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在林芝,种下一颗华师的种子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0-02-27

在华师

有一群人正在祖国边疆服务
他们发挥所长

不惧高原反应

只想为西藏多做一点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广东省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已经有二十五年历史。近两年,华南师范大学通过响应林芝“专项招聘”帮扶计划、选拔支教队等方式,为祖国边疆输送人才。目前,参与“专项招聘”的华师毕业生共有20余名,他们用五年的时间,到林芝做基层公务员、教师或医疗工作者;而林芝支教队则已派出38名志愿者,为边疆教育事业“扶智扶志”。



这些青春热血的大学生,正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贡献,为自己的美好年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支教服务队  


去西藏林芝支教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的林丹芸想象,那里村落稀疏、牛羊成群,到了才发现,经过二十多年广东、福建等发达省份的对口支援,林芝市区俨然已经建设成道路宽阔、楼房林立的现代化城镇。


2018年4月,华南师范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组建支教队分批赴林芝支教,每批志愿者服务一个学期。目前三批共已选派38名志愿者,第三批队员正在林芝开展支教服务工作。


实际上,林芝支教队的三个支教点——坐落在市区的林芝一中、林芝一小、林芝二小的教学硬件设施都十分完备,与内地学校无异。“他们不是缺乏物质的援助,而是缺少师资力量。”第三批华师支教队队长王晓宇谈道。


  精准补充短缺师资  

校团委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把第一批队员派到当地去支援教育工作。校团委支教队指导老师吴蓉说:“作为第一批学生,他们面对着许多未知的情况,但都很好地解决了。” 



在林芝,理科、英语、美术等学科的教师数量紧缺,支教队的到来,精准补充了薄弱学科的师资。林芝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也与内地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理科,有些班级平均分只有二、三十分。队员们很快发现,出发前制定的一些教学计划并不适用于当地实际情况,他们快速调整了教学模式,更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并在教学中应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当地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在林芝二小担任英语教师的谭蓉,寓教于乐,设计许多小游戏,让学生们边玩边学。




第三批支教队队员、林芝二小分队队长陈倩芝,把吟诵带入了课堂,“孩子们都很好奇,第一次了解到古人的读书方式。”陈倩芝说。


陈倩芝开设“演讲与口才”特训营


她还在林芝二小原有的广播站的基础上成立了红领巾演播厅,开办“全国小演讲家西藏班”,希望培养学生演说技巧和演讲口才。这一想法得到林芝二小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佛山市演讲与口才学会的支持,经过两个月的筹备,今年4月,由陈倩芝担任主讲的“演讲与口才”特训营正式开班,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让陈倩芝感受到这一“第二课堂”对当地学生意义重大,“我非常希望之后的支教队员能接力把这一项目延续下去。”陈倩芝说。



在上演讲与口才课的孩子们


林芝二小校长欧国安对三位华师志愿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华师学生工作态度非常负责,学识扎实,特别是思维活跃,教育理念先进。”



支教队不仅承担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协助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还担任少先队的辅导员、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等,身兼数职,工作有时候很繁重。西藏海拔高,气候干燥,不少队员都出现身体不适,但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拿到物资的孩子们


第一批支教队队长程伟在林芝生了几次病。在高原感冒,较容易引起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但程伟感冒后仍坚持派发物资,“当地的老师很关心我,还是校长送我去医院的。”程伟还回忆,队员们十分照顾他,在其他学校支教的队员专门送来了鸡汤,整个支教队主动分担了他的责任。


林芝一中副校长尼松,对带病工作的第三批支教队队长王晓宇印象深刻,王晓宇感冒发烧一周,仍坚持加班协助学校迎接示范评估。尼松称赞王晓宇“敬业”,认为华师学生“能力强、责任心强,很有奉献精神”。


支教队员给学生们送暖冬物资


  协助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作为林芝一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负责人,第一批支教队队员刘锦钰发现,校内近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父母缺乏教育理念。加上西藏的孩子天生淳朴,性格比较害羞,不善于表达,更容易产生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这对孩子性格形成可能会有不太好的影响。”刘锦钰说。




