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慧骐 | 朋友,谢谢你每天的问候

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有客南方来   砖桥小学那些事

带父母进城   满屋尽是烙饼香

朋友,谢谢你每天的问候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种种的机缘,让我们彼此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成为朋友。朋友们自然都有各自生活的天地,空间的距离决定了相互不可能时常谋面。因此,曾经的交往也只是留在各自的记忆中,或深或浅,因人而异。

每日晨起,打开手机,微信里总会跳出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在一日之始的晨曦里给我发来问候,或是一张雅致的图片,或是几行亲切的话语。有的已持续好几年了,一天都没有中断。感动之余,我常会想起和这些友人曾经的交集——


远在加拿大的史先生。我们相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我是一个纺织厂的机修工,他在一家饮食服务公司做秘书或宣传干事一类的工作。劳作之余我常写点小诗或歌词,他热爱音乐,还能自己谱曲并演唱。应当是市里的文化馆或工人文化宫出面组织的某次活动,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他约略长我两到三岁,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有点舞台上英雄人物的模样。我写的歌词他拿去谱曲,而后给一些单位的宣传队去演唱,节目还参加过全市的汇演。听说有一回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举办的一次大型活动中,数千人的大合唱,其中有一首歌是史先生和我的合作。不过时间久了,具体写过一些什么歌大多已无印象。虽都是一些早已逝去的过眼烟云,但在我们的青春记忆里有这一段抹不去的投影。二十岁不再回来。稚嫩的但一定是纯真的梦想,被我们丢在了故乡的那片土地上。   


四十多年后,我们在紫金山麓有过一次久别重逢。方知他早些年已远赴加拿大定居,而且一直在词曲艺术这一块上不断有新的发展。他写过很多的歌,在海内外传唱,加拿大华人圈子里有挺高的知名度。还由于他为中国侨联做过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所以现在大部分时间他基本在大陆各地游走,受邀参加侨界的各种活动。他发的朋友圈里时见其忙碌的身影。



陆先生。有一张胖嘟嘟的脸,憨厚的笑里能读出他的幽默和实诚。早年他在一个古镇上做文化站长,所做的工作是为当地百姓张罗各种精神食粮。我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去了那个县工作,后来就和他成了同事。我们一道去基层搞调研,开现场会。每次下去工作,乡里热情总要留一顿饭的,也总会上一瓶酒。我那时年轻,酒量不行,陆先生就自告奋勇地经常帮我代喝。这些场景过去三十多年了,不久前我在家乡晚报上发了一篇关于酒的文章,他看到了,一大早就很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栩栩栩如生地说了当年替我带酒的事。陆先生已八十岁出头,但电话里仍显得中气十足,他邀我有机会去他那儿做客。说其他都好,就是有一条腿出了点毛病不太利索了。


陈先生。毕业于著名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二十七岁那年被任命为一个省辖市的共青团书记。1988年我受命去采访他,跟着他跑了不少地方和单位,听他在大会上发表抑扬顿挫的讲话,也和他在一个厂区的草坪上席地而坐,听他聊工作思路,包括更早的知青岁月。那几年他几乎是玩命的工作,在他的手上推广了好几项当时的全国第一。我写了文章发表在省里的刊物上,杂志有几十万的发行量,过后不久他接到好些全国各地请教的电话,或有专人去他那儿学习取经。


陈先生后来做了这个超大城市的建工局局长,为这座城市的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再后来他被国家建设部作为特殊人才“挖”走了,成为一名非常知名的城建专家,不少城市的发展布局都请他去做规划和设计。



沈先生。他是我一个最要好的朋友介绍认识的。可惜那个朋友已经不在了。我们在一道的时候,还会有很多的话题谈这位故去的老友。沈先生在一个开发区做人武部长,他为人很谦和,喜欢读书,对一些文史掌故尤为精通。我做出版的那些年里,为沈先生出过一本写故乡风情的书,还为他当时尚在高中读书的女儿出过一本小说集。这一晃有年头了,他写小说的女儿现在已是法学博士。他一直还在念着过往为他们父女出书的事儿。


王女士。结识也有十几年了。当初为一本杂志开拓地方版,她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渠道,遂有了较为愉快的合作。她从学校毕业后先在一家国企当团委书记,后来去了外贸公司做国际品牌箱包的销售经理;她颇擅长文字,为当地不少企事业单位写过宣传报道;还落落大方地帮人做庆典主持,一大堆事先拟好的台词她能背得滚瓜烂熟。外向型的性格特点使其在当地交了不少各界的朋友。后来她就干脆自己注册成立了一个文化工作室,给人筹划和实施一些与文化沾边的活动项目,听说也都做得风生水起。她有一个用她的话说很省心的儿子,读高中上大学找工作一样都没让她烦过。大学一毕业就考上了公务员,每天起得比妈还早,拎着个老大的公文包去法院上班了。



 ……种种的机缘,让我们彼此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成为朋友。朋友们自然都有各自生活的天地,空间的距离决定了相互不可能时常谋面。因此,曾经的交往也只是留在各自的记忆中,或深或浅,因人而异。


类似这样的朋友,相信每个人都有,而且有的会很多。但朋友间很重要的一条,是需要走动或联络的,久不联系,则往往疏远和淡忘。


发一条问候早安的微信,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其实这是朋友在用心地一点一点地维系这根友谊的纽带。


这让我想起了蔡国庆唱过的一首很著名的歌:“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我送你三百六十五个祝福……”


朋友,谢谢你每天给我捎来的暖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