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374:二乘人声闻跟缘觉还有变易生死,识心仍然是微细的生灭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五十阴魔2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610kvajot&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五十阴魔 21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在极端的痛苦之下,有一天,她不打开了网路(网络),网路,她打开网路的时候,大陆的土豆网,台湾有youtube的网站,打开,看看,反正很烦啊!打开,打开……刚好!看到一个上慧下律法师,他在讲什么呢?就看了,看了以后,她感动!她说:这个就是我要找的!她在极端的痛苦之下,没有一个人有办法救她的!她说她本来要去死的,本来要去自杀的,活不下去了,感情因素也好,经济因素也好,人际关系也好,本来要去跳楼去死的,可是又想到那个小朋友啊,小姑娘还那么小,后来听到师父的法,她感动得不得了!她说:喔!师父!你是我再世的父母,真的!我没有听到师父的法……后来就是每一天,每天就是在网站定时间的看,看了相当长的时间,写了一篇这个信件来,我看了!我挺感动的,非常非常地感动,我也很高兴能够救了她,救了她!所以说:这个现在的科技啊,实在是发达,有网站啦……
那么可见,在座诸位!我举这个例子,就知道:这个人这辈子要没听到正法,死定了!对不对?她怎么能够突得过去这个关卡呢?没办法!然后我又记了一笔帐,又救了一个女人,救了一个女人,还有一个小姑娘喔!她当然没有死,自杀了,就没妈妈了,对不对?这小姑娘才几岁而已啊!所以我救了二个!她老公?管他去死啦!对不对?她老公,我们就不要去救他了,救了二个!无意中,又做了大功德!所以我就说:推广这个……你看到这封信,很感动!就是:哎呀!我们这个慧律啊!这辈子再辛苦,看到这个信件都觉得很安慰,因为救人啊!对不对?十万火急啊!还好提早看到师父这个。有的已经……在台湾有的已经去跑到二十几层楼跳下来,来不及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推广,好好地推广正法!
接下来,再念一下:皆由集谛烦恼苦因所招;见出世间灭谛乐果,都是由道谛乐因所感。【厌苦断集,慕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者:居灭谛涅槃之乐,则心满意足,自谓所作已办,生死已了,更不求进大乘之道,中止化城,不求宝所,得少为足。生胜解者:于菩萨所修大乘,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是人则堕,定性声闻。】当然这样子比较好,日子比较好过了,像师父这个很辛苦的啊!很辛苦!我这样,要讲一天,要准备十六个小时,讲二天,要准备三十几个小时,重覆地看四遍喔!在座诸位!我这样今天跟明天要讲课,我重覆地看四遍喔!为什么?因为程度有限啊!不好啦!怕讲错了,对不对?所以要重覆地这样看。所以我就觉得说:当一般的法师实在是比较乐啦!可是当弘法的法师,真的是很辛苦!真的是非常辛苦!【定性:即不发回小向大之心,钝阿罗汉是也。诸无闻僧者:四禅无闻比丘,及增上慢者,略同此计,故曰成其伴侣。沉空滞寂,故迷佛果,菩提之道,灰身泯智,是以亡失大乘知见。】
【子三 出名警觉】经文:【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这个一般看不太懂!文字太省略了,注意听!是名第九,“圆”就是圆满,“精”,注意听!这个“精”就是易粗为精,把粗的改精的,把分段生死改成变易生死,所以这个“精”字实在是,含意在这个地方。易粗为精,就是把分段生死改成变易生死,叫做“精”。是这个意思。圆满地易粗为精,求应之因心,求应之因心,“应”就是应出世之道啰!成趣寂果,注意!“趣寂”就是沉空,掉进去偏空,沉空就是掉进去偏空。趣寂灭果,定性小果,叫做趣寂果。后面补八个字,补八个字:非用圆通之因地心。“非用圆通之因地心”,违远圆通,背涅槃城。所以成趣寂果,这要补八个字,才看得懂!“非用圆通之因地心”,违远圆通,背佛陀究竟的涅槃城,生于、永缠于偏空的定性声闻种性,叫做生缠空种。这个“缠空”就是偏空,永远缠缚于偏空的定性声闻种性,叫做:生于、永远缠缚于偏空定性声闻的种性,叫做永缠空种。
整句贯串起来是这个意思:是名第九,圆满易粗为精,易这个分段生死为变易生死,求出世间的感应的因地心,成趣寂果,成偏空趣寂,沉空趣寂,定性的小果,因为不是用、非用圆通的因地心,所以违背了圆通的果,背佛陀的究竟涅槃,生于永远缠缚于偏空的定性声闻种性。这样听得懂吗?【圆精应心者:圆满易粗为精,求应之因心,成就沉空趣寂,定性之小果。不得圆通之因心,故曰违远。莫获涅槃之极果,故称迷背。生缠空种:谓永缠于空,而无超脱之志。九定性声闻竟。】
1524页【癸十定性辟支 分三 子初行尽识现】经文:【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此第十定性辟支,准上可知。】
【子二 谬解成咎】经文:【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注意听,这一段也不好懂,若于六根互用之圆,诸尘不染,叫做清净。若于六根互用的圆融性,和诸根不染的清净,觉照“明”就是见到了命元,照见了命元,“命元”就是我们就是第八意识。
