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夜·记忆丨兜兜转转,还是相见。

2017-11-28 卡卡 白夜谭





这次是白夜征文系第二篇《白夜二旬》,论文采小编实在汗颜,不过能编辑的你们的文字,我觉得实在是种荣幸。另外感谢大家的稿件,征稿还在继续哦~  


借作者提到过的德国诗人Ron·Winkler的一句诗“落日像雨季,降雨有时像光”。就像作者以为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与作者同龄的老白夜



文/卡卡      照片/白夜



一代宗师里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白夜老兄,生在九八,与我同龄。始于玉林,十年后再生于少城宽窄。我,自幼长在蓉城西北一隅,十岁余求学同仁附近。加冠后迁至城南,背靠芳草街。


虽说二人都长在天府,家也一直挨得近,但与长我十九日的老兄真正相见,还是十九岁的夏天。这十九来十九去,兄弟两人都将近二旬。


曾记中学时代,逢礼拜日清早,都从宽窄巷子打马而过,赶去泡桐树下补习。夏日晨光熹微,一向走的挺早,青石板上了无正午与黄昏时分操着外地口音游客不绝的步履,有的是微风轻抚宅院老墙肌体的瑟瑟声响。


偶有一次,驻步停留在与自己齐臂的白夜招牌处打量许久,暗忖这是东野圭吾白夜行的白夜,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白夜,囿于赶路,背包离去。


后来又多次路过老兄家门,却未曾深入其院,最多就是在画廊里走马观花看了几幅画,匆匆走开。现在回首,深觉惋惜。也怪中二时期的自己太浮躁,糟蹋些许好东西。


直到高考后,到异乡江城求学,偶然在山上的图书馆翻得诗人翟永明的散文集《女儿墙》,才知晓白夜的白夜,始于陀氏和一位俊朗的美男子,良多趣味。而当初在窄巷子停留的招牌又出于成都本土设计师刘家琨之手。刘先生设计的西村大院,又是自己常与友人散心的好去处。这一来二去,前后相呼,如此渊源,甚觉奇异。


白夜在窄巷子的招牌


十六岁那年秋天,老友生日设宴于隔壁瓦尔登。叔叔知晓我和友人性癖好文艺,便鼓励二人常去白夜多受熏陶。而酒吧对于传统一心向学的我们,总有着一派乌烟瘴气鱼龙混杂的刻板形象,也没有去管清吧与夜店之分。


毕竟是杯水之言,也没多想,便又把去拜访白夜老兄之事抛在脑后了。再闻白夜之名,已是流浪他乡,看奇女子翟先生的新诗,偶然想起旧时些许往事。


业已成年,也没曾经禁忌之地,仰慕诗人才气,又痴迷奇女子笔下和白夜老兄有关的那些传奇故事,便觉着还乡之时,定将上门去探个究竟。


于是,关注了白夜谭,坐等良辰佳日,看看老兄,会会诗人,还有和有趣的灵魂相遇,毕竟,人活着是为了说故事。老兄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都不及小弟我在十九岁夏日的尾巴里,第一次真正地走进你。


打记事起,少城每逢立秋,就转凉然后再偶来秋老虎。且说巴山多夜雨,降雨有时像光,与老兄擦肩多次真正交汇时绽放的光芒,豁然开朗了平淡无奇的漫长夏日。那是德国诗人罗恩·温克勒的个人诗歌朗诵会。


现代的诗歌,总是小众的艺术,雨天无虚坐,人也不多,正合我意。和老友移步挑了两个好位置入座,被屋内幽蓝深邃的暗氛环抱,静默地等待诗人入场。从主持口中得知自己心心念念的女诗人还在北京不能来赴今晚的朗诵会,多少还是有些沮丧,收拾了下情绪,朗诵会开始了。

