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两场“大比武”,传递了什么信号

安徽日报 2022-06-08

麦浪翻滚,机声轰鸣。   

    

眼下,安徽主产区小麦已经全面开机收割。百忙之中,两场“大比武”在阜阳和亳州上演,数十位顶尖的机手抽出宝贵的时间参赛。这两场大赛传递了重大的政策信号,也具有未来农业生产方式风向标的价值。



5月26日上午,在阜南县王家坝镇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里,一场特殊的“擂台”大比武在此举行——2022年阜阳市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开赛。

据阜阳日报今天的报道,当天的比赛中,8号赛道农机手张文震在1平方米内损失小麦0.7克,以0.11%的损耗率夺得桂冠,远远低于国家标准1.2%,获得冠军。

   

张文震是内蒙古人,驾驶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已有十余年,前几天刚来到阜南县。据他介绍:“我刚开始驾驶收割机那几年,小麦损耗率大约在2%。这几年,收割机升级换代,我也不断琢磨研究,提高操作技术,现在能将损耗率降至0.1%左右。”   


阜阳王家坝“大比武”现场。(郭海洋 摄)


2%到0.1%,有多大意义?

     

据测算,小麦机收损失率如果降低一个点,每亩地大概能多收8斤小麦, 从2%到0.1%,每亩大概多收15斤麦子。今年阜南县全县小麦约126万亩,如果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多收小麦18900000斤。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上午,亳州市谯城区,全省“三夏”农机化技术培训暨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举行。最终机手李万锋夺冠,拿到了“减损之星”称号。这两场比赛,不同于多年来“看谁收得快”的要求,而是突出比比“谁的技术更高、小麦损耗量更少”


     

这种转变起始于去年。去年6月2日我省在定远县第一次举办此类“大比武”,当年麦收期间,怀远县、阜阳市颍泉区、蒙城县、宿州市埇桥区等也先后举办比赛,让减损节粮成为风尚。秋季,各地也举办了多场此类活动。

    

今年,粮食安全问题更加凸显,举办减损“大比武”,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和关于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机收技能,减少粮食收获环节损失,努力实现颗粒归仓。它传递的是国家对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获奖机手。(@滴滴 摄)

过去我们强调在种植环节增产,但对收获环节重视不够,收割作业比较粗放,粮食浪费现象突出。现在必须树立“减损即是增收”的理念,通过应用先进机械和作业模式,实现减损。

   

今年我省的目标是,力争机收损失率较往年下降1个百分点,由此就可以挽回小麦损失超3亿斤,为粮食增产做出贡献!

     

说到先进机械,东篱留意到,在亳州市谯城区的这场“大比武”活动中,展示运用了很多先进的机械,包括各种无人操作机械,无人智慧农场也令人大开眼界,展示了未来粮食生产的模式。


无人驾驶收割机

   

 “大比武”现场,金色的麦田里,几台收割机穿梭往返,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利用北斗定位和导航系统,配合收割机上安装的软件系统,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收割。”麦田的主人、种粮大户焦瑞告诉记者,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一小时可以收割5亩左右。

      

无人驾驶播种机


“收完麦子种玉米,也可以使用无人驾驶机械播种,种植精度能大幅提升。”焦瑞告诉记者,比如利用无人机械播种,从地这头到那头笔直笔直的,基本不会有误差。而人工驾驶机械往往会跑偏,有几十公分的误差,“玉米趟子横平竖直,后期的管理和收割就方便,增产增效”。

     

东篱了解到,“大比武”现场的农田,正位于焦瑞的“无人农场”里。这又是一个现代农业的全新事物。

    

如果有一天,你无意间路过田间地头,看到这样的景象——拖拉机、播种机、喷雾机的驾驶室里没有人,周围也没人,它们却能没日没夜地自己干活,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无人农场”时代正在走来。


全程机械化作业已是小麦生产标配。(@滴滴 摄)

      

无人农场是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等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生产管理任务,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无人农场的本质是实现用机器替换人工。

    

减少人工劳动,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的融合支撑下,现代农业的未来面目,正在显现。而这,也是我省农业“两强一增”中“机械强农”的核心要求。


数字技术的运用,赋予现代农业无限空间。(郭海洋 摄)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推动建立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提炼总结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模式,推广应用具有前瞻性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性能、智能化、大中型农机装备,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全程机械化和农机农艺融合样板,推深做实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未来农业,正展示出它迷人的魅力。



文:史力 武长鹏

视频拍摄:武长鹏

视频制作:王珂

制图:王子强

编辑:马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