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赞!这些华师老师,助力广东发展!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1-11-12

1月23日至1月25日

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广州举行

会上华师教授纷纷建言献策

他们以政协委员的身份

为广东的发展展开头脑风暴

 


2021年1月25日,为期三天的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落下帷幕。我校沈文淮、徐颂军、李胜等政协委员参与会议,并提出了14个提案。提案主要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中小学及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人才创新、历史文化保护、科研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等方面,在政协会议上,各位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其中,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徐颂军2020年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广东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在本次大会上受到表彰,该提案得到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意见和建议被采纳落实或体现在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中,为广东省争创首个国家公园和优化广东省自然保护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接下来

让我们聚焦

两会上的精选提案

了解委员们提出的热点问题


  建言献策 优秀精选  

  

优秀提案


徐颂军: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广东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提案


媒体评价:1月23日上午,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大会对省政协2020年的40件优秀提案予以表彰,其中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徐颂军的提案获奖,其提出的《关于加快广东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提案》被评为2020年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优秀提案。


据了解,这一提案已得到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领导带队深入到南岭考察国家公园建设。目前,已初步划定广东南岭国家公园范围,初步制定了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开展了财政专项资金申请。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已将我省南岭国家公园纳入全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和国家公园发展“十四五”规划,并列入试点后第一批国家公园创建名单。 



提案概要:这一提案针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存在管理体制不清、范围交叉重叠和碎片化以及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广东国家公园建设,理顺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体制,构建“自然保护与资源平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自然+生态保护模式,明确国家公园的功能区划,严格管理,建立符合广东省情和我国国情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管理制度等建议。


提案内容:

向上滑动预览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广东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提案

一、背景及意义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2015年,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入新阶段。

1956年,我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启了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1359个,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基础良好,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广东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

二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确定为大湾区合作六项基本原则之一。推动广东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三是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契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广东40年砥砺奋进实现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强省。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日益紧张,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利于优化广东资源空间布局,盘活优质自然资源,释放绿色发展活力,是解决现行自然保护地的历史遗留和沉疴宿疾的重大机遇。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60余年的努力,通过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使我省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总结如下:

(一)管理体制不清,范围交叉重叠、碎片化问题严重。一是由于过去实行分条块、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同一地域,多块牌子,多部门管理,多套法律规定”的困境,给实际管理带来严重困难。例如,平远五指石,设立了三个管理机构:省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省级地质公园管理处、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此外,大部分市县级自然保护地处于无边界范围、无机构人员、无实际管护的三无状态,管理缺位、错位等问题严重。二是保护地范围的交叉重叠,导致多部法律规章监管同一个保护地,而保护地基层管理单位则无所适从,产生主观不违法而客观违法的现象,致使保护和利用效果受到社会和公众质疑。广东省67%的高级别保护地存在范围交叉重叠现象,例如丹霞山涵盖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等类型。三是保护地碎片化严重,缺乏连通性和整体性。广东省处在人口密集的南方集体林区,现有保护地土地等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产权关系复杂,为避开权属争议区和人口密集区域,全省保护地(斑块)平均面积只有全国的1/6,规模偏小,加重了保护地碎片化现象。另外,为落实法律或规章赋予的责任和争取部门利益,各部门各自为阵,划建保护地(斑块),忽略了廊道和体系建设,致使保护地碎片化严重,保护地的自然生态整体性降低,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管理。

(二)集体商品林问题突出,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我省大多数自然保护地都是在集体林的基础上建立的,如陆域自然保护区约72%为集体林地。2019年,我省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虽可达到39.1元/亩,但与林地的租金相比明显偏低,一些林农不愿意将其林地划入自然保护区,已经划入的甚至要求划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有近4万公顷的商品林,林农投资无法收回,生态保护与林农发展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统一管理机构。

1.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将原有多部门管理的九类自然保护地,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特征、自然地理属性、历史文化沿革等要素重新整合、统筹规划,解决自然保护地空间交叉、管理重叠等问题,实现“统筹资源、统一规则、统一规划”。

2.创新管理体制,开展改革试点。按照“一类事情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基本原则,对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的统一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一个保护地一块牌子、一个管理机构,从体制机制着手,解决多重管理、管理缺位等突出问题。同时,建议成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适时成立广东省国家公园管理局。