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若于六根之互用圆融,诸尘不染的清净,能照见命元。接下来,“发”就是发心;“研”就是研究;发心跟研究深妙,不可思议的奥妙。“即”,只是开始发这个奥妙而已喔!就立刻得少为足,执为殊胜,“即”,诸位!中间加四个字:“以此悟境”立涅槃,以为归息之处,这个很重要的!要不然,你看不懂!发心研究深妙,即,即的后面补四个字:即“以此悟境”,就拿这个悟境立刻当涅槃,立刻涅槃后面再补:以为归息之处。休歇之处,就把这个立刻立为涅槃,就把这个当作是归息,归向止息之处。重点在哪里呢?就不知道更求真如不动、寂灭道场,惟性海圆融,缘起无碍一真法界,他不求于这个华严的一真法界,究竟无上菩提,就是不知道要更求进于真如不动的道场,这个寂灭的道场,和我们本性具足的无量的华严性海,圆融的、无碍的缘起,一真法界,他不求这个!简单讲,就是不求于无上佛道啦!叫做而不前进。提早做……以此悟境提早做涅槃。
[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辟支”翻译成中文,叫做因缘觉,这个因缘觉简称“缘觉”我们说:缘觉、缘觉、缘觉,缘觉其实就是因缘觉,就是因缘觉,简称缘觉乘。这个“辟支”,一种生在佛出世的时候,是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一种是“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自睹一切法空无自性,然后进入涅槃,这个就是独觉涅槃,“独”就是独自觉悟;“伦”就是类。所以再看:定性辟支,“定性”也是没办法改变的,定性声闻没办法改变,定性辟支的境界稍微高一点,修十二因缘,结果他固定起来了,提早作涅槃为悟境,诸就是一切,一切的缘觉“、”独觉,缘底下加一个觉;独加一个觉;缘觉跟独觉。伦就是类,这一切的缘觉乘、独觉乘,统统列为定性辟支佛!伦就是类;独觉就是独自觉悟,生在不佛世的时候,叫做独觉;生在佛世的时候,叫做缘觉;但不回小向大之心。[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好!整句更像把它贯串起来:若于六根互用之圆融,诸尘不染的清净,能照见我们的觉明命光、命元,发心研究深妙,即以此悟境,立刻就立为涅槃,以此为归向止息之处,不知道更求真如不动、寂灭的道场,和本性具足的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的一真法界,而不前进,这个时候生胜解者,这个时候,是人则堕于定性、固定的一种辟支佛,诸一切缘觉乘、独觉乘,这一乘的,只要但不回小向大之心,“不回心”就是不回小向大之心者,成其伴侣,就是这一类的,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六根互用曰圆融,诸尘不染曰清净,照见命元曰觉明。发研深妙者:发心研究有二种:一独觉,寂居观化,】“观化”就是: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是不是?人家很有功夫的!我们看了多少的春天的花,我们看了多少秋天的黄叶的落,有没有什么消息?并没有啊!有吗?对不对?寂居观化,【无师自悟。二缘觉,观察因缘,悟明无性,】诸法空无自性,【此二人俱得深妙之悟,即以悟境,立为涅槃,以为归息之处。不知更求真如不动,寂灭场地,及性海圆融,缘起无碍,故云而不前进。以是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入定性辟支,】诸位!你只要加入那个定性,就像世间人个性固定了,改变不了他!习气太强,个性固定的意思,在这里定性就是千古不可改变,他就是固定这样子的根器,当然要等啦,在经典里面讲:要等到六十大劫、一百大劫,然后再碰到佛劝他要脱离,跳出涅槃坑,他才慢慢地回小向大。【辟支梵语,】具含缘、独,后面要加个:觉。(【具含缘、独二觉义。】)缘的后面,要加个:觉;独的后面,要加一个:觉;缘觉跟独觉,二觉义。【定性,以不复前进,亦即不回心者,成其同伴等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者:迷了佛果,无上菩提之道,此宝所也;亡失本修,正知正见之心,此因心也。】
1525页:【子三 出名警觉】经文:【是名第十,圆觉吻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这一段不好懂,要注意听!是名第十,圆就是圆遍诸类,就是十二类,圆遍诸类;觉就是觉知;吻就是通合,通吻的意思;是名第十,圆遍诸类,圆遍诸类,觉知通吻,为因地心,这个就是为因地心,要不然,你以什么为因地心?
那接下来,怎么样?因为此是识阴的悟境而已啊!就立刻把它立为涅槃,此是识阴悟境,就立刻立为涅槃,成湛明果,湛明就是成就了,怎么样?识阴寂灭,还有明彻的小果,这个明就是明彻,就是独觉果或者是缘觉果,统统叫做明。明就是明彻果;湛就是识阴寂静,叫做湛;成就了识阴寂静的湛然,还有明彻的小果。接下来,“违”就是违背;“远”就是远离;“圆通“后面补二个:“大道”,背无上涅槃,为什么加无上涅槃,因为现在讲二乘人啊!二乘人当然要补上“无上”,要不然他现在就是涅槃的境界啊,你不补上“无上”,你没有办法显示究竟的佛乘,是不是?所以背“无上”涅槃而行,一定要补上:“无上”!因为他现在已经在涅槃了。
生觉,生缘觉或者是独觉,接下来,就是妄计,虚妄地计着所悟的现在为圆明,注意听!“圆”就是理圆;“明”就是智明;我悟证到的理已经究竟圆满了,明,我的智慧已经明了,所以圆是指理,明是指智,我已经悟得圆理了,也悟证到究竟理了,而且智慧也已经开明了。然后呢?不化,注意!补上二个字,不就是不能;化就是融化;不“能融”化。圆,圆的中间要补一个字:圆“觉”种。圆,圆的中间要补一个字:圆“觉”种。这个圆,不一定要……还是圆满喔!觉性的种性,“种”后面加一个:“性”,叫做圆“觉”种“性”,你不加这个,就完全不晓得它在讲什么。不能融化圆觉种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融化透过所悟的无常,而进去真常,无常,当体即空,就是真常的圆觉种性,叫做:不能融化圆觉种性,就是不能融化透过你观无常: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对不对?说:观无常,不晓得这个无常当下就是体空,就是圆觉的种性,不知道?
