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特色扶贫之路 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副校长段翔谈定点扶贫青海化隆

实施“落地”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2-10-07

青稞米,三色藜麦,菜籽油,牦牛肉……这是位于食堂一层出口处的一间小小超市,来自青海化隆的特色产品整整齐齐摆满了五层的货架,尽管刚刚开业两周,但是超市已有了上千元的营业额,还有不少老师咨询预订。“扶贫不仅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任务,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扶贫超市内,我校主管扶贫工作的段翔副校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让扶贫产品走进校园,这也是学校在致力营造人人参与扶贫、人人支持扶贫氛围的又一举措。”

“七年累计投入资金820万元,引进帮扶资金973万元,培训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3500多名,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100余万元,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5.1%下降至2019年底的0.005%”,说起学校自2013年起定点帮扶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成果,段翔副校长如数家珍。翔实的数据背后,是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将每一项帮扶措施落实、落细、落地的不懈努力。段翔说,“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但更重要的是全体北地人把扶贫视作己任,自觉、积极参与的成果。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响应号召,勇担扶贫重任

作为最早参与扶贫的高校之一,自2013年起,学校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安排,定点扶贫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山大沟深,少数民族众多,属国家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接到任务后,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先后13次赴化隆县调研对接,共选派5名扶贫干部赴当地开展工作。

段翔副校长介绍,在帮扶工作中,马俊杰书记提出了扶在“面”上、扶在“点”上、扶在“事”上、扶在“根”上、扶在“心”上的原则,孙友宏校长提出了“广、实、特、精”的要求。今年以来,学校党委常委会每两周研究一次扶贫工作,分管校领导每周调度一次扶贫工作,组织编印《定点扶贫双周情况报告》,在学校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扶贫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为定点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发挥优势,探索特色扶贫

把准化隆县致贫的脉搏,立足学校学科、人才和科研的优势,打造脱贫攻坚的组合拳,七年来,学校逐渐走出了一条“地大品牌”的特色扶贫之路。

教育扶贫,聚焦“扶志扶智”。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是脱贫的治本之策。在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四大品牌项目:“大山里的蒲公英”支教、“化隆学子进北京”三热爱一团结主题活动、“雪莲花”系列捐资助学、“启智育能”系列培训,形成了“转变落后观念、提升教育水平、做好学生帮扶”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六年来,累计发放奖助学金83万余元、直接帮助贫困学子1000余人;266名大学生志愿者赴当地开展支教和社会实践,累计服务时长25000小时;72名化隆县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来京参加主题活动。段翔说,72个孩子来到北京,参观天安门,见证庄严的升旗仪式,他们就像一粒粒火种,把见闻、感受带回家庭、家乡,点燃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走向外面世界的渴望。2019年,在我校驻村帮扶的知海买村,朋毛才旦、月吉措和周洛加3名长期接受资助的学子成功考入大学,教育扶贫喜结硕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师生就开始结对帮扶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学子,从小学一直资助到大学,”段翔说,“我们今天的定点帮扶,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代代北地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社会的责任。”

消费扶贫,拓展增收模式。学校通过集中采购和帮助销售两种模式,不仅将化隆县特色农产品推介给全校师生和校友,而且成功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收入,帮助贫困群众显著增收。校工会、后勤集团、会议中心等部门依托教育部“e帮扶”平台、农校对接平台、“扶贫832”平台等渠道,集中采购化隆和其他贫困县特色农产品共计470余万元。

2020年初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各项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在这种形势下,消费扶贫工作仍然实现了大跨步:知海买村合作社成立,“青食工坊”电商平台上线。5月,学校在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中发出了“我为扶贫做贡献”的号召,师生参与热情高涨,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在教育部“e帮扶”平台选购了100余万元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以190万元的贡献值,稳居高校榜单第二名。段翔感慨地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体现了全体北地人将扶贫责任实实在在扛在自己肩上的精神,无论是对帮扶对象,还是一线做帮扶工作的同志,都将会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

