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 | 毕飞宇《大地》(左旗朗诵 )
【往期回读】
文字:毕飞宇
朗诵:左旗
大地
作者:毕飞宇
改编:左旗
一个村庄就像一座孤岛,它的四周是广袤的土地。
我的老家,平原是唯一的地貌。那种辽阔无垠的平原,没有洼陷,没有隆起,处处都是一样高。你的视野永远没有阻隔,你每一次眺望都可以抵达极限,看到天地相接。
我从小就了解到什么是"大"。那种"大"是迷人的,也是折磨人的。它不是沙漠或者海洋,再大也只是跨越的距离。平原不一样,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分,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
农耕时代,苍茫大地,每一棵麦苗都是手种的,每一束麦穗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艰辛,何等的艰辛!不能想。是的,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春节,我和父亲喝茶、聊天。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你送回到“那个时代”,做个农民,你会怎样?我认真想了想,说:“我可能早早就会死去。”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深悔自己的冒失。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痛处。
一年四季,农人辛勤劳作,大地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鹅黄色。那是经过农人的手,一棵一棵插下去的秧苗,密密麻麻,铺天盖地。这些农人不是画家,也不是文学家,但“青黄不接”这个词儿一定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一青一黄,一枯一荣,他们骨子里的悲欢就是这两种颜色。
除了色彩,大地还有各种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一听它就没了,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轻诉、像交头接耳,像枕边絮语。风起时,麦浪的汹涌是另一种声音。那是无数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汇聚起来,声音不大,却深沉、恢弘、绵延不绝。
最初,我站在田埂上的时候,哪里懂得这些。眼前的景象浩瀚,壮烈,一望无际,我像是站在汪洋的岸边。我性格当中孤独的一面,或许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外部的宏大,注定会形成内心的寂寥。 对一个孩子来说,大地在那里,一直在那里,永远在那里。
【作者简介】
毕飞宇,1964年1月出生,江苏兴化人。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获文学学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