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心】12.反事实推理
每天用刷牙的时间,听一段社会心理学。大家好,我是开浩。
上节我们说了人是理性动物,这节我们开始接触控制性思维的内容,也即高努力水平思维,也就是有意图的、主动的、需要努力的思维。
我们下意识的认为这部分思维是理性的,事实上我们可以证实的是,这部分思维内容只能说有目的,并不能说是绝对理性,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性。
反事实推理(counterfactual thinking,我个人认为翻译为反事实思考更合理一点,毕竟带有推理的字眼,显得相对理性一点)就是如此,如果事情发展和我们所希望的不太一样,我们就会改变过去的某些想象。
反事实推理的一种情况比较良性,用以帮助我们下次再做这样的心理预期。比如,如果我们预测未来某些不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如果事实事情发生了,我们会调整自己的想法:其实我早就想过可能发生的错觉。
比如,我们看好一只股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买入,股票跌了,我们就会去想,当初就说不买的。其实我们忘记了,我们是看好了这只股票的。
这种反事实推理是一种安慰,是基于事实的思维调整,而另一种反事实推理却让人担忧。
比如你考试差几分及格,你会反复看卷子无法释然,甚至回想当初认真做哪几道题才能及格,如果离及格分数越近,则越是让人产生忧虑,59分会比58分更让人难受,同理,在一场比赛中,第二名会比第三名更容易产生焦虑。
研究表明,经历过家庭悲剧的人,这个悲剧结果被逆转的次数越多,则忧虑越深。
我们做一个可怕的猜想,如果一位母亲因为没有去接孩子放学,而孩子出了意外,那么如果这个母亲有越多次可能提前去接孩子,这个母亲就会越悔恨。
这些研究结果都告诉我们,我们是如何在悲剧中屡次不能自拔的,我们总会有一种“当初如果怎样,那多好”的错觉,这种错觉不符合基本的理性,我们应当知道,过去并不会改变。
可能有的伙伴会说,开浩,你说的不对,那有些人差一点及格也很开心啊,在比赛中得了第二名也会觉得很意外啊!如果想解释这类乐观的情绪,我们需要引入另外一个心理学常用的思路,那就是心理预期为标的物的思考方式。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我们刚才所讲的所有例子,都基于一个基本心理预期:我不应该是这样,我应该得到更好的。
如果你去参加一场比赛,你只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去的,可能努力一下,你觉得你会拿第四名,这是你的心理预期,而如果以此为标的物去看,假如,你得了第二名,你也不太会有反事实推理的行为,因为最终的结果超出了你的心理预期,你当然不会痛苦,反而会觉得更开心,你也会一闪而过的觉得,我再努力一点就好了,但是这种开心总体会大于你的悔恨,你则会更有开心的理由。
那些差一分及格的同学开心,也可能是因为结果超出了心理预期,虽然事实上没有及格。
所以,那些事后乐观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调整了心理预期,以避免自己的心理落差,比如很多女孩子在面对感情的时候,倾向于表现出来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就能在即使感情过程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也能让自己过的更好受一点。
基于以上的内容,我们再重新梳理一下,加入心理预期这个因素去看一下,如果结果大于心理预期,即使没有达到实际的达标线,你也会觉得很开心,而如果心理预期超出了实际达标线很多,即使你达标了,你也不会快乐。这样事实上悲观的准备却导致乐观结果的悖论。
这就是反事实推理,我们觉得我们理性,实际上我们理性吗?当然,开浩并不是要求大家要有悲观准备,而是清醒的意识到,每一次我们试图突破一些什么,我们要尽全力去突破,而同时,我们要消除内心中的幻想,多一些当下的思考,即使未来我们需要承受痛苦的结果,少一点悔恨,多一点释然,也许会过的更轻松一点。正如和平勇士(出自《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所坚信的那样:我不再期待世界来满足我,放下期待的心,去迎接彻底的自由。
本节的概念就播讲到这里,感谢您理解今天社心的主要内容,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开浩御书房,我们下个工作日再见。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回顾
请输入标题 bcdef
关注公众号,添加小书童
获得更多认知提升
请输入标题 abcde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