2015年,林芝一中建成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室、沙盘室等一系列硬件措施齐全,但专业的心理老师却要兼顾教地理,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需进一步发展的状态。就像田地开了荒,没有足够的农夫耕种。经过服务队的沟通协调,队员利用学校一些自习课时间,逐渐将心理课程开设起来,心理咨询室也真正启用,服务队还定期展开心理访谈和心理讲座,给学生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林芝一小课堂


在林芝一小,刘锦钰开展了心理亲子游园活动,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家长与孩子彼此用嘴叼着棉签,传递小纸环,通过这种亲子亲密互动接触的小游戏,增强彼此的信任感。 




第一批支教队走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仍普遍存在着知识误区,认为心理咨询便等同于“心里有病”。为此,第二批支教队队员康楠在一中48个班级里派发了普及传单,以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幸好心理咨询室的负责老师非常愿意帮助我,只要我有想法,都会尽全力帮我争取。”康楠说。在第一批支教队的工作基础上,第二批支教队试图在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渠道上作出延伸,帮助运营“心晴一中”和创建了“阳光一小”微信公众号,并组建心理类社团。 




在心理社团开展的一个名为“房树人”的游戏里,一名学生在课后将自己画的“房、树、人”图画交给康楠看。“我看他把妈妈画在房子里,但自己和爸爸却在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康楠马上反应过来,这幅画其实有所隐喻。后来他了解到,这名学生的爸爸已经去世了。“这个秘密他憋了很久,刚从初中升上高中,没有什么朋友,他一直没有人可以说心里话。”画画使他得到了舒解。


“心理档案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有效机制的基础。”第三批支教队队员林烨坭说。林芝一中早已建有学生的健康档案和学习档案,而心理档案却迟迟没有起步。第三批支教队在林芝一中首次展开了学生心理普查活动。通过前期量表确定、制作、施测、数据分析、撰写报告,林烨坭获取了学生个性品质以及心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建设心理档案,我们可以科学测量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地展开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追溯的过程。”


学生参与心理普查

 

“从第一批到第二批、第三批学生,这个体系被不断地填充和建设,让这套体系不断完善。”王晓宇总结道。在不到两年,林芝三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无到有,初见成效。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得到林芝教育局以及学校的高度认可。


  播下一颗种子,再不断浇水  


令第二批支教队队长林丹芸感动的是,当她从林芝回到华师,登上青春演播厅分享支教经历后,手机微信被刷屏了:“老师我在屏幕上看见你啦!”发来信息的是林芝一中的学生,通过网络连线,他们收看了青春演播厅的节目。



第三批支教队受华师品牌活动青春演播厅的启发,创建了林芝一中的梦想演播厅,邀请社会各界的人士来校讲学或与华师青春演播厅连线直播,给学生带来特别的思想精神教育。




梦想演播厅只是林芝校园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之一。当地学生的课余活动极为丰富,包含了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文体科技节,社团活动等各个方面。


同学们在上科普示范课

但支教队发现这些活动普遍质量不高,学生有时敷衍应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支教队一方面对当地原有的课余活动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开创一些更具吸引力的特色活动。在林芝一中,支教队携手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队,开展了林芝市第一中学第一届学生辩论赛,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与逻辑思维能力。



特色活动收到良好反响后,队长王晓宇更为在意的是,这些开创性的特色活动该如何延续下去,“只有延续下去,才能去评估这些活动对学生是否达到了真正的效果。”




“我只想种下一颗种子,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井底生活,他是不会见过天空的。”第二批支教队队员康楠说。在林芝,相较于教育“扶智”,教育“扶志”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林丹芸发现,有些高三的学生依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还要不要往下读。针对这种情况,支教队开展思想励志教育,在坚定学生理想精神和奋斗精神上下功夫。通过“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学习的理由”等主题讲座,用队员自身经历开导学生。


