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之旅回顾 | 我眼中的香港巴塞尔

艺术之旅 京京读书会 2022-08-13



2月,几位读者提议一起组团去观看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并推荐艺术导师,帮忙预订艺术展门票,商量行程安排。3月4日公众号发布:艺术之旅预告|资深导师带你观看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为促进读者间高品质交流,限15位读者同行,第二天招募即满。


3月30日,15位读者和2位小朋友在香港会展中心集合,领取门票,分发讲解器,在艺术导师的带领下观赏巴塞尔艺术展。行程结束了,读书群内关于艺术的讨论一直在延续,我们精选了参与读者的文字记录和现场图片,集合成这一篇最长最有诚意的回顾文章,分享给未到场的读者朋友们,现在请跟随我们的图文视频一起重温这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吧!



在活动现场认准这个标志不要掉队哦


读书会创始人李京京女士介绍随行艺术导师及观展小贴士



特邀艺术导师甘挺全程专业导赏,作为资深艺术策展人,对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创作故事如数家珍,讲解专业且流畅,其优雅亲和的风格令读者称赞不已。

读者在欣赏艺术原作同时聆听专业导赏。为使读者现场体验更佳,读书会为此次艺术之旅准备了专业无线讲解器、耳机设备。


孩子们永远有着十万个为什么,那么何不引导他们向艺术发问?艺术导师甘挺现场回答小朋友关于艺术作品的提问。

特邀艺术导师慕昌从哲学角度解析当代艺术,他极具个人风格导赏,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思辨角度,在艺术现场引发读者思考和激烈的讨论。

在巴塞尔艺术展现场偶遇川美王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席勒展区,解析她最喜欢的艺术家席勒作品。

特邀艺术导师自由画家李丽萍此次带了两个孩子来看艺术展,结合自身经历,与读者现场分享亲子艺术教育理念。

京京读书会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之旅现场视频


一起来听听同行导师和读者的分享

特邀艺术导师|甘挺

文学硕士,独立艺术策展人

背景作品:Joseph Albers《向正方形致敬》

用一种优雅的策略和智慧的方式去缓解冲突和矛盾,给社会带来长远的影响和进步

谢谢京京读书会的邀请,跟好玩儿的小伙伴们分享艺术。每个人都礼貌、友善、谦虚、好学、才华横溢,还有很多有意思有火花的碰撞,我也收获很多灵感。虽然暴走几小时有些累,但是非常开心和满足。

看展是个体力活,五个小时不停的走,同时一直被大规模的视觉和思想信息冲击,成年人都会受不住的身心疲惫,团里的两个小朋友在超人妈妈的引导下,全程跟下来,而且一路都参与讨论,给予我们很多发散的、让人意外的想法。全团的成员都非常钦佩这位了不起的母亲。

分享一个对于我来说最特别的作品:Joseph Albers的《向正方形致敬》。

我最近的一个大偶像——美国最高院的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一个85岁仍在健身、工作、保持优雅,为美国女性权利进步而奋斗不息的老太太,她最爱的艺术家之一是Joseph  Albers。

美国最高院的九个大法官都有一项福利,就是可以从美术馆挑一些他们喜欢的作品挂在自己的办公室。基于其他大法官的理念保守性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年纪带来的偏爱,他们都挑了一些古典主义的作品,只有RBG选了罗斯科、马克思韦伯的作品和Joseph Albers的《向正方形致敬》。

对于一个85岁的老太太来说,她的选择非常前卫,但是一切都是有根源的,就是她思想的前卫性,她与时俱进的理念,这完全也体现在她的专业领域——对美国宪法的“原教旨主义式”阐释的拒绝,而是保持与时俱进的阐释方法。

但是,作为一个自由派,她和共和党保守派的“原教旨主义”阐释者大法官斯卡利亚是很好的朋友,她一点也不像我们想象的奋斗在一线的激烈的女权主义者,用愤怒和激进的方式去实现什么,而是用一种优雅的策略和智慧的方式去缓解冲突和矛盾,给社会带来长远的影响和进步。这个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推荐大家也都去看一下关于她的纪录片。相信每个人都会从她身上汲取到能量。

所以,那天导览结束后我特地过去跟作品合照一张——《向正方形致敬》。

最后,感谢京京组织这么美好的活动,让我认识了这个温暖的集体,希望未来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和进步!