党建扶贫,汇聚校县合力。我校派驻的扶贫干部在化隆县成立临时党支部,作为校县对接的桥梁,实现支部共建,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凝心聚力作用。2019年,全校共有16个教工党支部63名党员干部到化隆县进行支部共建,开展知识科普、调研座谈、植树造林、修建护坡、人居环境整治、慰问贫困户、修建图书馆等系列活动。2020年,学校投入102万专项党费,开展“党建+”特色扶贫项目,推行“学校党组织+乡镇党组织”点对点联村结对发展模式,遴选出的7个二级党组织,精准对接化隆县昂思多镇、巴燕镇、甘都镇、石大仓乡等6个乡镇村党组织,党建引领、科技筑基,实现组建一支团队、打造一个项目、带动一批贫困户的帮扶模式。

科技扶贫,改善地质环境。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地质灾害频发,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对化隆进行了全地域的地质灾害普查,发现100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的隐患点夏琼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为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在当地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尊崇的地位,我校组织专家,协助化隆县申请“特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项目”,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经费总额1400万元,经过集中治理,有效地消除了化隆县夏琼寺滑坡体的地质灾害隐患。

产业扶贫,发展造血经济。拉面经济是化隆县的一块金字招牌,全县30万人口中有12万人从事拉面经营相关工作,但是拉面产业品牌观念淡薄、产业化进程慢、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服务滞后。举办拉面培训班,邀请化隆县拉面致富带头人来校培训;推动拉面进食堂,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段翔说,“学校现在的工作真正是扶在‘面’上,打造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的拉面产业,我们的目标是使这一碗面发展成为化隆人民的‘幸福面’”。

畜牧业是化隆县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化隆县的牛羊肉产量丰富,品质优良,但是多年来,当地产当地销,一直是化隆牛羊肉市场的现状。如何让化隆的优质肉类产品走出化隆,走出青海?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派出专家进行深入调研,探索出一条“三提升三带动”的扶贫模式:提升生产规模,上游带动农户增收;提升产品质量,中游带动企业增效;提升品牌形象,下游带动产业增质。在这一模式指导帮扶的三家企业,累计增收960余万元,其中的福顺德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牛羊养殖、育肥、屠宰、加工、销售及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肉类加工企业,2019年公司产值同比增长50%以上,成为化隆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巩固成果,筑牢振兴基石

2020年4月20日,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进入常态化之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化隆县获批退出青海省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主要任务。2020年之后的“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如何做?

“脱贫攻坚收官后,我们帮扶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决定扶贫成效能否巩固、扶贫成果是否持续的关键阶段,”谈到未来的工作思路与谋划,段翔副校长说,在2019年年底召开的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将定点扶贫作为未来一段时期重要政治任务进行了部署,在《落地行动档案》中进行了专题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举措:以“落地行动计划”为统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同时,扎实推进常态化扶贫工作,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动化隆县以及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依赖于我们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和有序推进。‘落地行动’要体现在扶贫政策的制定上,更要体现在每一个扶贫项目的安排上。”

加强学校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制度机制,围绕“激发内生动力”和“造血式扶贫”,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帮扶,在特色产业扶持、基本医疗保障、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实现突破,在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奖助学金资助、帮销农产品等方面不断优化,打造高校特色扶贫实践的升级版和加强版,同时,在帮扶成效的可持续性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转变和就业技能提升作为重点攻克难题,在政策落实、资金投入、人员安排和项目实施等多个方面实现倾斜,推动精准帮扶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真正稳定帮扶成效,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段翔副校长说,“扶贫不是几个扶贫干部和几个部门的事,要动员全校各方面的力量,专家参与扶贫,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成果应用到扶贫事业中;院系参与扶贫,把党建+的成果扩大到更多的乡村党组织;教师、学生、校友、社会力量,全部动员参与扶贫,汇聚成脱贫攻坚的浩荡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就在今年的9月30日,由我校牵头,10所资源环境类高校组成的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立,这是从一对一定点帮扶到组团式帮扶攻坚的转变,联盟将立足“生态扶贫”,构筑强大的脱贫合力,在服务脱贫攻坚国家重大战略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推荐阅读


马俊杰书记一行赴化隆县调研扶贫工作

扶贫攻坚 | 一组数字告诉你,北地扶贫多给力!

扶贫攻坚 | 董铁柱同志获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北地印象 | 北地扶贫大事记

世界粮食日 | 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共建美好“食”光校园

扶贫攻坚 | 庆化隆脱贫摘帽,念北地七年同心

扶贫攻坚 | 知海买第一书记“炼”成记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观看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美编 / 吕松卓

责编 / 吕松卓 李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