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爱的华师导师,由你来选!
桃李芬芳 教泽绵长
华师导师你最喜欢哪位
第五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来了
从5月9日至5月13日期间
邀你一起线上投票
支持心中最喜爱的导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发挥我校优秀导师的典型示范作用,营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决定开展华南师范大学第五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活动。
下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7名参评的研究生导师
教育科学学院 胡劲松
胡劲松,男,汉族,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法学和教育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出版和合作出版各类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规划和广东省哲社规划等研究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和广东省教育法规和重大教育改革文件咨询、调研和起草工作,研究成果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广东省哲社优秀成果奖。
秉持“向上至善”的育人理念,注重养成学生的求真态度、严谨作风、深刻思维和精专能力,助力学生的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共计100多人,不少已成为行业骨干。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曾获评“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余冰
历史文化学院 黄牧航
黄牧航,男,汉族,历史文化学院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主要著作有历史教育“新师范建设”丛书5册、“历史教育硕士”丛书10册、《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等,曾发表《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历史思维研究札记》等100多篇教学论文,先后获得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专家、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等荣誉和职务。
从黄牧航老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素养。黄老师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出发,以师德为先,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历史教学领军人才。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徐曼菲
徐曼菲,女,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高校教学团队“英语教育与评价”核心成员、华南师大首批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育、教师教育。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曾先后主持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完成专著1部(付梓出版中),主编、参编英语专业教材与学术编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各1门,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评全国第五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第四届华南师大教学名师、华南师大“教书育人模范党员”荣誉称号。
国际文化学院 方清明
方清明,男,江西浮梁人。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副院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导,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导。研究领域为汉语国际教育、现代汉语语法、语料库语言学等。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出版《汉语名名复合词的认知语义研究》《现代汉语介词用法词典》《现代汉语抽象名词研究》。《现代汉语抽象名词研究》入选“中国语言学文库”。在语言学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尹睿
尹睿,女,汉族,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访问学者,广东省高校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是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成员、国家一流课程和广东省一流课程的核心成员。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3项。共出版专著3部,主编(或副主编)教材7部,在国内教育学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三等奖、校级教学创新赛一等奖、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
尹睿老师关爱学生成长,坚持教书育人,共指导22名硕士研究生。主张“教学与科研互惠”的理念,指导学生获批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多项,指导学生获批校级“挑战杯”金种子培育项目立项多项,指导学生在教育学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张“成果导向教学”的理念,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和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16项。主张“德业融育、价值浸润”的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教学创新,获广东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和学校百门优秀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微视频。
数学科学学院 徐志庭
徐志庭,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主任。长期讲授本科核心课程《数学分析(1、2、3)》和《常微分方程》,研究生课程《常微分方程绪论》、《泛函微分方程》和《生态动力系统》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在国内外数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与翁佩萱和蒋达清合作的“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定性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 华南师范大学第六届本科生“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徐志庭老师从教三十余载,关爱学生成长,热心教育事业,坚持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授课方式新颖,注重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尤为注意讲授深掘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并教会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定理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可能的伸展,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们喜爱。
生命科学学院 高彩吉
高彩吉,男,汉族,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入选者。以拟南芥和豆科植物为材料,主要从事植物细胞囊泡运输及其调控植物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先后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Trends in Genetics》、《New Phytologist》等植物学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10多篇。2018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第二获奖人)。
高教授除了在学术上刻苦钻研之外,还时刻关心学生的成长,坚持将教学、育人和科研工作充分结合,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言行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教育理念。
地理科学学院 赵耀龙
赵耀龙,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地球空间信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空间分析及公共政策模拟、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环境遥感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日本学术振兴会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 余篇,出版或合作出版书籍5部。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日本地理信息系统学会研究奖1项。
将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践行在研究生培养中,因材施教,通过每周组会,发掘学生研究兴趣,训练学生科学逻辑思维。注重实践,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行野外地理学考察。近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计算机学院 李建国
