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每个人都是好人,那么体制是怎么坏的? | 梅雪风专栏

梅雪风 枪稿 2020-09-07

昨天的一篇《地久天长》差评,让读者留言区颇为热闹。


有反驳的,有认同的,有借题发挥的,也有日常性感叹我们“后台硬”的……


而这也再次证明了我方观点,无论臧否,《地久天长》都是一个重要的年度现象。


今天出场的辩手是梅雪风,枪稿乃至全国最出色的影评人,且看他的判断。


《地久天长》枪稿赛诗会

地久天长,幽灵在风中飘荡 | 杨时旸专栏

在中囯,怎么做一个顺民? | 文白

每个人都是好人,那么体制是怎么坏的? | 梅雪风专栏



《地久天长》,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势反思?


文|梅雪风


作者简介:男性。资深媒体人,数码产品发烧友,长跑及太极爱好者。曾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



01


先说《地久天长》最打动我的地方,其实跟故事的主线毫无关系,它是影片中非常不起眼的一个镜头剪辑:当片中咏梅所饰演的角色在听到下岗名单里有自己的名字,而留下眼泪后,下一镜头是若干年后的她,坐在船上,用一块手帕去下意识地抵挡海上那灼人的阳光。

 

我们知道,一块手帕,是挡不住热浪的,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所能拥有也就是如此。这就是像咏梅所流下的眼泪,这眼泪也不挽回被时代抛弃的定局,但她所能做的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朴素却又精确的隐喻, 无声地在这一刻洞穿了中国人的命运,这是种注定而徒劳的对抗,一个悲情却无力的仪式,背后是时代巨轮轰隆隆地驶过


历史的车轮驶过,这条路上的人们只能无声地接纳

 

在这种对于命运感的描摹上,整部影片是这两年我看到的最为沉着且有质感的表达。

 

但问题是,影片并不止是一个深情的时代群像,一声沧桑的喟叹,它更多的在处理一个道德议题,它更多的是在讲其实就是王景春与咏梅这一对中国夫妇怎样去消化这个时代对他们带来的苦难。但它不是张艺谋《活着》式的纯然接受,把活着本身当成这个世界给他们的最大礼物。它讲的更精神化,它说的是我们能否从被伤害的阴影中走出来,能否达成真正的和解。

 

它与王小帅之前电影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一次他不是单向的,他并不只是如《十七岁的单车》般在讲受害者,也并非如《闯入者》般在讲加害者,这一次他将加害者与受害者并峙,他们各自在自己的深渊中挣扎。

 

受害者与加害者并置,并且同时享有“好人”的身份


王小帅还将这种道德拷问推至一种极端的程度,无论加害者还是受害者都是好人,这是一个更为多元且宽阔的视角,这种视角似乎赋予影片更大的道德反思力度。

 

但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有异议的地方。


02


作为加害者,浩浩的父母沈英明与李海燕表示了道歉,沈英明甚至是要让刘耀军砍死自己的儿子。这似乎已经仁至义尽。

 

但浩浩父母的一个行为透露了他们显然不是这么无私,他们那个受惊的儿子浩浩在前往刘家道歉时,突然因为恐惧而崩溃,他们最终带儿子回了家。在公义和私情之间,浩浩父母选择了私情。

 

权力的光芒下,个人的恶被无限缩小


而相对照的是,浩浩母亲在面对刘耀军与王丽云未出生的孩子时,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王景春他们的孩子,这只是一桩这两人给自己惹出的麻烦事,只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流产手术。

 

如果说浩浩母亲感受到自己的不堪的地方,并不在于她认识到自己让咏梅堕胎的非正义性,而是在同样面对自己骨肉时,她的选择并不比王景春咏梅他们更高尚。

 

在这里面如果深挖,你就能看出权力对人的异化,当她成为体制中的上层或者说体制底层的上层时,她的屁股自然坐在了体制那边,因为权力本身所带来的快感,会轻易地淹没一种更朴素的道德感。对深度绑定在巨大无朋体制上的荣耀感,也会瞬间战胜那种之前所谓的良心。

 

平庸的好人的行为背后,其实有着更多的成色,那种文化基因里的恶,会以一种完全隐蔽、他们自己也能自圆其说的方式散发出来。

 

受害者选择离开亦有延续加害者愧疚之意


刘耀军王丽云他们也表现出一种超常的高尚,他们原谅了浩浩一家,唯一的抵抗,是离开那个伤心的家。

 

但他们真的是没有恨意么?他们拒绝立浩浩父母的道歉说明了什么?

 

这一情节让我想起了是枝裕和的两部电影,一部是《步履不停》,一部是《小偷家族》,在前一部戏当中,树木希林每年都会把那个自己儿子救活的孩子叫过来,用一种表示关怀的方式来折磨他。在后一部戏当中,她每个月都会前夫的儿子那儿,表面是拜访,其实也是要让前夫的儿子不好意思,还故意提起他们那个很可能是被她拐走的女儿,来让他们一家不爽。

 

其实,刘耀军王丽云他们也没有他们自我想像的高尚,他们之所以拒绝对方的道歉,其实潜意识里就是不想让对方解脱,他们必须站在道德的更高处,这让才能让对方永远处在愧疚之中,这样他们才不会真正孤单,他们的痛苦才有人分担。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对待这种恨和折磨更多是怜悯


相对是枝裕和对人性那种悲悯却不遮掩的态度,《地久天长》对人物内心更灰色的层面,根本没有意识到,主创不假思索地认同了这两对夫妇的行为,并迫不急待地表示了同情。


03


这样一种对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无害化处理,其实就是将整个责任完全推到了时代或者体制身上。这也就限制了批判,或者说难以让洞察力抵达更深的地方。影片中里面的人物越忏悔,其实他们也就越无辜,反思的力度也就越弱。

 

因为体制也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无辜,那么体制的恶又是怎么来的呢?对体制的批判,如果是以天然把个体当成善作为前提,那必然是一种幼稚的二元论,必然导致更隐蔽的不诚实。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才意识到鲁迅的伟大,他的批判从来都不只针对对手的,他对自身更为狠辣,他的关怀也从来不是粉饰的,他是看到他笔下那些人物的软弱、愚蠢,甚至是恶心还爱他们的,无论是祥林嫂,还是阿Q。

 

归罪于体制和时代也就丧失了批判和反思的力度


这是这部电影真正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它骨子里的“人性至上”论,其实让它真正丧失了探讨人性的空间,要知道恶意往往会以善的方式表现,而善也会有以恶的方式显现的时候,这种人性里的幽深与空旷,远超我们的想像。

 

没有这种对于人性和体制更为中性的态度,其实我们就永远都不会真正反思,只会是情绪的宣泄,只会是一种将自己脱罪化的下意识行为。

 

但不抵达真正的灰色,我们就不会有真正的坦率,不去看清善恶的暧昧地带,我们也难以重回善良。



编辑 | 徐元

排版 | 平行



THE END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地久天长,幽灵在风中飘荡 | 杨时旸专栏

在中囯,怎么做一个顺民?

政治正确/不正确,不是电影的评判标准 | 梅雪风专栏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