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专题 | 茅盾: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忻世超 巴金故居 2021-02-13

点击上方“巴金故居 ”可以订阅哦!

暑期特别栏目

  巴金故居立志打造“亲近经典——现当代作家作品赏读”微平台,2018年暑假期间,策划推出“现代文学大师的青年时代”系列主题。

  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将民国时期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尊为大师级的现代作家,通称为“鲁、郭、茅、巴、老、曹”。这些大师在成为受人敬仰的国之栋梁之前,也有迷茫期、转折期、困顿期等等属于与当代青少年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又不知如何前进的时期,就让我们通过小编的整理,走进大师们的青年时代,看看他们是怎么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呢......

茅盾篇

  

  掐指一算,这已经是暑期特辑第三篇了,到了茅盾先生的专场,真是无限啃书的一系列,在学习的道路上,小编与你们同在!

  茅盾先生的一生,正如他自传的序言里说的那样:“幼年禀承慈训而养成之谨言慎行,至今未敢怠忽。”确实啊,茅盾先生的一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真的还算一帆风顺,学霸中的学霸呀。

  看书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是被茅盾先生这“谨言慎行”的片段萌到...

一人坐在长方桌后,见了我就说:“先登记。什么姓名?”

我答:“沈德鸿”。

那人又问:“三点水沈,是么?什么,得?

我答:“道德的德。”

又问:“三点水共字的洪罢?”

答曰:“不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鸿。”

那人摇头表示不了解。

我又说:“是翩若惊鸿的鸿。

那人睁大了眼睛,此时忽听有人说:“是江鸟鸿。”

登记人皱着眉头说:“江鸟鸿,人人都懂,你偏不说。什么事?也得登记。”

——《我走过的道路》

  对于以上片段,小编只想说:有学问了不起啊!





全家都是学霸,羡慕不来的


  如郭沫若说的:“母亲是人生中第一个老师。”茅盾先生对于这点应该也有很多的共鸣,而幸运的是,茅盾先生还有一位思想很新潮的父亲。而且母亲不仅会教,还能编出教材啊!真的全家都是学霸,羡慕不来的!

  又一年,我五岁,我母亲以为我该上学了,想叫我进我们家的家塾。但是父亲不同意。他有些新的教材要我学习,但猜想起来,祖父是不肯教这些新东西的。他就干脆不让我进家塾,而要我母亲在我们卧室里教我。这些新的教材是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识》,以及《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后两者是父亲要母亲从《正蒙必读》里亲手抄下来的。母亲问父亲:为什么不教历史?父亲说,没有浅近文言的历史读本。他要母亲试编一本。于是母亲就按她出嫁时父亲要她读的《史鉴节要》,用浅近文言,从三皇五帝开始,编一节,教一节。

——《我走过的道路.童年》

  祖父嫌教家塾是个负担,我七岁那年,他就把我这教家塾的担子推给了我父亲。父亲那时虽然有低烧,但尚未病倒,他就一边行医,一边教这家塾。我也就因此进了家塾,由我父亲亲自教我。我的几个小叔子仍用旧学老课本,而我则继续学我的新学。父亲对我十分严格,每天亲自节录课本中四句要我读熟。他说:慢慢地加上去,到一天十句为止。

——《我走过的道路.学生时代》



乖乖孩也不懂父母良苦用心

  细看这些名人名作家的小时候,也都是在学业与家庭的压力下渐渐长大的,也没有少挨鞭子,没有少被罚,更没有少被父母教训。所以同学们,挨点骂不算什么,振作起来,叛逆只是暂时的,离家出走是不可取的。毕竟有首歌曲也唱过:“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温暖的食谱在她的心里面。”

  因为我是长子,管教及严,听得下课铃声而我还没有回家,一定要查问我为什么迟到,是不是到别处去玩了。有一天,教算学的先生病了,我急要回家,可是一个年纪比我大五、六岁的同学拉着我跟他玩,我不肯,他在后面追,自己不小心在学校大院子里一颗桂树旁边跌了一跤,膝头和手腕皮肤的皮肤的表层擦破了,手腕上还出了点血,这个同学拉着我到我家中向母亲告状。母亲安慰那个同学,又给他几十个制钱,说是医治他那个早已血止的手腕。这时我的祖母和最会挑剔的二姑母都在场,二姑母还说了几句讽刺母亲的话,于是母亲突然大怒,拉我上楼,关了房门,拿起从前家塾中的硬木大戒尺,便要打我。过去,母亲也打我,不过用裁衣的竹尺打手心,轻轻几下而已。如今举起这硬木的大戒尺,我怕极了,快步开了房门,直往楼下跑,还听得母亲在房门边恨声说:“你不听管教,我不要你这儿子了。”我一直跑出大门到街上去了。

