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台式现实主义和陆式现实主义是两码事|杨殳专栏

杨殳 枪稿 2021-09-26


上到地产金融、下到厂房车间,先富的台港地区,是大陆改开的投资人、领航员。


而且,台港不仅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文艺。琼瑶、金庸、四大天王、港片、偶像剧……“港台”,一度是流行文化的代名词。


不过,到了大陆GDP全面碾压的今天,台港还能拿得出手,好像只剩下了文艺。尤其是台省,那些关乎现实性、民族性的创作——电影、话剧、小说、音乐,四十年来,始终走在前列。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新近的《火神的眼泪》,“台剧”在今天更是成了华语电视剧里的新标杆,而海峡这边的剧集,则悬空在富人和网文的世界里假装小欢喜。



不合时宜的提问


文/杨殳


作者简介:杨殳[shū],作家。一个神经衰弱的大叔,看书,看片,吃药丸,三位一体。最大的爱好是收集古今中外药物说明书。



工作十余年,曾无数次幻想:如果不工作会如何?


悄然辞职,或愤然离去,这念头恐怕你也有过。我有不少朋友试过,但放弃者居多。


没有安全感的焦虑,很难对抗。


如果自由即失业,太多数人都会逃避自由。可是,如果谋生就要卖命,任谁也不会甘心。这是个是古老命题,足够人困惑半辈子。


正纠缠于此时,我读到一篇小说,说的是年轻有为的台北跨国公司职员黄静雄,如何度过了一个辞职后的工作日。标题就叫《上班族的一日》:


这一日过得平淡如水,又惊心动魄。


工作十年第一回松懈下来,难免思考人生,黄静雄竟突然悟了——


上班,几乎没有人知道,上班,是一个大大的骗局。一点点可笑的生活的保障感,折杀多少才人志士啊。


读到此处,不由心中一荡,这个一九七〇年代的台湾人,怎么跨越时空,一句话戳到二〇二〇年代大陆同胞的心窝子?


《上班族的一日》收录于陈映真小说集《夜行货车》,
理想国 | 九州出版社,2020.06



01



工作日待在家,黄静雄很不适应,觉得家像旅馆。


昨天辞职后,他彻夜辗转,回想十年来的峥嵘岁月,不断重演跟领导拍桌子的场面。


他一边计算妻子的收入能支撑他多久,一边想起年轻时的导演梦,那部学生时代没拍完的纪录片可以捡起来了。


纷至沓来的念头中,他推演出了上班是骗局的结论。


工作是为生存。


他刚工作时,就从领导那儿学到生存法则,年轻人要干要磨,才能获得想要的。他谨守法则,成为领导心腹,热望着升职。


升职便有高薪和配车,以及难得的清闲,他就有时间拍片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然空降新人,坐了他向往已久的位子。


领导劝他再忍忍。


©John Holcroft


他忍不了,愤然辞职——不辞就不姓黄。


十年一觉职场梦,这不是赤裸的欺骗吗?


他翻出巴赞的《电影论》重温旧梦,读到谈论《偷自行车的人》和新现实主义的段落却突然感到惊慌、生疏,甚至于愤怒。


他假装休假,挨个给朋友电话,大家都在抱怨忙,羡慕他在美国公司,制度好有假期。


他却觉得,不工作的自己像被抛弃了。


这一整个世界,似乎早已绵密地组织到一个他无从理解的巨大、强力的机械里,从而随着它分秒不停地、不假辞色地转动。


一大早,无数的人们骑摩托车、挤公共汽车、走路……赶着到这个大机器中去找到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位置。


80年代末台北交通黑暗期,塞车阵中的计程车司机


这段内心独白,是小说的题眼,对彼时台湾的现实作出反思:人是否已沦为手段


而黄静雄的愤怒并非觉醒,只是感到了被大机器抛弃的恐惧。


一九五〇到一九九〇年代的台湾,正创造着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在跨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强势而单一的价值观念也在社会层面渗透,从乡土社会进入大都会的迷惘青年盲目而焦虑,一刻不停地向前冲,担心跟不上节奏,又隐约觉得这似乎有点不对劲儿。


杨德昌在《独立时代》中反复追问:你到底要什么?——说的就那种不对劲儿的感觉,黄静雄恐惧的根源。


杨德昌的《独立时代》,拍摄于1994年,呈现的正是文化产业开始兴起的时代,富起来的台北社会样貌。


晚饭时,黄静雄拿出放映机,和家人一起看以前拍的片子,画面勾起他五味杂陈的回忆。饭后他带着悔恨和疼痛上床睡觉,暗暗做了新生的决心。


就在这时,床头的电话突然响起,公司领导打来的。


——空降的那小子不来了,公司没你不行啊。


……


他讲完电话,妻子也得意地笑:他们少得了你吗?


