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学生收获三金一银!开车瞌睡报警、孕妇在家听胎心、提供1780个就业岗位……
开车打瞌睡被警报叫醒?
孕妇在家就能听到胎儿的心跳?
买个水果往机器上轻轻一放,
品种、价格就自动跳出来?
华师学生创业团队
把这些设想都变为了现实!
近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举行。华师学生创业项目团队通过层层选拔,在145所高校报名参赛的31772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三金一银的历史最佳成绩!金奖数位列全省前三,占金奖总数八分之一!
其中
“Olab Driver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
“智享医家”两个项目获得创意组金奖
“译起同声传译吧”获得就业型创业组金奖
“Food++”获得初创组银奖
近日,省教育厅在获奖项目中选拔出29个项目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赛,“Olab Driver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智享医家”、“Food++”三个项目入选。
本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13个部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经过前三届的积累,大赛已经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现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精神面貌的全国性大会。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把该赛事列为竞赛清单的第一位。
在我们为华师学生创业团队
喝彩的同时
也来逐个了解一下
这些获奖的项目吧
Olab Driver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
创业目标:推广疲劳驾驶预警应用,
减少交通事故
“近三年,我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约20万起,造成6万3千人死亡,其中两客一危车辆(即,旅游包车,三线以上专线客车,运输化学物品、易燃易爆品专用)交通事故占40%,由于驾驶员个人引起的事故占70%。”O-lab实验室在比赛中展示的统计数据使人警醒,为减少驾驶员个人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O-lab实验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驾驶员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项目成员:林林庆 钟俊宇 陈志豪 温灏
杨明莉 林彦如 刘伟煌
指导老师:韩鹏 侯永雄
视线追踪技术判断司机状态
走进O-lab实验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两块屏幕和模拟驾驶装置,看起来有些复杂。项目负责人林林庆是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也是技术开发的核心成员。他介绍:“这是用于展示的模拟装置,实际应用的产品其实只有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和一个书本大小的仪器。”
这两台机器依靠两项关键技术判断人是否疲劳:头部姿态估计和视线追踪。能够根据头部朝向和视线判断驾驶员是否专注于正前方的路况。其中最核心的视线追踪技术,是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韩鹏教授研究近十年的项目。他也是林林庆等技术开发人员的导师。O-lab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凭借视线追踪技术获得八项专利。
林林庆坐在模拟驾驶的位置上演示,做出打哈欠,左顾右盼等表现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动作。正面屏幕上的红点随着他的视线移动,而侧面屏幕上显示着“左盼”“右盼”“上看”“下看”“张嘴”等字眼,根据他的动作实时记录次数,计算频率。他们设计的算法就会根据数据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必要的时候做出预警,从而达到提升驾驶安全系数的作用。
锁定公交车和“两客一危”市场
智能监测系统计划专门应用于公交车系统,O-lab团队为它建立起一个数据中心平台。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的行为数据都会上传到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数据中心就可以分析驾驶行为,统计庞大的数据样本,协助公交系统为运营调度、决策等做出科学分析。
技术本身的应用范围涵盖大部分车型,之所以选择专注于公交系统,是因为公交车数量多载客量大,改善公交车司机驾驶状态,能保障更多人的安全。林林庆说:“基于我们的数据调查,公交车市场是最广阔的。”作为新兴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品,锁定公交车市场,显然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在比赛获奖前,团队已经在创业学院的帮助下吸引到深圳的一家公交公司的投资,林林庆表示,他很期待产品投入使用,只等稍作完善,O-lab的产品就能走进市场,为交通安全加上一份保障了。
智享医家
创业目标:用户在家便捷享受医疗服务
项目成员:许钊钿 罗浩 余烁婷 黄翊琳
刘雨晴 廖辉 赵平萱 林立
指导老师:张涵 董怀宏 黄子健
迷你胎心检测仪:孕妇在家就可以听胎心
“让每一个家庭能便捷地享受到智能的健康医疗”是智享医家团队创立的初衷。他们的第一款产品胎心监测仪,便诠释了这一理念。
不同于常见的医疗检查设备,智享医家的胎心监测仪只有迷你音箱大小,一只手就能握住,操作也十分便捷。仪器中安装的微机电芯片依托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导师张涵教授及其实验室开发,在张涵的指导下,团队中负责技术开发、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8届校友林立成功地将技术应用于胎心检测仪。
