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风采·路建美】求新的学者,率真的老师

2017-09-20 苏州大学

精彩推荐

1.超实用 | 网上自助查询及事务办理全攻略2.图解 |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3.最权威的选课指导 | 教务部送给萌新的开学礼物4.军训第一天……

今天,让我们跟着大苏一起来认识路建美老师。

路建美

路建美,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长期从事环境材料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先后获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90篇(其中JACS2篇、Adv. Matre.5篇,二区以上SCI论文共计175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其中美国专利5项,累计实现成果转化30项;受英国皇家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邀请编写著作2部、受国家自然科学出版基金资助编写出版《可控结构高分子吸附材料》。在苏州大学工作35年,她先后指导128名研究生(博士32名),其中1名博士研究生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名博士研究生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此外,路教授兼任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化学部科技委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全国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分会副主任委员。


一位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1982年,路建美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那个年代的高校少有科研,但苏州大学地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苏南地区,因技术匮乏使高校教师成为企业追逐的技术开发人员。路教授凭着对科研的执着热爱以及勤奋刻苦,在学校和院系支持下,她以企业技术需求为自己的科研任务,受企业委托成功开发小到胶水、墨水,大到光缆阻水油膏 45 33287 45 15233 0 0 3880 0 0:00:08 0:00:03 0:00:05 3880、光纤油膏、吸水树脂等二十多个项目,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在院系、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科研创新及服务地方经济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经民主推选成功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

路建美教授和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科研选题一定要方向选对,就是要有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之勇气。只有在科研方向上具备了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能做到所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是创新性和引领性的。”在众多科研项目中,有两项研究成果耗费了路教授大部分的心血,第一个是吸水树脂,那时她刚留校,参加学术会议看到日本人拿一张类似餐巾纸大小的薄片可以把一大杯水都吸掉,一下子就激发了她也要在国内做这样研究的兴趣,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日夜实验,她于九十年代初成功研制出丙酸系的高吸水性树脂,并将成果转化给福建南安树脂公司。该技术成果很快实现了产业化,年产15万吨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排第二(内资企业第一),并由技术受让企业牵头制订行业三大国家标准。

路教授在吸水树脂研发过程中,也萌发了研究能与国际竞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想法。当时正值海湾战争,许多输油管道被炸后大量原油泄漏到水体无法治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看到这一情况,路教授十分心痛又心切,决心研发一种高效吸油材料,把这些泄漏的油品快速吸附和回收,变废为宝。然而通过文献调阅,发现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基本判定吸油材料是基于范德华力吸附的机理,其吸油速度为4-6小时,因此下了不能在工业领域工程化应用的死刑判决。然而,她没有被这个国际科学家的“死刑”结论吓到,而是仔细分析已有文献,另辟蹊径,从吸附对象的物理状态、化学特性入手进行吸附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合成。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她亲自设计和合成了上千种结构单体,通过筛选、组合,经历了失败、改进、再失败、再改进的不断探索,直到2005年才研究出了快速的吸油材料,从文献报道的4-6小时吸附速度开始向2小时、1小时内缩短,此后通过理论模拟、反复试验,路教授首次提出了“单体协同吸附机理”的结构设计思想,同时打破文献报道认为吸油材料基本依靠微弱范德华力作用的误区,确立了以“类氢键基团协同作用”是提升吸油材料吸附速度的理论依据,一举突破了4-6小时吸附速度的限制,实现了难以令人置信的“2-11秒”的吸附速度。如今,看着躺在她书柜里堆积的高高的实验记录本,仿佛无声的告诉我们,路教授这么多年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及她所经历的爱人出国求学、儿子成长关键期、自己多次的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手术以及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后的科研时间被挤占等等一系列困难,可能对普通人来讲,任何一个困难和反复的实验失败,都会成为退缩的理由。

 现在,吸油材料及其延伸技术先后以学校成果转化的形式转给了相关企业,先后参与了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和大连716原油泄漏等国内外40多起突发性事故的快速处置,为事故发生地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遏制了油品泄漏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受到了驻外使领馆、环保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客户的高度评价。由于路教授在此领域的先行先试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重点项目、环保部环保公益行业科技专项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支持,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处置中由于媒体的报道,受到美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夏普莱斯教授关注,亲自来苏州大学寻求合作,如今他每年都来路教授实验室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科研合作,双方每年都有互派学生和教授进行交流和合作。

成功没有让路教授停下科研创新的脚步,她继续在吸附材料基础上,把前期成果的科技转化经费投入到高效吸附材料耦合催化降解剂的研究中,开发了相应的智能化模块装备,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和工业有机及硫化氢等尾气的深度处理,成果经转化给企业后,已经先后在苏州的吴江和常熟、常州、宜兴及安徽马鞍山等地建成了十多套废水、废气的高效治理示范工程,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矛盾冲突提供了高新技术的解决之道。


  一位学术前沿的探索者

 路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在不断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科研创新活动的同时,也一直着眼于国际上先进科技领域中难题的解决。例如,那一年,她了解到全球火爆的3D IMAX电影《阿凡达》拷贝重达700公斤,她就想如果研发一种新型存储材料,突破现有的0和1的二进制存储,实现0、1和2的三进制乃至四进制存储,就可以使单位面积内的信息存储容量呈亿倍增长。决心下、撸袖干!2010年,路教授率先在国际上的顶级期刊J. Am. Chem. Soc.上报道了通过有机分子的结构设计和器件制备成功实现了三进制存储器件的制备,美国化学和工程网站(Chem & Engineering)头版头条用“信息存储走向有机新时代”对该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世界上致力于无机纳米线多进制材料研究的美国滨州大学阿加沃教授也在报道中评价:这是首个基于有机小分子的三进制器件。此后美国物理协会网站和计算机软件网站先后用“三进制存储实现突破”和“中国人突破二进制存储限制实现三进制分子存储器件”为标题,都对路教授所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评价。此后,路教授先后提出了电荷陷阱机理、多机理调控、分子堆积调控机制、器件界面调控机制等多进制材料设计和器件制备的指导性理论,在J. Am. Chem. Soc.和Adv. Mater.等领域著名期刊上发表了系列引领性文章,指导了该领域的发展,从最初2010年时唯一一篇三进制有机材料的报道,已经发展到现在每年约100多篇的文章报道。


  一位走进学生心灵的师友

熟悉路教授的人都知道,路教授对待工作的认真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很多工作布置下去就是要“今日事、今日毕”,她对自己、对待学生和下属都这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件事她对执行过程的标准定的很高、要求很严,但对于结果她并不苛求,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努力了,不后悔”。这种高标准的坚持,使得从她课题组里走出来的学生都有一种天然的气质——“比别人想得多和做得多”。近五年来,路教授培养的博士生中先后有1名博士研究生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名博士研究生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并有9位博士生在提前一年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后,先后被路教授派往和她有深度科研合作的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美国SCRIPS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对学术的严苛,是对科学的尊重;对学子的严格,是对学生的期待。路教授对学术严苛要求并没有妨碍学生感受到她真诚的关爱。如今,一年一次的课题组交流会,已成为历届毕业生的最大盼望。每一次相聚,大家不仅能够切磋交流最新科研成果,最大的共识也是路教授的“曾经的严”让大家面对社会和工作时体会到了比别人的“一丝轻松”。

(科学技术研究部供稿)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图文提供:科学技术研究部

整理编辑:田皎、姜漫

↓↓↓

 觉得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