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02:你如果想成佛作祖,就是一定要听这部《圆觉经》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圆觉经 02 慧律法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51q1bbv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圆觉经02:
慧律法师主讲
[圆觉者,]什么叫圆觉呢?[圆满觉性也。具足众德曰圆,]具足一切德行叫做圆,[照破无明曰觉。此圆觉,即诸佛之本源,众生之心地,而为十法界所依之体,具有不变随缘二义。] “缘”就是生灭;“不变”就是我们如如不动的本性,我们如如不动的本性,随一切生灭法而不变。[本来清净,不动不变,而能随迷悟之缘;随迷缘而成六凡法界,]六凡就是六道的众生,[随悟缘而成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跟佛,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的法界,六凡、四圣,合称十法界。[虽为迷悟所依,]“依”就是所依靠,但是,[不为迷悟所变;]但不为迷悟所变。[如水随冷气之缘,结之成冰,]水如果遇到冷就结成冰。[随暖气之缘,复溶为水,]但是,无论是冰或是水、水气,变来变去,本质都一样,[其性始终不变。]只是温度不同而已,也就是随着缘而有不同。[圆觉平等,在圣人分上,不曾增一丝毫,]不曾经多出一点点。
[在凡夫位中,未尝减一些子,即《金刚经》所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也。“金刚经”是法,]什么是法呢?[指实相般若,即此经之圆觉也。圆觉,并非他物,即人人本有之真心,而非肉团之假心,] 肉团就是指我们的心脏,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不是这个肉团的假心,也不是我们分别、执着的那个意识妄想心。[亦非意识之妄心。世人皆认假为真,]认假就是认为说:你的心在何处?答:我的心在这里!(法师手拍胸口)指着心脏这样说。你的心如果在这里,那么,人死后心脏还在,却没有作用了!人死后心脏还没烂掉,还在身上,可是,却没有作用了!所以说:世间人都认假为真,[或认妄为真,]妄就是把我们的分别心当作真心,认为我们每天于食衣住行计较、跟人家吵架、贪瞋痴的那个意识分别执着心,是我们本来的心,这叫做认妄为真,认识虚妄的东西,当作我们清净的真心,[却将本有圆觉之真心,迷昧不知,故为不觉之众生。众生迷昧真心,可以试验。]可以作试验。[且问于人:汝有心否?] 你有没有心?[必答曰:有。再问:心在何处?彼必以手指其胸曰:在这里。]在这里有一颗心。
[此但认肉团为心,乃是认假为真。不知肉团心,本无功用。若有功用,此心存在,应皆有用,何以世人乍死,]才刚刚死亡,“乍死”就是刚刚死亡,刚刚去世的人,[此心尚在,即无知觉,足证无用也。]我们的心脏不能有一点缺损,心脏如果缺损,人就没救了,心脏没有再生的能力。人最大的器官是肝脏,肝脏大概有1.5公斤,肝脏它有再生的能力,心脏不能切除,肝脏可以切除,肝脏就算切除十分之七,剩下三分,它只要经过半年的时间,整个肝脏又全部恢复。我们人的全身,心脏切除,就没有了;胃部切除,不能再生;肝脏它可以再生,肝脏就是我们的化学工厂。譬如他抽烟、酗酒,喝酒喝得很凶,精神紧张,当记者的晚上要赶稿件,一直抽烟,因而得肝病,造成肝硬化,就是变成脂肪肝,脂肪肝就是说它不能分析,不能起化学变化,围绕着这脂肪变成凝固,肝硬化,所以要把它切除,切除后留下好的,经过半年,可以把整个肝脏又成长完全,变成原来的样子,心脏不行。以前读书时,家里常常煮猪肝给我吃,所以,我知道它的大小。底下,为什么人死后,这个肉团心还在,却无知觉呢?这样就能证明,这个心脏没什么作用,它的跳动只是帮助身体运作而已。
