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代前的那些爱17:崔护与绛娘

郦波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 | 合集80回全

蒋勋新说红楼梦 | 合集120回全

蒋勋为你读诗 | 合集4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纯音频)合集80回

重要声明

本文素材综合整理于网络。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更多精品资源,见我号菜单栏“老夫广祥”—“精品资源” 。


17崔护与绛娘的故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部韩国影片叫《我的野蛮女友》,那是一部很另类却又很感人的爱情片。很奇怪的是,在拍完《我的野蛮女友》之后,导演郭在容却不再相信这种另类而有些疯狂的爱情,他开始回归传统,然后他拍了一部中规中矩的传统爱情片,是说两个青年男女在放假的时候在乡下偶然相遇后开始的一段恋情,那是一种纯美的爱情故事,一切开始的都是那么自然,而不是突然,我还记得影片翻译过来的时候,有两个中文名字,一个叫《假如爱有天意》,一个叫《不可不信缘》。说老实话,我觉得这两个名字翻译得虽然直白了些,但就像影片里的爱情故事,却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贴切。我个人很喜欢这两个名字,因为我相信人生是有缘分的,而爱,则是有天意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证明这一切,虽然它发生在遥远的初唐,虽然我们了解它,只是从一首诗开始的。

  那首诗很有名,诗是这样写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崔护。崔护,字殷功,博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定州人。他于唐德宗贞元年间中举,最终做到了岭南节度使,也就是一方诸侯了。说实话,虽然崔护的官后来做得很大,但他并不像唐代的其他诗人那样给我们留下来很多的作品,《全唐诗》记载崔护所作的诗总共才有六首,而且其中的五首也都属于比较一般的作品,知道的人也不太多。但就因为一首诗,也就是我们刚才读到的这首《题都城南庄》,就是因为这一首“人面桃花”之作,让崔护最终是作为一个多情的诗人,而非一个节度使、一方诸侯,留在了后人的心目中。

  简简单单一首诗,而且是一首七言绝句,寥寥的二十八个字,为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印象,为什么可以让一个人在历史的尘埃里永不磨灭呢?

  这就要说到这首“人面桃花”之作背后的那个纯美的爱情故事了。

  唐人孟に作的《本事诗》最早记载了这个故事。因为“本事诗”的意思就是挖掘诗的创作由来,挖掘诗创作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相信,由这首诗引发的故事是一段真实的事情。

  故事是这样,是说唐贞元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95年,崔护来到京城郊外春游,春游的过程中他邂逅相遇了一位叫绛娘的女子。那么崔护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春游的呢,他又是在哪里遇到绛娘的呢?

  根据史料记载,导致崔护去郊外春游的背景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这一年崔护是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但不幸落弟了,也就是高考落榜了。这样一个落榜生,在离开京城之前是百无聊赖,心情非常地差,所以有机会当然想出去走走。第二,正好这一天是清明节,唐人清明时节已有郊祭的习惯,所以晚唐时杜牧就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路上有那么多行人呢?就是去野外郊祭。崔护也没事儿,自个儿在旅店里呆着也闷得慌,再加上高考落榜,本来心里也郁闷,所以自己也想到郊外走一走。第三,《本事诗》里记载崔护是个“孤洁寡合”之人,也就是他的个性是比较内向的,朋友也不多,所以他是一个人去郊外春游的。第四,事实上,因为崔护没有什么亲戚在京城,郊外也没什么祖坟可以祭拜,于是他到郊外的目的,就纯粹变成了游春,散心。

  不要小看这四个背景,在这四重背景下,崔护带着郁闷而又轻松的心情漫无目的地下乡了。要知道这种心态很重要,这让后来整个事件的发展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纯粹,也让这段爱情故事虽然在当时显得虽有点不合礼俗,但却在后人的眼里丝毫没有做作、矫情的成份。