项目负责人、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许钊钿解释道,胎心是非常微弱的,极易受到杂音干扰,微机电芯片更加敏感,能够精准地检测到胎心,分析心跳波形。结合他们拿下九项专利的听诊系统和算法,就能把结果实时上传到手机APP上。使用仪器后记录的数据会上传到团队研发的健康社区小程序,建立一份用户专属的健康档案,在今后的身体检查中这些数据可以随时调取。
许钊钿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胎心监测仪大多使用多普勒技术,(比如医院的B超)仪器笨重,操作比较复杂,检测结果容易受干扰,而且有辐射。”这意味着想要听到胎心的孕妇,必须要挺着大肚子去医院挂号排队,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拿到检测结果,成本较高还有一定风险。“使用我们的产品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只有走出实验室,
才能做出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孕育新生命的父母都会期待孩子的降生,胎儿的心跳对他们是有特殊意义的,医院检查没办法让他们直接听到胎心,而我们的产品是可以直接录音的,父母甚至可以在APP上分享出去,给家人听。”许钊钿谈到产品的功能设计。这一方面出于他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细心地揣摩用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智享医家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走访大大小小的医院。他们在佛山的一家医院进行了临床测试,试用推广胎心监测仪,来检测产品的安全性和准确率,并通过医院和病人的反馈了解市场需求。“只有走出实验室,才能做出有商业价值的产品。”许钊钿说。
“智享医家”项目处于准备注册的阶段,他们已构成了具备财务,人力,市场营销等部门的完善系统,也在筹备更多产品的开发。团队对智享医家的系列产品有许多构想,“我们已经在谈一些母婴品牌的公众号,去做精准营销,把产品推广出去。今后会尝试开发更多心肺监测,体温体脂监测等仪器,建立更加完善更加智能的健康社区,提供身体健康的数据服务。”
译起同声传译吧
创业目标:打造同声传译零门槛学习平台
项目成员:温蕾 包行 罗永杰 罗永涛
梁丽烨 王植 吴玥 张璐
指导老师:蔡龙湖 邓树添
化着精致的妆容,戴着耳机,坐在一个小黑箱子里,和搭档轮换着同步翻译会议内容,时刻保持着精神高度集中,这就是温蕾担任同声传译员时的状态。
项目译起同声传译吧的负责人温蕾,是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届校友。译起同传吧特色在于为学员提供真实有效的模拟同声体验。学员预约好体验时间,同传吧会根据前期为学员制定的难度级别,给学员发送相应级别的会议资料,全真模拟会议现场。学员需要提前做好功课熟悉材料,身穿正式服装来到同传吧进行同传实战练习,每次时长为1.5小时。
跨界创业:
一个“想”字敌过一万个“不想”的理由
温蕾在华师就读的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是她却坚定地走上了同传这一条道路。2015年8月,温蕾担任IPP国际会议的主持人,这是她第一次离同声传译员那么近,嘉宾在讲话的时候她一直戴着耳机听他们翻译。那天结束之后温蕾跟搭档说,我以后要坐进那个小箱子里去讲话,你等着从耳机里听我的声音吧。
“因为看到同传的那瞬间我的内心好像忽然被什么击中了。我明明很清楚这条路有多难走,还是选择了,我也知道自己一定会做到。”那段时间,温蕾开始系统地学习翻译,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爬起来练习,告诉自己“食得咸鱼抵得渴”。后来,温蕾为了申请英国的翻译硕士,疯狂地练习视译、听力等,连吃饭的时间都在看网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沉淀,温蕾走上了同传岗位,现在她即将进入英国利兹大学读会议口译硕士。
有一天温蕾的男朋友包行给她发来了一份“同传Bar方案”,她看完后立刻打电话给包行说:“麻烦带上我,我一定要做。”于是温蕾、包行、Roger三位译起同传吧的创始人,在2017年的平安夜这天,约了顿火锅就敲定了这件事,开始看场地、设计装修、细化方案,短短一个月就把想法变成了现实。温蕾在她创立的微信公众号“VasaleyRadio”里写道:对于“机会”,请你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拖延,不想去的原因可以有一万种,但去做的原因一个“想”字就真的足够了。
创造了1780个就业岗位
译起同传吧创立的初衷是为了让翻译专业的人能去探索、学习同传这一行业,同时让非英语专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同传。温蕾介绍道,同传的设备一台就要十几二十万,非常昂贵。很多的情况下,即使是选修了同传课的同学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去体验做同传的过程。同传都只有在接到一场会议任务后才有机会在现场边传边练习。但是译起同传吧没有门槛限制,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体验、长时间练习同传的平台。和市场上同传培训机构不同的是,译起同传吧会为学员个性化地定制学习方案,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还可向同传吧内专业同传咨询。
此外,译起同传吧为符合“互联网+”的理念,制作了线上的小程序,可用来观看相关的网课、接单翻译任务、租赁同传设备等,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平台。译起同传吧现在同时整合了同传培训和翻译公司的资源,不仅可以为同传吧的学员提供培训课程,而且对接翻译公司,签署直接输出人才的协议,为有能力的学员提供工作的岗位。至今,译起同传吧已创造了1780个就业岗位,包括陪同翻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工作项目。
起初,有的创业导师并不看好这一参赛项目,觉得同传相较饮食、医疗等行业,市场需求较小。实际上,译起同传吧不仅拥有翻译入门、同传体验、笔译等课程,还开发了普通话课和语言艺术课,能提供培训、翻译、主持等一站式服务。温蕾表示,团队正是从同传这一小点切入,慢慢扩散,能满足市场上各种翻译工作的需求,这样同传的市场就扩大了。