[或曰:此心死时无用,生时而能思想分别,何谓无用?答曰:此则一迷再迷,又将第六意识之功用,认作肉团心之功用。非特肉团心,是假非真,即第六意识,亦是妄非真也。] 也是虚妄的东西,不是真实的[楞严会上,阿难认识为心,如来斥为非心,]“斥”就是指责,说:那个不是真正的心!那个不是心![指名妄想]心[。后向根中] 根中就是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指出不动、不变、不失、不还之如来藏心,即是圆觉真心。] 就是六根门头惊天动地,禅宗开悟的人就是这样,为什么惊天动地?因为他证得平等心,眼见、耳闻统统平等,没有高下,完全平等,运用自如,不受影响,这就是圆觉真心。
[圆觉一法,是大陀罗尼(译云大总持),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什么叫陀罗尼?我们说:大悲心陀罗尼、楞严陀罗尼、药师陀罗尼、往生陀罗尼,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一切义。[《起信论》云]《起信论》是一部很重要的论,我们唯识学讲完之后,再来讲《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八识规矩颂》,慈航菩萨写的注解;再来就是要讲《大乘起信论》,这非常非常的重要!当然,有人说这部经典是假造的,有的人说是马鸣菩萨作的,有的人说不是,自古就有很多关于《大乘起信论》的争议。所以,很多人认为它是伪经,不是真正的马鸣菩萨造的,但是,《大乘起信论》有其伟大之处,我认为还是要了解。[“心为大总相法门体”者是也。] 大总相法门的体,[圆觉真心,能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一切诸法,无不从心建立。佛告文殊云:“无上法王,] 法王就是佛,所以,取“法王讲堂”这个名字,是非常之大![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 由此生什么呢?[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在解后文)] 有大陀罗尼门,叫做圆觉。圆觉能流出什么呢?由清净心,流出清净真如,菩提涅槃,与种种波罗密;波罗密叫做到彼岸,能令一切九法界众生及圣者,直接到佛的彼岸,叫做及波罗密,教授菩萨。
[又告普贤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一切众生,我们当体即是,种种的幻化,当下虽是虚妄的东西,悟,真心不离虚妄,当下就悟,都能产生如来圆觉妙心,这意思是说:悟不分时间、空间。师父早就告诉诸位:悟不是等到有一天才悟,悟都是言下大悟,而不是今天讲,明天才悟;明天讲,明年才悟。你今天不悟,明天照样不悟;你现在悟,明天一样悟,悟是无始无终。如果说有一个开始,是方便讲,本性本来就存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说:我现在开始悟了!其实无量劫来,本性本来就存在,怎么说现在才开始悟呢?所以,用一个时间的假设,说有一个开始。所以,言下大悟,恢复本来的面目,就没有时间、空间的束缚,无始无终。离一切幻化,就是如来圆觉妙心。
所以,《圆觉经》说:知幻即离,非幻不灭。知幻,了解这个世间是幻化的,你就马上放下。知幻即离,了解这世间是虚妄的,马上你就放下,那就是本来面目。非幻不灭,就是说我们的本性,非幻就是我们清净的本性,不曾离开我们。因此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 所以,会修行的人很快很快,他在听经闻法一刹那之间,直接入涅槃,不生不灭的佛的境界,剩下来的,就是除掉那些不良的习气,叫做长养圣胎的功夫,悟,开始起长养圣胎的功夫。我们虽然了解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习气、欲望,有时候,我们的誓言抵不过诱惑,我们虽然悟到本性,但是,定力不够,不能不长养圣胎,习气一样断不了。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如是则一切诸法,不离圆觉。圆觉,即一心之别名;]一心就是圆觉,圆觉就是一心,[一心,为诸法所依之体;诸法,乃一心之用。此心一法多名。《华严》则曰:一真法界。《楞严》则曰:如来藏性,《净名》](《维摩诘经》)[则曰:不思议解脱;] 这都是在讲我们的本性,[《法华》则曰:一乘实相。或云真如实际,或谓寂灭一心。] 这都是在讲同样的东西。一真法界也好、如来藏性也好、不思议解脱也好、一乘实相也好、真如实际也好、寂灭一心也好,都是在讲我们的佛性,平等清净的佛性。
