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大欢迎你!110年前,中国第一座专题博物馆诞生在这里!



110年前,民国初肇新旧杂陈的时代

在交通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前身)校园内

诞生了中国第一座专题博物

通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博物馆之一

其创办时间仅次于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交通部博物馆开馆时之摄影





01
中国第一座专题博物馆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虑及当时“北京首都尚未有博物馆之设立,乃议先筹备博物馆于北京”。是年7月,在蔡元培倡导主持下、鲁迅热心筹划下,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北京国子监旧址成立,这便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同是7月,交通部成立;8月19日,袁世凯公布《交通部官制》,其中第六条第二款便是“关于交通博物馆事项”。交通博物馆之筹划,仅仅比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的成立晚了一个月。


筹备之初,交通博物馆附属于交通部总务厅。由于交通部接管了原邮传部的“路政、邮政、电政、航政”四政,因此博物馆也规划分为“路、邮、电、航”四门,并计划各门分头筹备。1913年7月9日,《交通博物馆筹备大纲》颁布,定筹备期为一年。此间,统由次长督促进行,原计划各门置主任1人,但权衡路、电、邮、航四政之缓急,认为“以铁路潮流为最激,而铁路机关又为最繁,议决于本年度先从铁路一门筹备。馆屋暂不建筑,借用交通传习所为筹备场所,预计开办经费二万元,由国务会议通过。”7月14日,交通部委任署技正华南圭为博物馆筹备处主任(路政门主任),并颁布《交通部交通博物馆筹备处细则(路政门)》,下设总务、图算、装置三课,具体事务涉及:调查本国各铁路之事物,搜罗并准备各铁路应陈列之事物,搜罗并准备雏形、图画、表线统计及历史,向外国征索雏形。


1914年10月10日,博物馆正式成立,馆址设在交通传习所内。交通部作为主管部门十分注重对交通博物馆的监管,多次以训令、指令形式要求该博物馆呈报“每月参观人数”“添置物品、人员进退,以及每月经过一切事件”,并要求其将陈列物品“分别造册呈部备核”。自1915年起,博物馆也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中最核心的《交通博物馆章程》经历三次修订。

▲1914年交通博物馆陈列室

1914年11月,铁路协会会报上登载了一篇名为“交通博物馆参观记”的文章,由此可一窥当时交通博物馆之盛况:

自从听说交通博物馆开幕,会报记者非常想去参观,从友人处得到了参观券,便“兹以入城之便,遂携券赴李阁老胡同。”到达门前,见悬挂有“交通博物馆”的牌子并书有参观时间,于是问了看门人馆场所在,到馆门前,记者形容馆门“颇壮丽,门额上有铁路门博物馆字样,于是始知该博物馆为铁路门之博物馆。” 博物馆用绳子区分路径,共有工务股、机务股、车务股、总务股四处。工务股模拟铁路线路,墙上悬挂各种道钉及关于各种工程用的工具零件等。机务股门上悬挂着机车全形油画和唐山制造厂油画,“全图绘颇精致类似照片。”车务股屋内陈列品为国有各路每里每货运价格比较表和京汉等各路营业一览表及各类如行李称轧票机等。总务股陈列各种照片及书册。还设有游人休息室。

随着展品的不断扩充,交通传习所之旧屋已不敷分布。1916年,馆址迁至交通传习所南面旧屋,另辟新门,以图稍得宽敞。三年后,博物馆向交通部提出将原有铁路门改为路政股,另添设邮政、电政、航政三股。交通部以“路政司技正韦以黻、邮政司技士谢式瑾、电政司副科长王荫承、航政司佥事张铸分充四股主任,修葺馆舍,蒐集邮电航出品,次第陈列”。虽然路政仍是博物馆中坚力量,但至此规划中的博物馆基本成型,可以称之为是一所较为完备的交通博物馆了!