——《我走过的道路.学生时代》

  沈老师说:“这事我当场看见。是那孩子不好,他要追德鸿,自己绊了跤,反诬告德鸿。怕你不信,我来作证。”又说:“大嫂读书知礼,岂不闻孝子事亲。小杖则走乎?德鸿做得对。”母亲听了,默然片刻,只说了“谢谢沈先生”就回房去了。祖母不懂沈先生那两句文言,看见母亲只说“谢谢”就回房,以为母亲仍然要打我,带我到房中。这时母亲背窗而坐,祖母叫我跪在母亲膝前,我也哭着说:“妈妈,打吧。”母亲泪如雨下,只说了“你的父亲若在,不用我......”就说不下去,拉我起来。

  事后,我问母亲,沈先生那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母亲说:“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管教他们是要他们学好。父母盛怒之时,用大杖打子女,如果子女不走,打伤了,岂不反而使父母痛心么?所以说大杖则走。”

  从此以后,母亲不再打我了。

——《我走过的道路.学生时代》



优秀作文范本舍我其谁

  还记得小学时候小编也因为作文写的比较优秀,被抓到讲台上阅读自己的范文(扬起了傲娇的脸.jpg)。这对那时候的心智来说,是件比较骄傲的事情,你看,连茅盾这样的大作家,在回忆录里,也免不了提起以前的光荣事迹吧...

  轮到两星期一次的作文课了。钱老先生来到我们班上,他不出题目,只叫我们就自己喜欢做的事,或想做的事,或喜欢做怎样的人,写一篇作文。惯做史论或游记的同学们觉得这好像容易却又不然,因为茫无边际,从何说起呢?

  我听了钱老先生的话,也和同学们有同样的感想,后来忽然想起杨先生教过的《庄子.寓言》,就打算模仿它一下,我写了五、六百字,算是完了,题名为《志在鸿鹄》。全文以四字句为多,有点像骈体。这篇作文的内容现在记不清楚了,大体是鸿鹄高飞,嘲笑下边的仰着脸看的猎人。这象寓言。但因我名德鸿,也可说是借鸿鹄自诉抱负。

  第二天发下作文卷来,我的卷上有好多点,也有几个圈(钱先生认为好的句子加点,更好的加圈,同学们的卷子也有连点都没有的),有几个字钱老师认为不是古体,就勾出来,在旁边写个正确的。钱老师还在我这篇作文的后边写一个批语:“是将来能为文者。”

——《我走过的道路.中学时代》



作文写得好,不如字不潦草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依赖键盘,仿佛渐渐丧失了写字的能力,还有些人一写字,就如写天书,还觉得自己很帅气,而这个世界慢慢地开始惩罚写字潦草的人了,你看连茅盾先生也差点因为名字问题错过了北大的录取!而正是当时报考北大的这件事,成就了茅盾与书法的不解之缘。自此以后,他写字一笔一划,端端正正,从不草率,直至80多岁高龄,写回忆录,还用毛笔正楷书写,字迹清楚俊秀。

  我回家后,天天留心看《申报》。因为被录取者将在《申报》广告栏刊登姓名。等了约一个月,果然刊登出来了,却是沈德鸣,家里才想鸿鸣字形相近,故而错了。幸而不久,学校来了通知,这才知道我考上了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这是一九一三年夏。北京大学由京师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第一次招收预科生,而且第一次到上海来招生,这对于长江以南各省中学毕业生想考北京大学者,是一大方便。

  这年我虚岁十八,实岁十七。

——《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致巴金书信




从小家踏入社会

是成长的第一步


  1916年,20岁的沈德鸿只身一人踏入了上海,年届弱冠,他也像社会上文人之间通行的以字相称一样,以雁冰名世,沈雁冰不再是家里人总称呼的那个德鸿小儿了,他真正迈出了踏上人生舞台的第一步。

  与我们很多青年朋友一样,怀揣着一腔热血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接触与学校完全不同的花花世界。

