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都是暨南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暨南大学校友会 Author 暨二代
暨南大学
公众号ID:jinandaxue1906
关注
儿时听父母回忆 讲述
在暨南园的青葱岁月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长大后的他们“摇身一变”
也在这里启程
成为光荣的暨南人
没错,他们都是暨南人!
快快跟随官微君
了解他们与暨南的不解之缘
三代暨南人
浓浓暨南情
澳门校友中,马氏家族对暨大的发展是尽心尽力。马万祺、马有恒、马志成父子孙三代同为暨南人,先后受聘为暨南大学董事,多次捐资支持暨大,也为澳门的发展倾注心力。
马万祺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澳门工商界翘楚。1998年,他出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澳门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马万祺先生改革先锋称号。
1996年,时任暨南大学副董事长马万祺与夫人参观暨大校庆90周年校史展览
马有恒现为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自1992年至今担任暨南大学校友总会会长。他设立“马万祺博士后奖励基金”“马有恒校友工作奖励基金”,支持暨大发展人才,提升科研水平。自1993年开始,他每年组织暨大优秀学生访问澳门。28年间,先后有1000多名暨大学子赴澳门交流,把“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信息传播到内地、台湾和世界各地。
2016年暨南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上
马有恒为学校送上生日祝福
2017年台风“天鸽”过后,在马有恒与马志成的倡议下,澳门校友积极参与救灾活动,并呼吁各界投入到灾后救援之中。同时,成立“暨大校友会医疗义工队”(现为澳门恒爱医疗义工协会),建立长效机制为长者提供医疗义诊服务,统筹校友及社会各方力量,发挥澳门校友在医疗领域的资源优势。
澳门恒爱医疗义工协会
三代暨南人,浓浓暨南情。他们与暨南的缘分,还在书写。
“和父母报读同一所大学
的感觉挺奇妙”
父亲:过于岗,1990级工商管理(后排右)
母亲:李丹丹,1994级日语专业(后排左)
暨二代:过雨晴,2018级广电专业(前排中)
“暨二代” 过雨晴
和父母报读同一所大学的感觉挺奇妙的。刚入学的时候和父亲一起来学校逛了一圈,他给我指以前他住的宿舍,上课的地方,有时我路过会不禁想象当年他在这生活读书的样子。因为妈妈也是暨大毕业的,我从小就时不时和妈妈来兴安超市二楼买电影碟。
以后打算去上海读蓝带,学习法餐,然后开始做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希望未来可以像父亲一样优秀。
父亲(左一) 过于岗
当年高考录取比现在难,所以入学时是很兴奋的。感觉自己成年了,读大学已经是到了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了。“暨大校园与以前相比大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让我觉得新鲜、好奇。”
“我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母亲:廖淑清,1987级行政管理系
暨二代:甄智美,2020级戏剧影视导演
“暨二代" 甄智美
我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我跟妈妈都在暨南校园读书生活,可能我会走她同样走过的某条石板路,在同一棵树下面谈恋爱,但是因为读的专业不同,未来会遇到的发展或困难可能也会有所不同。这个”特殊的缘分“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希望梦想能在暨南开花结果!
母亲 廖淑清
廖淑清在校门的旧照
送女儿来到暨大像是回到了1985年第一天入学的感觉,自己好像也回到了18岁的年纪,满怀憧憬、满怀希望、满怀幸福,暨大给予我知识,让我一路前行。
廖淑清在教学楼前的旧照
暨大的校训“忠信笃敬”让我受益终生,暨南精神一直鼓励着我脚踏实地、勤奋好学,把知识落在实处,这一路奋斗以来取得的成绩都源自母校的栽培,感恩母校。
“我光荣地成为了妈妈的校友”
母亲:费健玲,1993级
暨二代:吕昊霖,2020级
”暨二代“ 吕昊霖
8月18日,我收到了暨南大学的录取信息,光荣地成为了妈妈的校友。妈妈告诉我,自1906年创办起,暨南的命运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三落三起,五度播迁,始终屹立于时代潮头,“忠信笃敬”这四字校训,将精神力量传给一代又一代的暨南人。
作为一名“00后”,我的梦想是要成为一名讲好中国故事的外交官。中国的声音,需要通过每一个中国人响彻世界,每一个人都应是国家的“外交官”。
母亲 费健玲
回忆起九十年代的暨南生活,至今我仍然觉得那是一段最纯美的时光,不可取代。在暨南园这座象牙塔里,那台关不掉的收音机刻下了青春岁月里最深刻的记忆。我在暨南园夜空的电波里,触摸到了我热爱的新闻事业。
我期盼年轻的校友们以暨南精神为砥柱,以暨南精神为动力,自强不息,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使命!