好!整句贯串起来是这个意思:是名第十,圆遍诸类,觉知通吻为因地心,此是识阴悟境,即立刻作涅槃解。成就识阴寂静、寂灭于明彻的小果,独觉或者是缘觉果,违背了、远离了圆通的大道,同时背无上的涅槃城而行。佛的究竟涅槃,他背着走!生觉、生缘觉、独觉,忘记所悟的境界,为已经理圆,已经智明,所以这个理圆、智明,就是二乘人误认为最究竟的境界,所以他没有办法,不能融化圆觉的种性,圆觉种性是佛啊!我们讲的圆觉经啊!对不对?圆觉种性,这是佛啊!不能融化圆觉的种性。简单讲,就是没办法融化透过所悟的无常,单刀直入了解无常是空性,而就是真常,而进去真常的圆觉种性,究竟的大乘菩提之道,就是:无常当体即空,就是常!不知道!所以他满足于自己所证的理,也满足于自己所证的智,理圆智明啊!
【圆遍诸类,觉知通吻,此是识阴境界,即以悟境为因心,成湛明果。寂静名湛,成独觉,得自然慧之果;洞彻曰明,成缘觉,究竟无生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者:谓圆通依不生灭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今乃依识阴悟境,即立涅槃,得少为足,中止化城,故曰违远,曰背。生觉圆明,不化圆种者:觉,即独觉、缘觉,生此二种果位;圆明即悟证之境。独觉无师自悟,缘觉缘生无性,遂计其理圆,其智明,即认为涅槃真境;】也不过如此,【而不能融化透过,所悟所执,空净圆影,依然为一定性种耳。】所以你就知道!在座诸位!你这个小乘的思想,你怎么样拼,就是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没有大乘的究竟菩提之道。【问:识阴十境,前八是外道、天、仙、魔王,错修妄本,贪恋尘劳,不出三界,枉受生死,判属为魔,固其宜矣;】这个是很恰当的!后面的【而声闻、缘觉、断惑证真,已出三界,而了生死,何亦判属魔境,令人不敢修习;倘遇钝根,有失接引,岂慈悲心者之所为耶?答:准《华严经》,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为魔业。】《大智度化》讲得更清楚:唯有一实相,其余皆是魔!这个《大智度论》还讲得更单刀直入、切入!【况此经乃修楞严大定,圆满无上菩提,声闻、缘觉,得少为足,中止化城,非魔业而何哉?二中间十执竟。】
【壬三 结害嘱护 分三 癸初示因交互】经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解释一下,说:阿难!如是十种这个识阴的十种禅那的境界,中途就成狂,执为殊胜啊!因依,依什么?依颠狂的见解,怎么样?不自觉知,因依颠狂的见解,而不自觉知、迷惑,于未足中,诸位啊!特别的指后面二种的,定性的声闻还有定性的辟支,叫做于未足中,生满足证,这个是指后面这二个,只是声闻跟缘觉,这个不是佛的本意啊,不是究竟的寂灭现前,所以于二乘人的定性声闻、辟支佛当中,在未足中,生满足证,还不到究竟菩提,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所以我们就知道:小乘用的是识心,微细的识心,当然凡夫就不觉悟了,用的还是识心,那么识心仍然是微细的生灭,所以叫做变易生死,记得!微细的识心,叫做变易生死。要记得这句话!要不然怎么叫做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是粗糙的。凡夫就是分段生死啰!我们这个色身,你看:地、水、火、风,从不观照,从不察知啊,对不对?所以为什么说:二乘人还有变易生死,这样你就知道了吧!是不是?我们常常讲二乘人,声闻跟缘觉还有变易生死,这变易生死是什么?就是最极微细的第八意识,还搞不清楚,叫做变易生死。
【如是十种禅那:谓透过行阴十境,识阴未曾起执,总属禅那善境。中途成狂,因依迷惑者:未至圆通中间,或遭枝歧,如前八种各起狂解,因依颠狂见解,不自觉知,故曰迷惑。又于未足中,生满足证者:未至寂灭现前,即生满足证,保果不前,】就是保住果位,保就是保住;果就是果位;叫做保果不前,保住了这个果位就不前进了,得少为足,裹足不前的意思。【自谓已足;如后二种,定性声闻、辟支是也。然究其所以,实非外魔来扰,】在座诸位!行阴跟识阴没有外魔,都叫做心魔,自心所起的计着,记得师父的话:想阴魔,才有外魔!那么这个行阴魔跟识阴魔,没有外魔!统统是内心的内证功夫不够!同时提早执为殊胜,提早执为殊胜,就是实非外魔来扰。【皆是识阴将破未破,用心不纯。妄念与正念,交互而起。若妄念胜时,故生斯位。斯位即前十执。】
1527页:【癸二 迷则成害】经文:【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解释一下:这众生顽劣迷茫,不自忖量,从来没有思维衡量,逢此现前,碰到一点点殊胜的境界,就立刻执为殊胜,各以所爱,“所爱”就是而取,各以所爱而取他所爱的,就自己喜欢修行的方式,然后咧?投其先习,以前无量劫来所存在的习气,迷就是迷其真如之心,叫做迷心,迷其真如之心。
