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漏的功德、圆满的大福报,一定要向内求,外面没有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六 显见不杂

上面经文,世尊从正面从反面,极力地辨称,见性不是物象。不是物象,说【云何非汝】呢?这四个字是总结。接前面,假如你实在是不见佛不见之地,那么这个见性自然不是物象。既不是物象,不是你自己的自性又是什么呢?自性才是自己本人啊。自性与宇宙万物融合在一起,只要见了性了,一切功德圆圆满满,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啊。

请看下面经文:【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

这一段是世尊从反面说明物象不是见性。前面四句的意思是说,你现在见到物象的时候,你以为是一物,以为这个见性是一物。见性如果是一物,见性能见,它、你见在物象上,见性现在在物象上,它见到物象。那么那个见性这个物,当然能见你啊,所以说【物亦见汝】嘛。

要果然是如此啊,诸位晓得,物象是无情之物啊,能见,见性是有情之物啊,那有情跟无情就混杂分不开啦。什么叫有情?什么叫无情?这就混乱,不能够辨别了,所以叫【体性纷杂】体是物体,性是讲见性,物体跟见性分不清了。

后面这个三句,是说,要果然是这个情形,那麻烦大了。你阿难见佛的时候,佛见阿难的时候,阿难的见性在佛身上,佛的见性在阿难身上,到底哪是阿难哪是佛呢?人我不分啦。人我不分了,说【并诸世间,不成安立】啦,世间相就破坏了。这是举假设的例子来讲,有情无情不能分辨。这是阿难尊者把见性误会认作物象,这是迷而不觉啊。所以佛举这一个假设破除阿难的疑惑,叫他开悟。

【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前面两句说,现前你见到物象,见到万物,你见到我,这个时候,一定是你自己见性之见呢,并不是我的见性帮助你见呢。那么这样看来,你跟我清清楚楚啊,你是你,我是我嘛,这是「世间安立」呀。有情众生与无情的万物,哪是自己?哪是物象?在佛法里面讲,哪是正报?哪是依报?物象,自体,清清楚楚,并不混乱。

那么由此可知,见性跟物象,决定没有混杂的迹象。像前面所讲的一样,纵然我们见到「四天王宫」,以至「草芥人畜」,无不是自己「见性周遍」,总不属于物体,也不属于释迦牟尼佛,那么这不是自己见性是什么呢?所以佛在此地这也是这一段最后的结论:

【见性周遍,非汝而谁?】末后这一句话带着有责备的口吻:【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这一大段是讲见性不杂。前面两句是说阿难自己怀疑真性,这就是迷呀,本来是清净自性,他怀疑与一切万物混杂。末二句是说真性是你本来具足的,性本在你啊,你不以为这是真,还要找我来给你做证明。前面阿难问了,云何得知是我真性呢?阿难有这么一句问话在前,怎么晓得这个见性就是我自己的真性呢?还要找释迦牟尼佛来给他做证明。

这正是说出,不了真性,不应当离自性到外面去求啊。阿难这是求佛啊,佛有没有给他?所以诸位要用功夫在哪里用呢?要在内用啊。向外求,到结果是一场空,一无所得。向外求,给诸位说,我们查遍了经论,只能求人天有漏的福报。向外求,求人天有漏福报,而且这个有漏福报是有限的。要求无漏的功德,要求圆满的大福报,无量无边的福报,一定要向内求,外面没有。

虽然佛法里面常说广结善缘,你无心地与众生结善缘,是称性的;有意与众生结善缘的,是有漏福报。看到别人呢,法缘很盛,他结的缘多啊,我要赶快地结缘,将来我的这个法缘比他还要盛,这个心就错了。攀缘心、嫉妒心、好胜心,你看看哪一样是真心?!所以就错了。广结法缘要随份呢,不是有心有意去做的呀。所以换句话说,一定要以清净心修,不可以用分别心,不可以用执著心。要用嫉妒心、好胜心,那更错了。诸位必须要记住,嫉妒心、好胜心修福,到哪里去享呢?阿修罗道去享。阿修罗道有福报,但是那个嫉妒、嗔恨的脾气改不了。阿修罗的福报享尽了,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都要堕恶道。为什么呢?到了阿修罗道只享福,不再修福。而所造的呢?是罪业。福享尽了,罪业现前了,他往哪里去?所以修福要用清净心,再殊胜的好事,都要用清净心,随缘随份去做,而不是勉强去做的。

如果要讲真正的修行,一定是在自己边上。楞严经讲的太清楚了。千言万语,归根起来只一句话,舍识用根!你就法法具足了。从早到晚二六时中,用六根的根性接触外面的境界,这个楞严经你就真得受用了,那你是信受奉行。诸位这样的修行,你是修什么呢?楞严经里面讲,你是修楞严大定。眼见一切色相修楞严大定;耳闻一切音声修楞严大定;身接触外面境界修楞严大定。你看楞严大定多活泼,多自在。见色闻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是楞严大定呀。见色,在色相里面,起心动念了,落在第六识、第七识去了,那就不是用见性见了。见性见,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是见性见。眼见色相如此,其余的四根对境界也是如此。这是我们应该要明了的呀,应该要学习的。真正学佛的人,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训练,这叫真修。过去我不晓得这个道理,眼见色,会在色相上起分别;现在我晓得这个道理了,来练习,练习眼见色不分别。不分别是平等,分别就不平等了。给诸位说,这叫用功夫,这叫修楞严大定。这种功夫用在念佛上,叫修理一心不乱。