特邀艺术导师|慕昌

独立讲者,艺术活动策划人

美的开端是和谐与自由,也将回归和谐与自由


这次的导师Teen专业知识通透熟稔,表达优雅清晰,非常值得称赞,是我努力学习的榜样;京京 组织得非常好,展示了得体的风度和一个组织者开阔的格局,点赞;我,一个义务的搅局者,也算是全情出演了,不过有时表达有点冲动,还请各位不要介意。和宝妈干杯的“精神搏斗” 感觉意犹未尽,期待下次;hargen、徐小爬的“作业”让我赞叹,每一位都展现出的独立观察与思考能力,原来高手在暗中。

为京京读书会能吸纳这样一群人感到振奋!

再来说说“我喜欢的一幅巴塞尔作品”:

慕昌与韩国画廊工作人员在《云水图》前合影


当多数人为眼前的眼花缭乱欢呼雀跃之时,我所喜欢的当然与众不同。会场中可能为数不多的韩国画廊带来的这幅《云水图》

——当我们走近她时候,一股寒凉之意扑面而来,整个会场中沸腾的喧嚣一下子安静下来——她是如此传统,也如此“叛逆”——在一个可着劲儿折腾的地方,她竟敢静若处子——

在这幅画中,我分明看到了宋徽宗的《瑞鹤图》、陈容的《九龙图》,也看到了莫奈的睡莲,我看到了两个传统恰到好处的融合——也是我的美学理想的最佳表达。很可惜在这样的杰作面前停留的人并不多。

与之对应的,是受到众人追捧的莫兰迪。

莫兰迪所从属的那个传统,是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鲁本斯、梵高,一个戏剧性、光与色之张力充沛的传统,他属于此间的叛逆,一个绝对的“静止者”:反戏剧性,反张力。所以西方人会比较看重。

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莫兰迪作品


但在一个(至少从地缘上属于)亚洲的展会上,当另一个传统(实际上有多少人有这个意识?)在场的时候,莫兰迪就必须接受再审视,比起牧溪的《六柿图》、葛饰北斋的云龙图、徐渭的泼墨、齐白石的醉虾,他的“灰度”,他的静止的造诣,就需要接受重新评估。

——既然自亚历山大东征2000多年以来,亚洲在造型艺术上接受他们的评估与指导——那么今日他们在写意上接受亚洲的评估才是公平的。

所以,综上,我认为莫兰迪被时人高估。


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席勒作品


再来说说席勒,一个世纪末画家(可以参考雅克巴赞、布鲁姆的著作),其颓废主义作为西方造型传统的变体和末流,竟然成为中国家长和美术从业者眼中的西方自由浪漫的代表,这是多么大的讽刺?!这要把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置于何地?

作为一个好歹在哲学系混过几年,一个也算严肃学习过自由概念源流的人,我当然要严肃重申:自由,不是无理性,而是与理性的和谐。

再说到线条,席勒当然有在其传统里有特出的突破性,但也将遭遇到东方线条传统的强大挑战——从汉代画像砖到敦煌飞天到陈老莲——选择无视是多么大的无知与可悲。


我把孩子们和队友拉到一幅巨型的拥有对称与和谐感的画作面前——告诉他们,美的开端是和谐与自由,也将回归和谐与自由。




自由画家|李丽萍


艺术从来没有边界,孩子们作为完整的个体,有权去开放地走近和感受艺术,而成长性的思维也更需要多元艺术带来的美育滋养。

这次我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孩子们参观,所以就从亲子艺术教育这个角度来分享吧。今年巴塞尔之行计划晚了,票不够只带了两个娃来观展。几个小时的暴走俩娃都挺过来了,一路都在认真寻找好奇和创意。