支教队员们在高三年级开展心理解压讲座


刘锦钰曾在林芝一小的课堂上播放华师的招生宣传片。“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一直在说,‘华师好美好大呀’。”第二批支教队已察觉到,许多学生填写目标大学时,纷纷写上了华师。“虽然支教才开展了一年,但‘华南师范大学’对学生的影响已经很深了。”林丹芸说。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高考目标——华师


  专招生  


在林芝,除了一批批接力支教的志愿者,还有一群扎根于此多年的大学生。他们在毕业时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招聘——“广东对口西藏自治区林芝专项公务员”,毅然把自己投身到祖国边疆建设中。


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实施持续援藏方略,创新开展广东高校“组团”帮扶西藏教育,省内有十余所高校响应帮扶。一批批优秀的大学生通过广东对口林芝“专项招聘”计划前往西藏成为基层公务员、教师或医疗工作者,将在海拔3000多米的林芝,书写五年的青春乐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专招生。这其中,有20多位华师校友的名字。


  谢伟建:哪里需要去哪里  


搭上驶向林芝的列车,对于华师体育科学学院2017届校友谢伟建来说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去西部做贡献是他年少时埋在心里的一颗种子,如今发了芽。在谢伟建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有一些来自广西、贵州的老师,“他们没教我们多久就返回家乡任教了,听他们讲是因为西部师资力量很薄弱,他们要回原籍服务。”这是谢伟建第一次从别人嘴里听说祖国西部的发展情况,他开始暗暗憧憬着未来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做点什么。


毕业前夕,学院下发推荐选派林芝专项公务员的通知,谢伟建年少时的初心,一下重燃。经过学院推荐,2017年8月19日,谢伟建坐上了飞往林芝的飞机,成为一名“专招生”。一个月的封闭培训结束后,谢伟建在岗位分配志愿表上,填上了察隅县,察隅位于林芝东部,靠近边境线,经济还很落后。“我是运动员出身,身体素质和体力都好一些,那就选择比较艰苦的地方服务,锻炼自己。”谢伟建说,他做好了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准备。查修水电、走访入户、村干部“讲堂”......一项项工作计划写满了谢伟建驻村时的日程表,谢伟建担任深度贫困村驻村干部,村里很多事情都由他带头处理。


谢伟建帮助当地农民们种田


“我连修水电都学会了。”谢伟建笑着说。察隅靠水力发电,遇到汛期或修路影响水压,谢伟建就会带领几个村干部和村里的技术人员上山检修。遇上村里停电,谢伟建就一手提着电表,一手拿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去查问。当地技术人员短缺,谢伟建就靠着查资料、看论文、向自己的中学老师请教一点点积累起修电路的经验。


谢伟建还是村里的理发师。乡镇的理发店离村子远,谢伟建就近去驻村的部队剪发,还跟着理发师学,学会了就给当地村民剪。村民有需求,他就去办,不会,就学。



管理村子日常事务之外,帮助当地脱贫是谢伟建的工作重中之重。察隅县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途经地,谢伟建帮助村民成功向当地政府申报了天麻茶叶等国家予以补贴的农产品贸易项目,还教村民们使用电脑、开微店、做产品宣传推广。


不只是经济上的脱贫,谢伟建也非常关注当地的教育问题。他还在驻村文化室面向村干部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课,每周五晚和村民们干完农活后开始教他们认汉语拼音、读合同、看账单等等,“这对他们做农牧产品生意有帮助,也是为了提高当地村干部的文化素质。”谢伟建说。由于村里没有黑板,去县城又要200多里路,他就地取材,找废旧的木板再涂上黑颜料制作了一块黑板。为了让文化课不枯燥,谢伟建每次在备课时都要进行一次头脑风暴,有时会在网上找一些幽默段子和视频,结合学习内容呈现给村民们,“村民们很配合,也很有学习的热情。”谢伟建欣慰地说。


谢伟建在教干部拼音


去年汛期引发了泥石流,阻断了当地学生上学回家的路,谢伟建就每天提着鞋子,帮学生背书包,领着他们去到坐车的地方。一双大手牵着小手,一个手臂勾着另一个手臂,靠着一条麻绳,谢伟建领着当地的学生们,不只是越过的山脉,更将他们带向知识的殿堂。