  说崔护在野外漫无目的地游玩了半天之后,在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熏陶下,心情也渐渐地明朗起来。他走啊走啊,不知不觉离城已远,来到一处山坳里,本来觉得没有路了,哪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过山坳,突然发现眼前是满野的桃树、杏树,花开满地,落英缤纷,景色非常好看。还有一户农家,就座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看到有人家,崔护才感觉口渴得厉害,于是加快脚步,朝那户农舍走去。边走崔护边想,不知是谁把家安在如此风景绝佳之地,说不定是当时的什么大隐士之类的呢!崔护来到院墙外,只见柴门紧闭,只有院里桃树的“数枝桃花出墙来”。崔护于是轻轻地叩门,边叩门边说“小生赏春路过,可否讨口水喝?”

  过了不一会儿,听见有人走进院里来,然后门吱呀一声开了,崔护琢磨着开门的应该是位白发长髯、竹杖芒鞋的老者,这样才像隐士啊。哪知道走出来的却是一位妙龄少女。说这个少女虽然一身粗布衣服,却有着清俊脱俗的气质,我们前面说过崔护是个“孤洁寡合”之人,就是性格本来很内向的,面对女孩子很不好意思。但这时候,人家门你也敲开了,不好意思也得说话啊,只好把来意再说一下。这女孩子看他没什么恶意,就让他进院引入草堂落坐,自己就去张罗茶水。

  崔护打量着四周,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靠墙放着一排书架,架上放满了诗书,桌上铺着笔墨纸砚,墙壁还挂着一副对联,写着:“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词句雅致,情趣不俗,那绝不同于一般乡野农家的风格。临窗书桌的纸上写着一首“咏梅”诗:“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这是作者在借梅花来感慨身世,一下子就引起了崔护这个高考落榜生的共鸣。正看着,女孩儿端茶走了出来,崔护连声道谢,但喝了两口茶,就觉着别扭了。因为草堂就两个人,这个人跟人在一起不说话,那除非是亲人或者感情非常好,否则是很尴尬的。总不能让人家女孩子先说话吧,于是崔护就期期艾艾地开口说话,先把自己博陵崔护字殷功的姓氏祖籍报了一下,你看人家又没问他,他倒急着先说我叫什么名字,但听了这话,女孩儿也回答他说:“小女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但说了这话,女孩儿就不再说什么了。于是,崔护只得将话题一转,大赞此地景色宜人,如同仙境,是春游不可多得的好地方。绛娘只是听他高谈阔论,含笑颔首似是赞同,但并不说话。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说这个女孩儿怎么这么矜持呢?是不是也看过电视连续剧《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要说不跟陌生人说话,干嘛又让崔护进来呢?

  其实,在唐代虽然整个社会风气是很开放的,但青年男女之间,若不是夫妻,则不可同处一室,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全社会的共识了。这女孩儿父亲不在家,她一个人和一个陌生的年青男子同处草堂之中,要是还高谈阔论的话,那绝对是那个时代里的另类,严格来说已经可以属于“野蛮女友”一类的了。所以绛娘不说话,不是代表她对崔护反感,而是当时的社会文化心理决定的。事实上,也正是因为绛娘的含笑不语,才更让离开之后的崔护耿耿于心,不能释怀。

  崔护本来就内向,说了几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两个人,一个坐在草堂的门口喝水,一个站在满树桃花下默默地静立。四下里山野寂寂,悄然无声,只有春天的气息和两个人静静的呼吸。在这种情况下,一对正常的青年男女,我以为心里很难不荡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来。

  但是圣人讲“发乎情,止乎礼”,即使风乍起,吹皱了心里的那一池春水,但这时候又能怎么样呢?于是,两个人就在这幅美丽的乡村图景下,默默地渡过了这段既漫长又短暂的春日下午的安静时光。