这一段意思是:各以所爱而取,投其先前习气,而为迷其真如之心,而自休息,我的境界不错了!休息了!将为毕竟,功课已经完成了,生死已了,梵行已尽啊!所归宁,归宁中间加一个:“之”,所归宁“之”地。所归宁之地,旁边再写几个字:安身立命之处。这个就是二乘人安身立命之处啰!所归宁之地,就是二乘人安身立命之处,自言满足,无上菩提,这个外道执着于殊胜,自言满足,我已经证得无上菩提了!所以我们在这个末法时期,你常常可以看到:我才是佛,他也是佛,那男佛、女佛、大佛、小佛,统统是佛!没有一个人说自己是恶知见、邪见啊。外道绝对不会讲:自己是外道!外道在佛教里面自己落入自己的恶知见,绝对不会讲:我是邪见。他一定讲:我是正知、正见、是正觉。
那么现在就是用佛的知见,那么来评论了,看哪一个人讲的是依法不依人啊?对不对?现在就是要有智慧来判断了,因为每一个人讲的都是成就无上之道啊!写起书来啊,讲起话来啊,大家的口气都很大了!是不是?我们就用佛讲的话来对照看看嘛!既然依法不依人,当然就冷静跟理性来检讨啰!说: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正知正见?是不是佛的正见了?是不是?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后面补二个字:“若是”外道邪魔,所感之业,诸位!命终,即堕无间狱。后面再补二个字:“若是”声闻、缘觉,二乘人,再补进去,这样就看得懂,不成增进,永闭化城,不达宝所。整段的意思就是:“若是”外道邪魔,再补二个:“若是”,因为这二段这样看,语意才会通顺。“若是”外道邪魔所感之业,命终即堕无间狱。接下来,“若是”声闻、缘觉(二乘人)不成增进,永闭化城,不达宝所。永远啊!闭就是关闭,永远关闭在化城,叫做永闭化城,不达佛的宝所,究竟之所处叫做宝所。
那整段再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众生顽劣迷茫,而不自思维忖量,忖度衡量,逢此现前境界便执为殊胜,各以所爱而取,投其先前习气,而迷其真如之心,而自休息、停止,将为毕竟,把它误认为这是究竟,所归宁之地变成安身立命之处,自言满足了无上菩提,大妄语成。若是外道、邪魔所感之业,命终之后,即堕无间地狱,若是二乘人,声闻跟缘觉(二乘人)不成增进,永闭化城,不达宝所。告诉你啊,你听师父的这个课程啊,还听不懂啊,我跟你说:你很难找到这么好的老师了!我已经把经典解释到快要烂掉了!你还听不懂,那有什么办法咧!所以这个……怕大家啊,我在教这个,是把你们当作什么?把你们当作小学来教啊!你知道啊!不然,也没人在讲啊,我们读大学也没人这样教、讲的,一次又一次,我是把你们当作小学,这样,好好地来教,对不对?小学一教,就大家听得懂,初中也听得懂,高中也听得懂,你把他当作大学来教,说过了就到下一章节,不知道在说什么?最后不再贯串起来,你就不晓得它整句的意思啦!现在把它贯串起来,喔!原来是这样子!所以每一个法师都有一个特色,我的特色就是:怕你听不懂!我就是怕你听不懂!
【此警惕显害。众生顽而无知,迷而无识,不自思忖量度,逢此境界现前,各以所爱而取。先习迷心者:积劫熏习,偏爱邪种,迷暗自心。今于定中,所现境界,适与先心相似,投彼病根,发其痼疾,】痼疾就是长久没有治好的病。【即便欣取,而自休息。前八种,于自所计果,拟是毕竟所归宁地,将谓即是安身立命之处,】如识阴中第一所归果,(【如第一所归果,】)【第八炽尘果是也。后二种于自所证果,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妄言究竟极证,如第九趣寂果,第十湛明果是也。】【然此等,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楞严经》是讲究竟的啊,就是这样子。【故云大妄语成。虽皆为妄语,而害分轻重,外道邪魔八种,所感有漏,禅福之业终尽,必堕无间之狱,此约害之重者言之。声闻缘觉二种,现前所证,乃是无漏所感,必无堕狱之事。惟是不成增进,永闭化城,不达宝所,此约害之轻者言之。其害虽分轻重,而于圆通中,皆为魔障耳。】
【癸三 嘱令保护】经文:【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看到这一段啊,会掉眼泪的!佛的那一种慈悲啊!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警告你!就怕他入涅槃以后,没有人有办法救我们,那你就知道!在座诸位!怎么会说:只有念佛就可以咧?你想想看!不讲这个五十种阴魔,怎么可以说:我得少为足,我好好的念佛,不听经也不闻法。你不听经不闻法,有没有办法彻底地了解佛的本意呢?
