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杜牧《赤壁》
【往期回读】
重要声明
本文素材综合整理于网络。图文分享仅供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更多精品资源,可联系我微信jddzzgx 。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她,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温和亲切,从容平和,知性优雅。
从2007年开始,她五上《百家讲坛》,讲授《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内容;先后担任《汉字拼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点评嘉宾。
她引用诗歌时信手拈来,叙述历史时引人入胜,讲解人文时,随口串联的小故事更是风趣幽默,让人欲罢不能。
比如她说:元稹虽然写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却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深情但不专情的人”。这些趣味小知识,常常让人听得意犹未尽,希望她能再多讲一些。
作为点评嘉宾,她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在她的讲述之下,这些的历史文化知识,仿佛自带好玩有趣的属性,让人无限向往。
她以独到见解与妙语巧思,成为众人心中的“女神学者”。
有人说,在她面前,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而她则云淡风轻地说,“求知”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今天跟大家分享杜牧的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先说题目吧,《赤壁》当然就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也是中国最有名的古战场之一。可是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呢?历史上至少有六种方法。比方说苏东坡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就是湖北黄冈的赤壁;那杜牧这首《赤壁》一般认为写的是湖北武昌西南的赤壁;而在湖北咸宁还有一个蒲圻县,现在已经改称赤壁市,也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赤壁。这当然是出自于中国人爱重历史,爱慕英雄的民族心理,本来也无可厚非,何况无论诗人无论写的是哪个赤壁,立足点都是赤壁之战,而不是赤壁具体的地理位置。
那赤壁之战又是怎么回事呢?赤壁之战可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一件大事。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这儿大破曹兵,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可以说没有赤壁之战,就没有三国的历史。而且呢,赤壁之战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这意味着什么呀?这意味着整个长江流域军事政治力量的崛起呀。这还不够,赤壁之战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开始之前,曹操不还下了一封神气活现的战书吗?上面赫然写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虽然事实上,曹操的水军只有二十多万,但是跟孙刘联军的五万人相比,还是相当吓人的一个数字。可是呢?战争的结果却是孙刘大胜、曹操大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仅凭这一点,就能拨动好多人的心弦,所以说“赤壁怀古”也是怀古诗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做这个题目的人很多,但是呢,最成功的不过两首,一首就是杜牧的这个《赤壁》,另外一首则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但是从时间上来讲,杜牧是唐朝人哪,苏轼是宋朝人,所以要说赤壁怀古诗的第一篇成功之作,就应该算是杜牧的《赤壁》,那这首诗好在哪儿呢?先看前两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咱们现在讲古代兵器呀,都喜欢说“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戟”呢,是中国特有的兵器,是戈和矛的统一体嘛,能刺能钩,从周朝一直到魏晋时期都非常流行,到隋唐以后才慢慢退出战争舞台。那杜牧是一个兵家呀,他好古,更喜欢军事遗迹。所以当他在长江的沙洲上,看到一截还没有完全腐蚀掉的断戟的时候,他就马上捡起来,细细把玩。这枝断戟是什么时候的戟呢?他又磨又洗,把铁锈磨掉,终于认出来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断戟,这就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啊。所以你看这两句诗看着简单,但是背后的感情可不简单。什么感情呢?首先诗人到了长江边上不捡贝壳,而是捡起断戟,就已经有一股英雄气扑面而来了吧。那其次,断戟从汉末三国穿越到晚唐,时间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戟还在这儿。戟的主人呢?或者说当年赤壁鏖战的那些英雄们呢?他们都曾叱咤风云哪,如今却还不如一截断戟,断戟还能存留在沙土之中,而英雄却早已渺无痕迹。这其实就是明朝杨慎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物是人非,诗人怎么可能不感慨万千呢。那诗人感慨的到底是什么呢?看下两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完全是依靠火攻,而火攻能够成功,又恰恰是因为决战时刻,忽然有东风刮起。这东风是哪来的呀?咱们今天好多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往往会以为那是诸葛亮借来的,但事实上赤壁之战的总指挥是周瑜,提出火攻计策的是黄盖,本来没有诸葛亮什么事儿。那东风呢,东风更是一场自然之风,是老天爷的安排。那既然是老天爷的安排,就意味着有很大的偶然性,而这偶然性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运气呀。