[在有情分中,名为佛性,在无情分中,称为法性。] 佛性法性本来不二性,所以名殊,“殊”就是有差别,名称虽然有差别,但是,这个本体是一,叫做[名殊体一,无非圆觉一法也。圆觉一法,通因彻果,十法界不出圆觉一法,],A[本具圆觉,而迷背圆觉者,]是六道凡夫也,[六凡也;]这句话要这样念:本具圆觉,而迷背圆觉者,是六道凡夫。B [虽闻圆觉,而不悟圆觉者,]是[二乘也;];C[分证圆觉,]分证就是说:尚未究竟圆满,但是,分破分证,就像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的月亮,虽然还未圆满,但是,已经有圆满的气氛出来了,叫做分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还未达到圆觉者,是[菩萨也;];D[满证圆觉,而住持圆觉者,]是[如来也。]这就是所谓的如来。[离圆觉无十法界,离十法界,不成圆觉。]。十法界就是事相,圆觉就是无生的理体,离开无生的理体,就没有所谓的十法界,事相的十法界;离开了事相的十法界,就没有所谓无生的圆觉体。[体周十界,用等恒沙,不即诸法,不离诸法,]不能讲当下就是诸法,也不能说离开这些诸法,[是之谓无上心法。] 你如果说不即,即就是诸法,圆觉就是诸法,那圆觉变成生灭了;如果圆觉离开诸法,那圆觉就变成怎么样?另外一个独体,所以说:不离诸法,这叫做无上心法。
我们已经将“大方广圆觉”五个字解释完了,底下解释修多罗。 [修多罗,是梵语,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之教,上契诸佛所说之后,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是诸经之通名。]诸经就是说:很多经典都叫做修多罗,只要佛讲的,或者是经过佛印证的,三法印或者实相印,都叫做修多罗。[凡经藏,无论大小乘,同名修多罗。了义者,]究竟的实义,[大乘究竟显了之义。]叫做了义,意思是小乘就是不了义。[彻法流之源底,谓之究竟。]也叫究竟,[谈理至极,]最彻底的,[显现明了,非同小乘,] 不是小乘,小乘怎么样呢?[权渐] 渐就是有次第,是[方便]法,而圆觉是怎么样?它是究竟的了义,直接顿。所以,权渐方便是小乘,方便是方便菩萨,所谓的方便道,不是究竟的实义[,隐密之谈,] 隐密就是说:还有很多的道理没有发挥出来,只要讲到这个地方。他的根机仅止于此,所以,佛只能讲这些话。[说不究竟也。]遇到根机利的,告诉他:你要大彻大悟!遇到懈怠的,告诉他:明天开始,你只要早晚课不缺就行了!跟他说早晚课不就行了,他会怀疑:出家人只要早晚课不缺就好了吗?不是这样就好了,那是师父方便,不然他待不下去啊,他懈怠惯了,做早晚课就做得很累了!有个妈妈养了一个笨儿子,成绩很不好,每次考试总是名落孙山,不然就是考最后一名。他妈妈就告诉他:你下学期只要考倒数第二名,赢一个人就行!为什么?因为他总是垫后,很慈悲,不敢赢别人,考最后一名。一般人就会:啊?做妈妈的居然这样教儿子;考倒数第二名就好,没办法,他从来没赢过别人啊,不得不这样说!或是说:你只要考六十分就好了!这是不究竟的说法。
所以,佛说小乘是方便而已,方便说。[昔顺宗皇帝,问清凉国师云:诸经中,何者了义,何者不了义?答曰:佛一代教,]如果就事相上来说,[若约唯为一事,则八万度门,莫非了义;若圆器受法,无法不圆,得之由人,亦皆了义。]圆器就是说:根器是属于利根顿悟的人,这是比喻。圆器受法,就是大根器的人、顿悟根器的人,接受这个法,那么,没有一法不圆满,直接透入实相的道理,无碍。所以,有得无得是由人,得之是由人,此亦皆了义。[此二皆不必拣,]都是不必分别,“拣”就是说把它选择起来。[今约开方便门,]开方便门来讲,[示真实相,有了不了。]有了义与不了义,[故《净名》]就是《维摩诘经》[、《涅槃》、《宝积》等经,皆云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者,大乘教也,不了义者,小乘教也,此乃一往之分。]一往就是一向都是这样子,把它分开来,一往就是一向都是这样分。
