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强之星!他是刘伯舟!
前段时间
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公布
华师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2022级研究生刘伯舟榜上有名
他以“自找苦吃”的实干精神
用志愿之光照亮青年之路
刘伯舟,男,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他曾参加研究生支教团,两次援藏支教,时长一年零六个月。他参与策划“再见!传染病小怪兽”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他曾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骨干”、华南师范大学“百佳优秀共青团员”、华南师范大学“特殊贡献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事业常成于坚韧
从粤西小城镇来到广州求学,从潜心汲取学问到走上三尺讲台,累计3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获得近20项省、校级荣誉的刘伯舟,书写着自己的“自强”故事。
“具有自强精神的人,才能走向自立的人生”,刘伯舟始终记住父亲曾勉励自己的话。由于工作原因,父母长期不能陪伴在身边,他从小便学会了生活的各项技能,“小学时我就‘进得厨房’,每年暑假我都回老家帮爷爷奶奶干农活,而且我的成绩也保持得不错。”
在成长的道路上,刘伯舟不仅从小有“自强”的意识,而且也受到一群“华师人”的影响,“五年级暑假时,华师三下乡的队伍来到我们小学,让我印象很深,那是我与‘华师’的第一次相遇。”在夏令营的经历让刘伯舟坚持努力学习,同时也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投身社会实践的种子。
刘伯舟与导师的合照
2017年9月,刘伯舟如愿成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一名学生。诗词的雨露滋润年华,文学的阳光点亮心灯,刘伯舟特别感激那些奋力拼搏的时光:一个月跑遍广州十一个区,去做好一个课题;和同学一遍又一遍打磨课堂,最后自信从容地站上讲台……“经常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早上图书馆还没开门就去排队了”,在课余时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刘伯舟还积极勤工俭学。他认为,这些是为追梦蓄力的过程,流的每一滴汗水都化为铺下的前路。
在专业学习上,张巍老师给予了刘伯舟很多帮助,“导师常常会叫上我一起散步、打球,他鼓励我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砥砺家国情怀。”成长路上的每一次跨越,刘伯舟认为都离不开优秀榜样的引导,“我们学院的何智升师兄,他曾经在西藏昌都支教,把青春融进雪域高原,是我学习的榜样。”
做“自找苦吃”的有为青年
“志愿服务不分大小,因为我曾经被帮助过,所以我也想奉献自己的点滴。”从大一开始,刘伯舟就参加了很多志愿服务活动,迎新志愿者、校庆志愿者、“大学生之家”……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
至今,刘伯舟清楚记得,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是大一时参加班级的团日活动,走进社区为山区儿童募捐学习用品,“那一天我走了5万多步,开始我们的活动并没有得到很多居民的理解,一直到下午三点也没有募捐到多少。”后来,在刘伯舟的提议下,他们向社区借来了几张桌子驻点,将募捐活动的宣传手册、照片等物资布置好,吸引了来往居民的兴趣,“有一个小孩拉着她妈妈的手就要回家整理自己的文具,捐给有需要的孩子。”
每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队伍总能看见刘伯舟的身影,从广州增城到江西井冈山,从四川三台到贵州剑河,都留下了他的回忆。大二前往增城区派潭镇七境村下乡时,刘伯舟在调研了当地红色文化后,策划了一顿别具风味的红军餐,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妙燕老师回忆起来说:“那顿红军餐印象深刻,不仅意义非凡,没想到还色香味俱佳。”
下乡空闲时间,刘伯舟组织队员到村民家中帮忙,“有一位老人向我们展示他的旧军装,讲述年轻时当兵的故事,我爷爷也是一名战士,很有感触。”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刘伯舟的目标逐渐清晰,“人生追求要更有高度,更有境界。”
2020年,刘伯舟报名参加学校第五批赴西藏林芝支教服务队,前往海拔2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支教。第一天到达林芝,刘伯舟产生强烈的高原反应,抵达学校的第二周,接到了五个班级的教学任务。“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广州的珍贵文物、史料图片。”刘伯舟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好奇地凑上前去。
