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1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这一年,我学会关掉朋友圈并被一本假禁书骗走500块|杨殳专栏

杨殳 枪稿 2020-09-07


作家杨殳是枪稿多位主笔里最古怪的一位,他不是影评人,不怎么看新片,也不怎么写非虚构。


比起看电影,他更愿意看书。


于是,阅读和思考,让他发现了不少真知灼见。


这篇年终总结完成于乙亥年末,在这个人心惶惶的庚子年春节看,却更有一番意味。



就像莱温斯基和克林顿是清白的……

文|杨殳


作者简介:杨殳[shū],一个神经衰弱的大叔,看书,看片,吃药丸,三位一体。最大的爱好是收集古今中外药物说明书。


老顽童黄永玉90岁时的题字: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1


这一年的年终总结,很不好写,但也确实有很多话想说。


过去一整年,我都在尝试一种自闭的“禁欲”生活,不怎么关注新鲜东西。如今闭上眼一想,像得了失忆症,去年真正留下印象的事儿没几件。


而且,这几件事儿全都稀里糊涂的,也没怎么上过热榜。


但2020年注定是被所有中国人铭记的一年(数据截止至2020年2月4日14:00)。


2


先说“禁欲”。


从2018年年底,我就关掉了微信“发现”导航里所有的功能,关闭了大部分消息提醒,并退出不必要的群,卸载了所有可以“刷”信息的客户端。


所谓“发现”,实则是诱惑与引导,让人变成一个日活跃数据。尤其在算法不断入侵日常生活时,不限量不限时的“发现”就是迷途和负担。


之前在某篇枪稿专栏里,我提过一个叫“回音壁效应”的概念,意思是说我们往往会只听见和接受和自己想法相近的观点,就像听自己的回音,越听越觉得对,因此忍不住多听多看。


但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感受到了噪音的可怕,如果不警惕热榜、躲避流行,你就随时可能遭了别人的道儿。只有试着戴上一副主动降噪耳机,搭建自己的小回音壁,才可能不淹死在别人搭建的巨型回音壁里。


舆论满天飞时,有必要为自己降噪。

©채정완(Jungwan Chae) 


年底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很长——后真相时代:当真相被操纵、利用,我们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


书的英文原名是“TRUTH: 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竞争性真相”:每个故事都有多面性,你可以用许多方法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样东西或一项政策,所有的描述都是客观的、真实的,但每种描述传达出的“真相”可能差别很大,甚至完全相反。


我记得的那几件糊涂事儿,就跟“竞争性真相”这东西有关。这种竞争掀起的噪音太大,以至于有些东西消失了,有些事件走形了,有些想法糊涂了,有些谎言变成实锤了。


学会辨别有价值的信息才不至于在信息大潮中迷失自我。

©채정완(Jungwan Chae) 


3


这一年,有一场关于劳动法和996的全民大辩论。问题核心明明是如何对抗这种违反劳动法的制度,但当马先生站出来公开辩论时,马上提出了新的定义:996是福报,996不是加班加点,而是热爱和奋斗。要想买车买房,就必须996。


这是一种改变真相含义的搅屎棍策略,强行用新定义转移争议方向。


《后真相》里举了个例子。克林顿曾在一次演讲中郑重地说:我和那个莱温斯基小姐,没有发生性关系。


他并没说谎,且最后被宣布无罪。因为,他的法律团队将“性关系”定义为:以唤起和满足任何人的性欲望为目的,接触任何人生殖器、肛门、腹股沟、乳房、大腿内侧或臀部。


是的,莱温斯基给克林顿口交,不在此定义内。马先生则直接把员工时间和身体的价值排除在996的定义之外。


换一种解释方法,改变原有概念的指向,是人们常用的说服策略。

©Marco Melgrati 

 

后来,我读到法国哲学家马尔科姆的小册子《时间》,对996这事儿理解得更清晰了一些。


关于工作时间,《时间》讲了个例子,谷歌把办公场所装修得像休闲游乐场,吃喝玩乐都能满足,模糊了工作和娱乐之间的界限,诱导员工把工作时间当做休闲时间——但是,“把工作空间涂上游戏色调就能让工作时间变成休闲时间吗?”


谁都被指责过浪费时间,但时间无论如何都在流逝,怎么用才是不浪费呢?这取决于你的时间由谁来定义,如何定义。


如果你996的动因是“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社会定义,那你的时间确实就真的就成了金钱,但实际上这是真正的浪费时间,一种廉价的出卖——也正是马先生所说的使命和福报。


这场辩论已经不了了之,但必定有要直面的一天,这件事是我们如何理解如今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简直人命关天。


如果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还是金钱吗?