3.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一是加快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建设。2019年,基于“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打造,我省积极推动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据悉,结合丹霞山的特殊地理区位与资源特色,我省已规划将丹霞山部分纳入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以增加“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资源优势和知名度,建议把我省拟建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名称更名为“广东南岭-丹霞山国家公园”。二是争取创建珠江口国家公园。我省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和广阔海疆、岛屿1134个。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其海疆范围内,是我国目前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猕猴、红树林等动植物资源丰富,珠江口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对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创建陆海统筹“珠江口国家公园”,丰富广东国家公园的类型。

(二)建立“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新型自然+生态保护模式。针对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与资源平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自然+生态保护模式,明确国家公园的功能区划,严格管理,从而建立符合广东省情和我国国情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管理制度。

(三)加强资金保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我省自然保护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多年来对维护华南地区国土生态安全、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做出重要的贡献。建议财政设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保障我省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建设、运行和管理,同时,适当提高自然保护地生态公益林补标准,提高林农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徐颂军



个人简介:徐颂军,华南师范大学工会主席、教代会主任、地理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常委;国家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环境生态、植物地理、生态旅游和园林生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精品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和合作出版著作12部。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曾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奖、中国森林公园发展突出贡献奖等。


联组汇报


李胜:以团队力量促科技创新


提案概要:该提案由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胜在委员联组讨论向省领导作汇报时提出,针对当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总体较匮乏,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总结了当前迫切需要以团队力量促进科技创新的原因,提出了组建大型创新型科研团队,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创设大项目、打造大平台,成就大事业等建议。


提案内容:

向上滑动预览

以团队和群体力量促科技创新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统筹部署、多方发力,在科技创新和投入方面位居全国首位,高水平科研院所蓬勃发展,各种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科技和业界精英从全国甚至全球来粤发展,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成果、创造了诸多辉煌业绩,大力促进了广东的新征程、新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我省高层次优秀人才总体还有所缺乏,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国际一流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甚至与北京上海相比也存在小许差距。尤其是科技创新团队和群体的建设不足,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还有待加强。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和群体、整合其力量、发挥其优势将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为什么需要以团队和群体力量促进科技创新?

1、 个体户式的研究难以满足现代深层次科技创新的要求

传统的科学研究曾依靠于个体或小团体行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提高,大科学时代的创新活动不是个体“孤岛”式的单打独斗可以胜任的。作坊式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深层次科技创新的要求,难以完成重大科技创新。

2、团队统筹布局和群体协同合作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组建大型创新型科研团队和群体可以汇聚优秀人才、整合科技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形成优秀人才的整体效应和当量效应,提升团队综合竞争实力,催生有重要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针对重大和复杂的现代科技创新需求,只有体系化的科研团队和群体,加上协同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互融,才能集中力量,攻克重大科技创新难题。在我国早期各方面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结晶牛胰岛素、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如此,现代重大科技创新更应该聚力重拳出击。

   针对我省科创方面的问题和短板,“以团队和群体力量促进科技创新”可通过如下三点地以实现:

1、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学术带头人

带头人是整个创新团队和群体的核心与灵魂。带头人的战略眼光、国际视野以及学术积累,决定着团队所能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聚焦亟待解决的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我们需要大力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来带领团队和群体。尤其迫切需要那种能够整合不同团队的群体带头人,也就是像钟南山院士那种顶尖的综合型和战略型领军人物。

2、充分发挥政府在团队和群体建设方面的指挥棒作用和统筹功能

在引进高水平团队带头人的基础上,政府在接下来的团队建设方面的作用极其关键。针对目前国内以及我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扶持保护核心企业发展、建立完善产业链等来充分调动资源。比如针对目前智能通讯领域面临的一系列软、硬件瓶颈,充分依靠各级政府的高效统筹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在扶持华为等高科技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团队对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创新攻关,力争在芯片、光刻机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进而培养出多个像华为一样能成为行业“领头雁”的公司和团队。

