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怀念萧珊女士
点击“巴金故居”关注我们
萧珊去世纪念日
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
她不会离开我,
也从未离开我。
——巴金《再忆萧珊》
今天是萧珊老师去世纪念日。
1972年的8月13日,萧珊老师在医院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是她手术后的第五天,因为做了手术,家人们对她的未来充满期待。而在她离世的时刻,家里人却因故都不在身边,只知道她“甚至在最后几小时也没有临终的挣扎,而是慢慢地沉入睡乡。她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
这位美丽的女主人安静地离开了,但她的身影似乎还停留在武康路113号。她和巴老的“家”向所有人敞开着大门,似乎随时欢迎亲爱的读者进来,感受他们温馨的过往,给客人最暖心的招待。
她在巴老的文字中永存,在读者的心中永存,走进故居,伴随书中的字句,随时都可见她留下的点点踪迹。
推开
大门
(巴老与萧珊摄于武康路113号)
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巴金《再忆萧珊》
”走进
庭院
萧珊老师十分珍爱整个院子,常在信中与巴老诉说庭院新况,巴老在1956年6月回复的心中说“知道你喜欢我们的房子,我很高兴……孩子们高兴,我也高兴。希望书架能够在那个时候弄好。……我希望在上海安静地住一个时候写点东西。”这时他们搬进这所院子才大半年,侍弄花草、修缮维护、照顾子女,女主人忙得不可开交。忙虽忙,她最牵肠挂肚的还是在外出差不能时时回家的巴老。
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
——《小狗包弟》
”进入
餐厅
餐厅的家具都是从霞飞坊搬来的海派旧家具,且由萧珊老师亲手布置,精巧典雅的家具式样显示着女主人高雅的品味。靠墙的钢琴是萧珊老师用第一部翻译作品《阿西亚》的稿费为女儿购买,这是对女儿深深的期许。督促女儿练琴是她的日常功课,在信件中时常提及:
“孩子已经弹完一本琴谱了,很有进步,手的姿势也好,只是家里没有琴,练起来太麻烦,我真想替小妹购一架。”(1952.5.17)
“小妹弹琴的成绩很好,只是一暑天过去,天天不练,开学时又忘掉了。”(1952.7.31)
“小林弹琴还是不肯自动练,但每天都弹,早、中、晚三次。”(1953.7.29)
陪伴儿女的日子,构成了她日常生活的图景,巴老的文中曾这样记载:
我坐在床沿上对五岁的男孩讲故事,躺在被窝里的孩子睁大眼睛安静地听着,他的母亲走过来望着他漆黑发亮的眼珠微笑。孩子的十岁的姐姐练好钢琴上楼来了,一进门就亲热地唤“妈妈”。母亲转过身去照料女儿,带着她到浴室去了。楼下花园篱笆外面响起了一对过路的青年男女的快乐的歌声,歌声不高,但是我们在房里听得很清楚。孩子忽然笑了笑,说:“爸爸,明年我要读大班了。真开心啊。”
——巴金《一九五六年新年随笔》
”走上
书房
(巴金一家1962年摄于书房)
(书房外阳台的书桌上,萧珊老师的照片与托尔斯泰像共同陪伴巴老)
书房是巴老1983年前最重要的工作场所,经常书籍堆高如山,文稿杂沓,只有关系最亲密的朋友和亲戚才会入内。这里也是女主人日常“工作”之所。帮巴老找书、理文稿,留下了一家四口亲密的合影。萧珊老师去世后,她的照片与巴老最敬重的托尔斯泰先生像一起摆放在书桌上,陪伴巴老度过无数日夜。
移步
卧室
床头的凝视
门背后摆放骨灰盒的五斗柜
一切都结束了。……在存放室寄存了三年之后,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巴金《怀念萧珊》
”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窗前五斗橱上,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巴金《再忆萧珊》
工作室是
卧室外阳台
(卧室外阳台曾是萧珊老师工作的地方)
(书房的外阳台书桌上,萧珊老师的照片
与托尔斯泰像摆放在一起)
(萧珊老师曾在卧房外阳台的书桌上为杂志义务编稿、组稿)
在巴老的生活中,萧珊老师从未离去。
她的照片在头顶壁炉架上;
她的译作摆放在床头,“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怀念萧珊》)
她的骨灰常伴卧房,被郑重地安放在巴老床边的五斗柜上,即使夜夜焦灼,思念之心痛入骨髓,巴老也不曾让自己忘记。“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怀念萧珊》)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巴金《怀念萧珊》
end.
文字整理、编辑||茹佳
更多精彩请点击:
故人︱“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 她不会离开我, 也从未离开我”——纪念萧珊女士百年诞辰
资讯︱她是巴金最亲爱的朋友,生命的一部分——“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媒体报道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