[若大乘中,虽然六度齐修,]一起修。智慧与慈悲并运,[智悲并运,定说三乘不一,]三乘,但是不合一。[亦非了义。]这不是究竟,一定说三乘;“不一”就是不同。意思是:大乘当中,虽然六度一起修,智慧与慈悲并运,定说三乘不同,但是,这也不是了义,要说圆融。[若会三权归一实,]会这个三权,三乘的方便,回归到一实相的大乘法,也就是[以玄炉陶于群像,智海总乎万流,]玄炉就是这个铸器的炉,群像,无论你铸造什么像,都在这个炉中,离不开这个炉,统统它是这个炉做起来。所有的东西放进这个炉中,都一样,陶于群像。若是做成以后呢?做成之后就不一样了,各个像都不同;但是,本性、本质都一样。譬如:用铜去做,铜的佛像本质都一样;用木雕的,就同样是木造的,但是,雕刻出来的像不同。是不是?所以,玄炉陶于群像,做出来的像虽然不同,却是同一个炉出来的。智海总乎万流,智海就是汇集一切的万流。[无二无三,无不成佛,方为了义。]究竟的了义。
[《大宝积经》]喔!《大宝积经》的份量很大,有几百卷,我看大藏经的时候,《大宝积经》的份量很多,很久都看不完![:“佛告舍利弗:若诸经中,宜说世俗,名不了义,宣说胜义,]就是实相,[名为了义。若诸经中,宣说作业烦恼,]也是生灭法,[名不了义;宣烦恼业尽,名为了义。若诸经中,宣说厌离生死,趣求涅槃,名不了义,]有取舍的念头。[宣说生死涅槃,无二无别,名为了义。]所以叫不二门。[”此经如来住法性土]法性土就是说常[(寂光净土),]法性土就是没有真正这个土,一片光明,法性土就是理性土,理土,没有真正这个土,这个土是通达我们圆觉的本性,所显现出来的理性之境,叫做常寂光净土,其实没有这种土,理土,尽虚空、遍法界都叫做常寂光净土,只要是佛;众生是业报身,他看到的就是秽土。
[现受用身(他受用报身),]自受用以及他受用,实报庄严土,或者是方便有余土。[凡圣同源,主伴俱会,] “主”就是佛,[伴]就是声闻、缘觉、或菩萨,[为十二法身大士,直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来就是佛。[圆满觉性,与佛无别,直截分明,]清清楚楚,[毫无隐覆,]一点都不隐瞒。[是契经中,了义之法,非不了义之法也。] 不是不了义之法,[上十字所诠之法义讲竟。]所解释的法讲完了。所解释的法就是说:上面所讲的,“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这十个字讲完了。
[经之一字,是能诠文字,]是以文字而能够解释这个道理。[即契理契机之教。问:题中上有修多罗,译为契经,下经字,即契经之略称。]为什么一个题目有两个“经”字呢?双举就是两个“经”字,修多罗也是“经”,底下最后一个字也是“经”,所以说[一题双举,岂不重复耶?]为什么讲两个“经”字出来呢?[答:上指诸经,下指本经,必须双举,方显此经,为诸经中了义经也。] 一切经典当中的了义的一部经典。[卷上者,上古之经,皆装成卷,舒之]就是展开来[以便读诵,]我们现在都排版印刷了。[卷之以便供奉。]古人也有供奉经典的。[后代易制,]易是改变,制就是排版,后来改变成排版了,[未易其名,] 但是不改它的名字,[故仍称卷。]现在不用“卷”了,用“册”,但是,不改变它的名字,所以,仍然用卷。[此经分为上下两卷,]上下两卷,[今当上卷,故以卷上称。一总释名题竟。
甲二教起因缘。如来教法,决不孤起,]“孤”就是单独,没有因缘,双跟单,双就是有因缘而生;孤起就是单独而起,佛陀的教法,绝对不会无因缘而生。[起必有由。] “由”就是原因。一定有原因。[究其教起因缘,] “究”就是探讨,探讨它教起的因缘,[有总有别。]总因缘与别因缘不同,[总,即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者,就是如来要开示众生,]开示众生什么呢?每一个人[本有佛之知见,要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而得成佛是也。]本有佛之知见,也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作佛,成佛作祖。所以,我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大家来听经闻法、流通素食、流通经典,都能与众生结善缘,以后他成佛,就会想到:这位法师,无量劫以前创造一间讲堂,让我听经闻法,所以,我今天才能成佛作祖。他就会来度我;如果我还在六道轮回的话。所以说,将来是你们度我,还是我度你们,仍是个未知数,或许将来你们比我更行也不一定,目前我只是暂时教你们。这很难说的,只要你肯用功精进,佛性就能显现出来。
