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心】45.施暴者的逻辑

拒绝施暴的 开浩御书房 2019-11-29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

每天用刷牙的时间,听一段社会心理学。大家好,我是开浩。

 

上节我们说到帮助别人会带来怎样的心理体验,这节我们来分析一下,施暴者是如何合理化自己行为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给人起外号的情况,有些外号只是亲昵的表现,而有些外号,却带着浓烈的鄙夷情绪,每当我们提及这些负面的外号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带有冲动行为。


比如军队里会给目标敌人设置名称代号,这些称呼有些是带有浓烈的歧视的,比如二战时期,美国人对德国人和日本人的称呼就明显带有敌意,包括我们中国人,也对日本人有着敌意的称呼,比如“日本鬼子”之类的称呼。


研究表明,每当我们对人带有敌意的称呼时,会为我们做出敌意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换种说法,每当我们对某人或某事产生敌意的称呼时,会让我们更有倾向做出敌意行为。


所以在自控力训练的环节中,就有不要说脏话的要求,每次我们对一件事产生负面评价,其实让我们为我们面对这件事产生了困难,所以也会强调,不要抱怨什么。


如果从暗示的角度来说,我们说出去的内容,已经对自己的判断起到了暗示作用,但是我还是更倾向于合理化行为的角度去解释,即,无论我们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对某人某事打上标签,事实上也会让我们向这个标签靠拢。


所以你会发现,每一个施暴者,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而对施暴目标进行言语上的侮辱,这就可以理解了。


我们也把这种言语上的敌意,叫做口业,口业是一个佛教用语,包含了所有负面使用语言的方式,比如辱骂,敌意、挑拨离间,都视为口业,不造口业,视为佛教修行很重要的一步,由此可见,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的。


所以说,说话本身是一种充满风险的行为,在说话目的以及用词习惯之间,要仔细斟酌,切勿为自己的进步创造不利障碍。


包括遇到困难或者逆境,我们的抱怨和安慰一样,每当我们发出抱怨,事实上是在解释问题,让困难合理化,困难合理化会怎样呢?那就不存在解决问题的说法了,我们自然就活在了逃避之中。


对别人的敌意,是施暴的开始,对问题的抱怨,恰恰也是逃避的开始。


本节的概念就播讲到这里,感谢您理解今天社心的主要内容,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开浩御书房,我们下个工作日再见。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回顾

【社心】40.为什么我们对苦难念念不忘

【社心】41.意见的合理化

【社心】42.如何把人骂到怀疑人生

【社心】43.愤怒的转移方法

【社心】44.如何让一个人喜欢你

请输入标题     bcdef

关注公众号,并添加小书童

获得更多认知提升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