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间如何反哺教育?KPF建筑师解读上纽大前滩新校园设计理念

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2024-04-29


2023年春天,已走过十年办学历程的上海纽约大学告别世纪大道校园,迁入备受瞩目的前滩新校园。总建筑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地面以上共九层的新校园由此成为上纽大的学术中心,浦东前滩的新文化地标,为跨文化交流和跨学科互动提供了国际化的知识港湾。

 

国际著名建筑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KPF)依然是前滩新校园的设计方。继十年前为上纽大设计第一座校园后,KPF再次帮上纽大筑梦。校园布局采用了四栋建筑合围的形式,精妙融合了现代建筑与古典庭院的风格。



凭借卓越的规划设计,上纽大前滩新校园摘得过2019年美国学院与规划协会(SCUP)大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项目,也是那一年规划类中唯一的获奖单位。

 

建筑因人而活。在使用一学期后,我们试着重新打量越来越熟悉的校园,回到原点去了解一下这座被评价为“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校园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最近,我们采访了KPF执行总监、设计合伙人Elie Gamburg和项目设计总负责人Jill Lerner,听他们解读前滩校园的设计理念,揭秘空间背后的故事。


KPF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设计总负责人Jill Lerner(左)和执行总监、设计合伙人Elie Gamburg(右)


Q 如何在校园设计中突显上纽大的特点?

 Gamburg : 我们都知道,上纽大是第一座中美合办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设计前滩校园是一项很有趣的任务,也是我们在创造力上面临的挑战。开始设计前,我们与学校一起确立了一系列目标,这样的目标体现在之后的每一项规划和设计决策之中。

 

第一个目标是社会目标(Institutional Goals),也就是说,上纽大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港湾,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知识和文化的大门,也是中国人民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大门。

 

我们希望能在建筑设计中把西式中庭和中式园林这两种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进行融合,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提供一个自然的文化交融的氛围,促进他们的沟通与交流。

 

中央庭院或中心花园在大学校园的设计当中很常见,也往往是广大师生最喜欢和最常用的空间之一。我们首先设定了四方庭院的概念,然后将墙体分割,形成四座不同的建筑和四个不同的大门。


方形庭院是学术社区的心脏。透过透明的玻璃,人们可以清晰看到校园的组织逻辑,看到整个校园的活动,大学的内部世界被展示出来


四方合围式庭院的灵感源自西方修道院的传统建筑风格,中间的花园结合了西式方形庭院与中式园林艺术。尤其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为校园出入口和通道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华盛顿广场公园里形似凯旋门的拱门是纽约大学的地标,我们也把拱门的概念融入了前滩校园的大门的设计当中,使其也成为前滩校园建筑的标志之一。


在中西两种文化中,大门是一种潜在的物理联系,也是重要的精神门户,将知识的、哲学的内在世界与更活跃的外在世界相连。上纽大大门从视觉和物理维度将外部世界与特殊的、内部的学术世界相连,表达出学习的本质——与更远的地方连接


第二个目标是学术目标(Academic Goals),也就是要体现学术融合,淡化学科隔阂,我们设计的建筑空间要为跨学科激发创造力。而且这里的跨学科包括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理工科技等学科大类的跨越与融合,而不仅仅是大类内部细分学科的融合。


新校园确保横向和纵向的功能性与学科整合,而非每一单独的建筑被分配到一个部门或学科。通过楼梯和其他学习空间在建筑中的分散布局,将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连续的、多个分支交叉的截面,以鼓励交流、协作和偶遇


第三个目标是校园目标(Campus Goals),我们希望校园既能成为充满活力的集体生活的载体,又能为未来的可持续校园树立典范。


Q 如何在设计校园时兼顾当下与未来?