[此为一代时教总因缘。别,即就本经,]这部经典所说的,佛陀为什么要来说教?这部经典[有十因缘。乃以本觉真如,]本觉,我们清净本来的觉性,真如。[内熏为因,]内熏就是我们本有的清净觉性与真如,作为熏习的根本,本来有的。[十二菩萨,请问为缘。]十二菩萨是一个一个起来问,佛一一回答,显示这个圆满的觉性。《圆觉经》第一个因缘是什么呢?这部《圆觉经》发起的因缘。[一、为示因地法行故。]因地法行就是说:你还未成佛,你一定有一个开始修行的因地,到最后[修证佛果,不离因心,]因的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要修行成佛作祖,要用什么心去修行才能成佛作祖呢?要用圆满的觉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如果不用圆满的觉性修行,会落入二乘人的果位,或是无法达到究竟佛果,这样的果报。紆曲就是弯掉了,不能真正达到目的,紆曲也就是变相,不是真正的佛果。所以,因地不真,果招紆曲,佛经里面常常提到。[故文殊创问本起之因,]本起的因缘。一开始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起来向佛陀顶礼,请问佛陀因地修行的问题。[如来答以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这句话,是我们成佛作祖最重要的一句话,你应该用什么心去修行?我解释一下:圆照叫做不取不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那种清净,圆照。这个“圆”就是一切相皆不取,这样才能达到空性的圆满法,空才能达到圆满法,照,自然产生妙有。
所以,圆可以说当下就是照,圆满的空性,当下就照破一切天地的无明,这就是圆照。这个照有破除无明的力量;圆就是一下子就进入清净的本体。圆照就是说圆满的清净心,一下子就照破了无明,马上可以显示出清净的觉相出来。而我们修行如果修错了,就会一直团团转,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所以说: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你若能用圆照清净觉相的心修行,在刹那之间就能永断无明,这个就是顿悟成佛,这个就是六祖的功夫,刹那间就悟入,不必弯弯曲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上,即名诸佛,在一句话好好的去体会、观照,眼见、耳闻,六根、六尘一切,当下就无碍。[方成佛道。佛为示因地法行,故说此经。]在座诸位!你如果想成佛作祖,就是一定要听这部经,没有这部《圆觉经》,你就是没办法,你没有办法圆满的成就佛道。
[二、为示离幻即觉故。]这句话非常重要!离一切幻妄的执着,你当下就觉悟。也就是说:我们时时刻刻要了解,今天我们是在作梦,梦中我扮演一个角色,每一个人要永远记得这句话:离幻即觉,离一切幻化的错误,当下就是觉悟。我们今天所有的执着都是错误,因为那是增加你的痛苦,编织一个牢狱、一个痛苦、一个负担,自己承担。今天你眼睛所见,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东西,但是,我们都被外境骗得迷迷糊糊,以为是真实的东西。所以,幻化的东西不值得我们痛苦、执着,离幻即觉。[佛告普贤:一切幻化,]当处[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就是一切时间、空间的交会点,叫做当处。一切幻化,当入都生如来圆觉妙心,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这是你自己不知道。我今天的烦恼,我希望找到哪一个地方,我才来开悟,或者向外追逐,跑这个地方、跑那个地方。你找来找去,要找什么?