看1528页,汝等存心,秉如来道,我们存着大悲救世的心,秉如来觉他之道,将此法门,为什么将此法门呢?这五十种阴魔的辩魔的法门啊!在我灭度之后,灭度之后会怎么样?因为正法已经没有了,渐渐的消失了,传示末世,佛的这一句,刚好用到我们今天,所以师父这一辈子要好好地推广楞严(经),一救无量无边的众生,有钱的出钱,来帮助师父,来弘扬这个楞严,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想做功德,那这个就是最大的,传世未世,那么在座诸位!你们也不能讲楞严经啊,不能讲楞严经,那就帮助师父来刻录这个DVD光盘嘛!共同来推广!你看喔!于我灭后,传世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
所以这个五十种阴魔要赶快做出来!无令见魔,无令心中之见魔,“见”就是知见之魔,诸位!这个“见魔”是什么?心中的知见之魔,自作沉孽,为什么叫做“自作”?非外境,不是外境,不是外魔啊!勿令心中的知见之魔,怎么样?不是外魔,所以叫做“自作”,“沉”就是沉重,“孽”就是罪孽,很重的罪孽,未证言证,几乎发狂啊!“保绥”就是保安,这个保安是什么意思呢?后面补二个字:禅定。才保护修禅定的人,叫做保安禅定。哀救,什么?哀救就是哀救行人,哀救修行人啊!消就是消磨;息就是息灭。消磨息灭邪缘。
诸位!缘就是外在的,修行佛道,三种因缘不俱足,没有办法成就,绝对没办法!一、要找到胜善知识,胜善知识:就是明本心、见本性、悟到究竟义的、这个大师级的,一;二、要好的环境,这同参道友,大家都是发一乘究竟菩提之道,我碰过来,碰过去,都是好的因缘、好的环境;三、最重要!要有自觉作用,后面这个,你有大的胜善知识,有大的、一乘的,这些外面的种种的好的因缘、善缘、菩提之缘,可是咧!不自觉!这个人没骨气,不修行,那谁也没办法!在座诸位!你如果不改变,从彻底,你的决心下手,佛来有办法吗?习气还是习气啊!贪嗔痴还是贪嗔痴啊!对不对?到大殿的时候念:阿弥陀佛……比谁都精进,去外面,一生气,阿弥陀佛忘记了,释迦牟尼佛也忘记了!什么?嗯!一心一意想干掉他,对我这样无礼,是不是啊!
所以说呀!三种条件能够成就一个人的佛道:一、胜善知识;二、好的环境;三、自觉作用;一定要自己觉悟,你自己不觉悟,那外面的二个有什么办法?中间缺一不行!令其身心,入佛的正知正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所以啊,如果没有遇上大善知识啊,那么你的法身慧命,简单讲,就是完了!所以啊,修行决定一切,修行,就是知见决定一切!在座诸位啊!谁,这句最重要!谁先入佛的正见,谁先成佛!这句就是关键!你谁先入佛的正见,谁先成佛!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里面讲:佛的一辈子,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这个入佛的知见,最难了!最难了!是不是?这佛法你自己搞不来的,这经典看,怎么看,怎么误会啊!是不是!你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说:经典看得懂,你那个懂啊,跟悟是距离很远的!你这个经典你自己看,那还要师父讲经,干什么呢?要不然我放着,让你自己看!对不对?真的!你自己看得来吗?后面的注解,字写一大堆,没有办法的!没有大善知识,你把它贯串起来,你不晓得那个悟境到底是什么的?要不然这注解,你自己看啊!是不是?我也轻松多了!但是不可以这样子啦!懂的,就应该把它分享啊!
【汝等,存大悲救世之心,秉如来觉他之道,将此辨魔法门,于我灭度之后,正法寖衰,】“寖”就是渐渐的意思,这个念jìn,进化那个进的音,正法寖衰,“寖”就是渐渐,渐渐地衰微,现在就是了!所以现在大陆有很多人说:哎!我们大陆很多奇怪的事情。我说:台湾也有,不只是大陆啊!对不对?怎么会这么多?因为没有正法啰!现在就是佛弟子,再一次使正法重现的时刻了!【邪法增炽,传示末法之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斯义:即中途成狂等,十种差别之义。既经觉了,颠狂知见自息。前七是见,】第八种是具足见和爱,(【第八具见爱,】)“见”就是知见,“爱”就是取着;【以却留尘劳故。二乘,于界内见爱虽尽,】“爱”就是思惑;“见”就是见惑;“爱”就是思惑;虽尽。【而界外见爱犹存。其于涅槃,则迷真执似;于谛理,则厌有著空,不达法空,但求自利等,皆颠倒分别见也。以上诸见不生,故云无令见魔,自作沉孽。自作者:显非外魔来扰,乃是心中见魔之自作耳。沉孽:谓沉重罪孽,如外道邪魔,报终堕狱;声闻辟支,永闭化城皆是也。】在座诸位啊!上台的法师讲经说法,我这里要劝上台的法师、弘法的法师的一句话:说错了法,你自己修行错,一个人!上台说错了法的罪非常的重,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所以如果要弘气扬楞严,里面有文字有一点模糊都不行!里面的教义、教理,我有一点模糊的空间,你千万不要讲楞严,你没有这个能耐的!讲错了,你会很麻烦的!
