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安教师讨薪事件,惹怒央视、人民网等官媒了!

丁中广祥 2019-04-15

【往期回读】

今天,发小过生日

我的启蒙先生

私塾 • 季万全

定格青春,致敬成长——2018届高三毕业照

神逻辑,教师买房买车被投诉

丁中秘史:短暂的“非农户口”

带母亲治病

【人民网】

教师欠薪为何又成新闻了?

5月27日,因待遇发放问题,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教师集体讨薪,事件在网上发酵后,引发大量关注。据媒体报道,这不是安徽省第一次发生类似事件。2017年11月8日,安徽巢湖四中等学校约80名教师到巢湖市政府集体上访,要求与当地公务员同等享受“一次性工作奖励”。教师欠薪为何又成新闻了?

今年初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教师欠薪本不该成为新闻,是因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党和政府对教育和教师队伍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些政策理应得到贯彻落实。人们对此类事件质疑的背后,是难以相信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还会发生;人们关注的背后,是不愿看见教师集体讨薪的事件再次出现。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关乎教育,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强国必先兴师,如果教师待遇没有基本保证,如果教师没有受到公平对待,如果拖欠教师薪资属实,从本质上说,最终伤害的是学生。教育需要被尊重,教师不能被贫困。青年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学生的青春热情需要教师用阳光笑脸来点燃。

公众需要知道,如果拖欠教师工资达一年之久为真,那么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财政难以支付教师薪资?还是教育资金被挤占、另为它用?公众需要明白,如果教师工资没有落实为真,那么是因为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不畅,不同部门互相扯皮?还是主体部门作风浮漂,工作落实不到位?公众需要了解,如果拖欠教师工资没有得到解决为真,那么是主管部门慢作为、难作为、不作为?还是分管领导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真相尚在路上,但公众更希望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到此为止,不再成为新闻。

要使类似教师欠薪事件不再成为新闻,关键还需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强化主体责任,要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明确要求,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地方政府和领导要把振兴教育作为当地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紧不能紧教育,再挤不能挤教师,让教师群体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光明日报】

请善待为我们接续文明香火的人

许言悟

昨天(5月27日)起,有关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及其所辖乡镇的教师向当地主管部门集体讨要被拖欠一年多工资的短视频和其他社交媒体信息在网络快速传布,占居热搜榜首位。

这些让人不禁泪目以对的教师集体讨薪的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信息颇具震撼力。不说经济发展成就,也不说物质实力基础,甚至也不论教育已成为家家户户念兹在兹的重中之重,只是在扶贫都已进入到入户到人的精准阶段之时,其薪资有国家财政保障的教师,竟然为拖欠工薪而发出公开吁求,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

拖欠教师工薪,而且长达一年之久,如果被坐实,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宪法》规定及其相关原则,也违反《教育法》《教师法》和《民法》。因之,拖欠教师工薪行为,其背后是拖欠教师工薪者没有一点法治意识的现实,是拖欠教师工薪者所在地社会治理状况的反映。一个地方,只要存在拖欠教师工薪这种事情,人们便可以由此作为观照此地社情政情的逻辑起点。

安徽六安,有记载的可溯及历史久远。有记载称六安地区成规模的教育(书院)始于宋代。当今声名远播的毛坦厂中学就坐落在六安。这样一个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其文化和文明香火的接续,靠的正是上述那些集体讨薪的基层教师。六安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的香火,之所以千百年来袅袅升腾、绵延不绝,也正是因为在最基层,存在着大量虽自身生活卑微但却矢志为文明接续香火的人

从社交媒体上集体讨薪教师发表的图文等信息看,这些教师的工薪水平,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真的不过是把“香火钱”而已。劳者有偿,欠债还钱,这些自古以来的人类社会通行的公理道德,怎么于历史悠久的六安今日,竟然行不通了呢,这其中道理究竟何在?

令人分外感伤和愤慨的,还是那些短视频和图片中的集体讨薪教师被粗暴对待的情形。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任何接受过哪怕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人,怎么能毫无忌惮地对那些被欠薪的教师出手动粗?然而,也正是这种讨薪及讨薪者被粗暴对待的图景所反映的闭合环链,尤其令人不敢接受:欠薪者以及对被欠薪教师动粗者,他们实际上却都是香火接续的受益者,甚至是受益者中的佼佼者……