李建国,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交网络与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12篇,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10项,作为参与人3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关爱学生成长,坚持教书育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主讲硕士学位必修课《高级数据库技术》,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始科学研究,课堂效果良好,颇受学生好评。已指导1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8位已经顺利毕业。作为学院研究生创新党支部的指导老师,为支部建设建言献策,该支部已获得“全国样板党支部”立项建设。作为CCF协同计算专委会委员,积极参与专委活动以及举办的学术会议,为专委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20年入选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库,为数字政府改革提供服务。
心理学院 何先友
何先友,男,汉族,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心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一是审美心理及其脑机制,围绕汉字字形审美、面孔审美、艺术审美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运用认知神经科学方法与技术探讨审美的神经机制。二是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主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并关注美育对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个性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三是语言学习与加工,探讨语言理解与认知过程等前沿性的中文认知问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育心理学”等10余项科研和教学项目;出版著作《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10余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社会成果一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陈同生
陈同生,男,汉族,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院长,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高教厅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2021年获全国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发表SCI收录论文1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陈同生教授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培养百余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文学院 邓玉环
邓玉环,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学研究,参加过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项省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5部,共发表论文约30篇。获得过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邓玉环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本着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严谨治学、认真负责、关爱学生。多年来承担学硕、专硕教学工作,在写作教学领域深耕,将理论探究与本硕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评价多次位于学院前列。培养研究生已有50余人,在研究生论文指导方面尽心尽责,对涉及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的专硕求教者,均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研究生发表论文,所带研究生已发论文至少20人次。
经济与管理学院 冯巨章
冯巨章,男,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2014-2019),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2014-);2005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2012-2013 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访问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产业组织、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在《新华文摘》、《统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获得华南师范大学“2017-2018 学年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等。
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恪尽职守,一直站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因材施教,注重思政教育,支持研究生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具有执着的学术追求。兴趣广泛,喜欢运动,曾代表学校参加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高校“教授杯”乒乓球比赛。
法学院 郑鹤瑜
郑鹤瑜,女,土家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常任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犯罪学会常任理事,广州市仲裁委仲裁员,主编《刑法学》教材一部,在《法商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河北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五项,曾获校级教学奖二等奖,多次荣获法学院教学评估第一名,多次荣获“华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称号”和“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
从教24年,共指导硕士生40余人,其中两人已于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刑法学博士毕业,有两人博士在读,所培养的学生德法兼修,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在高等院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工作,为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多项,指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多篇,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颜海娜
颜海娜,女,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环境治理、政府组织与绩效治理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市项目4项,获1项省部级科研奖、全国优秀MPA教师称号、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政治素养方面,颜海娜教授担任学院党委委员兼大湾区跨境治理研学创新党支部副书记,基层党建能力强,曾2次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次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在学术造诣方面,颜海娜教授在《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等SSCI、CS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8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转摘;共出版专著3部。在教书育人方面,颜海娜教授乐教敬业,坚持守正创新、立德树人,她是“挑战杯”的资深培育师、“守正创新”大湾区研学品牌的开创者,连续两届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二、三等奖。
体育科学学院 刘鸿优
刘鸿优,男,汉族,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足球比赛表现与训练监控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国际期刊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论文被引用1300余次(谷歌学术数据),连续两年(体育学全国唯一)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0/202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教育厅课题、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省/市厅级课题多项。目前担任《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等20余家国际期刊,《中国体育科技》等多家国内期刊特邀审稿人、评委。曾任波兰足球乙级联赛、西班牙足球丙级联赛俱乐部助理教练、表现分析师。
音乐学院 余虹
余虹,旅欧女高音歌唱家、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声乐表演与教学理论研究32年,严谨治学,一直抱持既谦谨又笃厚的教学态度,深受历届学生好评。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多次获得业内声乐比赛奖项。在教学与科研上成绩显著,对高校声乐理论建设上进行研究与探索,2017年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唱论史研究》,分别在《中国音乐》、《人民音乐》、《黄钟》、《交响》等音乐类核心刊物发表文章。
在华师任教28年间,见证了广东高校音乐教育及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她倡导“以身为本、以学为本”的专业教学精神,鼓励了历届学生,并强调学生需以追求真知灼见为学习态度,而不是以满足学历考核为目标。她认为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培养人格品质和学习能力。只要“入室升堂”,亦可“学以致用”、“守先待后”。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邱健
