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一昧地多闻不修定没有用处,自己保自己都保不了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严经里,在自恣法会之前,讲阿难先受别请,他有另外一个因缘,别人单独请他,请他出去了,大概这个斋主距离精舍相当远,应供的时间到了,他没有赶得上参与到舍卫大城去应供这一个队伍。楞严经示现的这一次法会的因缘,是以阿难堕落在淫室里面为发起因缘,示现之事只是引发大教而已。我们都知道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这部经就是指出,一昧地多闻,而不勤修定功,在一切境界里头还是做不了主宰,不能够超生死、出轮回。这是楞严会的大主意!所以,以多闻第一的阿难故意的示现堕落来发起这一部经,实际上呢,就是劝勉一切多闻的人不可以疏忽大定!

这一点尤其是在末法时期,如果我们要从五个时期来看的话,就是“五种坚固”来看的话。佛灭度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第二个五百年呢,这是禅定!第三个五百年是多闻。换句话说,从第三个五百年就是楞严经当机者。解脱是证果,禅定虽然不能证果,但是也能够得到相似的果报,多闻就不行了!多闻以后塔寺坚固、塔庙坚固,那是着重修福了,人天有漏的福报!可是五五百年之后人就很可怜了,进入斗争坚固。斗争是什么样的下场,我们应当要晓得。所以从佛的这五种坚固,我们自己实实在在要觉悟:别人争,我们不能争;别人堕落,我们为什么要跟着人家堕落呢?我们要想取得成就,一定要修定,要修慧。定慧等运,这才是楞严大定!所以在楞严会上,不但是勉励阿难,实际上就是勉励多闻坚固以后的四众弟子们。

佛法,法门虽然是无量无边,诸位要知道,每一个法门都是修的禅定。既然都是修禅定,为什么要那么多法门啊?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手段不相同,目的没有两个。我们念佛修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所以我们要懂这个意思,这才体会到释迦牟尼佛跟阿难尊者的苦心,用这种善巧方便来暗示我们,来发起这一次的法会。如果不修定,一昧地多闻,没有用处,自己保自己都保不了,还能够救度一切众生吗?!还能够利益别人吗?!我们说得更明白一点,世间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喜欢博学多闻——这是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如是。因此心不能专,志不能一。虽然费了许多的时间,吃尽了苦头,说老实话,还是不得其门而入!这个亏就吃大了。

古德常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那个善知识最喜欢教的是哪两种人呢?一种上智,一种下愚,这两种人一定有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够专,能够一!上智是绝顶聪明的人,就是一闻千悟。他晓得真妄,他能够辨别利害,他一听就懂,所以他能专,他能一;下愚之人,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很听话,他没有怀疑,你叫他东,他绝不往西走,这种人也好教!现在所谓说是,他头脑很简单,叫他怎么动他就怎么动。那么老师可以给他指一条路,叫他自己走去,他一定会走到。

最难办的就是当中,半吊子!高不成低不就!可是这样的人占绝对大多数!那个《地藏经》里面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指什么?就是指这当中这一段!上智与下愚都好化,很容易教。下愚之人,他虽然很笨,他能够专心,能够一心。给你们说,他要是即专又一,他要用十年功夫,那个当中自以为聪明的人,就决定比不上他,要跟他相差很大很大一段距离。所以我们往往看到下愚之人有大成就,这就他遇到善知识,他遇到好的老师,他能够守住一条路走到底!容易成就定功,容易开悟!

阿难尊者在世尊这个弟子当中,他所代表的就是当中的人物,也就是代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物,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了不起的。不但他博学多闻,他很了不起,还是个关系门户,他是佛的小弟呢。所以在这个法会里借他这个身份,他这样的弟子,来给我们做一个榜样。那么换一句话说,我们能不能学阿难呢?不能!说不能,是不能学示现的这个阿难。阿难的根本也是大菩萨,权巧示现,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所以这个地方为示堕,不是真正堕落,是装演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的。这是阿难尊者大慈大悲,救度末世一切罪苦众生!佛用言教,阿难陀用身教,做出一个样子给我们看。身教跟言教都有逆顺两方面,顺的叫我们学习,逆的叫我们要引以为戒,所以它有诫劝的意思在里面。

由此可知,闻法不能够真正地依教修行,不如不闻。如果说一切经典读得很熟很熟,不晓得依文字起观照,听闻再多他还是要堕落,还是不能自救!所以佛在大经中说:于法不修行,自己不能救。

既然这样说法,真正修行人不必研究经论了?那也错了,那就是俗话所谓说的因噎废食了。如果说是读诵经论不重要,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示现讲经四十九年?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修净业正因,第三条特别指示我们,读诵大乘,可见读诵是不可废的,但是要晓得,一定要能够依教起修,这才是重要的。换句话说,我们世间常讲是学以致用。

我们要博学,学了怎么样?要在生活上能够用得上。如果我们什么都学,学了在于生活上完全用不上,那么那种学问学了就没有用处,浪费我们的时间,浪费了精力。凡是所学的都要有用处,佛法最讲求这一层,绝不学没有用的学问!绝不修无益的苦行!从这方面来看,如果说佛教是消极的,那是大误会。为什么呢?佛教最讲现实啊。无论在行门、在解门上,它要讲求这个意义,要讲求价值,还得要讲求享受,正受啊!可见得,它绝不消极!------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提倡文昌法门的阴骘教育

不要做一个无聊的聪明人,管好自己嘴巴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