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教行业是在骗钱吗?
在豆瓣上看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觉得幼儿早教是个骗钱的行业》,标题很吸引眼球,但是读完会知道,正文意思并不是标题的字面意思,这是被编辑更改的结果,作者原标题为《昂贵的教育以及不值钱的养育》。很显然,文绉绉的原标题不如编辑改的这个标题更吸引眼球。
根据这个思路我也做一次标题党,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下对幼儿早教的看法。
小宝小时候完全没有接触过外部早教机构,那时候金宝贝等早教机构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好几年了。距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金宝贝早教中心,步行只要十分钟,但我从未想过要送小宝去接受什么早期教育。我的同事延玮就很有早教意识,她家小孩和小宝同岁,一岁时就开始在金宝贝上早教课。
我倒是看了一些关于教育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等,如果早教不是专门指那种早教中心提供的服务的话,我觉得小宝也接受了早教,主要是在家庭里由着孩子的兴趣展开。
小宝八九个月,我们就给他读书,而他对书籍的接受度也很高,一岁时就会坐在小马桶上津津有味地看幼儿绘本。每天晚上是我俩愉快的阅读时光,从他一岁左右,一直给他读到五六岁,从绘本到纯文字的安徒生童话、西游记等等。他大规模识字后,就开始自己读书。
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我觉得我们做得还不错,但我无法知道,如果小宝去了早教机构接受早教的话,结果会不会与现在不同。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让我感到纠结或者后悔的问题,早教机构不是灵丹妙药,我打心眼里认为一个孩子、一个人天分更重要,指望资质普通的孩子通过早教课发生什么质的变化是不切实际的。这是有科学研究支持的。
体育运动需要一点天赋,这已是地球人的共识了。智力是否也和基因有关呢?这个问题的争议就比较大了。伦敦国王学院的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罗敏(Robert Plomin)博士坚信两者关系密切,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同样重要,但他想知道后天培养到底占多大的比例,于是他和同事们分析了5474对16岁左右的双胞胎的全英统考成绩,其中2008对为同卵双胞胎,基因几乎是一样的,其余的为异卵双胞胎,一半基因是相同的。
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科目(英语、数学等)的考试成绩有58%取决于基因,基因在理科中所占比例比文科高。相比之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等等因素在考试成绩中所占比例只有36%。
近期微博上有一个新闻事件,湖南一个学校老师的孩子报了其他学校,这个学校就把这位优秀的老师停职了。一位武汉大学的教授周玄毅说:“这也表明,宁可把优秀的老师停职,也不能让老师的高分孩子离开本校,这个滑稽的逻辑揭示出一个悲惨的事实:生源质量比教育质量更重要。而这进一步对家长们昭示了一个真理:你的孩子是不是这块料,比你在ta身上投入多少心血重要得多。”
可能有人会争论智商歧视问题,但其实恰恰相反,这个结果提醒校方一定要因材施教,学生们的先天条件相差很大,应该针对每人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才是真正的一视同仁,当然在现阶段的我国,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也会有人争论“老师的作用有那么不堪么?那为啥还争着去名校?还去好班?自学不好么”,我不想在这里杠这个问题,跑题太远了。我们继续说早教。
有了小丸子之后,在她八九个月的时候,我开始留意外部早教机构。为什么心态有这样的变化呢?主要是我觉得她和小宝有点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大小小的黑镜的影响,她似乎对阅读没有那种天然的爱好,拿来绘本,她完全不想听大人读。阿花送了她一本布书,小迟阿姨送了她虎子哥哥小时候读过的一套可触摸“动物毛发”的书,我也给她买了一些造型、材质奇怪的书,她的兴趣主要是研究这些造型和材质,搞搞破坏,对内容不太在乎。迄今为止,她只喜欢“看”非常有限的几本书,主要还是画面,似乎对字不太好奇。
但她动作发育很好,听到音乐就蹦蹦跳跳,也喜欢拿着笔写写画画。我就想试试早教看看会有什么不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参加一个早教机构,周末我和宝爸就必须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广阔天地,否则极有可能懒在家里。
一开始留心,各种早教机构的信息就扑面而来。小区门口有一家红黄蓝幼儿园提供早教服务,小丸子也经常去幼儿园外面的滑梯、秋千处玩耍,如果在这里上课,离家非常近,但红黄蓝下属的一些幼儿园爆出几次恶性事件后,我对这个教育机构充满了不信任甚至厌恶的情绪。让我为它的服务付费,我感到非常别扭。所以第一时间它就被否决了,它邀请我带孩子去试听,我也拒绝了。
