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应该是撕B请就位吧
尔冬升、郭敬明、李诚儒贡献了近期的娱乐流量。
《演员请就位》里,最精彩的表演都不在短片之中。
《演员请就位》为什么那么别扭
文|舒立克
01
因为《演员请就位2》,尔冬升火了。
一档演技类综艺,主打“完全复刻表演工业”,可是,表演本身没有出圈,刷屏的却是曾经的小鲜肉痛斥今天的小鲜肉,这听起来似乎很怪异很别扭,但其实这恰恰是节目想要的效果。
本质上来说,《演员请就位》就是一个无比别扭的节目。甫一开场,几位制作人就用手里“市场”的大旗把几十位演员挨个评了级:有国民度的演员和突然爆红的新人共享S级的沙发;被遗忘的中年女演员和还没红起来的小生一同坐在B级冷板凳。
实力派演员倪虹洁被制作人们评为垫底的B级
但是所谓的“模拟市场”和本科模拟法庭一样真空。这种伪装出来的合理性,引出了节目的真实目的,那就是希望之后上演无名小卒“逆风翻盘”,以及流量演员“顺风翻车”的剧情,从而让观众有看爽文的快感,这种逻辑,和几档噱头横生的竞技综艺如《创造营》《青春有你》等如出一辙。
然而市场的残酷就在于它运作的隐蔽性和偶然性,而绝不会按着爽文逻辑走。很显然节目组没打算考虑克服二者的矛盾,因为它根本不是一个电影项目创投那样的行业活动,而是彻底的作秀。
02
正因为是“秀”,所以就有了“爽文逻辑”,又有了各个刷屏的“名场面”。实际上综艺节目有台本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演员请就位》更别扭的一点在于,它本身就是关于表演的综艺,在大型作秀节目里煞有介事地大谈特谈怎么更好地作秀,不适感充斥了舞台上下和屏幕内外。
尔导怼偶像男团UNINE成员陈宥维名场面
节目之中其实有两种表演,短片内的技巧斗争当然是“看得见”的表演,而舞台上的对垒、辩白,则是“看不见”的表演。不管是尔冬升的训诫,还是导演之间的分歧,或者是导演和演员的互相针对,都属于后者。两种表演直接摆在一起,真正抓人的反而是这种“节目效果”的表演,这不就反证了作为艺术技巧的表演的被忽视吗?
即便从表演本身来谈,《演员请就位》的导向也相当成问题。
它一味追求类型化表演,而这是流量时代整体上的一个坏倾向。演技虽然有好坏之分,但是它本身也所受着来自多方力量的制衡,电影(影视)不是话剧,它是碎片化的艺术,需要导演、摄影、剪辑等合力完成。电影的表达有时需要剪辑的戛然而止,有时需要演员像工具一样行动,并不只是情感技巧,更不是撕心裂肺。
进一步来说,《演员请就位》在这样一个忸怩做作的“决定性瞬间”短片里评价表演技巧,也就是几乎没有给演技的“溢出”留下空间。
几位导师对黄奕在《风月》片段中的表演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缺乏情绪起伏,有人认为她隐忍得刚刚好
何谓“溢出”?举例来说,电影《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玺的闪光之处不少来自对技巧的逃避,存在在那些“不投入”“不演出”的瞬间。他的演技天赋和决定性瞬间没多少关系,相反在一些情绪性瞬间里,我们看到了这个远离高中的少年对于熟悉又陌生的同伴的注视与回望。可是《演员请就位》中选的《少年的你》片段,却完全没有发挥小北这个角色应该有的特点,选择了最需要投入演出的片段,并且在点评环节一味强调“对角色的理解”,反而失去了原片里游离于特写镜头之外的人物光晕。
当然综艺就是综艺,让任敏和施柏宇这两位人气演员复刻人气电影,宣传效果远大于节目究竟选了哪段戏,更大于他们究竟能演成什么样。这就涉及到了那种“看不见”的表演。节目中“看不见”的表演的浪头远远盖过了“看得见”的表演,翻一翻热搜就能发现,尔冬升怼流量演员的话题被浏览了数千万次,涉及内容本身的讨论屈指可数。
除去几分钟的表演片段,《演员请就位》给舞台上的争吵留足了空间,拖沓至极,仿佛是在对观众说“你不就想看这个吗?”这显然不是个例。
任敏、施柏宇的表演收到了所有导师的认可,但仍显得做作
03
从观众心理学来分析,没有人不喜欢看明星之间剑拔弩张,这在国内外都是事实,不管是Kanye West和Taylor Swift的“金评霉”事件,又或者是早就化身网络流行语的“I don’t know her”,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既然大家喜欢看,可明星又不会凭空得罪人,那综艺节目当然有义务演给大家看。于是,出现在画框里的任何动作都被当成了“表演”,这种看不见的表演发展到了极致,又换了一种更隐秘的说法叫“表情管理”,并且通过节目组无止境的反应镜头更加直观地怼到观众面前。
所以我们看到,本来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在清晰度骤降的镜头组接下成为了观众想要看到的互动和互怼;本来是并不连贯的讨论,在光影魔术手下成为了可以“破圈”的cut。因此每一场大秀,明星间的每一个互动都成了饭圈竞相逐帧截图考核的战场,进而成为综艺节目的常态。
尔导怼张大大名场面
饭圈和综艺双向的推波助澜,无非是为了流量。这是彻底的作恶,因为“流量为王”就是当其察觉到病毒性传播的发生时,就会强迫内容供应方反复生产这类的“表演”,或者是通过这样的表演来生产适用于病毒性传播的叙事,再将其挑选出来放大反复剪辑,使得舞台上、画框内的所有人都不得不屈服于这种本质属于“奶头乐”的商业运作,使得舞台下、画框外的所有观众都不得不接受流量的投喂。
而这就是该节目最别扭最荒诞的根本,犹如在会堂之上大谈特谈反腐的官员,转过身就被纪检部门双规。
编辑|徐元
排版|透纳
THE END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