黄静雄不说话,匆匆爬起,去客厅把摄影机和放映机收了起来。



02



如果抹去公司职员的身份,人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上班族的一日》提出但没有回答的问题,作为一篇文学小说,它也无意于提供答案。到了一九八〇年代,黄静雄的故事被唱成了一首歌,这个问题依然无解,并化作直抒胸臆的独白,被人传唱——


是不是人人都要固定的工作


是不是人人都要上班的生活


记不清年轻时候做梦的我


是否也情愿做个无奈的陀螺


歌曲《上班族的一日》,收录于专辑《8又二分之一》,1986年由飞碟唱片发行


黄静雄越来越多,他们无力卸下枷锁,也无力直面自由的空虚


这首歌的作曲和演唱者是台湾著名音乐人李寿全,歌名也叫《上班族的一日》,收录在李寿全1986年八月的专辑《8又二分之一》。


这张专辑与众不同,由一群年轻的音乐人和小说家、出版人合写,从不同层面敏锐传达了时代体验,有很强的作者表达。


除了《上班族》,专辑中还有《我的志愿》《模糊的未来》(被审查后更名未《未来的未来》)《张三的歌》等几首书写人失落无着的经典作品,以及直接以西门町少年朋克和街头残障人群为题材。


就连封面上的那张黑白摄影都在寻求一种现实关怀。


那张照片是阮义忠拍摄的台北衡阳路,自日据时代商业就很繁荣的一条街,也正是歌里那些人生活的地方。


阮义忠拍摄的台北衡阳路,被用在《8又二分之一》的专辑封面上


据说李寿全是看了《人间》杂志上阮义忠的作品,才特意找到他的。《人间》杂志是当时刚创刊的一份非虚构报道刊物,无论摄影还是文字报道,都力求深切表达社会关怀,表现出鲜明的左翼精神。


杂志的创办者,正是《上班族的一日》小说作者陈映真先生,一个根深蒂固的左翼作家,被认为是鲁迅的接班人。


1968年,陈映真和一些左翼友人搞读书会,被当局以“组织聚读马列共产主义、鲁迅等左翼书籍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逮捕。


为此他坐了七年牢,出狱后进跨国企业工作,开始写一些列跨国公司背景的故事,组成“华盛顿大楼”系列。他在创作谈里说,这些小说目的就是要“穿透层层欺惘的烟幕”,“争取理解人和他的处境,理解生活和它的真实,理解企业下人的异化的本质”。


这是对台湾资本主义的反思,也是对台湾当局的批判。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甚至他从不讳言自己爱的是社会主义中国。


奇怪的是,陈映真在大陆也始终是个不合时宜的小众作家,甚至一度有些尴尬,搞得两边不是人。


《人间》杂志曾获2020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杰出贡献奖”。图为其创刊号。



03



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里讲过一个故事。


一九九〇年代,张贤亮和陈映真一起参加环境与文化的讨论会。陈映真严肃认真,直言心中忧虑。轮到张贤亮发言,一开口就调侃,说我呼吁投资商快来污染我们宁夏,你们来污染,我们才能脱贫啊。


会后陈映真去找张贤亮谈话,张贤亮很郁闷:两个男人到一起不谈女人,谈什么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多晦气啊。


这段对话的劈叉背后,其实是两岸历史进程的劈叉。


王安忆十年前曾写过一篇叫《英特纳雄耐尔》的文章,回忆和陈映真的几次见面,很是意味深长。看起来在讲两个作家的平淡交往,读着又像是两个世界的对话。


1993年,两人在美国初见。


王安忆介绍了改革初期的情况,陈映真却给出了一些关于消费社会的反思。王安忆不以为然。


后来王安忆意识到,当时不以为然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呈现出来”,那些话是“先我们亲历经济起飞的人的肺腑之言”。


90年代的大陆,工业城市正在生长。照片为抚顺。


1995年,大陆市场经济正令全世界见证奇迹——就像从前台湾一样。


两人又见面,王安忆问陈映真,现实自己按逻辑发展,为什么要站在对立面呢?陈映真说,我不喜欢附和大多数


2001年,王安忆又遇到陈映真,远远地看着,觉得他很寂寞。两人没再交流。


王安忆写道:


二十年来,我一直追索着他,结果只染上了他的失望。


我们要的东西似乎有了,却不是原先以为的东西;我们都不知道要什么了,只知道不要什么;我们越知道不要什么,就越不知道要什么……我从来没有赶上过他,而他已经被时代抛在身后,成了落伍者……


今天再来看这段话,似乎又有不同意味的理解。


被时代抛弃过的陈映真小说,竟换个面貌又追上来了。



04



去年出版的陈映真作品集,收录了《上班族的一日》那一册的腰封上,除了摘录那句“上班,是一个大大的骗局”,还写着:无法归乡的年轻人,我们生存的时代之语言。


营销最需要把握社会心理,这两句文案可以说是摸到了时代脉搏。


陈映真(1937.11.08-2016.11.22)曾写下文学的意义在于给人带来希望、尊严、安慰与勇气


再翻十几年前大陆出版的陈映真自选集,是另一番面貌。作者介绍中提到“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概括说这些作品“高扬起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简直让人不想翻开。


真的读进去,才知道担心是多余的。这些小说写得很好,语言精妙细腻,场景鲜活动人,叙述哀婉绵长,犹如诗意的蒙太奇。


主题当然不仅是爱国那么表面,更重要的是主张人的解放,反对资本与政治双重威权。


这才是让我心中一荡,有遭棒喝之感的原因。是这样的批判精神,让他的小说又追上了时代。然而诡异的是,对于劳资关系、工作时间这些问题,官媒却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没有单位,你什么都不是——因此,请善待你的工作。


