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赞!走出院士弟子的“最牛考研寝室”,传授你绝对想不到的学医通关攻略

ZUCC全媒体中心 浙大城市学院 2021-10-19

本文字数:3179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日前,听闻在2018年的研究生录取当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1305班已有11人被录取。其中3人被浙江大学录取,2人被温州医科大学录取,4人被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录取,1人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还有1人也收到了来自澳洲科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当中,求真楼2—522宿舍的四位小哥哥格外引起了笔者注意。

“宿舍四人,两个浙大,两个浙江中医药大学,全寝室都顺利考上研究生,这寝室怎么这么牛?”


同一屋檐下的卢佳华、曹奇华、金佳男、张启弘四人都来自临床医学专业1305班,在今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他们分别通过了浙江大学医学院(普外科)、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科)、浙江中医药大学(肿瘤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头颈外科)的复试。他们所在的寝室,成为学院“最牛考研宿舍”可谓实至名归。


求真楼2—522的考研故事恰如一部励志片,传递了“有梦想并为之而努力终见曙光”的正能量。在临床五年的专业学习中,四人的成绩并不是一直都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直在进步。

以浙大外科第一成为院士的门徒

以初试397分,复试第一的成绩被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普外科录取的卢佳华,成为了郑树森院士的弟子。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学院学业二、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同时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工作,曾担任班级文艺委员并多次在市二医院、邵逸夫医院参加志愿者活动。这样一个多方面发展的学霸,俨然成为了众多学弟学妹心目中的男神。


 “半夜睡不着起来上厕所,发现卢佳华还在看书!有这样努力的室友就会激励我们也努力,见贤思齐嘛!”寝室四人中对室友影响最大的要数卢佳华了,在这个“学霸”寝室,他也是当之无愧最努力的那一个。


这四年卢佳华的成绩一直在进步,从大一时的年级七八十名,再到大四时的年级第六,绩点从4.0进步到4.98,学习上他倾注多少心血。“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努力。”这是卢佳华对学弟学妹们考研的建议。


“他自制力真的超强!考研准备期间像我和金佳男喜欢一起复习,相互督促,而他就不需要,他喜欢一个人。”曹奇华如是说。


决定考研之后,卢佳华年初八尚未开学时就早早返校。华家池校区的宿舍、食堂和自习室都是全年无休的,每天自习室都人满为患,只有早早起床才能抢到位置。这样的学习氛围也激励他保持全年无休的“战斗”状态。


专业学习上,卢佳华重点掌握内外科的知识,类似于人体寄生虫学等相对轻松一些的课程则注重记忆,学会把握学习的侧重点和主次。大四下学期6月份,卢佳华开始了实习生涯。在邵逸夫医院不仅能接触各式各样的病人,而且也能很好地完善理论知识,将课本上的内容与临床上的具体案例结合起来,各种枯燥的知识点立马变得跃然生动起来。当然实习过程中每天上班不可避免地与考研准备时间有所冲突,这就需要他很好地把握好其中的平衡。


“良好的英语能力绝对是考研一大杀器!”卢佳华在考研复试中拥有两大法宝:英语和科研。如果说相对丰富的科研经历可以让导师对你青睐有加的话,良好的英语能力则是你入围复试的必备条件,也是导师对你的一大加分项。在研究生学习生涯里,无论是外文文献的阅读,研究生期间的论文撰写,以及跟随导师参与各种国际会议的交流沟通上,英语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就像是坐高铁,而英语能力薄弱则像是坐绿皮火车,缓慢前行。四位小哥哥都提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能力的提高,唯有持之以恒的积累。”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四项英语基本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从量的提升转为质的突破。卢佳华的英语学习秘诀是发掘出生活中每一个与英语有关的场景,将它转变为英语环境,使自己彻底沉浸其中。

卢佳华

从挂科学生到考研黑马

从曾经的挂科学生,再到考研以396的高分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肿瘤科的金佳男,可谓一匹考研黑马。


大一时的成绩平平,每个学期都进步一点点,到大四拿到学业三等奖学金,在这四年付出最多的可能要数金佳男了吧。大一大二时,他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有挂科,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金佳男逼着自己戒除了玩手机,把时间挤出来看书。


金佳男出身于医学世家,从小有着想要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而他的毅力与超强意志,也在影响着寝室其他三位同学努力考研。“想着要是考研失败了又得‘二战’,‘二战’很辛苦,所以就更加逼着自己去学了。”


