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吕庚育=?
勤学奋发,回报社会
担任顶级期刊会议审稿人
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2项
参与NSFC等项目9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获评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获国家奖学金、智瑾奖学金
研究生最高荣誉“知行奖”
他,就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
吕庚育
自入学以来,吕庚育勤奋刻苦,认真完成实验室各项科研工作,积极带领低年级研究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截至目前,他已经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积极参与研究领域内学术工作,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和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还在多个国际顶级会议做论文报告。
他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突出,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1次、智瑾奖学金1次、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秋琦奖学金1次、并2次荣获北京交通大学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
吕庚育时刻铭记老师的教导,每每提起,他都感激不尽:导师经常会把他看到的启发性比较强的论文分享出来,每周进行一对一讨论研究进展,甚至提供研究想法和思路,可以说每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
吕庚育在入学以来先后担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级硕士计科2班和2018级博士班党支部书记。作为研究生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工作方面,他的准则是“在其位谋其事,学生干部仅仅是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沟通桥梁。同学们选择了相信你,就必须替大家发声,为大家的利益着想,这一点很重要。”
吕庚育在担任硕士计科2班支部书记期间,注重培养支部党员初心精神,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联系10余个基层党支部,带动200余人参与初心教育,引导大家回味入党初心、学习红色初心、品茗时代初心,该主题党日活动获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七一表彰”一等奖(唯一获奖支部)和北京市“红色1+1”活动优秀奖。
在担任18级博士班支部书记期间,注重发挥党支部组织力,着力推动“党团班舍”协同共进,促进“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发展。两年来,他所在班级博士生学术成果丰硕,使18级博士班党支部作为学校唯一研究生党支部被北京市教工委推荐至教育部参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荣誉称号;他所在集体获评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班集体2次,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团支部1次,班级优秀卫生宿舍数十次;其个人也获评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2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次。
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是吕庚育自身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吕庚育说国家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缺口还是蛮大的。希望自己能够乘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提高竞争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
“科研是自我价值的不断实现,是我未来求职就业的重要支撑。我从不期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人,也不奢求自己能够改变世界。只希望自己能够在生活中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努力去实现一点点小突破,如果有机会也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对于科研过程中的困难,吕庚育也有自己的小窍门。科研不顺利的时候,就做些其他事:散步、吃喝、睡觉、打游戏或者去学点别的技能,和好朋友吐槽一下自己的困难,不紧绷自己,适度安排生活。“有时候,遇到困难死盯着它,可能根本想不出来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还不如干点别的,有些时候就是灵光一现,问题就解决了。”
此外,他说:“科研也不是完全枯燥的,有时候一些偶然的惊喜,或者持续努力而获得的成功,对自己都是很好的激励。”
在理论学术研究基础上,吕庚育不忘着眼于产业实践,努力践行知行合一。他累计主持和参与各类项目11项,其中主持研究生创新I类和II类项目各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类项目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他还担任一家公司技术顾问,为公司产品提供技术支持,该产品已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对于科研、工作、项目之间的冲突,他谈到,“这是截然不同的事物,也需要截然不同的心态来对待,但是我觉得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冲突。当然,最忌讳的是懈怠和应付工作。
吕庚育热情开朗,为人豪爽,待人友善,长期致力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他注册成为北京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100余小时;他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累计无偿献血10余次,获评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他助力山区教育脱贫攻坚,参与贵州山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爱心支教活动,联同朋友长期资助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山区学子,累计筹款数万元。
回忆起自己的支教时期,吕庚育说:“我送孩子回家的时候,山区的山雨山风说来就来,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不到10岁孩子每天上学路。”
“这是我热心公益的初心。”吕庚育说:“我觉得教育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虽然我的能力很小,但是如果有幸有一个孩子因此而努力奋斗考入大学,走出大山,真是人生一大乐事!更何况我也是一路通过受教育走到现在。”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吕庚育坚信:青年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自己勇往直前的拼搏,更体现在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所应承担的责任。
勤学笃思,知行合一
吕庚育用自己的故事
展现着交大人的精神风貌
交大+吕庚育=?
答案就在他的行动里
那就是
追求卓越 挑战无限
主体框架:围绕“初识交大”、“交大岁月”、“交大烙印”、“交大情结”等主题展开。
写作要求:体裁不限,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语言精练朴实、叙事生动活泼、情感真挚自然,鼓励各类创新性表达。
投稿方式:于8月10日之前发送至邮箱bjtuxmt@bjtu.edu.cn
夏的热情仍在延续
秋的温柔悄然而至
小微团队期待着
兼怀热烈与细腻的你
更多详情请戳链接
小微团队正在满心期待与你的相遇
快来填写报名表加入我们吧!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资料 | 北京交通大学研工部
通讯员 | 李兴友
排版 | 况文君 刘鸿妍
本期编辑 | 罗雯娟 贾卓瑾责任编辑 | 龚家琦 唐朦 秦岸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