你永远都找不到,因为你内心的取舍没办法放下,绝然跑到天涯海角,你的执着心仍在。一切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我告诉诸位,哪里是最好的道场?清净心就是我们最好的道场;圆满的觉性,就是我们最好的修行。今天如果你说:我去哪个地方;去瑞士修行,马上就可以开悟!我马上用飞机载你去瑞士让你开悟,再把你载回来。如果说你去哪个深山里面,去阿里山跟猴子住在一起,能够大彻大悟,我马上载你去跟猴子一起住!禅宗讲一句话:不善用心,纵然裸露,吃一切苦,如外道者,不名修行!禅宗很早就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你不善用心,不会用功的人,就算你穿树叶,像原始人一样的,没有语言,披上树枝,或是修一切的苦行,都名外道,不名修行。心外求法嘛,你不懂得道理嘛!有圆觉性的人,大彻大悟,你悟了,当处就是,就算我穿得很漂亮,我一样开悟,化妆打扮、穿金戴银都无碍,悟道的人,你戴什么首饰都没关系;你穿一件两千万的衣服也没关系,事情就是如此。你说贫穷才有道,这是对一般的众生来说,所谓:富贵修道难;可是,像维摩诘居士是大富之人,维摩诘居士是大财富的长老,在印度当时是一个大财富者,是古佛再来,他并不是示现很贫穷,而是示现大富大贵,财富惊人!对不对?他要穿什么、吃什么没有?但是,他不贪着,明明知道这是幻化的东西,方便运用。
我们今天要了解,一切幻化,当处都生如来圆觉的妙心,我们今天就是不了解。有一个修禅的人修了很久,去请示禅师:禅师!你说即心即佛,我怎么不见心,也不见佛?他说:大德,你不见心、不见佛,也没有人障碍你啊,大德自不见心,也不见佛啊!是你自己没有见到,活生生的作用在那个地方,也没有人阻挡你啊,并不是我拿什么东西挡住你,说你不见即心即佛的道理;你不见佛性,没有人阻挡你啊,是你自己没看见啊!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圆觉妙心现前却不会用,像今天又有一个居士来,为了他儿子:哎呀!师父!拜托一下,我儿子联考落榜了,希望他能来参加短期出家。我告诉他:一切都是因缘法,这个孩子如果不肯来短期出家,你勉强他也是不受益,没用!问他有没有皈依,也没有,还没皈依。要是我今天身为人父,或是当学生的老师;我教我的儿子,就尽量、简单的跟他讲一下,关心他一下,跟他讲清楚,其余的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有没有智慧,差别是很大的。有一个信徒打电话来,她的女儿脚不方便,留学日本。她女儿年纪可能也不小了,母亲想:女儿残废,脚不方便,最好是不要结婚!可是,她的女儿认识了一个手臂残缺的人,右手没有了,只剩下左手,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就一直烦恼,担心女儿不幸福,因为女儿的手不方便,如果先生手又不方便,以后要怎么养孩子呢?她就一直很烦恼,反对这件事,她女儿却认为:妈妈都不为我着想,只站在她的角度想!所以,她打电话来请求师父。我就告诉她:你这样处理不对,你一直反对她,她不会感谢你,因为她不了解你的用心。年轻人有一个期间会有冲动性,一直想要走结婚这条路,这是难免的!你一直反对,她会一直抗拒你。我说:今天如果是师父生到这样的女儿,我会告诉她,我跟你讲清楚,你的脚不方便,嫁给对方也是残缺的,以后经济能力会很困难,你自己要好自为之,去吧!要是我,会看得很开,所以,有没有智慧,处理事情就不一样了。
我告诉她:你不能一味的阻止她,这样会弄得母女变成仇人,她要嫁,你却不答应,会变成仇人,对不对?处理事情不是这样子的,就像我在教导徒弟一样的,利害关系我都跟你分析得很清楚;你要考虑妥当,想离开讲堂,要先考虑妥当才出去;如果出去之后想再回来,说真的,那就差不多没有这种机会了,很难有这种机会!今天如果我走结婚的路,我会这样教女儿:你要嫁人,要考虑妥当,我不会阻止你,因为爸爸走结婚的路,有苦难言,我已经苦在前头,让你了解了,你要考虑清楚才嫁,嫁人不好受!我跟那个信徒说:你的女儿作这样的决定,我告诉你这是一定很痛苦的,因为双方都残废,这条路会走得很辛苦很辛苦,非常辛苦!尤其是我们有听到佛法的人,如果我们今天没有听到佛法,迷迷糊糊;有听到佛法的人,身体不方便,又决定走结婚这条路,这是很糟糕的!