 Lerner : 当初在设计上纽大世纪大道校园时,我们就了解作为一所新创办且具有创新理念的大学,学校的课程和学科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这就要求校园本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在建筑的整体框架不变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适配学科和课程的发展和调整需求。


 Gamburg : 我们创造的空间要具备吸引力,有能力适应我们预设的和超出预设的各种用途。

 

在设计中体现包容性已成为一种“必须”,校园空间可由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不同群体使用空间的方式不同。譬如,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习方式不同;教授需要与学生交流,也需要和其他学者互动。我们在设计校园时既要预想到多种使用模式,也要兼容其他潜在用途。


大楼和校园里设置了很多露台,既开阔了视野,为大楼带来了采光,又鼓励更多的机会来创建社区,允许创造性的对话和交流


所以我们与校方密切合作,了解校园在当前及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里会有哪些用途,提升校园的灵活度,便于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


Q 在选择材料时有哪些考量?

 Gamburg : 我们希望校园可以带给师生丰富多元的感官体验,因此尽量采用了中美建筑中比较典型的材料。例如,内部空间使用了在上海老式里弄房子非常常见的具有斑驳质感的灰砖元素,同时穿插着美国大学校园常用的暖色调的学院式木纹饰面。


学术教学区域的灰砖和樱桃木色墙面


不同区域的木纹颜色也不尽相同,既凸显区别也增加视觉丰富性:表演艺术区域用了深桃木色,实验室为白松木色,学术教学区域则为樱桃木色。


樱桃木色的公共自习空间与深桃木色的演奏厅


Q 最喜欢前滩校园的哪些地方?

 Gamburg : 就建筑本身而言,三楼西北角的阅读厅就很有特色。一侧为四层挑空设计,另一侧做了木质楼梯直达图书馆外侧。这段楼梯与馆内的楼梯平行,互不干扰。这样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时空错落的学习的体验。



阅读厅配有高大的书架、宽敞的露台和透明落地窗。学生可以看到校园周边的街景,而厅内学生学习的场景也能通过内透光线传递出去,形成校园内外的视觉和光影的互动。所以我觉得这个空间是我们设计思想的最典型代表,团队也在此投入了最多精力。身处阅读厅,你会感觉整个校园都深深连接在了一起。



而我自己最喜欢的莫过于站在中庭里,将古树、东楼大礼堂的拱廊、北楼(海泰楼)教室里排排坐的学子身影尽收眼底的瞬间。


 Lerner : 我也很喜欢中央庭院。这个地方本就引人注目,中间还种有一棵百年古树,树身高大,树干结实。这棵树兼具纪念和象征的双重意义,一百岁的大树象征着历史,将历史与现在相连,将学术殿堂与外在世界相连。



Q 想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Gamburg : 这座校园建于疫情暴发期间。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我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本地设计团队的合作。从概念产生到落地执行,中间的沟通和磨合过程非常重要,但受疫情影响,我们不得不压缩这个过程。总体来说,在这样艰难的时候,我们依然取得了如此成就,已是非常了不起。

 

这个项目的设计和大部分施工工作都是在疫情暴发的两三年里完成的,这是整个项目团队团结合作及辛苦努力的结果,不仅仅是建筑设计方,还包括工程顾问、景观顾问、建筑师、照明设计顾问及校方团队,特别是那些在非常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的施工人员。


 Lerner : 疫情确实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但我们非常感谢KPF上海办公室提供的帮助。他们为前滩校园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校园正式投入使用后,我们不知道它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只是希望我们在设计校园时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使建筑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适应大学发展的新需求。



好的建筑是恒久的艺术品。一座建筑的完工,不是终于交付,而是终于使用。任何建筑设计都很难完美,而教育场所最大的魅力在于人和人的联结与互动。一座全新的校园,需要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老师和员工去共同完善它,补充它,赋予它温度和色彩。


我们期待和一代代朋友们在庭院内相聚,也期待看见各行各业的未来领袖们在古树下成长,从上纽大的校门走向全世界。



推 / 荐 / 阅 / 读


上纽大新图书馆,等你来探!


上纽大体育运动与健身中心重磅回归,今天你锻炼了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