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党代表|田俊:为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更高水平育人模式

海淀网 北京海淀 2022-08-12



6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隆重开幕,庄严肃穆的会场上,代表们认真聆听着大会报告。对于参加党代会,党代表有什么感受?未来他们打算如何接续奋进,又对自己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海淀融媒今日起开设“对话党代表”专题访谈栏目,听听来自海淀区的党代表们都怎么说。



为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更高水平育人模式

——专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田俊



田俊是北京市十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今年41岁,拥有22年的教龄。他表示,过去的这5年,海淀教育双减见效明显,教育纠偏及时,教育作为重大民生领域,确实事关人民美好生活的成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快速实现,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优质学位供给增加迅速;三城一区、副中心战略布局建设力度大,乡村教育也在走向振兴,富有特点。


田俊介绍,北京市十一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与共和国的成长同呼吸共命运。建校70年来,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使命,不忘教育初心,在继承传统中持续改革创新。尤其是面对向着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十一学校在北京市教委、海淀区教委指导下,深入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学校转型升级,初步实现了“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同时,十一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勇挑薄弱校改造的重担,通过辐射共享、对口帮扶等机制,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和惠及面,培育了一批拥有良好口碑的“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十一学校的综合改革试点已经进入了第三轮,我们肩负要为‘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孵化和培育学校样本的使命,因此首先要找到一套基本遵循。”田俊表示,学校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在梳理总结十一学校多年办学经验基础上,初步构建起对于中小学校而言的“更高水平育人模式”,即以办学准则为基础的价值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以成长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同时,在城市战略布局中创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从2012年至今,十一学校的联盟学校已有30多所,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新疆、海南等省份。联盟以“更高水平育人模式”为基本遵循,不搞同质化,每一所学校都代表了一种类型,着力于“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建设,从而为2035教育现代化培育不同类型的学校样本。


十一学校不但在中关村科学城、昌平未来科学城和亦庄经济开发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都有配套学校的任务。在迈向2035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学校责无旁贷地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做贡献,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十一学校迅速成立了乡村学校帮扶工作小组,由老校长李希贵同志担任组长,对怀柔区九渡河小学和密云区不老屯中学进行对口帮扶,将十一学校的改革成果嫁接到乡村小学、库区中学。


在教育领域,北京市教委继出台学前和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工作方案后,又出台了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建的工作方案,立足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接党和国家人才战略需求,提出了六类创建途径,鼓励不同的学校各美其美,构建更具活力的普通高中发展机制。


据田俊介绍,其中体制机制创新类,也吸收了十一学校在前两轮作为北京市综合教育改革实验校的若干探索经验,在经费使用、人事自主、课程实施等方面继续给育人模式变革以支持。“所以我们对学校下一步的改革探索、对北京教育的未来很有信心。”


这次党代会结束后就是七月一日,十一学校作为有着深厚红色基因、聂荣臻元帅用国庆节命名的原中央军委子弟学校,不仅要在七一进行党员先进表彰,学校党委书记还要讲党课,田俊打算以《把使命铭记心底,把奋斗写上征程》为题,传达这次党代会精神,将学校的未来融入北京发展大局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我们将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努力为北京发展、为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田俊表示。


记者:王洁
编辑:张斌
图片由本人提供


推荐 · 阅读

·【一图读懂】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极简版党代会报告带您看北京!

·对话党代表|施艳:勇担智能制造标杆和高精尖产业排头兵

·对话党代表|张玉: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保护好传承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