3、在团队和群体建设的基础上创设大项目,打造大平台,成就大事业

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变革越来越依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大科学团队集体攻关。围绕国家和我省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整合资源、支持重点,着力构建高水平团队和群体、推动创新平台建设,迫在眉睫。我们的省实验室的建设就是成功的最好案例,但还有待深入和持续开展。结合我个人专业背景,我建议在智慧农业发展与创新方面加强团队和群体建设。我省是果蔬大省,但是也面临着品种遗传性状不稳定、新品种选育发展缓慢、病虫害严重、产品保鲜等深加工工艺欠缺、品牌打造等问题。以荔枝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整合政府和科研力量,依托“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等省级重大创新平台,依据已有的高通量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技术和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等优势,并结合人工智能,将我省打造成智慧农业的标杆。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创团队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培养高水平的团队和群体带头人,并充分发挥政府在团队和群体建设方面的指挥棒作用和统筹功能,实现在团队和群体建设的基础上创设大项目,打造大平台,成就大事业。这样才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从而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个人简介:李胜,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政协委员,创建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任所长;创建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任主任;创建广东省广梅园昆虫新型研发机构,任主任。被5个昆虫学SCI期刊聘为编委;担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是我国现代昆虫科学研究领头人之一。在动物发育、代谢和进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享有重要的国内外学术声誉。


湾区热点


许旋:关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

海洋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建设的建议


提案概要:当前大湾区海水劣质点主要集中在珠江口附近海域,现存的区域环保合作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粤港澳大湾区海水环保存在缺乏多边合作制和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平台、现有联席会议制缺乏协调决策功能、海洋执法力不足等。


提案内容:

向上滑动阅览

关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建设的建议

案由:当前大湾区海水劣质点主要集中在珠江口附近海域,现存的区域环保合作机制存在如下问题:

    1、双边合作机制不符合湾区跨区域海洋环保合作战略要求。大湾区当前的环境治理合作局限于粤港、粤澳及港澳,以双边合作为主。由联席会议、环保合作小组及专题小组3个层级组成,海洋环保仅在环保合作小组的专题小组有所涉及,缺乏符合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愿景的整体环境战略和政策研究,前瞻性不足、对新型环境问题应对迟缓。

    2、现有联席会议机制缺乏整体协调决策功能。联席会议下的海洋环保专题小组仅针对某个具体事宜、海域将指导性的环保协议化为具体的执行方案,区域交流多停留在技术交流、合作研究和联合监测层面,粤港澳间环保合作事务推进多通过“某一方申请—中央政府批准—双方或三方执行中央决定”模式,现有的联席会议机制难以真正成为大湾区海洋环保合作协调决策平台。

    3、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机制有待改善。国际上三大湾区的区域环保合作经验都鼓励不同群体协力共同修复和保护海湾生态环境。粤港澳环境保护经验不平衡,公众保护海洋环境意识参差不齐,重大涉海经济活动决策中欠缺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投诉举报机制。

    4、缺乏标准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海洋污染防治涉及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海事局等部门,部门间缺乏环境数据统筹共享机制,加上粤、港、澳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等的异质性,缺乏标准统一的海洋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5、海洋资源本底情况不清,地方政府考核缺少生态指标。大湾区海岸带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不堪重负。因我国现大部分资源统计数据都没有将海洋与陆地进行分类,大湾区海洋资源本底情况不清,比较基准缺失。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缺少生态指标,海洋开发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没有被充分考虑,不能有效制约地方过度用海、无序开发现象。

   6、海洋执法力不足,执法合作呈局部性和间断性。因粤、港、澳法律基础不同,湾区环境合作协议执行主体和执行标准不统一,往往缺乏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三地海洋环保执法手段和执行能力差异大,海洋环保合作执法中易存在冲突,缺乏共同推动海洋污染治理具约束力的协议和实施方案,海洋执法合作呈局部性和间断性。


建议:

1、组建海洋污染管理技术委员会。在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基础上,将澳门纳入合作机制,签订包含粤港澳三地政府的海洋环保合作协议,涵盖大湾区海洋保护的长期整体规划设计、资源统筹、组织推进、督促落实和绩效评估。

从海洋局、省生态环境厅及其直属科研单位、港澳权威环保技术科研机构和湾区内高校中选取专家学者,组建大湾区海洋污染管理技术委员会,形成整体性、高层次的大湾区海洋环保科技智库支撑体系。对湾区内跨境海洋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海洋可持续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涉海法律法规、重要海洋保护措施等方面直接向大湾区高层次环保战略合作平台提出建议。 