似乎在规劝,又像是恐吓。


陈映真先生若泉下有知,恐怕也觉得诡异吧——当然,很多变化他很可能生前已经懂了,只是仍痛苦寂寞地爱着。


这大概就是王安忆所说的被时代抛弃吧。


前排由左到右依次为安格尔、陈丽娜、聂华苓和王安忆,后排由左到右依次为陈映真、茹志鹃和许世旭夫妇



05



倒带一百年,鲁迅也有过相似的遭遇。


五四前后几年,流行一种问题小说,针锋相对地探讨家庭、工作、情感等人生与社会问题,比如叶圣陶有篇小说,写女孩被夫家当牛马驱使和买卖,标题直接就发问:《这也是一个人?》。


鲁迅的《药》《阿Q正传》《孔乙己》等经典也都是那段时间写的,也是在揭示问题。


他回顾小说创作时明言,“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


只是鲁迅写得更好,不像年轻作家那么直白。


到了一九三〇年代,文艺潮流从启蒙转向革命,鲁迅突然就挨起骂了。


一群年轻人臭骂他,说这个“阴险脸”的老头就会冷嘲热讽,思想模糊,完全变成了落伍者,没有阶级的认识,也没有革命的情绪。据史料记载,骂鲁迅的这些人,不少是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他们搞革命文学,还做起了官。


30年代左翼文化界人士中,如后来惯用阶级分析文学的钱杏邨,便曾指责鲁迅充满负能量:“《野草》一书……不是苦闷的人生,就是灰暗的命运”。


可是,鲁迅去世后,却被他们高高供了起来。


再后来也如史料所载,革命宣传文艺成为进步主流,并催生出了呆头呆脑、照本宣科的“现实主义”。总爱怀疑和提问的那些,则成了不争气的落后文艺。


同一个起点,同一副招牌,却走向了劈叉和相反面。



06



前后左右的标签,是政治家拿文艺当枪使。


可文艺玩不能主动把自己当枪递给政治家。


一部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作品,是宣传软文,还是真的现实主义,有个很关键的边界:你是在查身体问病因,还是在开药方卖补药?


这一点把握不好,就会走味儿。一百年前是这个道理,今天还是这个道理。


最近看一部叫《大债时代》的台剧,讲一个年轻善良的创业突然跳楼,他的妻子却莫名其妙背负了高利贷和官司。


台剧《大债时代》中,出现了诸多说出打工人心声的台词


英文剧名非常有意思,叫“Who Killed the Good Man”。


这可以理解成针对剧情的提问,也可以理解成对社会的提问


这让我想起近几年引进大陆的几部热门台剧,英文片名都接近“议论文”。


2018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英文叫On Children,改编自社会调查,讲考试和教育对家庭社会的异化。原著图书也被引进,副标题《被考试绑架的家庭故事》,改成了《9个震撼人心的真实家庭故事》。


2019年,原创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英文叫The World Between Us,讲人与人、媒体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共情缺失。


《我们与恶的距离》 大热之后,主创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出品了新作《火神的眼泪》,仍然直指现实


去年这剧的剧本书也在大陆出版,腰封文案写着——


情绪千军万马,真相一文不值。表达变成表演,正义变成阵线。


2020年,《做工的人》,英文名直接就是Workers,集中呈现建筑工人生活处境。原著也是社会调查,大陆也曾出版。


就现实提问,关注社会矛盾和弱势人群,这不正是“问题文艺”传统的传承吗?


即便引进时都做了“适当”的修剪,这些“问题文艺”不也一样触动,甚至伤到我们的吗?



07



人民需要何种现实主义,创作者心知肚明。这无关左右忠奸。


因为在当下现实中,创作者当然也会面临基本问题:一个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何为更好的生活?


只是追问太难,我们太习惯性了绕开问题。


关注社会,不如关注政策。绕开问题,从现成答案倒推,也可以很“现实”地生产“现实力作”。或者谨遵流量主义和IP中心,关注风口,求稳求赚。


比起思考与解决问题,大众显然更愿意钻进浅薄的娱乐新闻与流量风口


市场逻辑是好的,让多元创作成为可能,但是否也需要反思,眼前这个市场逻辑的前提没有问题吗?好酒喝多了也会死。若市场成为统领生活和审美的单一价值观念,创作唯“风口”是瞻,多元则可能遭到反噬和扼杀,自由开放,将变成保守封闭。


如此现实下,我们似乎不得不先做流水工,再当创作者。


不合时宜地问:非如此不可吗?


陈映真笔下那个身在骗局中的黄静雄,也正是困境中的我们吧——以后再干,往往意味着再也不干。




编辑|徐元
助理编辑|Owlet
排版|Owlet




THE END




相关回顾:做着中囯梦的打工人,来到了新摩登时代|杨殳专栏
虚伪的马云和虚伪的李痣,以及996和SM | 杨殳专栏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