孩子们总是会以自己的方式和当代艺术对话,我们一路看一路分享,每当听到她们新奇的想法和关注点时,我们都会会心一笑。

艺术从来没有边界,孩子们作为完整的个体,有权去开放地走近和感受艺术,而成长性的思维也更需要多元艺术带来的美育滋养。

这是孩子们对“艺术是什么”的答案,我觉得很有趣,将她们的原话记录了下来


当晚我们在长洲岛海边吃着冰淇淋,把她们预先提出来关于巴塞尔的二十二个问题一一梳理,小屁孩们一下子变成了艺术专家,跟我讲起艺术创作和心灵体会都是滔滔不绝。

小朋友和画廊工作人员交流

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我一直提倡家庭化,多元化,而非技能化,艺术早就不再是掌握技能单纯表达的阶段,更多是思想的思辨和对未知的探寻,而这正和孩子们日新月异成长的心灵吻合。



主动提问的小读者

所以良好的艺术教育才应是孩子们一生受益的思想启蒙教育,能从思维的抽象层面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大的格局,审美情趣没有优劣只有大小,孩子们应该和我们一起接受艺术的熏陶,更多去看作品去接触艺术家去分享讨论,去身体力行地感知人类永不停歇对美和真理的追求。

李丽萍在席勒作品前与读者分享亲子艺术教育理念

很开心这次和京京读书会一起来巴塞尔,感谢两位专业导师从艺术和哲学两个不同层面为我们做讲解,还有最懂品酒的美院王老师的陪伴,也谢谢你们听我从画者和亲子艺术教育者的角度来分享。

我自己也是收获满满,非常开心。希望下次能有更多带孩子的家庭一起加入,一起学习。



读者|邓文莉

艺术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第一次听说埃贡习勒、大卫霍克尼,第一次见识毕加索的真迹,第一次了解古典艺术、现代艺术......

赵赵《弥留》

最喜欢赵赵的《弥留》,大片沥青碎粒中,散嵌着金、银、灰等流动的色彩块图,让人迅速感受到了炎炎大漠,戈壁上弥留的金属(代表资源)在向人类呼唤——资源不再,请善待!

盐田千春《where are we going? 》

 日本画家盐田千春以黑白棉线为材料创作的作品《where are we going? 》,棉线并不生硬,带一丝女性的柔和,无数小船驶向八方。随着小船,漂浮水面,是碧波粼粼,还是暴雨恶咒?是迎风而上,还是潜水避浪?在自己的心坎上。每一个答案,都是生活。

艺术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非常感谢甜美专业的甘挺、学养深厚的慕昌,还有观念先锋干杯的导览!特别感谢“京京读书会”的精心组织!

因为有你们,每天都有春天的故事!



读者|徐小爬

欣赏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机会要多和艺术原作对话


看展一日,消化一日,小爬来报道!感谢京京组织的这次巴塞尔艺术之旅,得以认识京京、甘挺、慕昌、Hargen、紫衣、川美姐姐等一行有趣有料的人。

这次艺术展现代和当代艺术品居多,年代久远的艺术藏品偶尔也能见到,会有些意外,可能与主流的消费群体有关,但是作为小白,收获远大于意外。

Egon Schiele作品

画。专门排队驻足很久的是Egon Schiele的作品。扭曲变形的人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表情,细致有张力的线条让躯体、情绪都饱满的无从遮掩,劈头盖脸的展露在观者面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早期的表现主义作品,我感受到很强烈的撕裂感。

The world around is like one vast embrace

话。印象最深刻的,是柏林Konig Galerie画廊的Rinus(人名没记全)的题词,“The world around is like one vast embrace”。画作上没有署名和时间,只有这句题词。这句话成功引导了我的思考。

人。除却画和话,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一群谦逊、包容、真诚的人。幽默和智慧的碰撞,争论也听得过瘾。甘挺、慕昌、京京和紫衣从专业、哲学、人文视角探讨,还有小朋友的奇特想象,彼此分享但互相尊重,感受到了在校时才有的求知氛围。

妙。是能想到的唯一词汇。

艺术导师甘挺、京京与小读者互动

爱。甘挺和京京一路对于同行小朋友的耐心和细心,让我很触动。优雅不在于服饰妆容如何,看京京和甘挺的眼睛和笑容就能感受到。谢谢你们对艺术的推崇,从小娃抓起。“欣赏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机会多和艺术原作对话。”