考研期间,金佳男注重书本复习和真题训练,劳逸结合,每个阶段都为自己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并按时完成。考研那两天,金佳男也曾像参加高考一样紧张到睡不着,此时,还是曾经努力累积的坚固地基帮他度过难关,如愿收获了满意的导师与专业。


实习期间,金佳男曾遇到过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教训。在给病人拔完CVC管(中心静脉置管)后需要按压,否则就会导致严重出血,因为CVC管很多是插在颈内静脉的位置,一旦形成血肿会压迫呼吸道。“凡是经血管的操作拔管后都要按压,否则就会有血的教训!我们带教老师已经把这一点说了十几遍,这也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对待医学的严谨态度,贯穿着他的考研和实习期间,也将伴着他走向以后的医学之路。

金佳男

医路蜕变,梦圆浙大

曹奇华以376分的高分考入浙江大学肿瘤科。在校期间他参加了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SIRT1 抑制剂对肝癌细胞增殖影响研究》,帮助老师培养细胞、处理部分实验数据等。


曹奇华真正考研目标的确立是在临床实习之后。医院里时刻发生的生老病死和面对疾病时偶尔的束手无措,也改变着曹奇华对于医学知识的认知。以前觉得枯燥繁琐的医学知识,在临床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例如胰腺炎里的淀粉酶可以升高可以降低也有可能正常,这条简单的规律是书里写的一项重要诊断指标,但是接触临床以后,课堂里随口一提的知识点,对于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和身心疲倦的家属来说,却是救命的。


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患者,以及谈话时家属眼中的闪现的泪光,曹奇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最终选择了考研。通过老师与学长学姐的介绍,他对肿瘤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个尚待探索的学科经常有新药物、新学说的发现,是他想要深入学习的目标。


既要应对实习,又要准备考研,对医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曹奇华最煎熬的一段日子是在普外实习时期。白天大量进行换药拔管等操作,还要收病人、补齐病程,常常要到晚上才有时间看书。累的时候甚至看着看着就枕书睡着了……


为了在实习期间争分夺秒地复习,曹奇华在手机上下载了做题app,查房、休息的时候不停刷题,不敢有丝毫松懈。这样的坚持不懈使他扛过了艰苦而漫长的复习时间,梦圆浙大。

曹奇华

与智者同行,高人为伍

张启弘以359分考研成绩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头颈外科。在校期间曾担任班助,参加了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SIRT1 抑制剂对肝癌细胞增殖影响研究》,协助老师培养细胞、处理部分实验数据等,他所在的团队曾获医学院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


张启弘和曹奇华是学习上的好拍档,考研时期常常一起复习,两人也曾在大学期间一起参与科研,科研经历培养开拓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他们考研复试很大的加分项。


实习期间,张启弘曾遇到了两个榜样令他印象深刻。一个是在邵逸夫医院实习时,同组有个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小伙伴。当张启弘向他请教问题时,他就病因一直到临床表现,再到诊断和鉴别诊断,再到最后的治疗,一步一步详细的讲解给张启弘听,他的讲解让人如沐春风,而他对病人的重视,以及专业的学习态度令张启弘敬佩。另一个是在树兰医院实习时遇到的呼吸科杨主任。她经常忙碌到饭都顾不上吃,也能统筹好科室里的工作,并在组员应该去查房前,查完了病室所有的病人。最让张启弘感动的,是她在面对病人时的一些小细节,有时俯身就能听清病人的话,而杨主任会选择蹲下来倾听。她教导张启弘,作为一个医生,要有身为医生的担当和责任。


学好英语也是张启弘一直强调的。在学习完计划内的英语课程后,张启弘常常会去旁听英语外教的课程,这对他的口语提升帮助很大。“胆子一定要大,英语口语要敢说才会有提升。”良好的口译能力,对张启弘的考研面试大有助益。

张启弘

漫漫考研路,他们也会有因为长时间复习而心情沮丧、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好在大家会互相鼓励。 “如果有不想学习撑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出去吃一顿KFC调节一下,回来之后继续复习。”看书累了出去吃一顿,或者去操场跑步,这是求真2—522调节自己的法宝。


说起今后的打算,尚未结束实习的他们有些可能将会提前去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研,但是他们依旧计划着四人的毕业旅行,为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今年9月,四人将分赴自己心中的理想高校在医学领域继续深造。

这一段累过、苦过、拼过、笑过的考研经历,

也将成为他们每个人最值得珍藏的宝贵时光。

来源/宣传办公室

文字/洪岑怡   编辑/郭佳 戴笑笑   版式/余小雨

“ZUCC全媒体中心出品”

ZUCC官方微信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请为青春岁月点Zan!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