作者所述的德国诗人罗恩的朗诵活动


罗恩有着德国人深邃硬朗的五官,一眼望去,给人以清流灵动之感。用着独特的嗓音朗诵着笔下的诗篇,我久久地陶醉于一场听觉和视觉盛宴,虽说并未习得德语,但在那短暂的时间里,却拥有着一种由心而生的强烈共鸣,关于人类的集体记忆和一位异域男子的柔情。


可能是俗话说的,诗歌无国界吧。院落外的雨轻扣在老兄屋顶的透明玻璃上,落定,铺开成一片又一片微漾的湖泊,散开,湖泊汇聚成一片,顺着外壁屋檐滑下,在那隐约的蓝光里我的思绪开始肆意遨游。


“你躺在草丛里|而我|躺在你身边。”是多么清新可爱的画面,没有德式诗歌的黑暗系和凝重感,只有万般柔情,涌上心头。嗓音温柔的想让人谈恋爱。


后面还有个满是稚气的女孩即兴朗诵的一节诗歌,虽说那个年龄的孩子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诗歌里面的含义,但是从稚嫩的嗓音里能够触摸到小妹妹心灵里定有一片纯粹的天空,已经是许多成年人幻灭的精神家园。而白夜老兄的存在,又何尝不是这种精神家园的回归或者说是重建?


透过幽暗的光芒隐隐观察着四座的人们,年轻男女大多透着一股青涩的书卷气,典型文艺青年。而年长的女子多知性,男子沉稳有些深有雅痞气,背后有故事,亦有一枕书。想必绝大部分都是好书有情怀之人。

白夜院落里的人们


不同于被庸常烟火生活磨得斤斤计较的市俗气之人。那些在台上的朗诵的朋友,都是诗意地栖居在白夜老兄的院落里,乘着诗行的醉舟,在心灵之上泛海遨游。


窗外的夜雨不知何时停下,留有被雨水浸润过的空气,整个人都变得柔和起来,就像躺在软绵绵的云海里,被云朵微拥入怀,而朗诵会也不知何时不甚了了。


出了老兄的屋门,踩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在朦胧的夜色里,微抿一口清新的空气。天色已晚,着急回家,还来不得仔细和老兄作别,就遁入人群,溜了。现在回味起来,久久难以忘怀。


后来的后来,又看见关于纪录片《何为隐》的推送,可惜又在千里之外,只有错之交臂。希冀着下次还乡与老兄再相逢,与女诗人邂逅,那就更是美滋滋。


回想起和白夜老兄在这些年间擦肩无数次,兜兜转转,还是相见。一筑一事,和建筑的机缘如此,想必和人的因缘,亦如出一辙。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仍是十九岁的我在江城的深夜里等待着与诗人相遇,与将近二旬的老兄再相逢,道声,好久不见。







约稿继续~


约稿的要求如下:


1、讲讲你跟白夜的故事,另外请勿虚构。


2、是您原创的(就是别抄,也别改编)。除此外,体裁、篇幅不限,曾经发表与否不限。个别天赋异禀能写个十万八万字的朋友,能接受我们适当删改就好。集子容量有限,我们希望可以多选一些朋友的作品。


3、征求到文章我们会根据稿件情况,一部分选入白夜20周年纪念文集,一部分稿件将在我们的微信公号、微博和网站上发表。


4、征稿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


稿件入选后我们会跟您联系,如确定发表,您将得到:1、稿费;2、纪念文集样刊;3、来白夜免费喝酒的机会;4、白夜20周年店庆期间的限量纪念明信片。其他好事儿想到了我有可能再补充。


投稿邮箱是:whitenight20@foxmail.com


投稿请直接以word文档格式发至此邮箱,如果您对我们的出版计划或者稿件要求有什么重大疑问,也可以发邮件到该邮箱咨询。



延伸阅读:


白夜·征稿 | 我们的20岁

白夜·荐诗丨落日像雨季,降雨有时像光

白夜·记忆丨它把世间的一切都照给我看了







微店:白夜艺廊

新浪微博:白夜_White·Night

豆瓣小站:白夜谭

联系邮箱:66484700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