这种功夫是要自己去修的,别人帮不上忙。佛菩萨,大菩萨们,他要能帮得上忙,他早就帮我们成就了。帮不上嘛。什么时候把自己这个心修平了,在一切万法当中,心平了。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成佛了。平等心是真心,不平等的心是妄心。妄心起伏不定,平等心是永远不变的。不变的叫真心,会变的叫妄心。

在本经一开端,阿难尊者所提出的问题,指出修学的目标在无上道。佛这才教给他,你要想成就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纯真无妄,那么要修无上菩提从哪里修起呀?从发心修起,就是因地心与果地觉一定要相应。无上菩提是不生不灭,那咱们只有真心是不生不灭。要以生灭心求无上菩提,决定办不到的,这个话说得清清楚楚。那么我们要取无上菩提,必须用自己的不生不灭的真心。真心在哪里呢?经文一直讲到此地,这个十番显见就是说明,见性就是真心,见性不生不灭。真心用事,就是用见性用事。知道见性是真心了,这六根的根性都是真心,都是不生不灭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嗅性、尝性、觉性,都是不生不灭的,同一个性。

古德教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诸位要是能够记住这两句话,唤醒自己,你的功夫就会有进步了。见色的时候心动了,适合自己意思起了欢喜心了,不适合自己意思心里不高兴了。这叫什么呢?这叫念起。念起不怕,为什么呢?无始劫来的习气,不可能不起念嘛。你不起念,那你就成佛了嘛。念起了怎么样呢?立刻觉:“我又错了,又落在六、七识去了。”你一觉啊,这个念头马上就没有了,又恢复到平静了。初学的人是念念起伏,就念念觉悟,把你这个心压平。

最初开始修,给诸位说,要先把得失心啊,把它压平。为什么呢?这是最粗最重的现象。得到就欢喜,失去了都伤心啊。什么时候把得失看平了,无得亦无失,你这个在境界里面,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啊,就平息了一大半了,粗相就平息了。这个给诸位说是真用功啊,真正的功夫啊。那个持斋念佛,修了种种事相,给诸位说,那都是释迦牟尼佛哄哄小朋友的,叫他别哭。为什么呢?给他讲真用功夫,他不会,他也不懂,他不上道,所以黄叶止啼啊。

楞严会上,这是根机成熟了,懂得事理了,才告诉你真正的修行法,不是斤斤两两执著那些事相。为什么呢?执著全是错的!起心动念了,落在这个第六意识里头了。所以律仪的戒律是小乘,小乘用第六意识,不在大乘。大乘的戒律在清净心,不在事相上。为什么?他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所以黄叶止啼是对小乘人讲的。小乘以下,童子无知,利用这个方法来教他。大乘佛法里,一乘佛法里,决定没有这些相。

在一乘佛法里,一再告诉诸位,他修的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含摄在其中。五分法身,难道还在清净心之外吗?!说老实话,小乘的五分法身,并不清净呢。为什么?他有执著,他执著有戒、有定、有慧、有解脱、有解脱知见。他心里真有,有就不清净。大乘佛法里,正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啊,不但五分法身这些名相没有,诸佛菩萨名相也没有。这个真正是生佛平等,万法一如,这是究竟法。小乘永远达不到这个境界,为什么呢?就是他的固执不能打破。择善固执,诸位要记住,人天教啊,小乘教啊,不能用在大乘、一乘法里面呢。为什么呢?善与恶是相对的,择善固执还住在相对的境界里。相对非真实,所以是人天小教。

这些道理要是不懂,要是有疑,就障碍我们明心见性,障碍我们念佛的功夫。所以这些事理都要明达,要明了、要通达,我们菩提道上才没有障碍。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做到事事无碍,法喜充满呢。有忧虑、有烦恼,是有疑啊。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那人怎么不自在呢?怎么不欢喜呢?所以向上一着这桩事情,只在自己不在别人。要求自己,不能在境界上求。

十番显见到此地,我们讲完第六段。下面一段「显见无碍」,这一段呢,还是阿难听了前面一段,又起了疑问了。疑在什么地方呢?怀疑在前一段佛开示的见性周遍。这是真的,但是他这一问问得好。既然见性周遍了,我们现在看看我们的见性,好像是有障碍。为什么呢?你看我们在讲堂里面,隔了墙啊,那一边,我们就见不到了。你要说周遍,周遍那不行啊,那墙外头没有看到啊。我们在五楼上,下面的四楼、三楼,我们没有看到啊。

那么底下这一大段呢,就是要讨论讨论怎么个无碍法。佛给我们说明,给诸位说,见性确实是无碍,这一点都不错。成了佛了,佛的见无碍,我们现前的见还是无碍。因为我们自己迷惑,似乎有障碍,实际上并没有障碍。那么当然这个里面牵涉的问题很多。我们现在的碍,碍在哪里呢?碍在情识,碍在分别执著。去了分别执著,我们的本能就现前。这个本能,在佛法里面说之为神通。我们在《大智度论》里面,好像前一次也读到神通与这个禅定。禅定里面无障碍,禅定是初得到;功夫再加深呢,就变成神通了;再要增进呢,就叫作陀罗尼了,所谓是总持法门。那么这是功夫的增进,我们的本能渐渐地恢复。恢复的都是本能,都不是外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