02
博物馆与交大的渊源

民国交通部的这座博物馆从创建之始就深深地打上了交大的烙印。


在这张民国二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中可以看到,北京交通大学前身交通传习所坐落在南海之滨的府右街以西、李阁老胡同东端以南,整个校区位于交通部之东北,二者一墙之隔。所以,当时交通部开办博物馆之处,其馆址即位于交通传习所内。前文中那篇“交通博物馆参观记”中提到的“携券赴李阁老胡同,到达门前,见悬挂有‘交通博物馆’的牌子”的描述可知,当时进入博物馆的入口是设在李阁老胡同、即传习所之北门所在。

▲民国二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中交通部与交通传习所位置

▲1917年交通博物馆全体职员合影

博物馆筹备和创立都与华南圭的努力密不可分。1913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朱启钤签发交通部第99号委任令,委任交通部技正华南圭为交通博物馆路政门主任。次年,时任交通总长梁敦彦签发交通部第1781号饬令,交通部技正华南圭充任交通博物馆馆长。


华南圭是一位出色的铁路工程师,也是一位优秀的铁路教育家。他早年曾就读于沧浪亭中西学堂并在此学会法文,后考入京师大学堂,1904年由清政府选派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公益工程大学(Travaux Publics)学习土木工程,1908年获工程师学位,1910年学成回国,1911年参加学部游学毕业生考试并取得优等成绩,被清廷授予进士出身。1913-1916年,他在交通部任职的同时还担任着交通传习所的教务主任兼图画教员并且负责教授专为陆军军官设立的铁路工程讲习班。在此之间,他不仅创办了学校的土木工程学科,还在讲授课程之余编写了一套中文教材,成为我国最早的现代土木工程中文教材之一。

华南圭在自己的略历手稿中写到:“民国二年夏至八年夏,历充交通部技正科长,考工之外,协助部长筹画扶轮学校,又于邮传部旧有之管理学校内,添设土木科,用英法两文教授,自任教务长,课程准大学,而加以事实经验之训练,于是创设交通博物馆,广制各种模型,以资试验,与大院内铺设圆形轨道,比例五分一之小机车,以动一如大型机车,车站设备,有岔道号志水塔水鹤等;道岔号志联动,与实物无异。黄河大桥,在津浦线上者,模型齐全,挑梁完全明显,其在平汉线上者,只陈列螺椿之桥墩,未能作全桥之模型,因该桥总长三公里,无大厅可容之也。其他各种钢梁、板梁及球梁,托式及提式,各备一格。所有桥路车辆之配件,均以实物陈列之。”

这段珍贵的文字不仅记录下博物馆的各类陈设,还道出了博物馆与传习所更早的渊源。在博物馆正式成立之前,华南圭即“加以事实经验之训练”为学生教学创办了交通陈列室。这与华南圭在法国讲究实际经验的学习经历密不可分,也成为另一层博物馆创立之意义。


在华南圭的筹划下,博物馆筹备处广泛征集中外模型物品,包括铁路工务、车务、机务、机械仪器等各项。在对博物馆筹备进行的考察过程中,华南圭发现京奉路之唐山、山海关两厂制工匠均有闲暇,请该路代制模型,以增博物馆之陈列品。


1927年.北伐军克复幽燕,民国政府南迁。5月16日,民国政府于南京成立“交通部”。交通部以交通大学北平管理学院为研究交通学术之机关,研究讲习过程中尤须有实物以参考互证,于是将前交通部育才科旧址及交通博物馆均划拨给交大平院管辖。


这次划拨,使得博物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交通部属博物馆转变为一所高校博物馆。学院接收博物馆后,力事经营,以求完美。除沿用交通博物馆之称谓外,它还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博物馆”。


1928年11月,民国政府成立铁道部,交通大学隶属于铁道部领导,铁道部部长孙科先生兼任交通大学校长。这一时期学校经费增加,在之后八年时间里较大规模兴建新校舍。此间,北平管理学院院长徐承燠、博物馆馆主任张剑秋先生等人对博物馆的扩充整顿尤具热心。先是修葺馆址、整顿各项陈列品,后专门建设新馆。

▲1930年博物馆职员合影

在1932年发行的《交大平院二十三周年纪念特刊》中有一篇小文提到了当时博物馆的情形:

对于本院不甚熟悉的人们,或许以为交大铁道管理学院是一所工厂,在这里度着生活的人们或许如机械般地枯燥平淡地工作着。对于他们这种观念,用不着什么雄辩。假使他们有机会来一趟地话,当他们一跨进校门,就必然立刻证实这种想像的错误:圆周形似地一圈矮柏树,围着一所小小地花园,花园的边界是一圈铺着绿草的土方,上面有一条轨距仅及一尺的小铁路。圆心的所在——花园的中心——是一间白色的平屋,里面保存着目击本院自呱呱落地以至于孩提以至于成人的中国第一火车头Rocket of China……

字里行间所见,平房前的那条小铁路和中国第一机车火车头是每一位交大学子的校园记忆。


1935年,学校因博物馆馆舍“均系旧式房屋,加以改建,不合应用”,“为谋该校学生实习及引起关心交通事业人士之兴趣起见,筹得一部分经费,从事重建”。在新馆建设过程中,为了便利本院各班学生随时研究博物起见,还特设了博物馆研究室。新的三层图书博物馆于1936年建成竣工,其一层为博物馆、二三层为图书馆。如今,从这些照片中依旧能窥见这座歇山屋顶垂直相贯建筑的复古之美。

▲1936年竣工的博物馆(一层为博物馆,二三层为图书馆)

划归学校所属的交通博物馆继续向社会开放,各界来馆参观,络绎不绝,颇负盛名。以后不断扩充规模,既供校内学生学习所用,又为铁路专家进行技术研究,还向市民普及铁路知识与科学技术。

03
丰富的藏品

据记载,早在1917年博物馆的陈列品数量就达到了3000余件。这些藏品大致包括三类:其一为铁路、桥梁、水底工程气箱、互锁机关等各类模型;其二,为汇集各路之图表;其三,为机车、桥梁构件、管阀等实物。


1928年,国民政府交通部接收北京旧交通部档案时,形成《交通部技术官室交通博物馆陈列品案卷清单》,其中“陈列品清册5本,计陈列品8528件;收存品清册1本,计收存品909件”,藏品总数已近万件之多。


1929年,院方考虑到“学生对于实际方面之参考,极为缺乏”,进一步筹划图表书籍和模型标本等藏品的征集。一方面,以“西湖博览会关于铁道交通方面模型标本用具等件搜集极多,该会现已闭幕,拟即请其捐送或借用”;另一方面,“向各路局征求”。在征集过程中,为了“俾利学子之研究”,在获取模型实物的同时,也索要了工程之蓝图。


在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中国博物馆一览》书中,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博物馆(英文名为Museum of Communications, Peiping College of Railway Administration, Chiaotung University, Peiping)以民国二年前交通部创办的元老身份列入其中,馆内物品之丰富,在当时闻名于国内外。书中记载条目和数据如下: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博物馆


地址:北平府右街二十五号

成立年月及沿革:民国二年,前交通部创办

建筑:为中国式旧建筑,加以修理;现正拟另建新馆舍。

性质:交通模型。

组织:国立。设主任一人,事务员二人。隶属于该学院。

经费来源:铁道部款,由该学院支付。

所藏物品性质及数量:(一)交通模型,1233件(二)物品,2430件(三)图表,175种。

设备:设有研究室等

出版物:无

职员姓名:李荣芬(主任),黄际鸿(事务员),贺勋等。

▲《中国博物馆一览》一书封面和内页照片

▲博物馆各陈列室照片

▲博物馆铁路门机务股陈列

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当属光绪七年(1881年)改制的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被誉为“龙号”机车。


“龙号”机车是我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使用的第一台机车,它的出现拉响了中国近代工业铁路运输的第一声汽笛。1916年,“龙号”机车退役后加盟博物馆。

▲中国第一辆机车--“龙号”机车

▲陈列在博物馆的“龙号”机车

▲博物馆中陈列的铁路机车(左)、博物馆小机车开通时的情形
当时,博物馆内还设有飞机陈列室。1929年,国立中央博物院历史博物院将意大利东亚初次成功试飞的一架单叶式飞机赠与交通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认为:“此项飞机,虽在航空史上有重大价值,但陈之本馆,性质似稍嫌宽博,如移陈交通博物馆,则极为适宜”。

