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广祥老师的文章《重申,喊我一声,你不会怀孕》。针对一大早学生“习惯”见师长而不行礼问好的现象,老师颇有微词,以文字批评。读后,我也对这样的现象深感痛心。
有家长或读者在文后留言,有以学生害羞的名义辩解,有顺道斥责咱们的教育重分不重德,也有理智地指出家庭的教育与学校的引导应该并驾齐驱。
我也有感而发,留了言,篇幅稍稍有些长,被老师回复“太能说,不得了,不得了”。我私信与老师,老老实实地告诉他,其实本人并不擅长口头上的“能说”,倘若活生生站在他或是一堆人面前,我定是说不出;不过现在码码字,自我感觉比从前有点点进步了。
在丁中读高中的三年,恐怕也是说话最少的三年。真的不能确保,自己有没有犯过老师文中所指出的错误。如果有,我觉得应该道歉,应该惭愧。
当年,从中考的失利中跌跌爬爬来到丁中,虽说是录取通知书“明媒正娶”来的,但到了这儿,渐渐发觉与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原本还算开朗活泼的性格,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变化,傲娇的小心脏,受到了碾压。
借着学习的名义,与外界的同学联络几乎全无,与校内的同学也几近无话可说。大家在宿舍里渐渐听不到我的声音,在班级里也不太可能听到我发言。(这也是成人后觉得特别遗憾的一件事,其时,并未真正的珍惜起与高中老师同学们的沟通联络,虽然那段在一起的时光那么让人难忘。)沉默,自卑式的沉默。
都说,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塑造成型的重要时期。我觉得,在我这个体身上,这话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也深受这种“不擅言辞、害羞作怪”的性格之害。
年轻的时候,为谋生存,我们这代毕业生不少人会走上公考的独木桥。在这座桥上,我被扎扎实实地摔倒过好几次,而且都在同一个地方——面试。最不能忍的一次,是笔试第一面试被刷。
之后提及此事,周围的人都替我可惜,认为平时还算“伶牙俐齿”的丫头,怎么回事呐?
事实上,回头认真剖析自己,还是口头表达的能力没有锻炼出来。从做学生起,就只会考试,以沉默的姿态对待沉默的试卷,奉行“沉默是金”的格言,不注意自己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等能力,让自己潜意识里,对人群闪躲,在公众场合绝不发声,渐渐让声带都钝化了,变得不愿说、不敢说、不想说,最终成了不会说。
所以,对学生见到老师不喊是因为害羞一说,我有不同想法。个人觉得,即便果真是害羞,这种害羞还真的要不得。今天在这里,我用剥开伤口的疼痛提醒学生和家长,这碗“害羞”的苦药,实在喝不得!
与当年我们的只顾埋头苦干相比,现在的学生,更应该在学校这片净土上,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倡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学校也会提供很多好的平台、机会;学生们上课要积极发言,有活动应踊跃参加,能说话的时候千万别故意耍酷,蹦个字、说句话,绝对不会让你少块肉;当然也不是要去哗众取宠,无视纪律话唠不休,也不是学着油腔滑调、口蜜腹剑。如果真的不会说、没机会说,那就拿起笔,让它代替你的嘴,锻炼你表达的能力。多看多想多说多写,都是锻炼自己的方式。
马云当年在西湖边主动“勾搭”外国人锻炼英语口语的故事,相信现在已经广为流传。主动去锻炼自己,应该不是一件坏事儿。
礼貌更是一块敲门砖!一大早遇到老师、同学、家长、前辈,问声早或是好,也不是什么千难万难的事情,不要用羞涩来搪塞。我们有句扬州话说得好,“喊人不习(折)本,习(舌)头打个滚”。你带着温度地问声好,换来别人的笑脸、热情和好感,自己也获得了一天愉快的心情,还锻炼了自己开口的能力。这样几全几美的事,为什么不做呐?
放下苦药,来杯甜品,抹抹小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