邱健,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的召集负责人。主要从事光电技术及系统、微弱光电信号的拾取与信号处理、X射线的无损检测与三维重构技术等方面的研究;1998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后留校工作至今。2011年至2013年,进入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工作。2018年至201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进行留学访问。
邱健老师负责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自己负责的研究生严格要求,能坚持每周定时召开组会,假期期间也不间断,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邱健老师既是同学们的老师,更是大家的榜样朋友。
化学学院 汪朝阳
汪朝阳,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成员,现任化学系主任。主要从事绿色合成化学、有机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等级别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和教学项目多个。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诸多高水平期刊发表科研、教学论文多篇,主编出版教材《绿色化学通用教程》、《化学史人文教程》,申请专利20余件。在绿色化学的科研与教学方面,曾获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06-2010,校级;2010-2014,省级)。
汪朝阳老师从科研到生活都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在科研方面,汪老师为学生们启蒙引路、把握方向、及时纠错;同时,汪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勤恳专注谨慎的工作态度潜心科研,为学生树立榜样。生活中,汪老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教给学生为学之道,更传授学生为人之道和生存之道。汪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在“厚道做人、团结协作、勇于进取、实现自我”的思想影响下,先后荣获学校、学院的各类学术奖励,凭借过硬本领和扎实能力实现各自的梦想。
旅游管理学院 蔡晓梅
蔡晓梅,女,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与城乡发展、饮食文化与酒店管理、移民与流动性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联合主持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广东省团队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省部级课题10项。著有《新文化地理学文献导读》等专著,共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全国MTA优秀教学案例奖、第五届尖烽时刻酒店管理模拟全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水玲玲
水玲玲,女,汉族,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从荷兰特文特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入职华南师范大学,历任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教授、科研副院长、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信息显示与传感技术,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4篇,论文总引用3000多次;专利80余项,其中PCT 2件;参编教材1本,专著4本;主(承)办大型学术会议5次,做各类特邀报告30多次。
水玲玲教授从事科研教学十余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所指导的学生中有6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1名研究生获得广州市精英计划奖学金,1名硕士毕业生获得荷兰一所大学的博士全额奖学金,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水玲玲教授担任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院长期间,在党建思政、学科建设、平台搭建、人才引进、学习科研环境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学院师生一致好评。曾获广东省科教文卫工会“粤木棉”奖和广东省先进女职工个人。
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赵威
赵威,男,汉族,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12年获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历任普利司通美国研究中心、美国3D打印独角兽公司Carbon高级研究员,并于2018年回国加入华南师范大学。主要从事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相关的研究,涉及领域包括液晶聚合物、手性嵌段共聚物、弹性体复合材料、3D打印材料等。迄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累计引用1100余次。申请中外专利超过20项,已授权7项。主持及参与了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等一系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环境学院 康园
康园,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污染物人体暴露与健康效应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环境介质中有机污染物的人体生物可利用性及分子毒理效应。在前期工作积累中,建立了污染物口部暴露和皮肤接触途径的生物有效性模型,并基于此探讨了环境基质中有机污染物如PAEs和PBDEs的人体健康风险;利用细胞模型,研究了混合污染物的综合毒性效应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共发表科研论文15篇。
国际商学院 庄慧娟
庄慧娟,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基地副主任,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现主持与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撰写学术专著一部(出版中),现主持3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2019年度华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
庄慧娟老师在治学与育人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入学直至走上工作岗位都一直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指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定位人生长期与短期目标,帮助学生在将来社会中做好规划,把握方向,不断成长。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专业培养需求,积极链接行业企业资源,让学生与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面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深刻思考,深受学生认可和欢迎。
软件学院 余松森
余松森,男,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软件学院副院长,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团队的召集人。主要从事视觉感知与图像处理、智能算法与模型研究、大数据挖掘分析研究等。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科技部星火计划面上项目2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相关项目17项、江西省科技厅项目4项、获教育部科技成果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与2项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地方标准以及1项广州市地方标准制订。共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53件,软件著作权10件。先后获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余松森老师,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与科研中传道授业解惑;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积极了解学生的生活、家庭以及人际交往等情况,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职业教育学院 刘阳
刘阳,女,满族,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和教育国际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各级各类科研、教改和课程思政项目6项。在CSSCI核心期刊及境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数篇,多次受邀参加中英文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专著1部(出版中)。连续两年获评华师“优秀班主任”称号,并在华师第三届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青年教师组一等奖。
刘阳老师坚持立德树人,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严谨活泼,充分发挥多年跨学科研究和7年行业工作经验优势,将真实案例融入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研究生组会中,以小型研讨会(seminar)形式,引领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循循善诱,勉励学生严谨治学、勤于思考。与学生亦师亦友,勤恳敬业,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尽职尽责的榜样。
严谨治学 亦师亦友
每一位优秀的华师导师
都值得我们点赞与支持
第五届“我最喜爱的导师”
评选活动线上投票已开启
为你最喜爱的导师投票
投票时间
2022年5月9日-5月13日
投票流程
1、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2、输入校园网账号、密码、验证码进行登录
3、对想要投票的导师下方点击“选中”,同时选中15名导师为本次投票有效,方可至文末提交。
温馨提示:选中15名导师投票提交为有效噢!
页面显示“感谢您的参与”即为投票成功
来源丨研究生院
图片由各位老师提供
摄影丨关键虹
执行编辑丨曾涛 黄可盈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