40年前,迈开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步的农村改革起始于安徽。在小岗村农民按上血手印的誓言书上那些歪七扭八的文字中,我们尚能依稀嗅出文明香火的气味。在安徽农民率先出走他乡,以劳动换取报酬的大潮中,我们看到了文明香火升腾的力量。在几千万留守儿童家长,不惜忍受骨肉分离而寄回家中供子女求学生活的费用中,我们找到了文明香火不断的根由。然而,现在,那些要划亮火柴点燃香火的人,那些蜡炬成灰接续香火的人,却因为“香火钱”而无以为续,这叫人于心何忍,于心何安

5000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生息接续,可以在甚至偏远蛮荒之地中扎根延续,世代之间,该有多少以接续香火为己任的人。香火在,斯文就在,文化就在,文明就在。不用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只要天经地义的劳者得其酬成为天经地义,文明的香火就能接续。

(阔气的六安市政府大楼)

【央视网】

让被欠薪的教师有讲理的地方

这两天,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及其所辖乡镇的教师集体讨要薪水的事,在网上持续刷屏。人们在网上看到不少图片、视频片段,其中不乏教师和民警发生冲突的画面。

针对此事件,六安市公安局已有官方回应,确认了教师因待遇集体上访的事实,并承诺将调查“网曝六安教师维权遭警方殴打”,如调查属实将依法处理;对于个别网民反映的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情况,也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现在整个事件还处于“网传”的状态,除了当地牵扯其中的教师、民警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网民确实都还不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但之所以引发网民极大关注甚至愤慨,是因为目前网上呈现出的紧张对立状态,不符合人们内心关于教师的朴素认知。

且不说尊师重教,是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民族传统。这些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于提高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的待遇,也有相当程度的共识。教师在教育层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基层教育的待遇不尽如人意也是众所周知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要克扣教师的薪水,如果当教师集体讨要的时候,还要遭遇警方的武力“劝导”,舆论表达不满也就在预料之中。

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这些“如果”是不是存在——是否存在大范围拖欠教师薪水的情况,那些老师的诉求是不是合理。老师的薪水问题是矛盾的根源,民警和教师的冲突,是矛盾激化之后的产物。

从六安公安局事后表态的内容看,还是比较克制审慎的。但说实话,对这一舆论高度关注的问题,需要尽快调查发声的已不限于警方,而应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地方政府主政官员。传言止于事实的权威发布,在民警和教师冲突画面已经传遍网络的情形下,关键事实缺位,只会助长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传播。

这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关注度越高、核心信息越匮乏的事件,越容易滋生谣言。当地既不公布权威信息,又要打击网民传播不准确的信息,最终损伤的只会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这些年,教师被欠薪的事件并不罕见,从过去类似事件的最终处置来看,只要地方政府开诚布公,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路径,绝大多数老师都会通情达理,最终化解矛盾。

让被欠薪的老师有一个能说理的地方,这是法治社会的起码要求,也是尊师重教的基本体现。所以,在当地警方承诺的调查范围之外,希望尽快看到地方政府的权威调查和透明信息发布;希望教师们的权益最终得以保障,让公众看到文明和法治的尊严得以捍卫。


【新京报】

六安教师“讨薪”事件:《教师法》要硬起来

熊丙奇

5月27日上午9时许,因待遇发放问题,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教师讨薪事件在网上发酵,引发关注。

解决“欠薪”问题,时任副省长曾有批示

到目前为止,当地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仍未回应——是否欠教师薪水(奖励也属于薪酬范围)?欠了多久?——对此,应该给出明确说法,给涉事教师一个交代。

据《中国新闻周刊》得到的一份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11月17日关于《各地一次性工作奖励发放情况统计表》的数据显示,六安市包括市直、三个区和四个县在内的全部教师,截至彼时,并没有发放一次性工作奖励,而在其他的地市中,完全没有发放一次性工作奖励的还包括淮北、马鞍山、宿州、蚌埠、宣城、铜陵、阜阳、淮南、滁州等市。

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特别是在制定一次性工作奖励政策时,应当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并积极稳妥选择发放时机,消除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不利因素。”

安徽省时任副省长谢广祥在这份报告上批示:请教育厅高度重视,指导各地稳妥处置。

事实上,该报告已经提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这是《教师法》明确规定的,一次性工作奖励的发放直接关系广大教师的切实利益,目前因个别地区处理不妥,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

《教师法》于1994年颁布实施,近年来,有关建设教师队伍的意见都反复重申这一法律条文。可24年之后,仍有一些地方置若罔闻。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严厉的问责机制——很少有人因为“未保障教师待遇”而被追责。

针对这次事件,央视等媒体呼吁给欠薪的教师一个说法,这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

尊师重教不是一句空话。六安的教师不是要求涨薪,只是维护自己的最基本权利。一名教师连基本的待遇都得不到保障,怎么激发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保障教师合法权利,须加快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