  现在且说我到河南路商务印书馆发行所,找一个售货员问总经理办公室在哪里。发行所顾客拥挤,那个售货员忙于卖书,只把嘴一努道:“三楼。”上三楼要从营业部后面一个楼梯上去,我刚到楼梯边,就有人拦住,问,“干什么?”我答:“请见张总经理。”那人用轻蔑的眼光把我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冷冷地说:“你在这里等罢。”我真有点生气了,也冷冷地说:“不能等候。我有孙伯恒的介绍信。”一听“孙伯恒”三字,那人立刻面带笑容问道:“是北京分馆孙经理么?”我不回答,只从口袋取出印有“商务印书馆北京分馆”红字的大信封对那人一晃。那人的笑容更浓重了,很客气地说:“请,三楼另有人招呼。”我慢慢地走上三楼时,回头往下一看,果然在那人对面的一条板凳上坐着两个人,想是等候传呼然后可以上楼的。我心里想,好大的派头,不知总经理的威严又将如何?

——《我走过的道路》

  到本年年底,我进上午编译所恰满五个月,会计送来薪水,附一通知:自下年正月起,每月薪水三十元,即每月加了六元。孙愤然为我不平,说,五个月译了两本半书,人家一年译一本的,月薪六、七十元,他们欺侮你年纪小,我去为你说说。他又借此发牢骚,而左右前后,终日无所事事者,却拿百元以上高薪,无非后台有人而已。他说,我不便为自己诉苦,却要为我鸣不平,亦取瑟而歌之意。我仍止住他道:“我没有家庭负担。再次不为利不为名,只贪图涵芬楼藏书丰富,中外古今齐全,借此可读点书而已。”这是我当时的心愿,真想不到后来却在这个编译所中呆了九年。

——《我走过的道路》

北京茅盾故居

乌镇茅盾纪念馆

结束语

  茅盾先生一生坚持真理和进步,追求理想,刻苦致力于文学艺术的钻研和创造,他大量的精神劳动成果,对我们国家文化事业付出了极大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做任何工作都是那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连最后写《回忆录》时也是这样。我尊他为老师,可是我跟他的距离还差很远。看来我永远赶不上他了。但是即使留给我的只有一年、两年时间,我也要以他为学习的榜样。

——巴金

周馆荐书

1

《我走过的道路》上

作 者:茅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1997年

  茅盾是文章大家,可惜的是这部回忆录他未能写完便去世了,不然的话,不仅在史料上大有价值,而且,文笔也不一般。前两年,在桐乡,我重读前面他自己写的部分,分明能体会到,这真是大家手笔。小说家对于细节的还原,整体结构的把握,叙述脉络的清晰,这些都不一般,它与很多温吞水、棉裤腰似的回忆录也大不相同。推荐小朋友们看前三章就够了,即《我的家庭与亲人》《童年》《学生时代》。

《上海——大都市之一

作 者:茅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1986年

(现收《茅盾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本想推荐茅盾的名著《子夜》,后来想,篇幅太大,青少年短时间内无法阅读,遂改此篇。它也是茅盾对1930年代上海及上海历史形成之考察。身居一个城市之中,了解它的这些,不无益处。作者用的仍是小说家笔法,以祖孙三代人进上海的故事为引子,讲了上海的历史与现状。文章结束在“各人望着窗外光彩陆离的都市的夜景,在怔怔地出神”,为什么呢,自己看去吧。

3

《林家铺子

作 者:茅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新版

(现收《茅盾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林家铺子》能讲出很多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意义,这当然是一种读法,但是,容易越读越没有意思,茅盾的小说,大半都是这么被读得没滋没味了。作品开头就写那个女学生“林小姐”,为什么不从“林小姐”读起呢,看看那个时代的女生,喜欢什么,关心什么,家庭又怎么样呢?茅盾是写女性的高手,不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读书从来都不存在唯一路径。

文献内容参考:《我走过的道路》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资讯 | 我们不一样!有啥不一样?——“现代文学大师的青年时代”2018暑期特别专题开篇啦!

暑期专题 | 合上课本,看“熊孩子”鲁迅

暑期专题 | 郭沫若:一个反逆少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荐书 | 迟遇麦克·莫波格——殷健灵老师的书单(三)

品读 | 殷健灵:真正的儿童文学里,遇见或找回自己

纪念︱“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怀念萧珊女士


编辑:忻世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