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鑫这周读了啥(52):虚实共生的新世界,属于mfers:)
卷首语
面朝未来,春暖花开。
这次分享的内容,都关于未来。
Indigo关于未来的畅想里,给了一个很光明的期待:表面经济衰退的同时,我们的幸福程度仍然可能大幅度提升——因为技术创造通缩。
John Maeda的复原力报告,从设计的角度,告诉我们不要只关注Function & Form,更要在Fight & Flight中找到更好的路。
埃森哲的技术展望,里面4张图我很喜欢,可以看到每个技术发展维度上的历史和未来,看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是一篇mfer的文章 + 自己最近亲历,讲讲每个人内心里住着的那个小混蛋。没有国王,没有路线图,我们自己玩起来就好呀。
这期内容比较厚,建议收藏再看。
其实我真心想要建议的是点“在看“、转”朋友圈“,然后”收藏“:p
数字重塑人生 / 理解即将被 Metaverse 与数字转型重构的世界
https://mp.weixin.qq.com/s/OKaEhugXJNExQgYyw7L44A
看债务周期,繁荣和衰退总是一浪接一浪。
看体感,现在自然不是在上升期。
很喜欢Indigo的视角: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是通缩。
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让东西更便宜了,GDP算下来反倒少了。
反过来讲,统计意义上经济发展停滞,不等于生活水平的必然下降。
传统招聘方式要面试100个人才能招到一个,如果有技术来做更优匹配,让我们面试10个人就能找到合适的。这样我们省事儿求职者少折腾,是好事儿,但实际上GDP反倒下降了(比如少了90个人打车来面试的消费)。
原子经济里,任何的东西,都是要么你用要么我用,资源是独占的、是稀缺的。
数字经济里,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本质上资源无限,是一种富足经济。
原有的原子经济,被非物质化;原来的生产公司,变成软件公司和AI公司;而最终的竞争变成软件和AI能力竞争。远的比如唱片变成iTunes,近的比如Tesla大战传统车企。
只是,人类是一种追求地位和优越感的猴子,富足经济如果只带来普惠平权,就无法最大化激发和满足需求。这时NFT就派上了用场,虽然这张图谁都可以用(效用),但是这图属于我(独占性 & 显摆功能),这样就既兼具了富足经济让大家都爽到,又满足到了占有欲攀比心让有钱人心情更爽。
文中还有很多观点有意思(尤其是虚实融合部分),建议看原文。
我比较感同身受的还有两点。
一是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
未来世界未必是Ray Dalio所说的某个国家搞定上一个老大、成为新老大,很可能是一个数字层面的新社会或联合体来成为了新的主导。而在个体层面,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公司和国家的约束,开始自由生活。
最近参与了一些项目,经常是上午和里斯本的朋友聊天,下午和新加坡的项目开会,晚上和硅谷的同学录播客,讨论的也都是中国以外的市场,越来越觉得自己工作和生活在一个虚拟地球上(虽然肉体已经两个多月没出小区了)。
二是和机器合作的能力。
可预见的将来AI能力会持续增强,在这个时候其实最重要的能力可能是持续学习和AI配合的能力。就好像AlphaGO出现之后,想着怎么练棋打败AlphaGO毫无意义,但思考如何用好AI来磨练自己 & 形成新能力新竞争优势,更有意思。
John Maeda:复原力技术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zrxIjPe7nVhAAkmhdu9-4A
传统设计关心的是Function(功能) & Form(形式)。
而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需要设计的是复原力(我理解为弱版的反脆弱)。
复原力的设计,不是在Function和Form中间找。
而是在Fight和Flight中找。
人类天性,面对不确定性(危险),是要么选择Fight(战斗),要么选择Flight(逃避)。
复原力的设计,是要在这两者之中,将不确定风险表达成可感知的事务,然后找到可能的更优路径。
具体来说,风险是“我们所关心事务的不确定性”。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定义。
虽然报告主要说的是如何对抗不确定性,但我看见的风险来源其实是“期待”。
所以,其实还有个很大的提高“复原力”的路径,就是尽量降低自己对于世界的“期待”——不要觉得世界未来一定应该怎样怎样,不要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定应该怎样怎样。
对“应该”的执念越重,可能的风险就越高。
反过来,仍然保持“关心”,但不觉得有什么“应该”,接受现实速度会更快,心态也会更平和,本身就是一种反脆弱。
对效率的追求,往往降低了冗余,但很多时候提高了脆弱性。
而反过来,花费更大的开销,有可能可以创造更大的弹性和复原力空间。
这些“复原力”,未必是在事后让系统复原,也更可能是在危机发生前更好地规避。
前一种安全措施更像是安全气囊,后一种则更像是车道偏移警报。
埃森哲技术展望报告2022
https://www.accenture.cn/_acnmedia/PDF-174/Accenture-Tech-Vision-2022-Full-Report-CN.pdf#zoom=40
细节可以看报告(中文版)。
比较喜欢这几张图,看看几个“科幻”方向上未来10年可能发生些什么,可以把视角从当下一时的问题中挪开,看见自己在更大时空中可能的位置。
mfer简史: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混蛋
https://mp.weixin.qq.com/s/SbUAmBV6NBMyibN6Dq2W5g
这篇文章是一个多月前看到的,然后就忍不住去OpenSea买了个mfer给自己换了个头像。
现在价格大约跌了一半,但看这个绿色小人儿不知道为啥越看越顺眼了,禀赋效应么?
当人人都在炒作NFT“艺术品”,对着一对小图片叫喊着“艺术!“的时候,Sartoshi蹦出来搞了这么一堆”6岁孩子也能画出来”的简笔画。
最早的来源可能是这张古老梗图:
结果一下子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大家都想起了自己坐在电脑前百无聊赖的样子。
可能还有自己内心里那个忍不住骂脏话的小孩。
“万一,我们内心都住了这么一个小混蛋呢?”
可能是个程序员,可能是个企业家,可能是个教授,可能是个销售员。
可是,“万一,我们内心都住了这么一个小混蛋呢?”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Sartoshi不仅仅是在“图”上表达了这种精神。
更是在所有的理念传达和规则制定上。
所有mfer遵守的是CC0协议,意思是想用随便用。
mfer属于所有人。
没有国王,没有路线图。
大家就自己玩了起来,比如出现了奇奇怪怪的FootDao:
甚至于还有自己的Discord:
最近亲身见证的两件事儿,愈发觉得未来世界很有意思。
一是BitKeep钱包融资,看到创始人的公开信,自我介绍时说的居然是”大家好,我是mfer#6148,也是BitKeep钱包的创始人Kevin”,mfer居然是第一身份……
第二件事情,就是被拉入了某个mfer群。
然后有个群友(群里面叫“家人”)出了本书,封面上印了很多的mfers。
于是……大家就去抢购了。
于是……一本定价41元的书,在京东涨价到了89块。
然后……涨价到了128块,当然商家也知道不好意思,捆绑了另一本书一起卖。
知识经济崛起啊,买书居然也要配货了!
看到玩这么嗨,觉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玩玩闹闹中,不知不觉越来越认同自己mfer身份。
可能,自己心里面也有个老不正经的小混蛋吧:)
篇尾广告:
欢迎去小报童订阅“任鑫今日笔记”,(基本上)每天一篇粗糙笔记分享
欢迎去小宇宙订阅“任鑫这周找谁学”,会找各行各业朋友聊天儿
总之,欢迎在各大平台搜索“任鑫”关注订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