  我觉得,两个人在草堂院中,在盛开的桃树下共处的这一段无声的空白时光至为关键。它就像绘画里的留白,音乐里的静音部分,那对二人情感的萌发绝对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平时很少接触女孩子的崔护自然不太明白少女的心思,见绛娘长久不语,虽然可以欣赏她桃花丛中默默静立的美丽身影,但心里未免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眼看着太阳已经偏西,崔护只好起身,诚恳地道谢后,恋恋不舍地向少女辞别。少女把他送出院后,独倚在柴门上,默默地目送着崔护渐渐走远。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只见桃花一般的少女,映着门前艳丽的桃花,一同在春风中摇荡,崔护不由得心中暗叹:真是一副绝美的春景图啊!但绛娘眼中无限的眷恋他却是再也看不清楚了。

  有人会问,如果说崔护偶而出门下乡,偶而看到像杜甫说的那样,“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从而心中怦然心动的话,那还多少让人理解。绛娘知书达礼,又随父亲隐居在此,怎么能看到一个讨水喝的路人就也怦然心动呢?

  我想,这不难理解,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首先崔护虽然内向了点儿,但举止文雅,表现得很有涵养,尤其是他还长得很帅。孟さ摹侗臼率》和清代康熙时期的《御定渊鉴类函》引明人张君房《丽情集》都说“博陵崔护,姿质甚美。”也就是说他长得很帅,这样一个年青英俊有涵养的男生并不是经常能遇见的,所以绛娘没理由对他没有好感。第二,崔护讨水过程中的表现,虽然显得有些羞涩,有些放不太开,甚至还有些尴尬,但这正体现了崔护是个不擅于做作,是个有真性情的人。甚至很多时候,男孩子有点傻气,会让女孩子觉得他更可爱,更放心。所以,黄蓉条件那么好,放着满天下的英雄看不上,就看上了那个傻乎乎的郭靖。第三,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那段关键的两人共处的无声时光,想春日的午后,静谧的院落,满树的桃花下,一个是斯人独立,一个在背后深情凝视,此情此景,正所谓情景交融,在这种浪漫满园的氛围下,大概一个女子会比一个男子更容易动情。所以崔护不懂女孩子的心情,他以为绛娘不说话是不高兴了,所以只好惶恐地告辞,事实上,他这一走,已经带走了这个女孩子的一颗芳心。

  事实后来也证明,绛娘对这一段不知从何而来的感情投入远比崔护要来得深。

  崔护回乡后,虽也经常会想起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绛娘,但学业的压力使他渐渐地也就淡忘这事儿。这也可以见出崔护复读准备迎考,那是真下了功夫的。第二年,崔护再次赴长安赶考,这一次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中了进士。在古代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当官了,而得官职赴官任之前,士子往往会在这时候成亲或订亲,这叫“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古人认为的人生最大的两件幸事。这时候,崔护就想到了去年在城南郊偶遇的绛娘。高考压力释放之后,崔护首先想到的就是绛娘,说明他对绛娘还是心有所属的。

  于是,因为那段“城南旧事”,他又于一个春天的午后去寻访绛娘。

  好不容易找到桃花谷里的那户小小的院落,崔护还是像去年那样,边叩门边说“小生赏春路过,可否讨口水喝?”可是过了好长一会儿,门也没有像去年一样吱呀一声被推开来。崔护在门口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只见院里的桃树将无数盛开的桃花伸到院墙外边来。想起去年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崔护不由得深深地感慨。于是他一冲动,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这就是那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了。

  话说崔护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心里总也放不下。脑子里总象是有个声音在问“她究竟哪里去了呢?是外出,还是搬走了呢?甚至还是嫁人了呢?”他想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对绛娘难以忘怀,尤其是她人面桃花中的倩影时常萦绕在心头,以至于茶饭不思。

