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2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祖传老编辑教你认清电影海报真面目

陈世亚 枪稿 2020-02-28


拍电影是门手艺,做海报也是。


好的电影海报让我们惊呼“妈的,这啥片?我要看”,烂海报则让我们避之不及,“嘁,一看就是烂片。”


当我们在一字型或雁阵型排开的,花花绿绿的人头中审美疲劳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优秀的海报带给我们的感动不一定比电影少。



什么才算是好海报?


文|陈世亚


作者简介:中国电影杂志界近20年来的核心人物,先后在《电影世界》《看电影》《新电影》《影响》等刊物担任编辑及执行主编。温州人,可是比大多数东北人更像一个纯种东北人。



1


因为长年从事电影杂志编辑工作,离不开和电影海报打交道。不知道是不是职业疲劳症,如果你问我:什么才算是好海报?我还真一时答不上来。


如果你问我们狂躁的美术总监,他可能会回答:


构图能放对开版吗?够大吗?有PSD分层版的吗?这些元素能挪动吗?都不能挪动?!好莱坞海报咋就这么事儿呢?


如果你问电影宣传人员,他们可能会回答:


艺人够大吗?修图大了吗?


2


好海报,最好是三性合一:功能性、观赏性以及收藏性。这三性难度逐渐递增,越往后,越难。


所谓功能性,也就是让人一眼即知:


什么类型电影?什么人什么故事?谁演的?


绝大部分电影海报都要首先完成这个功能,无论青红美丑。


当然,个人觉得有一点是最重要的:会不会让人产生好奇心?


也就是说,人们看到后,会不会想去看这部电影,而不仅仅只是赞一声:“真好看!”


能够把电影像钉子一样钉到观众脑海并吸引他们入场的海报,是好的海报。所以,这个好坏的标准,每个人可能都不尽相同。


3


海报露出,都是要按上映时间倒计时分阶段的:开拍前、拍摄中、映前,与之对应的,就是所谓的(概念)预告海报、角色海报、正式海报等等。


每个阶段露出的信息不同,决定了海报设计思路的不同。


预告海报因为限制较少,也比较容易出创意,近年相对典型的,《黄金时代》预告海报算一个。



说实话,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张海报,总有喧宾夺主之感,创意也比较浅层。但基本能明白是剧情片,故事主人公不明,演员细认是汤唯。


相比之下,我喜欢《爱乐之城》的预告海报。



类型(歌舞与爱情)、主人公(一对现代情侣)、明星(当然,也得细看),一目了然。再加上骚气撩人的气场,好奇心陡涨。典型的三性合一。


近年预告海报最赞的应该是《黑暗骑士》,几张小丑主题海报,一张比一张亮眼:角色特性、关键台词、若隐若现的小丑,再加上蝙蝠侠LOGO。完美。



《死侍2》的预告海报,我也超爱。



够贱,够八十年代,够有想法。




把《闪电舞》经典一幕里的水变成子弹壳,连不知道《闪电舞》的人都觉得看着过瘾。


有一张个人超爱的预告海报,那就是《黑社会》。



并不复杂的设计,而且还是漫画,但气场爆棚,文案也是出色,“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义士”搭配“黑社会”片名,简直让人迫不及待想看电影。


不过最经典的预告海报,应当非《肖申克的救赎》莫属。



虽然功能性不够,文案也不是很清晰,但是感染力太强。反而相比之下,正式海报的力道就弱了很多。



但是,带给我比《肖申克的救赎》预告海报更大震撼的,却是《黄飞鸿之壮志凌云》。



脑海只会蹦出四个字:顶天立地


4


至于角色海报,没什么可说的,基本就是介于全身和半身像之间,就看谁修图良心、细节准确、色彩搭配出色。


我衡量角色海报的标准很简单,正如是枝裕和把“我想拍他(她)”作为挑选儿童演员的标准,我也想不要脸地说一句:“我想上它。”


上,是我和狂躁美术总监制版时的黑话,就是刊登,越是漂亮震撼的,就越想上,越大越好,整版不行就上对开版。


《黑暗骑士崛起》角色海报,就是很想上的那种——暴雨已至,天崩地裂,又拽又酷。又一次典型三性合一。



《正义联盟》ALL IN版人物海报中的闪电侠,算是我近两年来最爱。


一个字:太酷了!


因为太喜欢了,以致于当时借职务便利,特地拜托领导让印刷厂印制了几张这款海报。



5


其实一般越到正式海报阶段,就越容易平庸,试想,十平方米的地方,住一个人正好,如果挤进来一堆主演、配角、精彩场面,能理想吗?