期待下一次更快见大家。






读者|hargen(右)

我个人认为,有两点是要警惕,因为可能是惯性思维和集体无意识,一是跟风,二是崇拜权威,这里是西方大牌画廊。



见笑了,这就是在香港巴塞尔,我比较喜欢的一幅画吧。其实还有,可能十多幅吧,我觉得不错。但要知道,我这种老派的人,对现代的,或者说当代的,不容易理解的,是不会特别费心思的。

说打动我的,可能就很少,可能是现场气氛,让你难以沉下心来感受作品不太容易,而且我们看的速度不能慢。

当然老师完美,比我想象的还要出色,且男女搭配很好超预期!享受的不行。

回过头来说。我只是从形式角度来看,我个人喜欢,比较热烈的,饱和的,强烈的色彩,这个底色和青蛙的身体的颜色,是一体的。然后,他的这个黄色和绿色,是用的非常到位和简洁,也比较生动。具体说他表达什么意思,我暂时没有去管它。我只是觉得有视觉冲击,而且这个形式来说,我是之前没看到过。还觉得有趣,所以我就比较喜欢这幅画。

至于为什么香港巴塞尔和艺术中环,这两个大型的艺术博览会,现代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连近代的印象派作品,都好像很落后了,或者说到香港来,这些画廊都是主推当代的艺术作品,我就不太理解了。

形成反差的是,我在美国,包括纽约的现代美术馆,在英国也看了一些大的美术馆,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展馆中当代作品占比很小。

一般的大型美术馆,绝大多数都是古典的。英国的几个大的美术馆,现代的非常之少,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现代的有一些,人少显得很空旷,包括弗洛伊德,波洛克,罗斯科等名家作品,还算比较能看到图形的。在我看的时候,门可罗雀,就人们比较喜欢看的,人流最多的,是印象派的作品区,古典稍微逊,抽象看的就看得非常少,当然也有老师带着儿童,坐在一幅很大的抽象面前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感觉怎么样啊,来启发小孩子。


那我想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为什么香港甚至中国一线城市,似乎在追捧当代。抽象也好,装置也好,我本人,凡是要费劲去理解的,或者看不懂的,我基本就不去费神。

甚至一个很好的画家朋友,他油画非常棒,但他主要精力,也放在装置制作上面,但我从来不去试图去了解作品的含义。我也算得上,对艺术史有皮毛了解的人,当代的除了罗斯科,波洛克,还有霍泊,乌格罗,图依曼斯,多依格,迪本康,在国外都是极其知名的当代具象画家,当然霍克尼也是,还有我很欣赏的卡茨。至于莫兰迪,甚至某位留法的,前者还过的去,后者就不想说了。有美国的艺术家说,当代艺术可能是一场阴谋,大家可以看看一本书《当代艺术150年》。

我个人认为,有两点是要警惕,因为可能是惯性思维和集体无意识,一是跟风,二是崇拜权威,这里是西方大牌画廊。

我们需要的,恐怕是避免快餐意识,既然自己喜欢,何不多花时间,看些来龙去脉,甚至不同见解?再推荐一本启蒙好书,DK出版《图解艺术》。

这次美女专家和博学男的互补型讲解,真是绝配,全部是基于自己的了解和理解,一个讲传承,另一位讲高度。川美的美女讲了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了解这代美术专业生的喜好。

我要补充的是,孩子12岁之前,成人绝对不能教他们美术,而是相反,成人要学习儿童的天性表达,这是教育专家说的。

我自己是收藏我女儿小时候自己画的,并且挑选出一部分,印刷成台历送人。注意,当时最好要问孩子,她画的是什么,并写在画面的旁边,注上日期,比如一天,我女儿画了道道线条,问她画的什么,她说是闪电,一定是某天雷电把她吓到了,用绘画来渲解。