  数日之后,他再度往城南寻访,这回他熟练地找到了茅舍,可还没走近,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阵阵哭声,崔护心中一紧,连忙加快脚步赶到茅舍前高声询问。这回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泪眼模糊中,上下打量着崔护就问:“你是崔护吧?” 面对老汉一口道出自己的姓名,崔护有些惊讶,他点头称是:“晚生正是崔护。”老汉一听,悲从中来,哭着说:“你杀了我的女儿啊!”崔护惊诧莫名,急忙询问:“敢问老丈原委!”老汉涕泪横流,哽咽地述说道:“爱女绛娘,年方十八,知书达礼,待字闺中,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只说你若有情,必定再度来访。她等过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来,总不见你的踪影,她朝思暮想,恍然若失。时过一年,本已将绝望,前几天到亲戚家小住,归来见到门上你所题的诗,痛恨自己错失良机,以为今生不能再见到你,因此不食不语,愁肠百结,一病而终。老朽只有这个女儿相依为命,之所以迟迟不嫁,是想找一佳婿,好让我们父女有所依靠。现在绛娘却先我而去了,难道不是你杀了她吗?”

  崔护一听这话,当时心中是一阵酸痛。两个人之间那种一层虽薄如纸却又厚如山的情感障碍一下就被捅开了。这时崔护方知绛娘对自己竟是如此深情。《本事诗》里记载这一段内容是这样说的:

  “崔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

  这一段是说崔护踉踉跄跄进屋,也不再管什么礼俗,抱着停在草堂中绛娘的尸身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就只说一句话:“我来了,我在这儿。我来了,我在这儿!”你看,从这种表达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崔护心中此前的那种对绛娘的距离感已是荡然无存了。幸好,不只女人的眼泪可以感天动地,崔护的眼泪也同样感动了苍天,我估计绛娘也是一口抑郁之气郁积在胸中,可能也只属于医学上的“假死”现象,被崔护这么抱着一摇一晃,也就顺过气来了。于是,也就“复活”了过来。

  那么,致使绛娘“假死”过去的那口抑郁之气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去年春天的那场人面桃花的相会吗?假如从此崔护再也不来,绛娘也会死吗?我想,虽然那样,绛娘也会黯然神伤,但不会抑郁而终的。她父亲也说她“本已近绝望”。在古汉语里这个绝望不是我们说的那个绝望的要死的那个意思,而是绝了那个念头,绝了那种希望的意思。《本事诗》里记载绛娘的死因,是她外出回来后,“入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是说她是读了那首“去年今日此门中”后,随即就死了的。也就是说导致她死亡的后悔因素,是她感觉到她有可能错过了这场美丽的爱情。事实上,如果有理本素材来自微信公众号“丁中广祥”智一些分析的话,既然崔护能在时隔一年之后再来到她的门前,说不定还会再来呀,况且诗里说“人面不知何处去”,也就是说崔护也不确定碰不上绛娘的原因是什么,若他真的对自己有情,他就应该继续寻找,而非找一回就做罢。但是,身在局中的青年男女又怎么会这么想呢?这就像我们在梁祝故事里分析的那样,当梁山伯知道自己有可能与祝英台错过了,那种巨大的懊悔袭上心头,不久就夺去了他年青的生命。那种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的巨大痛苦与悲凉的感觉,只有身在情爱中的人才能切身地感受到。这正是绛娘可以见一诗而殒命,又可以闻一呼而苏醒的关键所在。

  绛娘能够为了爱而死,又能为了爱而活,这就有了后来《牡丹亭》里杜丽娘那种为爱穿透生死的爱情至上主义的身影。既然连生死都能从属于情爱,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完美的,《本事诗》记载,绛娘“父大喜,遂以女归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至少我个人的理解是,在情爱的世界里最深的痛不是杨过与小龙女的两世相隔,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世错过,用《大话西游》里那句经典的台词,就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所以,假如你的手中还握有爱,请你相信,爱自有天意,不可不信缘!

  说到缘分,就要说到命运,人生到底有没有命运呢?我个人是相信有命运的。贝多芬也说“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此还做了首《命运交响曲》,这反证了他也是相信有命运的。如果不是命运,就不会因为一片叶子,而让两颗互不相识的灵魂跨越时空的障碍,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请看下回:红叶传情的故事――“命运的力量!”


开始我们的爱情之旅吧!

五代前的那些爱17

欢迎各位加入我们QQ群。群号:534019040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