2、建立沿海城市联席会议制度作为协调决策平台。每年定期召开沿海城市联席会议,协调决策大湾区海洋污染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区域内海洋保护政策制定、实施、监督全过程协调,建立整体生态空间管控体系、陆海统筹的绿色生态水网,统一安排海洋环保基础设施。联席会议实行轮值制,由大湾区沿海城市轮流主办。

3、改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倡“公民科学家”。制定政策引导和支持“公民科学家”志愿活动和非盈利组织建设,联席会议中设立公民投诉举报机制,监督湾区内重大涉海经济活动环境影响、跨界污染的联防联治,制约地方政府过度用海、无序开发现象。对大湾区海岸带排污口、排污现状等情况,建议邀请非官方组织参与当年轮值城市联动排查监督。

4、设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公开。在海洋污染管理技术委员会中设立标准小组,依托大湾区内信息产业优势,汇总各相关部门环保数据,搭建海洋生态环境信息网络,涵盖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海洋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海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海洋污染源自动监测、动态监管,数据共享互通,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动态模拟、公开公布。

5、构建并采用沿海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海洋污染管理技术委员会统筹调查大湾区海洋资源本底情况,设立湾区沿海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在涉海经济决策中开展专门资源调查评估,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沿海城市负责人考核指标;掌握湾区内沿海地区城市生态安全演变趋势,探讨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湾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6、推进海洋执法应急联动合作体系建设。联合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广东海事局、广东海警局与港澳相关执法机构,制定统一的环境行政执法标准和细则,成立环境执法协调委员会,开展湾区内海域污染防治联合行动,构建环境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等措施,优化大湾区多部门联合的海上执法监管协作机制。



个人简介:许旋,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民盟华南师大委员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委员,2019年“关于重视中学生实验教学”的提案,促成了2021年开始实行广东省中考化学实验考试决定。今年向省政协提交“加大对省属重点高校投入,助推省属重点高校快速发展”和“关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建设的建议”两个提案。


徐颂军:关于设立

“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交流计划”的提案


提案概要:徐颂军今年还提出《关于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交流计划”的建议 》,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交流计划”,构建政府主导的协商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教师联合会平台作用,整合优质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除了以上的提案

华师教授们还有很多优秀的提案

从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专业看法


  提案纷纷 争相建言  


教育



沈文淮



个人简介:沈文淮,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主要从事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拓扑学中的同伦论问题,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方面的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成果曾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基础类)三等奖;负责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


提案一:重视省属重点高校建设

助推广东高校协调发展


提案概要:2015年,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2018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对重点高校支持力度不凸显、建设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省属重点高校的快速发展。


建议:1. 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省属高校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2.完善加大对省属重点高校的投入机制

3.构建多元多维的分类评价体系


赵淦森



个人简介:赵淦森,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安全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电子信息产品可靠性与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副主任,广州市云计算安全与测评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为广东省青联副主席、广东欧美同学会青年分会执行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等。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50多篇,申请专利70多件。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3项、第十七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


提案二:优化师范类学生培养方案

强化线上教学能力训练


提案概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手段日新月异,在线教学模式取得快速发展,这对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赵淦森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存在在线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重视程度偏低、教师队伍对在互联网等线上平台教的前景抱强烈的保守态度的问题。


建议:1. 建立科学的在线教学能力的要求和标准,系统推进在线教学能力评估和认证

2. 优化师范类学生培养方案,强化在线教育相关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

3. 举行在线教育相关的竞赛,提升在线教育的关注度和创新能力


姚训琪



个人简介:姚训琪,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党委书记、中学政治高级教师,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


夏涛

 


个人简介:夏涛,华附科研与教师发展处主任,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学生物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培”专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外聘副教授、华南师大生命科学院外聘“4+2”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提案三:关于取消广东省高考

查分系统技术屏蔽的提案


提案概要:由姚训琪、夏涛共同提出,每年的高考成绩一经公布,围绕“高考状元”、“成绩排名”、“升学率统计”等的炒作便大行其道,媒体、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商家都会积极投身其中。应当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议:1. 取消高考查分系统技术屏蔽的操作

2. 在新高考背景下应聚焦科学引导我省高中新课改


提案四:多措并举

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


提案概要:由姚训琪、赵淦森共同提出,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对青少年群体渗透能力也在持续增强。但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青少年身体、心理和价值观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衍生抑郁焦虑、自残自杀、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


