世,2014年,哥哥卡尔也离开了世界。不过,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事作风,在继任的管理者们身上得到了传扬。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俩的作风,让书单君想到了马克思·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尤其是清教徒思想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新教伦理认为,劳动就是人在世俗生活中完成上帝赋予的天职,为上帝保管财富;同时,新教还把禁欲主义从修道院扩展到了俗世。

因此,终生辛勤工作却克制享乐成为清教徒们的普遍特征:上帝把那些财富交给我,这个财富终究回归给大众,而不是花天酒地,让自己去享乐。


这正是阿尔迪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朴素价值观成为了他们持续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让拼命消费成为拼命赚钱的动机。




现在,我们可以说回任正非、王卫、马化腾了。


在各自的领域,华为、顺丰、腾讯都已成为了中国企业中的领军者,其中固然有很多技术层面的原因,但书单君觉得,它们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与企业核心人物所奉行的价值观密不可分。



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反复强调:“你们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所以华为有最显著的两个特征:


第一,客户至上。哪怕客户在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只要一个电话打来,华为立刻派工程师飞到现场。


第二,员工当老板。华为也没有上市,与阿尔迪不上市的原因不同,华为是把98.6%的股权开放给了员工,任正非的股权只有1.4%,这样一来,员工是以老板心态工作,还是以打工仔心态工作,得到的回报会完全不同。


华为以“狼性文化”著称——狼群在捕食时非常凶悍,而且讲究配合,跑得最快的去堵截猎物,其他狼自动左右包抄,都是本能行为。所以狼群中没有养尊处优的狼王,狼王必须带头拼杀。


独自在机场打出租的任正非,正是这样的“狼王”。





顺丰在中国快递业,无疑是个特殊存在——贵,可大家还是会把重要的东西交给它寄,因为可靠!


快递员掉包客户物品的事情,顺丰从来没出过。是顺丰快递员的道德感强吗?未必,人非圣贤。顺丰靠的是真正地给员工尊严。


当快递员拿着一万五的月薪时,他就不会为贪2000块的东西丢了工作。所以快递员被打这事,挑战的是顺丰员工的尊严,即顺丰的核心竞争力,王卫必然会强硬表态。


快递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做这门生意,靠的是人心。只有真正把员工尊严提到特别重要的位置,才能凝聚起人心,坐稳行业第一把交椅。





你一定还记得曾经的腾讯,虽是行业巨人,但声名狼藉,因为它染指了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辛苦耕耘的几乎所有产品线。


3Q大战让积怨爆发,腾讯简直被口水淹没。但第二年,马化腾定下了“开放”战略,请来70多名各领域专家,“诊断腾讯”,向腾讯开炮。


没多久,腾讯就拿出了继QQ之后的第二个王牌产品——微信,喊出了“连接一切”的口号。




QQ和微信都直接着眼于人与人的基本需求,最终达到现象级的影响力,改变了几亿人的生活。


做出这种产品必须站得足够高,才能得出对“人”的洞察,对社会的洞察。


所以,抱着“连接一切”梦想的马化腾捐出一亿股股票,奇怪吗,不奇怪。

...

书单君今天讲了四个故事,一外三中,但故事的内涵其实是一样的:商业做到最后,拼的其实就是价值观。


企业创造价值,是为了老板享受,还是为了服务大众、推动社会进步?管理上是老板一人说了算,还是共患难同奋斗?


这些简单问题的答案,其实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因为,价值观决定了格局,决定了你会做出怎样的东西,达到怎样的高度。



下面这两个有价值观的故事

或许,你也愿意一读

(点击下图,立即查看)







参考资料:

1.庞小伟,《德国阿尔迪超市:体会零售的真正本质》,联商网

2.果莲,《阿尔迪:简单至上》,《中国连锁》2012年第4期

3.杨成志,《阿尔迪的四把利剑》,《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1期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之所以不同,就在于我们敢于做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