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2020 | 王伟歌:2020年的“鸡毛”与“远方”

王伟歌 巴金故居 2021-02-1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二〇二〇,突发疫情,

世界停摆,大家限行;

故居闭馆,工作不停,

资料搜集,有网有电就行,

线下恢复,展览参与其中,

经历了小“刺激”,也见证了大美好,

也分享与您“听听”?


说明牌变成了“研修证书”?

  2020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6周年,也是逝世15周年,故居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我有幸负责的一场是10月15日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举办的《巴金与托尔斯泰—罗雪村绘藏书票、人文版版本书展》。在几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活动顺利进行。


备展完毕,等待观众到来是这样的





活动现场是这样的







你以为就这样?

不给你来点“刺激”好像就不能“锻炼”小心脏?


  事情就发生在布置展柜的说明牌过程中:

  提前根据展柜尺寸和图书数量,在一张大桌子上模拟摆放,什么直尺,卷尺,自己钉起来的纸条都用上了,就为了精准制作说明牌。
  瞧瞧我们准备的,算不算“万事俱备”?



  结果,布展当天发现柜子长宽搞反了,想当然的认为就是长*宽。幸好柜子略接近正方形,只有几个说明牌需要调整,但那也得重新调整打印啊。然后设计公司第二天一早用快送把新说明牌送来。

  第二天,你猜我接到了什么?

研修证书?什么鬼?


  赶紧打电话确认,最后有惊无险,是“多送了”,我们的新说明牌在这个证书的下面。

  太吓人了!


  切记!不要想当然,展柜会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何止是签名……”

  签名环节并不稀奇,但我今年见到的这两处签名,那何止是签名啊?!


  一场是8月份在嘉定举办的“讲真话——戴逸如图说《随想录》展览”。对谈最后的环节是签名,我也算是“少见多怪”了,才知道书法家和画家的签名还可以这么来,直接不同设计诶。



戴老师为观众签名













  另一场是上文提到的那个展览,当天来了100多位观众,最后的互动环节观众纷纷带着自己的书或藏书票让三位嘉宾签名。








  罗老师不仅给观众认真签名,尽量满足他们提出写上日期、地点等要求,还会主动画入一点小图案,这波操作666。





  你见过签名后还带画肖像的吗?我见识过,就在罗雪村老师签名的现场。

  第一个得到现场速写的是一个小女孩,罗老师看到她和家长一起过来听讲座,就主动给她画了个头像。



  哇,这一画不得了了,被画的人简直“中奖”一样幸运和兴奋,周围的人看到了也纷纷羡慕,希望罗老师也能给自己画一个。有一位女观众在不断要求给也自己画个像的诉求与观众的反对声中,最终实现了愿望。



  这位女士不仅得到了罗老师的签名和画像,更幸运的的是她又拿去让赵丽宏老师签名,然后赵老师看了看,耐心问了她的名字,写下了“雪村画吴靓  赵丽宏  庚子 秋月。”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也真心表示羡慕。



  关键,这个现场画像,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呢?

  是罗老师一边看看等待签名的人数,一边趁机跟久未晤面叙旧的朋友打招呼“等我一会儿,再等我一会儿啊”,在“两难”中,在观众一问一答的间隙里,他用他那画家的眼睛捕捉着央求画像的女士的面貌,等反对声停的时候,他已经画了好几笔了。



  嘉宾们的签名和绘画对每个人的意义也各有不同。罗老师说“巴金爱托尔斯泰,他们都拥有善良,它在当今社会是普遍稀缺的”。但我想无论是拿到画的这个小姑娘还是其它得到签名的观众,他们内心肯定都多了一份温暖。因为透过这签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那认真的态度,那诚挚和善良的心灵,或许这就是“画者心也,画由心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日常的“鸡毛”

  如果说上面的尚且可以称为“诗和远方”,那就用仅有的一点图补充点“鸡毛蒜皮”的日常吧。


藏品资料和声像资料整理


维护温湿度计


日常随手拍也来凑个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不管怎样,生活在继续,工作在进行,我们正走在未来的途中……



   

   

王伟歌


故居藏品、资料整理和保管;

哪个“妈妈”“员工”不想拥有超能力?

既然没有,那就合个影吧


更多精彩请点击

回眸2019 | 王伟歌:依旧是平凡,冬去春又还:一个小博物馆人的日常

回眸2018 | 王伟歌:我在“旧”书堆中遥望……

回眸2017 | 王伟歌:灭小强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不停息,整书刊一本两本三本四本码整齐

回眸2016︱王伟歌:掐指一算,库房抗过“洪”,物品 “搬移”十次


图文:王伟歌

编辑:张瑞琪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