[不了如幻,是名不觉,]我们现在就是这样,不了解、没有智慧,就是不觉。[若知幻化,即已离幻,既已离幻,即名为觉];你如果离开幻化,就叫做觉。[若知幻化,即已离幻,既已离幻,即名为觉;如人处梦,不知是梦,一知是梦,即已离梦,离梦即名醒觉。佛为示离幻即觉,故说此经。
三、为示修行渐次故。]渐次就是次序。[佛告普眼:欲求如来,净圆觉心,] 清净圆满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这八个字要画起来,为什么要画起来?就是说,你看经典要注意它在讲什么,它有重点,你如果随时都知道这是虚妄的东西,怎么会为了一点小事困扰呢?我看有的人才四十岁而已,我今年四十,有没有操劳是差很多的,我问木工阿华:你今年几岁?我三十四!小我六岁呢!我以为只差我两岁,竟然差我六岁,看起来就像我的……说个谐音就好。
我们是一个修行人,我尚且是有病在身,还能保持这个面相,你才三十四岁就这样子,因为每天都操劳妻儿的事。有妻儿操劳烦心,真的!貌相就是完全不一样,他小我六岁,却苍老很多,明天不要跟他讲喔!事实就是如此,都是为了家庭,没办法!所以说:一个修行人,他心地的用功,为什么?我也不曾在操劳烦心什么,一切随缘,你有相当的智慧,哪一件事情能困扰我们?那是不太可能的事!当然,我不是圣人,但是,我们已经能够在事相当中随遇而安,可以这么样讲。所以说:我们若能远离诸幻,这是最大的美容。我们会妆扮自己,这很好;但是,我们的心一定要用智慧滋润。我们要保养这个皮肤,可是,你为什么不保养这个本性呢?保养这个本性,就是远离诸幻,一切不可得。
[幻身灭故,]幻化的身若灭,[幻心亦灭;]身体若灭,幻化的心就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注意听!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就是我们用智慧,观照这个虚妄的、幻化出来的尘,把它破除掉,就是你有这种智慧,也不能执着。所以,幻灭的智慧,有这种功夫,让它灭的智慧,也不可以执着。[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就是觉性,我们的本来的面目不灭,觉性不灭,[即是修行,]非幻不灭,非幻就是我们的觉性,我们一直放下,放下到无可再放,我们清净的本性就显现出来,因为一切欲望都不能束缚你,一切习气不能束缚你,无量的智慧、妙有便现前。非幻不灭,即是修行,[渐次深入,佛为示修行渐次,故说此经。]这是讲《圆觉经》的第三个因缘。
[四、为示穷尽深疑故。金刚藏闻前章,]听到前面那一章。[圆觉普照,]我们圆满的觉性普照十方,[寂灭无二,始知众生,本成佛道,遂起深疑,乃兴三问]因此向佛陀问三个问题,[——一问:若诸众生,]我们这个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也就是无明从哪里来?我们说:我们本来就有佛性,为什么我们自无始劫以来,佛性没有显示出来?为什么还会产生无明呢?无明从哪里来?这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本来是佛,那么,无明是从何而来?要问一个开始:无明到底从哪个时间、从何而来?[二问:若诸无明,众生本有,]如果无明是众生本有的,[何因缘故,]为什么原因,[如来复说,本来成佛?]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以什么因缘,既然本来就有无明,为什么说本来成佛呢?这是第二个问题。
[三问:十方异生,]“异生”就是一切众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何时复生,又产生无明、烦恼呢?[然此皆根心之疑,]根心就是说:我们一般众生的根本的心灵的疑问,一般心灵上的疑惑,都有这种疑问:我们今天本来是佛,后来又起无明,那么,已经作佛、成佛作祖了,几时还会再起无明呢?本成佛道,后起无明,那么,释迦牟尼佛您已经成佛,何时还会再起无明呢?所以,这部经讲得很好,问题也问得很好!
[能障大乘正信。佛善说譬喻,]譬如什么呢?[答以譬如销金矿,]譬如深山里蕴藏着金矿,我们把金矿开采出来,它已经存在多久了不晓得,我们把它开采出来,经过冶炼、炼炉,产生金子的本性,打造成黄金、金项链、金戒指,变成纯金。这样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本有杂质的金矿,因为它已经冶炼成纯金了。所以,金就是比喻我们的佛性,我们今天就是放在无明山中,如果没有经过善知识开采,没有经过一番的冶炼,我们的佛性就显示不出来;既然佛性显示出来了,就不可能再起无明。就像深山里的金矿,把金矿加以冶炼、熔化,去掉杂质,变成999纯金;我看人家在买黄金,都是999,有的则是写千足,它就不可能再变回深山中还没冶炼过的金矿。我们现在就是在无明山的,有一颗菩提金,菩提本性之金,(未完)
圆觉经01:无论你到哪个诸佛国土,从因地修行到佛果,都要研究这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