一个海报设计师能搞定《复仇者联盟3》正式海报,就绝对能设计好小户型!



所以说,也别老嘲笑中国海报设计师只会摆人头,老外也照样头痛好吗?


回想一下,近年哪部大片海报不是五颜六色、密密麻麻、乱七八糟的?


说白了,还是功能性叠加过多导致。


像《阿甘正传》《辛德勒名单》或《沉默的羔羊》正式海报这般简洁明了,敢以如今预告海报的方式设计正式海报的清流,已经很少见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主力观众层平均年龄下降所导致,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下降,使得海报的功能性叠加得越来越重,反而忽略了设计感和艺术性。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手绘海报带来了众多经典海报之作,那是电影海报的黄金年代,也是海报收藏性最高的时段,更是涌现了如德鲁·斯特鲁赞、鲍勃·匹克、理查德·阿姆塞尔和比尔·戈德等大师级人物。


《第一滴血》

《现代启示录》

《东方快车谋杀案》

《发条橙》


其中,《东方快车谋杀案》海报真是绝赞,看看人家这全家福设计的!


不过,你也可以发现一点,人头大小不一、带着大决战式背景的全家福,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商业电影海报的套路,这四位大师,也分别设计过以下电影。


《夺宝奇兵2》

《窈窕淑女》


《疯狂的麦克斯3》

《卡萨布兰卡》


但纵观历史,也不见得越全越乱就越卖座。美国历史上最卖座的五部电影,海报分别是这样的。


《乱世佳人》《星球大战》《音乐之声》

《外星人》《泰坦尼克号》


基本上都算繁简得当,即使画面乱,也会进行空间分割。


中国影史最卖座的五部中国电影,海报分别是这样的。


《战狼2》《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

《美人鱼》《我不是药神》


请自行点评。


6


最近有一篇文章,狂赞了韩国的海报设计。


其实从文中的案例可以发现,越是文艺片或是小成本电影海报,越会依靠创意取胜,而对于讲求票房保证的商业电影,当然要把花高价请来的明星的脑袋都尽可能清晰地贴到海报上,不然钱就白花了不是?


《雷神3》韩国版海报


归根结底,主要在于该款海报想要突出什么信息,由此决定了海报设计思路。


《雷神3》韩国版海报虽然有趣,但其实多数日韩海报的设计思路,都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以剧照为主体,稍做设计即可,不像某些电影海报恨不得做成千层饼,一层又一层地进行PS效果处理。


不过日韩海报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一般背景都比较干净,或以纯色作为背景,会比较强调框线,或是把参演明星按照老海报的形式,以标准像方式列在海报底部,看着比较清爽,比较没有烂片相


《检察方的罪人》日本海报


7


说了半天的商业海报,突然想起十多年前的一次东欧电影海报展,让我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东欧海报设计,才真叫不走寻常路。


看多了东欧电影海报,你就会发现,如果不看注解,有时候根本就认不出来是啥片。


猜猜这是……?


《迷魂记》波兰版海报


还有这个……?


《美国往事》波兰版海报


别走,再坚持一张……


《夺宝奇兵》波兰版海报。


这张算是比较好认的。


《发条橙子》波兰版海报


波兰海报可以算是东欧电影海报典型作派:乍一看,属于设计师喝多了过瘾型,细一品,又觉得比原版海报多了不一样的意味。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喜好拼贴、抽象、波普、变形、再创作的东欧海报设计师们,艺术层次普遍都在四层楼以上


从单纯的观赏和收藏性而言,经常比原版海报价值更高。


比如匈牙利的海报设计师,会把《教父》一二部设计成这样——



把《现代启示录》设计成这样——



再比如捷克版《大白鲨》海报——



波兰版《七武士》海报——



前苏联版《星球大战》海报——



据说,东欧海报设计师其实普遍都没有看过原片,只好凭一点儿剧照、道听途说的概念和丰富奔放的想像进行创作。


虽然很多时候显得驴唇不对马嘴,货不对板,但正是误读、误解导致的反差,恰恰不受束缚地迸发出冲击力和新意。


起码,比贴人头有意思多了。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特别感谢铁杆枪粉儿@张利源为昨日推文指正)


相关回顾:

从前,有一本杂志叫《新电影》| 陈世亚

电影杂志都死了,为什么只有它还活得好好的?

这才是中国电影圈的真·流量王【福利预警】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