“爸爸变成了学长”
父亲:黄建中,1985级计划统计系
暨二代:黄昕玥,2019级统计经济学系
”暨二代“ 黄昕玥
小时候,就经常听说爸爸年轻时候率领暨大单车协会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当时就觉得暨大是一所能包容并且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的学校。
来到暨大读书后,有种爸爸变成了学长的感觉,感觉我和他关系更亲密了。因为爸爸当年对学校非常熟悉,能给我讲许多学校的历史趣事,让我更了解学校;我在暨大,也能跟他分享一些现在暨大的情况,和过去的暨大进行对比,然后我们共同感慨暨大这些年的发展之路,真是越来越好了。
父亲 黄建中
黄建中在校园的旧照
我在暨南园度过了丰富充实的校园生活,创办了暨大单车协会和新闻中心(社团)、参加了演讲辩论协会,并成为暨大第一批获得双学位的学生。
暨大四年的磨砺让我终生受益,从一个有点自卑的粤东“放牛娃”,成为了一个勇于面对各种挑战的“战士”。说真的,我对暨大充满了感恩之情。
左图:黄建中骑车去海南岛出发前在西门的留影
右图:黄建中参加校运会的照片
为了延续这种独特的暨南情怀,我希望自己孩子能够与暨大结缘。于是,很早就启动了我的“计划”,不时带着孩子到暨南园遛达,带他们看图书馆前,自己当班团支书时带领团员种的“三棵树”,到大操场讲述当年参加校运会万米长跑获亚军的“威水事”,逛蒙古包原址和明湖,谈当时的趣事,从小就打下“暨南”烙印。
如今女儿转眼已成大二学生,希望她好好利用校园资源和平台,“言忠信,行笃敬”,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暨南人”。
“对暨大充满了亲切感”
父亲:黄康生,1995级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二代:黄天儒,2020级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二代“ 黄天儒
小时候,每次到广州游玩或者办事,父亲总会带我到暨大校园里走走,到明湖旁坐一坐,给我讲在校园生活中的趣事,所以从那时起就对暨大心生向往。父亲对暨大的感情,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读过他的文章后,我也深受鼓励。
我觉得与父亲上同一所大学同一个学院,心情是十分激动的,这也是新闻理想的一种传承。有的时候,父亲还会带我参加校友会的聚会,和校友长辈们交流后,对暨大充满了亲切感。
父亲 黄康生
孩子,用你心中的爱和信仰,感悟这个时代的蓬勃与美好,用你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暨南大学滚滚向前的脚步吧!加油!
“父亲和哥哥都读过暨大
对我来说是有了多一份安全感”
父亲:胡建智,1984级医学院
哥哥:2017级医学院
”暨二代“ 胡智杰
2018级国际临床医学(右二)
父亲和哥哥都是在暨大学医的,他们读过暨南大学对我来说是有了多一份安全感,因为他们明白我的感受,有什么问题我问他们,他们能够马上回答我,也能够理解我,我很感谢他们。
他们跟我说在暨南大学读医挺不错的,我进来了之后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有很好的学姐学长,学校也会给我们不同的机会,例如参加义诊小组帮助老人,虽然过程做的东西不难,但是很有意义,我觉得这是一个我大学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
父亲 胡建智
我是1984年来到暨南大学,那个时候学校环境相对简陋,但是毕竟来到暨大是要念书的,学校师资方面还是很强,同学之间相处也很融洽。
到暨南大学学医是两个孩子自己的选择,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好医生,有好的医德,也有好的医术,这样才能对病人有负责任的医疗,我相信他们两个都做得到。
这些暨南之家的故事都好精彩!好想找个暨南媳妇,生个娃,让娃也考暨大。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我未来的孩子已经安排上了👌
还有哪些有故事的暨南之家
暨二代 暨三代们
快快留言告诉我们吧!
- THE END -
来源 | 暨南大学校友会
采访 | 陈联、苏星晨、刘文芳、郑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黎子毓 苏星晨 郑帆 李梅
责编 | 陈联 李梅 杜明灿
推荐阅读
1. 拥抱!独一无二的暨南之秋为暨南之家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