应该把这起事件,作为落实教师合法待遇权利的一个典型,深究为何《教师法》实施至今,一些地方保障教师待遇为何还这么难,并为此构建保障教师待遇的机制。

其中有两项制度很关键。一项是改革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基础教育经费的生均公用经费部分,已经纳入省级财政统筹,但教师待遇部分,还主要由县乡财政保障,“财力”有限的地方自然影响教师待遇的保障力度。

另一项基本制度是,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将教师纳入公务员管理,既有助于保障教师待遇、落实《教师法》,也有利于对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培养和使用,希望这一制度的建设可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东方网】

六安教师维权事件”中的“三个如何”

张传发

这两天,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及其所辖乡镇的教师集体讨要薪水的事,在网上持续刷屏。人们在网上看到不少图片、视频片段,其中不乏教师和民警发生冲突的画面。针对此事件,六安市公安局已有官方回应,确认了教师因待遇集体上访的事实,并承诺将调查“网曝六安教师维权遭警方殴打”,如调查属实将依法处理;对于个别网民反映的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情况,也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5月29日央视新闻)

这几天,“六安教师维权事件”一石激起千重浪,其实,“站得高,看得远”,这起事件不外乎有“三个如何”。

其一,如何对待教师被欠薪?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力买卖双方,劳动付酬天经地义;尤其是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尊师重教”的口号,也喊了千百年了,地方政府没有任何理由跟老师们玩欠薪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们不想给老师们按时付薪,而是地方财政困难”,在此,笔者只想弱弱地问问,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及其所辖乡镇的党政官员,你们是不是“被欠薪在前”,你们是不是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有没有浪费,有没有跑冒滴漏?在财政开支上有没有分个轻重缓急?

再苦也不能苦教育,我看,在有些官员那里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反观之,如果当地相关部门官员心里想到“民生之多艰”,那就会“办法总比困难多”。

其二,如何对待老百姓的上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着矛盾。对待老百姓的上访,一种态度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一种态度是“小事闹大,大事闹炸”。

所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是直面现实,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有的问题暂时难以解决的,给出时间表与路线图。这其间,对于当事的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决不允许享受在前,吃苦在后;

所谓“小事闹大,大事闹炸”,有的官员遇到群众来访,总是耍官腔,总是推诿扯皮,总是踢皮球,结果呢?上访者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应答,一气之下难免有了集体上访;甚至到了集体上访的时候,有些领导干部还在当缩头乌龟,把公安推到上访群众对面,更是火上浇油。一是“鱼水关系”,一是“水火关系”,两种截然不同的接访态度,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风。

其三,如何应对舆情事件?以往的“舆情事件”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怕就怕真相跑不过谣言。当网上各种传说和多家评论满天飞的时候,相关部门还在那“惜墨如金”,还在那里“挤牙膏”,这就难免尴尬。

以这次“六安教师维权事件”为例,如果当地相关部门来一个“滚动式新闻发布”,面对为何欠薪、为何集体上访、教师维权有没有遭警方殴打等问题,坦坦荡荡,一是一,二是二,该澄清的澄清,该担责的担责,该处理的处理,天塌不下来,反过来说,躲躲闪闪,只会落得两个字——被动!


【中国网】

六安教师讨薪,当地有关部门应分清主次矛盾

与归

最近,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及其所辖乡镇,发生的教师集体讨薪事件在网上持续刷屏。

针对此事件,六安市公安局日前回应,确认了教师因待遇集体上访的事实,并承诺将调查“网曝六安教师维权遭警方殴打”,如调查属实将依法处理;对于网曝的“六安教师维权遭警方殴打”的微信,已在组织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说实话,看到这条“新闻”的诞生以及其后续发展,估计很多人的感觉都是困惑的、茫然的。因为针对该事件的应对,远远不该止于调查“殴打”和核实“网曝”,这些仅仅是事件的表面,面对讨薪事件却主抓信息核实工作,显然解决不了问题。这件事,也远远不只是当地公安局的事,至少还应涉及教育部门、信访部门等。

暂且不说几十名教师在市政府门前,就待遇发放问题要一个解释和答复,能够对公共秩序造成多少扰乱,值得商榷。就该事件而言,我们应理出一个价值排序,或者直白点说,到底什么更重要、什么是次要的。显然,教师被欠薪,是毫无疑问该排在第一位的,“讨薪”二字应该是被放大加粗的。