▲飞机模型

除此之外,博物馆的珍品馆藏还包括正太铁路小机车、平绥铁路爬山式大型机车模型、平汉铁路与津浦铁路黄河桥模型,其余车站职员腊像、各种机车货车模型、各类汽船模型等“俱属精是真奇,外间不易见者”。有趣的是,在圆形铁路线上机车模型还能够继续燃煤行驶。有文章曾回忆道:

“最惹人注目而感到最有趣的,莫过于那条有动感美的圆环火车轨上行车的运转……由一个司机坐在一座迷你型的小火车头上,开动着机器、鸣着汽笛,在不断地鸣声中,周而复始地飞驰过若干站台和平交道”。

▲博物馆展品之一——铁路车站模型

▲博物馆展品之一——黄河铁桥模型
1915年,美国举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我国与会之交通出品,即以博物馆陈列品为基础。这是中国铁路第一次走出国门,让全世界看到。当时博物馆馆长华南圭出任中国交通展品筹备处处长,博物馆展品中的各种大桥涵洞等参展品最终获得了大奖章1枚、名誉优秀奖章2枚、银奖8枚。这不光为中国争得了荣誉,还一度刺激了中国实业的发展。

▲万国博览会上的中国交通馆
04
消亡与传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学校校址最初被日寇某无线电通讯部队所占用,半年以后又改为北平城防司令部占用,最后被日寇航空修理厂占用。在日寇占用期间所有校内的图书模型等设备都被送至怀仁堂暂行存放,后来日伪成立了北平工业学院,遂将本校的全部图书与模型等移入该校使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即着手准备复员工作,在回收校产过程中,只回收图书数十册,模型若干件,其余图书设备大部分散失。那辆镇馆之宝“龙号”机车也神秘消失了。至此,关于交通博物馆的记载戛然而止。而今我们只能从这些残留的文字和影像中一览中国第一个交通博物馆的风采。


1951年,为存放和陈列当时的全国铁路展览会展品,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重新建立了铁道陈列馆,面积约1800平米。文革期间,改为援外仓库。1978年4月修复,改名运输设备教学馆。


1972年至1975年,对运输设备教学馆进行整修和补充,在培养坦赞铁路铁路运输专业留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坦赞留学生在设备馆学习
1978年后,运输设备教学馆持续丰富展品,完善实践教育体系,在学生培养、交大精神历史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士宣教授在设备馆给学生上课

▲秦作睿教授在设备馆给学生上课

2009年后,运输设备教学馆在相关部门和学校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每年承担本科生直观教学任务,接待国内外参观、交流、访问万余人次,已成为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在2021年更名为“交通运输科学馆”。








参考文献

《北方交通大学校志》编纂委员会. 北方交通大学校志[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北京交通大学特藏文献部.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博物馆溯源.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官微 2019-05-16

常华. 华南圭:中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J].北京档案,2013(03):54-55.

华南圭. 华南圭选集[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1.

华新民.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华南圭[J].建筑创作,2009(4):192-199.

李金全. 民初交通部研究(1912-1916)[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0.

李守义.民国时期国立历史博物馆藏品概述[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3):139-157.

梁丹.北京博物馆工作纪事(1905年——1948年)[J].中国博物馆,1992(3):84-94.

刘迪.民国时期交通博物馆史事考[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7(3):82-90+96.

史勇.民国高校博物馆探要[J].博物院,2020(05):69-80.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庚午级毕业纪念册(1930年版)

中国博物馆一览-1936年版

交大平院二十三周年纪念特刊(1932年版),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学生自治会

北平交大周刊, 1933-1937各期

Moder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port presented by Mr. C.T. Hsia, special commissioner of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of Peking, China, to the Panama-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Palace of transportation, 1915.

北京交大欢迎你!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出品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作者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马蒙 

部分资料 | 交通运输科学馆(通讯员:罗昊)

感谢 | 华新民女士提供素材和提出的意见

本期编辑 | 易虹宇 郝子越 余科含

责任编辑 | 何菲 龚家琦审核 | 袁芳

为交大点亮666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