接下来,1529页,【保绥哀救,消息邪缘者:绥安也,保绥禅定,哀救行人,消磨息灭邪见之缘。邪缘,即前颠倒分别见爱,】“爱”就是思惑;“见爱”就是见思惑,【全障真正知见。今既息灭,则障尽理现,令其身心,自然得入佛之知见,从此为始,成就圆通,中中流入萨婆若海,】什么叫做中中?每一念都是中道,离有、离空,离有、离空,叫做中中,叫做中道;不着有、不着空,叫做中道;中道也无中道可言。【直至成佛,不遭歧路;所谓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也。二详分五魔境相,一大科竟。】
所以在座诸位喔!我们这里很多的年轻人,为什么呢?从这个打八关斋戒,你有一天,诸位!各位尊敬的护法居士,打八关斋戒的时候,你来看一下!从楼上走下来的三个人,加起来,就会二百岁,八关斋戒啦!真的!来我们这里打八关斋戒的,老的,实在是很多很多!那不是说不好,就是说打八关斋戒的,诸位!来听楞严经的,就不一定了!对不对!年轻的多了!是不是?年轻的多!所以我现在要给准备出家的人几句奉劝的话:很多的年轻人,男、女都想出家,都很想来问问师父,我都告诉他:你一定要冷静一下!在座诸位!出家以后,你找不到一个善知识,或找不到一个好的道场,这个道场的理念跟你不一样,你是想要了生死的,你是想要了生死啊,每天用功拜佛、念佛、听经闻法、看师父的光盘,我们那个常住啊,一天到晚做佛事,跟你的理念不一样,那你就要很冷静了!
所以很多的比丘尼,我讲的比丘尼,出家都后悔,为什么?她回来告诉我,男众就比较……很少人在谈到说:我出家,我觉得很后悔!女众有!她说后悔,不是说:我后悔出家。是:我后悔太急了!一下就剃度了!结果,你看!你又不是大法师,没有人供养,对不对?你是默默无闻的小姑娘,或者老姑娘,或者是头壳已经不行的、老老的姑娘,你不依着常住,没有钱、没有收入、没人供养,要依着常住,就每天念经,忙得不可开交!我要的不是这个!后来就:啊!归欤!归欤!就走了走了,离开以后,就像孤魂野鬼,到处挂单!嗯!这里不合我!嗯!这里也不合我!就是一直到处挂单!后来,她就来到师父这里,她说:慧律法师,我感谢你,二十年前,我都不听你的话,师父的重要跟环境的重要,道场,因为这一条路是我们走过来的,我那个时候很冲,就:只要我出家,我就一定有办法!后来发现!没办法!你要过生活,你要吃饭啊,你要穿衣啊,你要看病啊,这个,要money哪!要钱。佛法是活在现实里面,超越现实啊!她太急躁了!出家以后,二十年,转二十年,那我就问她:你这二十年,看了几部大藏经啊!她说:没有!像陀螺一样,一直转…还在找道场!什么?出家二十年,还在找道场!你想想看,多难!她说:那师父,你又不剃度女众!嗯!要不然我考虑看看!我考虑看看!
要不然我们鱼池乡?鱼池乡,一百多个床铺啊,鱼池乡,现在盖好了,我又花了不少钱,那个床铺不错喔!嗯!没有啦,别当真啊!那是打佛三要用的啦,如果喊说:要剃度的话,那我们讲堂就差不多一百多个!真的啊!对不对?活在这个世间,要死,又遇到师父,不出家,要做什么呢?对不对?就会想到:我一定要出家!提早出家。就会有很多老公来找我了,很多老公来找我了,我老婆跑去哪里去啊?在鱼池乡,就没办法了!所以说,很多女众就抱怨我了,说:你把那个佛法讲得那么好,我们也知道要修,而你又不剃度女众,这样涎(台语:诱惑)我,涎,涎我,这样涎我…所以没办法了!这是我的坚持,因为我有答应过广化律师,广化律师有一天说:慧律,来!你跪着!喔!什么事啊?你发愿,你发愿啊!那我说:发愿什么?一辈子,不剃度女众!喔!那时候很年轻啊,好啊!发愿就发愿,有什么关系?发愿后就说:师父,我一辈子不剃度女众!所以就是这样子啰!到今天,还是这样坚持啦!