为了让学生参观千里以外的博物馆,刘伯舟和队友搭建起粤藏馆校连线的桥梁,把广东的博物馆‘搬’到西藏。看到孩子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刘伯舟认为这是双向的收获,“支教是辛苦的,但我们学会了‘苦中作乐’。”
2021年本科毕业后,刘伯舟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选择服务地时,他坚定地对校团委吴蓉老师说:“我还想去西藏支教,挑战海拔更高的地方”,于是刘伯舟再次奔赴西藏,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昌都支教。
在高原上,为了提高学生们对常见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刘伯舟和队友利用自主研发的汉藏双语彩色绘本,在学校、乡镇开展科普实践课,获得学生与家长的高度认可。
刘伯舟与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合影
“我的学生也是自强的,他们也影响着我”,刘伯舟讲述着,“有一天晚上教学楼停电,我们班一个学生就借着路灯下的灯光,自发在大树下埋头苦读,那是在气温零下几度的冬天。”学生的努力让刘伯舟对教学成绩充满信心,也激励着他为学生付出更多时间,他常常比学生更早来到教室,陪伴学生背书,晚上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陪着学生回到宿舍,陪学生谈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教授的班级中考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在结束支教时,学生为他献上哈达,上面写着班上所有孩子的名字。
“援藏,我希望把自己的知识带给学生,援藏回来,我发现我自己的收获是更大的。”两次援藏,刘伯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他认为,支教的过程中也是投入国家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过程,支教经历让他结识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让他在西部多了一群牵挂着的学生,“学校和家人的支持是我坚强的后盾,激励着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刘伯舟如是说。
刘伯舟在辅导学生
吹响社会实践的号角
离开了西藏,回到华师学习,刘伯舟依然与学生们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之前我转发紫荆青年关于新一批林芝支教队出征的推送,我的课代表就发微信来问我,是不是要回西藏了?邀请我到他家去玩。”刘伯舟说道。自从离开了那片雪域高原,他时常想念那一群勤奋又可爱的学生。那时,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刘伯舟就通过分享自己在中学的奋斗经历,描绘丰富的大学生活,鼓励那群孩子燃起心中的梦想。
自那以后起,不断有学生对刘伯舟诉说自己的理想。“老师,我未来要当一名战士,保家卫国!”“老师,我长大一定要考大学,一定要考华南师范大学!”刘伯舟始终记得那些孩子们的澄澈的理想,也因此暗下决心,一定要将社会实践的号角吹响,让更多的青年投身到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中去。
机会不久后就降临在他面前。今年3月,刘伯舟受到老师们的鼓励,参加了学校第24期青春演播厅,讲述自己把华师志愿服务精神带到雪域高原的故事。愿以寸心报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刘伯舟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那片雪域高原背后的无限可能。“当时颜海娜老师在访谈中跟我说,有机会一起把社会实践做到西部去!”台上一承诺,台下一践行。在今年的七月,他们社会实践的足迹就来到了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刘伯舟作为队伍一员,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主题调研,在三尺讲台继续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在今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刘伯舟作为大学城校园老生代表发言,他感慨,青春的齿轮在六年前踏入华师那一刻开始转动,学术追求、教育情怀与志愿精神在他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刘伯舟希望能有更多同学成为志愿者,鼓励同学们努力将这微小而炽热的志愿火光汇成照亮祖国前行的星海,在社会服务中发光发热,在奉献祖国的同时也能成长为一个自立自强之人,练就本领,奋斗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雪域高原 西部黔界
条件艰苦难阻志愿赤子心
积土成山 集流成海
星光不问赶路人
岁月不负有心人
他是华师学子刘伯舟
更是自强实干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采写丨肖语涵 张秀裕 侯婧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