未来向加盟方向进发
译起同传吧创立前期依靠创始人的个人资本投入维持运营,虽然成立不到一年,已经实现正向盈利,课程培训和会议服务的收入是主要盈利。据温蕾介绍,三到五年后,译起同传吧将往加盟的方向前进,这样收益会更可观。
在译起同传吧的宣传方面,团队运用全网覆盖的方式,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众多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如今全网加起来译起同传吧已有二十万左右的粉丝了。同传吧每月还会做一期Color Talk的活动,邀请各行个业的朋友来分享自己的故事,来到现场的嘉宾、同传和观众都需要穿着每一期的主题色服饰一起开派对。
Food++
创业目标:智能餐饮
“Food++”一词大家或许陌生,但如果提起华师翰园饭堂二楼的智能识别结算台,那同学们就相当熟悉了。而在背后研发生产这些智能识别结算台的,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陈晓鹏的朴食科技团队。
朴食科技团队
初创艰难:
从“校园packer”到“朴食科技”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
2014年,仍是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大二学生的陈晓鹏,从国家倡导的“互联网+”中发现契机,尝试将传统的食堂饮食行业和互联网相结合,开发食堂外卖。他随即组建校园Packer团队,以餐饮O2O(线上到线下)模式发展“智慧食堂”项目。后来团队初具规模,进驻学校创业学院,成为重点孵化对象之一。
项目负责人:陈晓鹏
指导老师:侯永雄 罗灿裕 黄楷胤
进驻创业学院后,学院为陈晓鹏的团队提供了各种资源的支持。包括在人才招揽、商业运作等方面专业性指导、提供独立的办公场地、带领团队与饮食中心进行沟通等,并于2015年使用创业基金给予团队财务支持,部分创业学院的校外导师也对陈晓鹏的项目进行了投资。2016年6月,陈晓鹏的团队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州市派客朴食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需求总是急剧变化,任何产品都会有落后的一天。“智慧食堂”在初创时算是顺风顺水,但食堂外卖项目和曾在华师楠园饭堂煲仔饭窗口公测的自助点餐系统,都因无法盈利而先后终止,迫使陈晓鹏的团队将发展方向转变至智能识别。市场在倒逼陈晓鹏,陈晓鹏也在适应市场,不变的是一直坚持技术是核心。
成立国内最早从事
食物视觉识别研究的人工智能公司
Food++项目是智能识别技术的成果,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器皿识别,用于各大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结算;另一部分是蔬果识别,用于超市蔬果自动识别并称重定价。
对于企业,全自动化的结算流程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对于消费者,结算时间减少能尽可能减少排队的麻烦,用户只需将自己选择好的食物或者蔬果往机器上一放,数秒内机器便能计算出价格,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等方式支付即完成交易。便利和低成本是项目的竞争优势,凭借着用户的口碑宣传,朴食科技已将产品推广至包括北大、中大等高校及三一重工、富士康等企业在内的八十多家机构客户,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
在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发展往往会面临着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资本和技术上的打压,小小的初创公司能在残酷的市场中不被淘汰,还有如此业绩,离不开陈晓鹏的团队对技术的追求。创业学院副研究员兼团队指导老师侯永雄说:“朴食科技一直坚持做食堂和食物领域不变,但同时也一直在研究新技术应用,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变。”朴食科技从成立之初就重视人才招募,如今有技术人员32名,均来自港科大,中科大等国内知名院所,至今团队也已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9项,外观专利4项。
“虽然三大巨头会尽可能覆盖大多数领域,但在一些细分领域未必做得精通。朴食科技在智能识别技术上深钻,使我们在餐饮智能领域比他们有竞争优势。”陈晓鹏说。朴食科技是国内最早从事食物视觉识别研究的人工智能公司,其智能识别结算台成为目前行业内的绝对优势产品。
在学校里学的不止是技术,更重要是思维
陈晓鹏承认,将来公司的产品不会一成不变,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方向,但同时他也认为智能识别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望着公司内的盆栽,陈晓鹏可以联想到智能识别植物病变在农业中的应用;看见写字楼下的停车场,又想到运用对汽车和司机的智能识别进行停车场无人化运作。陈晓鹏说:“我在物电学习的不止技术,更重要的是物理的思维,这可以运用于创业之中。”有一颗发现生活、观察市场的心,然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这就是他创业的起点。
创业学院致力于为校内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孵化和加速的平台,对接与整合校外资源,推动校内创业项目的发展。侯永雄说:“华师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为了学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经过了创新创业打磨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会更加开阔,在社会竞争中更有优势,能跟上时代变换的节奏。”
看完他们创业背后的故事
是否有燃起你的创业之心?
让我们向榜样们学习
向梦想前进吧!
#往期精彩回顾#
采写丨李仪 郝莹 陈俊杰
摄影丨蔡冬丽 陈珮曦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
和华师创业学院公众号提供
执行编辑丨阮佩雯
责任编辑丨杨柳青 郑宇云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