可是如果当时老天爷没有眷顾周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孙刘联军就会失败,曹操就会一统天下。那又意味着什么呀?意味着最后一句呀,“铜雀春深锁二乔”。所谓“二乔”就是大乔和小乔嘛,宛城乔公的两个女儿。孙策当年在同窗好友周瑜的辅佐下,重振祖业、攻破宛城,听说这两个姑娘国色天香,就跟周瑜一起上门求配,结果呢大乔嫁了孙策,小乔嫁了周瑜。一对如花似玉的姐妹嫁给一对亲如兄弟的英雄,这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美谈。那“铜雀台”又是怎么回事呢?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也就是河北临漳修筑的三座高台之一,高达十丈,相当于今天二十三米,上面还立起一尊一丈五的铜雀,所以号称“铜雀台”呀,台上广置歌儿舞女,是曹操晚年的行乐之所。
那诗人为什么要用“铜雀春深锁二乔”来代表曹操胜利、孙吴失败的后果呢?因为二乔的身份太特殊了,大乔是孙策的妻子,也就是当时江东之主孙权的嫂子呀。而小乔呢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可是孙吴的军事统帅,是支柱,所以这一对姐妹不仅仅是一代倾城美女,更代表着整个孙吴的尊严哪。可是如果赤壁之战孙吴失败了,按照当时通行的游戏法则,二乔就会被当做战利品俘虏过来。所谓“铜雀春深”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正是曹操风流的委婉说法呀,再加一个“锁”字,金屋藏娇的意思就更明显。那东吴的二乔居然成为曹操铜雀台上的玩偶,这是多么屈辱的事情啊。那如果二乔都不免如此屈辱,整个东吴的社稷成灰、生灵涂炭也就更不用说了吧,这就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意思说完了,再说好处,这两句诗是这首诗的精华,也是神来之笔。神在哪呢?神在拿周郎对二乔,这就是拿英雄对美人啊。而且周瑜这个英雄可不一般,他和美人最搭。为什么呢?因为在历史上周瑜不仅仅是一个战将,他还美姿容,而且擅音律,有个说法不是叫“曲有误,周郎顾”嘛,就是讲他的音乐天分哪。他不是一介武夫,而是英俊潇洒的儒雅统帅,这样的英雄才能和美人交相辉映。那有了这样一个辉映,马上前面“折戟沉沙”的苍凉感就被柔化,整个诗就变得旖旎起来,显得那么摇曳多姿。
那可能有人疑惑了,这样写真就有那么好吗?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我们前面讲过,赤壁怀古这个主题好多人写过,其中就包含“诗仙”李白。李白怎么写的呢?“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写得多有气势啊!特别是“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是不是像极了电影里的大场面制作呀?但是呢,这首诗的流传程度比杜牧的《赤壁》差远了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李白用硬汉对硬汉,用周瑜对曹公,只有张没有弛,只有风骨没有风流。李白和杜甫号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号称“小李杜”,其实论理、论写诗的风范,倒是小李学杜甫、小杜学李白,小杜是李白的学生,但是单讲赤壁这个主题,小杜这个学生算是完败了李白这个老师。那可能有人会说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样写的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没错,苏轼这一句“小乔初嫁了”,一直被当作典范。但是咱们从一开始就讲,苏轼是宋朝人,而杜牧是唐朝人,苏轼恰恰是借鉴了杜牧的笔法,才写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的名句,那要推首创之功还得算在杜牧的头上。
那最后再说说这首诗的基调吧,杜牧对周瑜服气不服气呀?显然不像苏轼那么服气。苏轼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已经写尽了周郎在这场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你看杜牧不一样,他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俨然是把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算给了东风,算给了老天,因为偶然因素取胜,还因此浪得虚名,在杜牧看来就颇有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觉了。咱们之前就说过,杜牧精于兵法,性格又放纵,所以不免有说大话的嫌疑,对古人就没有那么崇拜。但是呢,虽然我们今天很少有人真的觉得杜牧是军事家,也基本不能同意他对周瑜的看法,我们还是得承认《赤壁》这首诗写得真好,既深沉,又风流,恰似英雄和美人儿并肩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