建议:1、强化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

2、建立青少年网络监测和干预机制

3、举办互联网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

4、网络打造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问题受理处理一站式平台


科研创新



肖羽堂



个人简介:肖羽堂,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河涌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校级产学研示范基地主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常委及人资环委员会主任、民革广东省直属华南师范大学支部主委,兼任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科技传播工作委员会联席主任。


提案一:关于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推进学术强省的建议


提案概要:由肖羽堂提出,当前广东省科研生态与学术建设发展较快,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总数为143所,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9家。但依然存在科研学术水平与全省经济总量总体不相匹配,存在着科研学术成果量大而核心创新不足等问题。


建议:1、开展广东国际学术节活动,加强学术创新全球化

2、整合资源打造一个一站式广东国际学术会议综合服务平台
3、优化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推动学术成果转化落地
4、大力宣传科学家精神,营造一种浓厚学术氛围


提案二:关于改善科研评估

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广东发展的建议


提案概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评估标准与国际接轨,出台一系列评估办法,但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科研的评价机制问题,如盲目把国家基金等国家科研项目作为评价科研活动本身的重要标准、唯SCI论文成果,忽视技术开发及应用转化等。


建议:1、采取成果产出分类评价,取消科研投入评价指标

2、采用1篇代表作质量评价,专注干好一件事

3、评价最终应用,考察社会经济价值


历史文化




关于筹建行商园林博物馆

以弘扬广州行商历史文化的提案 


提案概要:由徐颂军提出,海山仙馆的遗址在荔湾湖公园内,其遗构、遗址具可考证性,但目前已被拆除,目前在行商园林博物馆方面存在现有文化产业缺乏对行商文化的全面系统展示,缺少系统保护和挖掘性研究等问题。


建议:1、召开各方面专家会议,启动行商文化的相关研究

2、考察“海山仙馆”遗址,筹建行商园林博物馆,纳入文化部门的“十四五”规划

3、开展以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协助的筹备工作


生态建设



提案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广东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提案概要:由肖羽堂提出,当前广东省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过程中,面临着既要化解资源环境因素对广东经济的约束作用,又要解决好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等问题。


建议: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突破规划、土地、矿产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并制定相关的政策


提案二:关于加强宣传引导

推动我省垃圾精准分类的建议


提案概要:由肖羽堂提出,生活垃圾管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但从整体上来看,广东省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依然还存在着舆论氛围不浓,动员宣传力度不足,市民参与度不高等短板,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方式、分类知识知晓度不够等问题。


建议: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声势、持续发力

2.持续深化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增强全民参与垃圾治理意识,营造人人关心垃圾分类、践行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提案三:依托区块链建设

现代化区域公共卫生监测和响应体系


提案概要:由赵淦森提出,新冠病毒的扩散传播展现了在当前时代下病毒快速大规模扩散的新的特征,疾病控制体系需要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


建议:1.建议构建现代化的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的监测和响应体系,依托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建设区域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监测和响应区块链平台

2.利用该区块链平台进行区域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的采集,并进行区块链支撑国家或区域授权的机构进行多方联动,从而实现数据真实、资讯畅通、多方参与的区域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方面的治理的模式创新和能力现代化


提案四:整改提升,优化布局

规范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建设和运行


提案概要由赵淦森提出,基于部分站点的设计标准和运行管理水平不完善,运作过程对周边的环境、交通、生态以及民生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希望对垃圾压缩/中转站进行改善升级。


建议:1.针对不达标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建立整改档案

2.借鉴国外先进的垃圾处理经验和城市规划经验,编制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布局规划

3.提升垃圾压缩/中转站的运行标准和要求

4.建立常态化的投诉响应机制

5.明确时间表和工作计划


提案五:关于整治和完善

电动车管理的提案


提案概要:由姚训琪、夏涛共同提出,《关于整治和完善电动车管理的提案》中指出了电动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缺乏专门的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政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城市道路规划与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不相适应等提出建议。


建议:1.严格管理,违法整治零容忍

2.实行专业电动车驾驶培训和驾照考试

3.完善电动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教书育人

华师的教授们还承担起家国重任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老师”


  #往期回顾#  



采写丨王禹萱 冷亮宏 尹晓丹 闫佳琪
提案丨由采访对象提供
图片丨由采访对象提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制图丨胡杨

执行编辑丨马宇杰 陈怡清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黄子响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