也许不用带他们看画展,既不要企图用成人的眼光来影响儿童,除非像老外,为了触发抽象思考,或者联想或想象能力,一个班的孩子围坐在大幅作品前,老师让孩子说出自己理解。绘画是人类遗传的本能,正如毕加索所说,他一辈子都在学习像儿童一样画画,当代作品中类似儿童画比比皆是。

以上个人浅见,也许有些是胡说部分,请谅解。





读者|刘鲜生

参展前一系列精心筹划让随团的小伙伴没有走马观花

享誉全球的巴塞尔艺术展人气果然不是说说玩的,一票难求的结果就是随团小伙伴一度几次走散,那种最远的距离不是海角天边,而是我听着耳麦的声音就是看不见你人在哪里。

京京在参展前一系列精心筹划让随团的小伙伴没有走马观花,巴塞尔艺术展作为一个东西方文化艺术国际艺术交流平台,不单可以看到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的艺术家,同时也有亚洲和本地的艺术家作品出现,可以欣赏到全球艺术家作品的独特风格。作品不同形式、不同材料、不同手法,各种奇思妙想的创作传递艺术家情感,让我们能看到艺术创作背后内心的感受。

艺术导师甘挺的全程专业艺术解说导览,全球各地大师精品展览的亮点、精点可是无以复加,叹为观止!




读者|小越

艺术欣赏回归到最简单,喜欢就好


参展前我总是在想,该怀着怎样的心态看巴塞尔当代艺术展呢?对于一个没有美术基础的小白,逛了半天会不会看不懂呢,总想面对作品寻找看得懂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在这次观展过程中慕昌友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回归到最简单,喜欢就好”。


艺术导览师甘挺现场讲解中


展前艺术导览师甘挺从艺术史艺术欣赏入门的角度给我们详细讲解介绍了从当代往前推是后现代、现代、古典等当代艺术的很多背景知识。至今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现代之前,追求一幅作品的背景、故事、叙事,总想问问它表达了什么,总喜欢看写实之作,看画得像不像,等等。

但如果从小被父母带着逛美术馆,培养独立的审美,相信长大后就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不要一看到画就先入为主的提问这是什么意思?懂不懂?它像表达什么?这就像你买一件衣服,请不要问裁剪的方法,你第一眼看着喜欢就好,不需要想懂不懂的问题,研究得过细,那就是专业的收藏家了。

什么叫做喜欢?也许是这幅作品能让你在最近思考的事情上令你有所启发,这就是一件艺术品与人的连接,它让你能够换个角度和观点看世界,从而带给你的思考。所以,要抛开懂不懂的问题。

在这次参展作品中,我最喜爱日本画家盐田千春以黑白棉线为材料创作的作品《where are we going? 》,作品放在展览的首位,柔美而不失大气,令人放松愉悦的进入观展的美妙状态。喜欢。





紫衣厨娘

作家、广州作家协会会员

经典的艺术之美历久弥新


第一次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参观,第一次在美术课本或画册之外见到毕加索、莫兰迪、赵无极、盐田千村、奈良美智等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有些经典的艺术之美并没有随时间而消逝,看到了莫兰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的那份岁月静好,看到了盐田千春在忙碌和喧嚣中对生命的深沉思考“我们要去向哪里”,艺术装置类我最喜欢的就是她的作品,作为一个女性能够用看似抽象的表现形式来思考生命终极何去何从这么哲学的问题。

黄锐《琴声诉》

而绘画作品我最喜欢中国艺术家黄锐的《琴声诉》,这幅作品画面色彩温暖明亮,一个简单的男女朋友聚会的场景,但是其中突出的女性形象特别优雅美好,虽有岁月痕迹,却一点也不影响我们今天仍然认为她很美。

当然,艺术展上也见到许多在我看来并不算得上有美的愉悦感的所谓的艺术作品。

“浪涌折叠,如此这般,以致干涸。”这或许就是某些当代艺术家和观者的宿命吧!

谢谢京京读书会组织的这次高水准的艺术鉴赏活动,谢谢甘挺和慕昌两位老师精彩悉心的导赏,也谢谢丽萍非常专业的补充,谢谢京京和读书会小伙伴们为了组织这次活动默默幕后的付出。一次非常开心受益的文化艺术之旅!