一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苦不能苦教育、科教兴国……这些价值观公众耳熟能详、也已形成了社会共识,无需多讲。《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一个待遇水平直接被写入法律的职业,不能仅仅是纸面上的重视

换句话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经济水平等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教师讨薪的事件本就不该发生;它发生了,本就离奇,本就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只要当地政府官员和教育部门管理者的工资能够正常发放,就不该出现亏欠一线教师的情况。

二是,讨薪问题本来就是该事件的主题,事件因讨薪而起,那就应该寻根问底,这才是解决事情的思路和逻辑。其次,是警察执法的问题,既然网络有声音反应“警察打人”,对此调查追究就应彻底;再次,才是所谓的教师上访扰乱秩序的问题。

须知,对于舆情事件的处理,价值排序的混乱颠倒,可比上访对秩序的扰乱严重多了,危害也大多了。当地有关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上,少“抓”人。现在是,核心的事实太少,边角料太多。目前,除了那则唯一的当地公安局的通报,还有太多问题需要回应,还有太多事情需要澄清,恳请当地把注意力用在舆论关切的刀刃上。

教师有表达权益诉求而被重视的权利,公众有了解公共事件真相的权利,当地有关部门有调查、回应质疑的义务和责任,其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澎湃新闻】

多听听教师的诉求,天塌不下来

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教师集体讨薪一事,近日引发舆论关注。

事发当晚,六安市公安局就发布通报,公开回应质疑。通报称,“部分上访教师聚集滞留在市政府南大门,拒不听从工作人员劝导,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后在民警多次劝离无效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对少数行为违法人员依法带离现场后,当天下午三点前已全部交由其所在学校负责人带回。”

今天,六安市委政法委也发布公告,称已成立调查组,“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广大网友对公安干警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供有效线索”。

在视频疯传、舆论鼎沸的情势下,当地这种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态度,值得肯定。不过,回应舆论关切,最重要的应该是正面回应公众关切的“真问题”

什么是此次事件的“真问题”?梳理一下,其一,教师们为什么聚集滞留政府门前集体讨薪?其二,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究竟有没有违法违纪、粗暴地对待教师?回应应该触及这些最本质的问题,多摆事实,少扣帽子,更不应该在缺乏深入调查的情况下指责教师“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教师为什么集体讨薪的问题,警方显然无力回应,也不是回应的适格主体。这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乃至市政府的公开回应。这既是对公众的交代,也是对教师们的交代,不能缺席。而在这个问题讲清楚之前,任何对教师维权行为的严厉指责,都是不合适的。

据媒体报道,六安教师到政府门前表达诉求,与当地“一次性工作奖励”发放不到位有关。在当地公职人员的待遇体系中,有一项“一次性工作奖励”,公务员已经拿到了这笔钱,而教师却没能拿到。去年11月,同属安徽的巢湖市教师也曾为此集体上访。而在安徽省教育厅给省政府的报告中,也谈到全省多地教师没有发放此项待遇,此一因素“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

而据此次六安集体上访的教师披露,当地市直和经开区的教师均已拿到这笔钱,其他县市以及农村教师则没能拿到,这也成了此番维权的导火索。

令人不解的是,此前巢湖教师上访时,巢湖市长张生亲自接待教师代表,并表态将妥善处理,而在此次六安事件中,就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非但没有相关领导出面接待、倾听,反而直接动用警力。待遇不给落实,难道连个起码的解释都没有吗?

教师们拿不到应得的待遇,而相关表达诉求的渠道又不畅通,他们面临的选择其实就是别无选择。要么隐忍,要么只能采取集体上访的方式引起社会关注从而推动事情解决。

实际上,在教师们走上街头之前,政府已经涉嫌违反《教师法》。《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这样的表述不能只是停留在法典上,成为“被悬置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指责教师的维权行为是违法行为,并不能让人信服。

他们站到市政府门前,并不是有意找事,也不是不愿意沟通,他们是为解决问题而来。如果主管部门态度积极、处置得当,比如迅速组织对话,诚恳听取意见,则大多数教师自然会主动散去,又何必走到动用警力以激烈行为驱逐的地步?

迟迟不落实,遇事又不解释、不对话,只想着用强力将人赶跑、抓走,这样的行政行为缺乏“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思维,是一种恶劣的行政滥权,理应立即纠正,并迅速落实教师的相关待遇。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守护者。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多倾听一下教师的声音,应该能够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正当表达诉求的渠道

权力越克制,表达的管道越畅通,则一个社会的积怨就会越少,也越不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抗。多听听教师的诉求,天塌不下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