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区中国 | 梁椿:以第三种力量,推动园区PPP革命

2016-04-24 梁椿 园区中国

欢迎关注中国产业地产首席公众号:

园区中国(park_china)


培训

中国产业地产第一期培训班正式开启,回复“培训”可见详细内容。

报名咨询电话:13810325075 杜女士

报名微信添加:xuexueke



文 | 园区中国执行董事 梁椿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园区中国”)


4月21日,园区中国控股执行董事、动力联行董事长梁椿应邀参加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和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PPP在片区开发项目中的应用”论坛,并就园区PPP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主题演讲和参与圆桌讨论,现将其发言精要梳理总结如下:





今天的论坛主题是PPP在片区开发项目中的应用,但是无论是和嘉宾私下的交流,还是前面专家们的演讲中,都会有意地将片区PPP和园区PPP进行联系及对比。


我们都知道,片区开发目前属于国家PPP项目库中19个行业之一,是一个正式的提法,很多园区的项目信息都包含其中。一般在大家的概念中可能会认为,片区的范围更大一些,园区的范围更小一些,但事实上未必如此。比如苏州工业园、固安工业园和龙河高新区这样的地方都是一个功能完整的新城,完全要超出一个河流沿岸或者火车站片区开发这样的规模了。


所以说不能简单地用规模和范围来理解片区和园区。按照我们这么多年在产业园区领域的经验来理解,片区更倾向于物理意义上的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园区是在片区这个电脑的基础上加入了产业的CPU内核,或者说,给片区插上了产业的翅膀。只有这样,这个片区,乃至这个片区所在的城市才更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从这个维度理解的话,园区相对于片区更有内在的产业集聚向心力,也就更能创造区域产业提升的价值。为什么中国的产业园区现在已经开始对外输出走向世界各地,尤其在一路一带之上,白俄罗斯、土耳其、印尼、印度等等都点燃了中国产业园区的燎原之火,原因正在于此。所以我说,片区PPP是全世界都有的概念,但园区PPP却是中国独有的命题,其复杂性、综合性、结构性冠绝其间


也可能有人会这样理解,片区PPP早期是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后期迟早会自然有产业的植入和运营,没有必要非要框定园区的概念。但我的理解是,园区PPP是一种策划而成的PPP,其从一开始顶端设计时,就已经以产业的思维和框架去构建,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梯度、发展阶段及融入整个区域乃至国家产业发展维度中去涉及和发起,这是一种“大运营”的概念,也是我们说园区PPP能够成为中国PPP皇冠上最为耀眼的那颗明珠的关键之处。


对于产业园区本身而言,我认为园区PPP也是一种新的革命性机制。我们一直说,中国过往的产业园区总容易陷入一种政商囚徒博弈的困境中,并且屡屡被诟病为一种畸形社会经济环境的畸形产物。但是园区PPP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些困境和诟病,能够把产业园区应有的公共属性和服务效应更好地解放和体现出来,让产业园区能够真正纳入到一种可估值、可定价、可持续、可退出的良性框架之中,是一个极大的利好驱动。


因此,用“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来形容园区PPP并不为过。





根据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一些园区PPP尝试案例,一般其发起方为两种类型。一种就是急切希望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产业招商和提升的地方政府,另一种是希望从产业园区硬件中开发建设赚得收益的社会资本,具体也可以细分为建设公司这样的工程力量、信托基金这样的金融力量、产业地产商这样的开发力量、产业运营组织这样的产业力量等。


但是问题在于,它们恰恰都缺乏我上面所说的“大运营”的能力,也就是为产业园区提供顶层设计、为产业构建多层次发展框架的产业价值创造和轻资产运营能力,而不是传统BOT的那种纯粹成本支出的运营维护行为。


所以我提出,在政府和纯粹的建设、开发、金融为主的社会资本之外,是否存在第三种力量,能够引导和策划整个园区PPP的全生命周期?换句话说,“PPP”中的前两个“P”都到位了,但是第三个“P”的核心方案由谁来提供才更有效率和持久?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选择PPP合作方时更看重的是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等,但涉及到园区PPP,应该更看重的是我所说的这种轻资产运营能力。这“第三种力量”,更加具有园区运营经验,也应该是一个具备平台链接能力和产业生成能力的规划方案提供者,负责建立一个端口,引入包括产业投资方、孵化运营方、二级开发商等优秀合作者组成联合舰队,与政府进行更高效的伙伴关系和对接建立,也就是所谓的“插线板工程”




因此,这“第三种力量”应该具备如下的三种关键能力:


轻资产的投资运营能力,不光是招商代理和物业服务,而是一种让“轻”资产化、资本化的能力;


重资产开发建设的驾驭能力,这种驾驭能力是让重匹配轻的一种核心经验;


“轻—重—轻”的闭合资产配置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园区交易结构的财技能力。


其实在国际上有这种轨迹可循,也就是一种新式的混合型PPP模式:国家的公共部门雇佣一个总的管理方进行设计、建档和建造在内的全部或部分工作,优势是更具灵活性,也更能够发挥这个经验丰富的管理方在顶层设计、高效发包、管理运营方面的专业能力,也被称之为“渐进式的伙伴关系”。


让这个“第三种力量”登台亮相,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才是园区PPP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更能体现我一直强调的“片区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宏大目标。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园区中国一直在探索思考以及亲身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园区中国把园区PPP主要切割为两个层面在研究实践,一个是在一带一路上进行“区域产城融合运营(AICO)”的尝试,一个是在珠三角地区进行“城市创新产业运营(CIIO)”的尝试,我也希望能够业界同仁更多切磋交流,碰撞出更多有益于园区PPP发展壮大和可持续发展的火花,谢谢大家!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我们的新书《园区中国4:共舞园区PPP》众筹活动和产业地产第一期培训班!


推荐阅读:


园区中国 | 2016中国产业地产30强评选正式启动


园区中国 | 【深度报告】产业园区:从传统模式到PPP的演变


园区中国 | 不靠银行贷款,华夏幸福是怎么拿到这3000亿融资的?


园区中国 | 上海最牛园区、最猛园区和中国最大的园区开发基金,都是它干的......


不想做Uber的产业地产商不是好国企——独家对话上海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


园区中国 | 91.5平方公里!中国最大的海外园区,约吗?


园区中国 | 企业家儿子的来信:我爸爸怎么被政府工业园区坑倒闭的


园区中国
让园区流动起来

中国产业地产首席资讯与交易平台


ID:park_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