文艺工作者|灵犀


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命题,也有其需要解决的困境。大众审美与当代艺术的距离还很遥远,引导大众到巴塞尔艺博会观展,京京读书会做了一次非常好的当代艺术的普及活动,点赞!


当我还在回味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里的古典油画和雕塑的理性之美时,不过十日,我的视觉就被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陈列展示的大量当代艺术彻底“占领”了。



这一古典艺术之美和当代艺术之新带给我的何止视觉的冲击,那旧有图式和新鲜展示的碰撞有时直达人心,甚至要一再颠覆我的大脑对艺术的定义和理解。


边走边看,大开眼界之余,是深深的视觉疲劳,新鲜兴奋之后,一会儿感觉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前途光明,不一会又陷入深深的绝望,觉得艺术根本没有规律可寻,如果现在要开始画画仿佛无头苍蝇,真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艺术到底要往哪儿走呢?艺术真的要终结了吗?这些问题始终缠绕在我观展的全过程,一直延续到第二日逛完香港毕打行的几大顶尖画廊。


毋容置疑,当代艺术俨然成为当今艺术市场的宠儿了,而那些特别具有个性的新锐也将深受市场欢迎,比如小松美羽。谁曾想到那些依然坚持架上绘画,甚至拒绝接受当代艺术观念,思想和表达的艺术家们,他们的路又将在何方呢?

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命题,也有其需要解决的困境。大众审美与当代艺术的距离还很遥远,引导大众到巴塞尔艺博会观展,京京读书会做了一次非常好的当代艺术的普及活动,点赞!







读者|何日归家


本次艺术之旅最大亮点是京京读书会邀请的导师是专业级别的,一路听导师的讲评,赏析,乃至辩论,学习到的东西超乎想象,回头还要慢慢整理,细细总结。


这次香港巴塞尔艺术之旅,巴塞尔主场,艺术中环,毕打行,皇后大厦,浮光掠影,但印象颇深。

原本是要做一个艺术爱好者,静静地欣赏当代艺术作品,轻松的和画廊业人士聊聊天,学习一些感兴趣的内容,行程结束,总结时,感觉颇为有趣。这次参展的艺术市场从业者水准之高,展出作品之丰富,跨度之大,都超出以往对艺术博览会的感受。

巴塞尔主场的顶级画廊推出的都是藏家级作品,所以只能远观,但仍然感受到艺术市场的蕴藏的暗流,作品不必细说,目录及网站可随时查询,让人欣喜的是入场人群的丰富,上至长者,下至孩童,背景身份更是遍及社会各层,和我一样,大家都是为着欣赏当代艺术的目的而来,这样,我对当代艺术的传播,影响受众层面更有信心,美好的东西不分时间空间,总有各种形式能留存世间。

保罗·塞尚 《橄榄绿花瓶里的花卉》

作为现代艺术之父的保罗塞尚先生,他的作品都是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形式美感无与伦比。


几天的行走,驻足欣赏的作品无法一一列举,甚至筛选不出一个称为最喜欢的,因为中意的太多,油画,水彩,雕塑,装置,光电……各种表现形式都能打动我。

本次艺术之旅最大亮点是京京读书会邀请的导师是专业级别的,一路听导师的讲评,赏析,乃至辩论,学习到的东西超乎想象,回头还要慢慢整理,细细总结。

就用这点平和的记录作为这次香港巴塞尔艺术之旅的作业吧。感谢@京京@慕昌@hargen @Teen 及各位随行团友,下次活动希望再见!




读者|Summerie 

艺术没有边界,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感谢京京和京京读书会同行导师与所有朋友们,第一次参加香港巴赛尔艺术展,和期待中一样,生动趣致的导师们,让人回味的展品,温文优雅的同伴,一次难忘的,欣赏和交流美的观展体验,作为非艺术从业者的角度观展,我会在看与思考的过程,尝试体会艺术家在创作成品时的感受。



难得有京京读书会的导师一路尽心讲解,让这个心灵启悟的过程更容易了,与其说这是与艺术家沟通的过程,不如是通过艺术作品更深层认知自我的领悟,艺术作品的欣赏没有边界,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会有自己不同的视角和对作品的理解,艺术家对生活不同维度的思考、感知和呈现,通过艺术作品带给欣赏者无限的启迪,心灵感动和净化…….