谢伟建和当地的孩子们


谈到自己曾经向当地村民劝说让孩子们继续学业,他感慨万分。这其中有辛酸,有委屈,也有无奈。谢伟建说:“被误解的时候会绝望,但转念想起小学时的广西老师,我的半途而废会给下一批来这里的工作者带来更大的挑战和难题。”凭着这份执着和努力,谢伟建不仅得到了当地村民越来越多的认可,更为察隅县在2018年12月国家扶贫验收组的审核中摘掉贫困帽做出了巨大贡献。


谢伟建劝村民让孩子继续学业


“现在脱贫工作还在巩固期,我想再尽一点力,减少村民们‘等靠要’的思想,真正利用好国家的惠藏政策,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因为赤诚的奉献精神和优异的工作表现,谢伟建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认可,现在的他正在市教育局跟岗学习。


“肩上扛着责任”、“觉得这里需要我”是谢伟建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两句话,这也是他在当地开展各种工作的动力源泉。他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形容自己,而这份胆量,正源自他对初心的坚守和愿做有为青年的奉献精神。


  罗梓豪:绘制“林芝二十怪”  


专招生、华师美术学院2018届校友罗梓豪在林芝担任美术老师。从小生于繁华的大都市广州,罗梓豪却对纯净、自然的西藏充满向往,“建设更美的林芝和遇见更好的自己”,罗梓豪这样形容自己的初心。



除了在学校教学,罗梓豪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参与了由林芝市政协副主席崔晓东策划的“图解林芝二十怪”宣传漫画项目,用图画诠释林芝市的风俗民俗。“想法是崔主席提出来的,同时他也是组织招聘的领导,交给我们去画,是希望让我们专招生得到锻炼,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为林芝的形象宣传做点贡献。”罗梓豪说,他很珍惜这次机会,虽然有过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绘本设计的经历,但创作民俗风格的漫画,对于罗梓豪来说,还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边学边画,边画边改”,罗梓豪这样形容自己的创作过程。他的绘画得到了崔主席的肯定,“他们说我画得最快也最好,所以最后美术的任务都交给我负责了。同时我作为一名华师人,在宣传林芝的同时,也为母校争光而感到自豪。”



“图解林芝二十怪”要表现林芝的风土人情,囊括了林芝的7个县和具有代表的5个少数民族的特点,如何选择题材非常考验眼光,罗梓豪不断查阅资料,去观察,并请教当地同胞。画了六七十张底版图,将画稿丢入垃圾桶是常态。罗梓豪回忆曾画过一张“跳舞转圈围起来”围着篝火跳舞的大场面的插画,展现西藏的民族活动“锅庄”。“这幅画花费了很多精力,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但老师们最后却说这张画虽然表达了西藏的特点,但并不是林芝特有的风俗,所以还是换掉了”。



林芝第一怪,冰天雪地百花开


“图解林芝二十怪”宣传画的一大特点就是风格统一,罗梓豪说,这得益于自己在母校华师学到的绘画技法,学国画出身的他,在创作这套手绘风格的宣传画时加入了国画的笔法,在不断摸索中,成画速度也得以提升。罗梓豪坦言,自己是个感性的画者。他在创作过程结合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在林芝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了自己对这片土地最直接的情感。这套漫画成为林芝市旅游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罗梓豪还参与了“林芝二十怪”音乐情景短剧的改编,在2018年第十七届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将其搬上了舞台。


来林芝对于罗梓豪而言是个“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过程,“我会留下来”,他憧憬地说。



学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和校长王恩科看望支教队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刁振强看望支教志愿者及校友


华师人的援藏还在继续
他们步履不停
也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奉献,不停歇


  #往期精彩回顾#  




采写庄志莹 彭乐怡 郑国豪 蔡琼慧 

吴媛媛 刘咏怡 李慧颖 王雅琦

图片来源于校团委、公众号微灵芝

以及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 | 唐国轩 李雨萱

责任编辑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