底下,1529页:【庚三 结示超证护持 分二 辛初 先超证 二后示护持 辛初分三 壬初 诸佛先证】经文:【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诸位!走对路了,就得无上道了!诸位!看这一句话了,这一句话很关键喔!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什么佛统统经过这一道:五十种阴魔这一道!乘此心开,得无上道。为什么心开?乘此心开就是不着魔事,不着魔事才能乘此心开,要着魔事怎么能够心开呢?心开就是意解,所以乘此心开不着魔事,得无上道,所以在座诸位啊!楞严经就是破魔的大法,是一面镜子啊!不传,如何救我们这一代的末世的这个众生?【如是,指法之词。法门,近指识阴,辨魔法门,远该前四阴。先过去世,恒沙劫中:远指多劫也。微尘如来者:极言其佛之多也。前云: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乘此心开者:每于一阴未开之时,须要依此法门,而辨别之,不为十种魔境所惑,方得透过。一阴如是,诸阴皆然,识阴若尽,则任运得成无上佛道矣!】
1530页【壬二 识尽所超】经文:【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解释一下:识阴若尽,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明心见性。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当中,能入菩萨,能入菩萨什么?耳根圆通啊,怎么样?耳根圆通,叫做金刚三昧。所以金刚干慧,在前面初住以前,就已经讲了,叫做金刚干慧,指前面的初住已证的金刚干慧地,怎么样?圆明精心,圆就是圆通体明,精心就是纯真无妄的妙心,叫做“精心”,纯真无妄的妙心,简单讲,就是真如本性啰!于中发化,注意听!“于中”就是从初住一直到等觉,都是用这个真如本性修行,叫做“于中”,于初住中一直到等觉,到成佛,都是用这一颗不生不灭的真如心。所以这里金刚干慧是指:前面的初住已经证的那种“干慧”,后面是“金刚十地”,不一样的!整段贯串起来,说:识阴如果尽了,那么你的现前诸根就能够互用,从互用当中,就能够入于菩萨耳根圆通的金刚三昧,那么这个金刚三昧的干慧地,就是初住前已经证了,用这个圆通之光明体,纯真无妄的妙心,从初住发化,一直到等觉,就是这一颗心。
【识阴若尽者:将齐此以明超证也。则汝现前诸根互相为用,六根之体,固属圆融,六根之用,亦复不隔,每一根中,皆兼具五根之用,此当圆教初住,】圆教初住就是破无明、见法身啦,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显,这个当然是天台宗。在座诸位!在圆教初住,这个统统是天台宗的在判教的。【圆通之位;五阴既尽,解六结,越三空,】在座诸位!说:一门深入,那个“一门”不是指:念一句佛号,诵一部经典,叫做一门深入。这个一门深入这个“门”,是指耳根门,深入是对浅出讲的,所以从耳根一门深入,怎么样?解:动、静、根、觉、空、灭;破,然后这个“越”:人空、法空、空空;现在这个未法时期,什么都会误解经典,我一门深入,就是念一句佛号,什么都不念、不看,得少为足啊!不了解经典啊,就把这个一门深入认为:这个就理所当然,这个就是一门深入。完全跟佛讲的背道而驰!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时也。从互用中者:此即从初住位中,便能入于菩萨金刚干慧,此干慧即前之干慧地,】第一个讲的干慧地,【初住已证。耳根圆通,名为金刚三昧,干慧亲依而立,故特称金刚之名。此即一超直入,等觉后心,盖促举始终也。】“促”就是短暂的,促举,用短暂的来形容前后,叫做“促举始终”。用最短暂的初住,然后一直直超到等觉,这个就是用最短暂的来形容前后,始终就是前后。【下圆明精心,于中发化者:略表中间,】“略”就是跳过去,不用讲了。开始跟最后,都是用不生不灭的金刚心性在修行。【廓周法界曰圆,寂照无边曰明,前偈云: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此即圆通体也,故号精心,谓纯真无妄之妙心。于中即于初住至等觉,两楹之中,发起神通变化。如观世音,获二种殊胜,发三种妙用也。】这个我们讲过无数遍了。
经文:【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注意!“金刚”就是金刚利智修断、能断微细的无明,叫做金刚。金刚是表示智慧,用金刚的利智来修断、能断最微细的无明,成就了十地菩萨,等觉圆明等等。这文字简单喔!到这个时候,就像瑠璃一样的啦,内含宝月,宝月在里面光明圆满,乃到超过十信、信、行、向、地。所以在座诸位!圆教都是用一种心在修行,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所以在座诸位!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这么重要!不了解这颗不生不灭的、本来的心性,学法无益!学法,都是用意识心啊!有增有减的心,有来有去的心,都是用妄心啊!不识本心,不认识这一颗不生不灭、不灭不去、不增不减的本心,学法无益!所以下手处,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令心无所增减,这个是真的大修行人!