观展中我被一幅作品的女性神态吸引,不自觉走近, 画中的女子让整个空间纯静下来,无言之美,是少一分清寡、多一分粘腻的恰到好外,人物表情、动态、身体的线条、色调和光线的处理,画家都处理的到位,不扬不燥,平静如水,不知觉就走进了心里,喜欢黄锐的这幅《琴声诉》。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艺术交流的机会,期待同行再聚。



读者|欣如

心轻者上天堂

艺术品味,是日常生活里的“诗与远方”。这次参加京京读书会组织的巴塞尔艺术展,于我很有点“无知者无畏”的味道。第一次参加,就是如此殿堂级的艺术之旅。所以,似乎一直处于迷失状态,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甘挺导览巴不得把她所知道所了解的名家名派及代表作倾情介绍到,慕昌导览则情不自禁要把他站在一幅幅画面前具体的感知与鉴赏分享给大家,两位导览的讲解真是相得益彰。 

 这次艺术之旅,感触较深的是:艺术的确是高雅,并不是人人都是鉴赏家。没有一定的入门知识和对艺术史的了解,仅凭眼睛能发现并欣赏到的美是极其有限并狭隘的。比如席勒的画与赵无极的画一起展出,我的眼睛会习惯于赵无极先生画的几乎人人可见的美感与意境,而对席勒的画,可能仅用余光一扫而过,这就是孩子的涂鸦吧。

经过导览的专业讲解,才明白艺术不只是美一个层面,更有“真”,席勒的画是彻底的桀骜的真,是欲望是情绪是性格。

这次艺术之旅,最喜欢的作品是盐田千春的《我们将去往何处》。每个读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我写的是“心轻者上天堂”。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汇聚多家国际知名画廊的毕打行、H Queen's 、Art Central,最最开心的是参观WHITE STONE 「小松美羽:神兽」个展,遇到艺术家小松美羽本人,同行的小伙伴直呼“太美了!”,讲话温柔,非常亲和与大家合照,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签名极可爱,特别感谢画廊经理为读者导览讲解创作背后的故事,点开下方视频可看现场花絮。


参观WHITE STONE 「小松美羽:神兽」个展


「小松美羽:神兽」个展

2019年3月26日至4月28日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8楼周二至周日 

早上11时至晚上7时




京京

这次艺术之旅对我而言更珍贵的是结识了许多热爱艺术的朋友,还有团友之间的友爱互助。同行的几位男士都极具绅士风度,女士们优雅和善,体现极高的人文素养。如慕昌所说:为京京读书会能吸纳这样一群人感到振奋!

好的艺术创作启发我们思考,超越表象及现实局限,指向更广阔的精神领域,而优秀的导师帮助我们直达艺术核心。几位导师的讲解博广、专业且各具风格,现场读者在欣赏艺术品同时,即兴发起的话题交流,又有一种哲学思辨的意味,加深了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每一次读书会活动成功举办都有赖于背后默默支持与付出的每一位,感谢大家的支持,感恩这次特别难忘的艺术之旅。期待来年香港再聚!






  • 文中照片及视频全部来自此次同行读者在2019香港艺术展览现场拍摄


—END—

关于京京读书会

京京读书会成立于2015年,倡导“一起读书,优雅生活”,于2018年4月参与“广州公益阅读”(原广州阅读联盟)项目,推广公益阅读。举办读书分享会之余,还组织读者参与品酒会、高尔夫活动、艺术之旅等,将文学的诗意融入生活之中。


广州公益阅读(原广州阅读联盟),2017年4月由广州图书馆首倡,2018年3月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参与共建,以推进全民阅读为宗旨,致力于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下期读书会预告 


公益阅读活动,免费参与,请关注公众号,即将发布详细活动预告。



 京京读书会×诗歌  

 京京读书会×艺术  

 京京读书会×主题特约 

 一起读书 优雅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