小丸子9个月的时候,有一天金宝贝邀请试听,我答应了。在回龙观创客中心那里,我和宝爸带着小宝、小丸子去体验了一下,钻上爬下,吹吹泡泡,整个过程很欢乐,而且有许多同龄小朋友,虽然他们之间当时还不会互动,但我们家长可以互动交流呀,还可以观察自己家宝宝和别人家的生长发育情况,从而更心安一些。
在正式报名之前,我咨询了延玮的意见,报这个早教班有用吗?她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又问了一个正在上课的家长,她女儿已经在这里上了一年课,她说:还是有点用处的,但你也不能指望有特别大的好处,主要是和同龄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她又补充:上了肯定比不上好一些吧。这时候小宝来问我:我小时候上过这个课吗?我说:没有。
种种因素凑在一起,让我当场拍板:交钱上课。而且购买的是课程数最多的那个选项,200多节课时,花了3万多。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次冲动型消费了。
报名之后就开始上课。我们现在住的地方,附近没有金宝贝,我们要开车半小时来上课,所以只能在每个周末过来,连上两节课,一节音乐课一节育乐课。爬行阶段、学步阶段、牙牙学语,都和这些早教课产生了关联,但我知道,如果小丸子不上这些课,她一样爬得很好,走得很好,说得很好,不上早教课,她不会有任何不妥,也绝对不会发展成智人之外的其他物种。
好处也是有的,她有两个小时运动量比较大的时段,连带着我和宝爸一起活动活动。早教中心有很多适合她的游乐设施,她可以痛快地玩一玩。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她可以走上前,握握手,并好奇地凑到人家脸前,仔细观察。她在这里学会了用唱歌的音调说“bye bye ball”,知道用完的东西要还给老师。举高高、吹泡泡、爬滑梯、钻到伞下等等,她都很喜欢。每次早教课有一个主题,上完课老师发一张纸,写这节课的要点,回家之后可以练习,基本上我也没怎么给孩子多练过什么。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个社会越是贫富差距大,胜者通吃败者穷死,越是教育回报大,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稀缺,父母就越可能“主动推娃”。反之,父母就越可能推崇“自由快乐教育”。现在整体氛围是什么样,大家都清楚。而我和宝爸是没那么严格的心大的父母,考虑自己的水准和娃的实际情况,不至于说在养儿育女上面寻求多么显著的成就,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即使带小丸子上了早教班也还是这种心态。我不会说早教机构有多大好处,我也不能说,早教机构骗了我的钱。我观察早教班的父母,除了一个妈妈,一直对女儿用英语沟通,看起来比较在意外,没觉得有哪些是鸡血型家长,一定要通过早教收获什么。当然这个观察不一定对。而且当前毕竟小丸子这个班的孩子都才1岁多。
我还是比较认可《我为什么觉得幼儿早教是个骗钱的行业》作者说的:教育应当是养育的一部分,养育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工作的前提应该是承认人之为人,而不是唯利是图,然后将家庭也异化成社会大机器的一部分,造就更没有人性、更能生产利润的新一代。
大部分父母其实已经下意识地选择了对孩子最好的育儿法,而且这种选择会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父母的目标很简单:让孩子未来过得幸福快乐,希望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从本质上来说,父母选择怎样的育儿方式,不取决于父母小时候的经历,而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现在与未来的预测。
做父母的为什么会焦虑呢?育儿过程为什么加入如此多的功利和企图呢?那是因为我们对未来有太多担忧吧。如此说来,当前的我比十年前焦虑,所以选择了给小丸子选择了早教?
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两句跟教育有关的话题。根据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以及现实的家庭条件、获得的教育资源不同,想要一路出类拔萃进入名校的确不容易,但是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良好的教育与是否毕业于名校无关。
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感受过仁爱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真理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让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 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真正良好的教育。上面这段话引自于菲利普 B . 泽里库。
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