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刘禹锡《蜀先主庙》
【往期回读】
重要声明
本文素材综合整理于网络。图文分享仅供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更多精品资源,可联系我微信jddzzgx 。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她,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温和亲切,从容平和,知性优雅。
从2007年开始,她五上《百家讲坛》,讲授《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内容;先后担任《汉字拼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点评嘉宾。
她引用诗歌时信手拈来,叙述历史时引人入胜,讲解人文时,随口串联的小故事更是风趣幽默,让人欲罢不能。
比如她说:元稹虽然写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却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深情但不专情的人”。这些趣味小知识,常常让人听得意犹未尽,希望她能再多讲一些。
作为点评嘉宾,她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在她的讲述之下,这些的历史文化知识,仿佛自带好玩有趣的属性,让人无限向往。
她以独到见解与妙语巧思,成为众人心中的“女神学者”。
有人说,在她面前,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而她则云淡风轻地说,“求知”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今天跟大家分享刘禹锡的五律《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先说题目吧,三国之中蜀汉传国四十三载,一共经历两代皇帝,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那所谓“蜀先主庙”,当然是刘备的庙。这个庙在哪呢?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就是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嘛,因为武侯祠本来就是刘备、诸葛亮君臣合祀,里面有汉昭烈庙,也就是俗称的刘备殿。但其实啊,刘禹锡笔下的“蜀先主庙”不在成都,而在重庆的奉节县,就是三国时期白帝城的所在地。蜀汉章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刘备伐吴大败,退守白帝城,最后就病死在白帝城的永安宫,所以这儿也建有刘备的庙。白帝城在唐朝属于夔州,刘禹锡本来就是刘备的后人,又曾经担任夔州刺史,文人好古,英雄相惜,有这样的历史遗迹,当然要凭吊一番,所以才有这首《蜀先主庙》,那这样的诗怎么写呢?看首联: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这一联啊,真是挺拔突兀,力重千钧。既给刘备定了性,又点了《蜀先主庙》的题。怎么给刘备定性呢?刘禹锡用了四个字,叫“天地英雄”。这个评价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最早是曹操的评价呀。大家看《三国演义》都知道“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魄,依附曹操,强弱之势本来非常明显,但是曹操却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真不愧是刘备的知己呀。那后来的历史也恰恰证实了曹操的判断,弱小的刘备开基蜀汉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在群雄并起、弱肉强食的汉末,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能够建立这样的基业实属不易,当得起曹操“天下英雄”的称号。那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如此,刘禹锡这首诗就应该是“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确实也有版本这么写,但是我觉得还是“天地英雄气”更好,为什么呢?因为和天下相比,天地是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概念,是说刘备的英雄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至大无垠,这才能配得起下一句“千秋尚凛然”。
因为如果说“天地”是一个无限的空间概念,那么“千秋”就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概念。刘备和刘禹锡之间相隔了六百多年,但是呢,刘禹锡觉得刘备的英雄之气充塞六合、永垂不朽,即使相隔千年,仍然凛凛如生,让人肃然起敬。这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给刘备定性。那为什么又说这两句话是在点题呢?是因为前一句的“气”,和后一句的“凛然”,“气”是什么呀?“气”是气息呀,“凛然”是感受啊,这个气息也罢,感受也罢,都是因为瞻仰蜀先主庙才得到的。其实是说一进入蜀先主庙,一瞻仰蜀先主塑像,立刻就感受到一股英雄气息扑面而来,这不就是点题吗?那仅仅瞻仰刘备庙就已经感受到非同一般的凛然气象,可想而知,刘备生前该是何等英豪啊!那刘备的英雄业绩到底表现在哪呢?看颔联: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这一联啊,对得真是浑然天成,诗人用“三足鼎”对“五铢钱”,真是神来之笔呀。“三足鼎”好理解,所谓 “三国”正是魏、蜀、吴三足鼎立嘛,在这三足之中,刘备分得一足,才形成天下三分之势。那“五铢钱”又是怎么回事呢?所谓“五铢钱”哪,是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的货币,也是西汉通行的货币。那后来王莽取代西汉立刻废“五铢钱”铸“新莽钱”,那再到后来“光武中兴”,建立东汉,又恢复了“五铢钱”。几经反复,“五铢钱”也就成了汉朝的象征了。说刘备的势力在于三分天下,而功业在于恢复汉室,这已经相当漂亮了。
