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 上纽大教授谈“紫禁城上元之夜”
媒体视点
上纽大教授谈“紫禁城上元之夜”
袁雁悦教授作客《632观察》节目
日前,上海纽约大学创造力与创新项目(PCI)访问艺术助理教授袁雁悦作客上海电视台东方财经浦东频道的演播室访谈节目《632观察》。针对广受关注的故宫元宵节灯会,及其在网络引起的大范围讨论,袁教授从文化创新和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等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袁雁悦
上纽大创造力与创新项目访问艺术助理教授
以下为袁雁悦教授的访谈节选。
Q:这次现象级的活动为什么会这么火爆?究竟是哪个关键词戳中了观众的热点?是因为元宵节、故宫、夜游这样的概念吗?
A: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本身就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和期待。这背后有很多因素,一个当然和故宫的高出镜率与最近一系列新的创新尝试有关。其中夜游这个概念的发展有好几个层面,比如它曾经是基于博物馆能够打破时空的壁垒,让上班族、白领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博物馆,而不仅仅是提供白天的免费开放。现在博物馆的夜游也从原来有局限性的、高端的、精英的“包场”活动慢慢走入了更加亲民、更关注多元群体的这一层次。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微博
Q:这一活动举办之后可以说是褒贬不一,而且吐槽的居多。您的感觉怎样?
A:我没有亲自到达现场,但是也看了一些报道和网友的评论。我觉得大家对这次夜游活动体验的期待肯定不仅仅是一场灯光秀,大家期待层次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因为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很多大城市已经看过了太多炫酷的灯光秀,包括3D的、4D的,所以说大家对灯光秀的期待可能过高了。那么在未来的尝试中,除了炫酷的技术,我们还可以加入更多层次丰富的文化体验,这样可能更能够满足大家的文化需求。
Q:有人会觉得用这样一场灯会来满足现在慢慢变淡的年味还是太有限了,还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灯光秀设计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请问除了这些方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引起了大家的探讨呢?
A:把整个乡愁和对年味的期待通通交给故宫这个负担有点过重了。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大家对它有很大的期待,而且人流量比较多,任何一次活动只要人流量达到饱和状态,大家的体验感就会降低。正如刚刚提到的网友的各种吐槽和期待,那么未来大家不能仅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吐糟,也要考虑民众是否能够参与到共同设计,为博物馆献言献计;另一方面,博物馆也可以举办一些关注特殊人群的活动,比如说可以有“白领之夜”“女性之夜”“教师之夜”,关注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新移民、医护人员等。
Q:故宫灯光秀会让人自然地将其与日本奈良的长谷寺灯会和巴黎圣母院灯光秀等进行对比。袁老师有在国外访学的经历,在您看来国外的灯光秀都是怎么做的呢?
A:我个人的观点是灯不是主角,人才是主角。我们不能过于简单地进行平行比较,因为这些场所做灯光秀的初衷、面向的人群和目标都完全不一样。比如,我去年参加的大英博物馆会员之夜,它会在三个小时之内同时提供很多平行的活动,有些活动是面对孩子的,有些活动是面向成人的。我去参加了一次创意表演和一次手工制作,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们众口难调的难点。还有,业界支持也很重要。比如英国有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叫Culture 24(文化24小时),由它来统筹英国所有的博物馆在每年举办两次“博物馆之夜”活动。这样,博物馆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一同向公众传递信息和宣传,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Q:我们知道故宫的文创之路来源于对台北故宫的学习,第一次让大家改变了对于景点、商业街的各类文创产品大同小异的粗糙印象。对于“上元大秀”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它开了个好头,而其实前路漫漫。袁老师,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借鉴?
A:其实这几年我们在文创之路上已经有了非常多探索,当然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博采众长和学习是非常好的。着眼未来,我觉得我们要把文创从刚刚谈到的,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手机壳、雨伞和围巾等产品,放大到系统性思维的纬度上,可以有更多基于主题式的、基于公众能够参与的探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通过例如生产贴纸这样轻松的、全民参与的、能够激活传统文化的一些举措来转变态度,将严肃的、我们过去认为知识性和历史性的东西,转变成提升幽默感、可以和朋友进行交流的趣事,来真正不单单把文物激活,而是把我们对文创的热情激活。
Q:了解到故宫文创一年十五亿的“账单”,全国有两千多家的博物馆都跃跃欲试。但故宫的这条路是否能够复制?从网络销售上来看,像苏州、陕西和上海博物馆即便最畅销的产品,月销量也不过百余件而已。是否各家博物馆需要另辟蹊径?
A:任何围绕着套路的思维,必然会阻碍我们未来的创新。其实创意或文创不单需要好的点子,这次我们也观察到它可能需要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未来人才对于我们整个文创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比如说现在博物馆不仅需要拥有和博物馆展览相结合的,诸如历史、考古、艺术这些专业背景的人才,也可以吸纳一些跨学科的人才,他们可以来自计算机、经济、设计等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一起才有可能去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
关于上海纽约大学创造力与创新项目(PCI)
上海纽约大学创造力与创新项目(PCI)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一系列跨学科课程。春季和秋季学期开设有“细品创造力”、“设计思维”、“创业探索”等长期课程,暑期开设有“创造性学习设计”和“策展中的沟通艺术”等新课。课堂之外,项目还为每位渴望成为创新者和创造者的学生,提供进行创新实验,以及与各大合作机构进行实践的机会。上纽大创造力与创新项目(PCI)并非是一个创业孵化器,而是一个开启创新精神的平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上海纽约大学创造力与创新研究项目(PCI)网站。
推荐阅读
Weibo: @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WeChat: NYUShanghai
Instagram: @nyushanghai
Facebook: @NYUShanghai
Twitter: @nyu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