©채정완(Jungwan Chae) 


4


历史真相是一种主观真相,“竞争性”极其激烈。二零一九年是纪念日密集的一年,这些日子有的被放大、有的被缩小,有的定义变了,大多数则是有选择有侧重的讲述。


去年读过的历史小说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冯骥才先生的《单筒望远镜》。庚子年间的天津城里,一个中国年轻人和一个洋女人相恋。义和团闹起来,年轻人和租界的爱人被分隔两地,为了去租界寻找爱人,他不得不参加义和团去攻打租界。


这个故事微妙的意义和冯先生的创作经历纠缠在一起。1977年,冯先生接受任务,与人和写了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歌颂义和团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证明“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四十多年后,重写义和团故事,冯先生站在了真正的人民视角,写出了不同的真相。


台湾学者杨照去年在内地出了一套书,叫《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是我近两年读到最好的历史普及读物。


人民|运动是起义,还是暴动,统zhi阶级会根据利益改变说辞。

©채정완(Jungwan Chae) 


他在书里说,台湾的历史教材多以皇帝为中心讲朝代史,把这种事情叫暴乱。后来他知道了唯物史观,发现这种事可以叫做起义。原先历史中被肯定的“平乱结果”变成了“起义遭到残酷镇压”。


历史叙述视角的转换取决于立场,而立场则是随着社会状况和心理状况而变化的。


因此,杨照讲到——“这刺激我们在阅读任何史料时,都从原来的史料怎么写就怎么相信的态度,改变为存疑地先问:这是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记录下来的历史?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看待如此的历史叙述或历史解释?”


这就像《后真相》中说的一个比喻:历史是一碗意大利面,你不能仅仅只谈论其中一根,就跟人说这是一整碗面。


无论历史,或是当下,如果有人总想法设法让你相信某个唯一的“真相”,而否定和忽略其他真相,那你必须提高警惕了。


走出楚门的世界,可能会发现真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谎言。

©채정완(Jungwan Chae) 

 

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曾说:我们的看法涉及的空间、时间和事物超出了我们的直接观察范围。因此,我们不得不根据其他人的说法和我们的想象力将它们拼接在一起。


重温陈果一九九七年的经典片《香港制造》时,看到中秋说“世界变得太快,当你还来不及改变时,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不能不想到半年来的香港。


这座岛上发生的一切,都可能被拿出来用作建立“竞争性真相”的武器,墙内墙外的人都在这场战争里失去了理解真相必要的背景信息。


人大新闻学院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5.25%的人通过微信群获得新闻。人际关系和口口相传必然简化信息或断章取义。


人人都把自己从碎片中看到的当做真相,并据此思考和行动,继而便可被利用。


从被精心筛选过的信息流里,更加难以获知事物的原本面貌。

©Sergio Ingravalle

 

古时候打仗攻城,会派人混入敌城中张贴匿名帖,说多少大军将何时攻城,将如何屠城,提前造出气势。港岛事件里的社交网络就是战场,你我皆可能成炮灰。


或许,简化、拼凑、片面、歪曲和讲故事,本就是政客、媒体、营销商、演说家的天然属性,他们不说谎,只误导。


这些真相误导很难被大众识破,最多被一小部分人识破,继而引发争议和似是而非的传言。


可争议和传言本身就是一种武器。


5


二零一九年我差不多买了两百本书,单本标价最贵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古拉格之恋》:三百块到五百块不等。


这书是在一轮疑似“禁书营销”里贵起来的,同时贵起来的还有其他几本关于苏联的书。


不知道从哪传出消息,说哪本哪本书被勒令下架,或不准再出云云。对于爱书人,这确实是坏消息。虽不能证实,但也不能证伪。于是选择宁可信其有。


而更讽刺的是,我们更倾向于相信“禁书”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Stephan Schmitz

 

早在上半年,我就听说过类似的一轮传言,说是奥威尔要下架。接着,传言升级,说反乌托邦三部曲都要下架,一时间风声鹤唳。


于是我便跑去书店看,不只一家书店摆了一排各种版本,还有书店把《1984》《美丽新世界》和《我们》摆在一起码了堆儿推销。


这件事儿影响范围很小,但我却觉得它实在令人伤心。


6


2020年,我大概仍然会尽量过“禁欲”生活。不过,我会借《后真相》书中的一段话时刻提醒自己,多以提问代替盲从——

 



“误导性真相就在我们身边。误导者依赖于不加怀疑的接受。当他们受到质疑时,他们很难同时保持误导性和真实性。所以,请在条件允许时质疑他们,要求他们做出澄清和证明。不要留下回旋空间。


如果你怀疑某件事情被对方忽略,请询问此事。如果对方以误导的方式呈现数字,请提出不同的解释。询问煽动性故事和名字与中心问题的相关性,询问对方的观点所依据的道德或信仰假设。要求对方为相关词语给出正式的定义。”




©채정완(Jungwan Chae) 


编辑|浪浪

排版|透纳



THE END


【枪稿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灾难,权柄,谎言|杨时旸专栏

当一辆满载病毒的列车驶向绝路 |枪稿每周电影优选

17年前的肺炎和人祸,这部片子讲得清楚明白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