更妙的是啊,刘禹锡在诗题下面还自己写了一个注,说“汉末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什么意思呢?说“五铢当复”还是汉末的一个童谣,当时童谣就唱,黄牛白肚皮,“五铢钱”一定会恢复。想想看,以三足鼎立这样的大事儿,来对“五铢当复”这样一个童谣,本来是感觉有点无厘头吧,但是刘禹锡这样一对,谁也不会觉得无厘头,只会觉得巧妙、自然、浑厚。而且呢,这么一对仗,刘备的英雄形象还搭建得相当完备。如果只有前一句“势分三足鼎”,虽然也很雄壮,但还只是一个割据天下的军阀呀,可是一旦加上“业复五铢钱”,刘备的功业就有了理想作为支撑,也就是说他不仅有英雄之业,更有英雄之志,这不才是刘备最让人敬重的地方嘛。那总评价有了,功业也写完了,接下来要写什么呢?看颈联: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这是从功业讲到人事,也是从成讲到败了。刘备为什么能建立那么大的功业呀?因为他善于识人、用人。“三顾茅庐”不仅得诸葛亮“隆中对策”,更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有蜀汉开国三分天下的功业呀!所谓君臣鱼水、佳话千秋嘛。可是呢,刘备长于用人,却短于教子。他的继承人刘禅不仅没有乃父的英雄气象,还是个著名的昏君。一辈子亲小人、远贤臣,最后葬送了蜀汉的大好河山。咱们都知道,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夸过两个对手。一个是刘备,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还有一个,就是孙权,他说什么呀?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啊。你看东吴有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兄弟三人接力,才能最终成就大业。而蜀汉呢,先主固然英雄,却不料后继无人。创业与守成孰难啊?这本来是一个千古难题。这个难题刘备答了满分,刘禅却未能及格,当然是不孝之子,所谓“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一褒一贬之间,寄托了诗人多少深沉的感叹哪。那再从结构上讲,这一联又是一个过渡联,“得相能开国”是承前,“生儿不象贤”是启后。那“生儿不象贤”的后果到底是什么呢?看尾联: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在三国残酷的军事斗争之中啊,一旦国破家亡,就会归为臣虏、任人宰割。而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战败方的女子。她们就要变成胜利者的玩物,受尽侮辱,而这种情形,也最容易引起诗人的同情与感慨。咱们之前讲杜牧《赤壁》的时候,不就说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嘛。那刘禹锡这首《蜀先主庙》也是如此啊。根据《三国志·蜀后主传》的记载,刘禅降魏之后,被东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曹魏的太尉司马昭,在宴会中故意让蜀国的女乐表演歌舞,旁人看了都为刘禅感到伤心。刘禅呢却谈笑自若,还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来历嘛。那刘禹锡“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本来作为一国之君,国破家亡,不能保护妇人、女子已是一层凄凉;眼看着柔弱的妇人、女子受辱于人而又不能振作,甚至不知羞耻,麻木不仁,岂不是更大的凄凉。这两层凄凉加在一起,才是刘禹锡所说的“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这样的凄凉,更加深了我们对“生儿不象贤”的感慨,先主如此英雄,却生下如此不孝之子,以致功业成灰,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呢。
那么我们再想,诗人真的只是在感慨刘备、感慨蜀汉吗?当然不是啊。他也在感慨自身所在的唐朝啊!唐朝当年也有过英武的唐太宗、唐玄宗,有过房玄龄、杜如晦、有过姚崇、宋璟,有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可是呢,后世皇帝不能克绍箕裘,反倒纵容宦官,打击刘禹锡他们这样的革新派,这不也是“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嘛。那长此以往,会不会也有“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这样的后果呢?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端,这才能有这首开篇大气而又结束苍茫的《蜀先主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