1531页:【首二句以喻明。琉璃:喻圆明精心;含月:喻于中发化。谓圆明精心,性具神化,不碍发挥运用,洞照近远。如论悟证,已齐佛果。】为什么一悟即入如来地?为什么?因为如来的心跟大悟的心一模一样!所以师父已经讲过,师父,有的人讲说:那么师父,大彻大悟的人是不是佛?这个分二个角度:从理上来讲,他就是佛!因为他的,大悟的人他的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度无量的众生。对不对?也是无度众生之相,虽度无量无边众生,也实无众生之相,也没有度众生之相。在理上来讲:他是佛,大悟见性就是佛;从事相来讲:他没有三十二相,没有八十种好,那他不是佛!要没有佛陀的大神通,也不是佛,他没有佛陀的十八不共法,他也不是佛;所以要站在理上来讲,要站在事相的佛来讲。【如是乃超十信、十住等,意以初住为能超,中间诸位为所超,下入于如来,妙庄严海;亦即以初住为能入,妙庄严海为所入也。此中复超十信者:全显此经十信,乃初住开出。于地特言菩萨所行者:意表入地,乃真修圣位耳。皆以金刚利智修断,故言金刚十地,与前干慧位中,金刚不同,彼指耳根圆通,是诸位通依,故置诸位之初,此显地上金刚,坚利之智,能断微细无明,故标十地之首。】所以意思就是:前面的金刚干慧跟后面的金刚十地是不一样的。
【《正脉》云:于等觉复言圆明者:见始终惟此一心,】惟此一心后面补四个字:惟是真如。惟是一心,“惟是真如”,所以真正修行人:惟是一心,惟是真如。更无别法,没有任何的法可以成就,惟是一心,惟是真如。对不对?【怛至等觉,则发化之极也。按天台言:圆教有利根者,一生超登十地。清凉言:解行在躬,】“躬”就是履行,亲自,自己的意思,解行在自己啊!【一生圆旷劫之果,】“圆”就是圆满,一生就可以圆满旷劫之果。【皆从初住超之。盖初住名发心住,以是义言,从初发心,即成正觉。】因为初住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不生不灭,都是真如。【旧注谓从七信超之,未敢闻命;】那就是不敢顺从这种讲法啦!【大抵详究圆家,】就是圆教之家。【只有二位:一断前通惑,】从满足观行即佛,(【从满观行,】)【一超直入初住,中间更不取证。二断后别惑,从入初住,一超直至等觉,中间亦不取证。】为什么?前后都是这颗心啊。
【而佛于圆家,仍列多位者,】信、住、行、向、地,为什么要这样列啊?有二种意义,意思就是说:初发心跟等正觉,就是一模一样的,你为什么还列出信、住、行、向、地、还四加行?为什么要这样子?【有二意:一者、为引渐机,令欣从圆顿也。】原来你也有希望啊!【二者、见佛眼明,极能于至迅速者,见而分析也。譬于飞隼上山,】这是种鸟名,类似鹰而略小,性非常的凶猛、敏锐、飞速、擅袭,能够捕兔子、鸟,这“隼”。【虽至迅疾,然亦自下历上;】就是说飞上去,从下往上。【但眼钝者,终不能彻见,而分析之,故须佛眼也。】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喔!就是只有佛眼有能力分析的意思,从上看下来,一目了然。
【壬三 圆证极果】经文:【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入于究竟如来,圆极之果。妙庄严海者:以万德庄严果海,各尽其妙,是为福究竟。圆满菩提者:以证得一切种智,圆满无余,是智究竟。归无所得者:以契合性真本有,不从外得,是理究竟。上二句显修成,】“修成”就是事,事相。【后一句显性具,】“性”就是理具,所以“修成”是事修;“性具”就是理具。依理来讲,本性本来具足;但是不修行、不除掉这个习气,是没办法的!【盖从性起修,】从不生灭之性起修,修了还契合不生不灭的本性,(【修还契性,】)【离性真外,】离性,离不生灭的本性外,离不生灭体性真心外,“真”就是真心外,【无有少法可得矣!】
所以,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心。在座诸位!你今天所拥有的东西,不要认为你有东西,失去任何东西,你也不要有任何失去的观念,我们从出生以来,并没有拥有过任何的东西,当我们死亡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本来就不生;本来就不灭;本来就不增,本来也不减;用这个心,活着!在座诸位!如果我们还不了解佛法,你就观想:你有一天会火化,变成一堆骨灰,那堆骨灰,你有一天死亡火化,就一定会变成骨灰。诸位!你看着那堆骨灰,就是你的未来的写照,这一堆骨灰,什么东西增?这一堆骨灰,什么东西减?都是你的心在增跟减啊!都是你的心在妄想啊!这佛法啊!随便拿一个东西来观照,都会受用的!【前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不从人得也。初先示超证竟。】
【辛二 后云护持 分三 壬初 首明遵古辨析】经文:【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奢摩他”就是“止”,或者叫做“定”;“毗婆舍那”就是“观”,要不然叫做“慧”。【此是举古佛辨魔法门,先佛授受,修习大定,增进圣位之心要也。奢摩他止定之中,用毗婆舍那观慧,定慧均等,因中始觉智明,分析微细魔事。先佛是过来人,古语云: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自然不错。则今之所说,亦唯遵先佛仪范也。】
【壬二 正令谙识护持】经文:【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谙”就是熟悉,魔境现前,你能够熟悉它、认识它,心垢洗除,不落邪见。简单讲,就是不着、不贪、不爱,归无所得,你就拿我们心没办法,不着、不贪、不爱、不取,那谁有办法?谁也奈何不了你咧!【果能如我所说,则诸魔境,一切现前,汝便能谙识。致魔虽然由定,实乃由心。】由自心所执着。【但要心中不生胜解,则心垢洗除。】所以不可以,提早作殊胜之见解。【主人不迷,则彼魔事,无奈汝何,自不落于邪见网中。此正令谙识诸魔。】今天要慢五分钟!
经文:【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当你这个阴魔销灭的时候,这天魔摧碎的时候,大力鬼王也不存在,接下来就小鬼了,何况这些小鬼,大力鬼神都不存在了,怎么样?底下是:褫魄逃逝,大力鬼神,“褫“就是丧,闻风丧胆啊,这大力鬼神都闻风丧胆了,底下就是这些小鬼神,就更不用讲了!这邋遢鬼、不像样鬼,这没什么啦!底下就是:魑、魅、魍、魉,无复出生。这大力鬼神都挡不住我们了,更何况这些不像样鬼、邋遢鬼等,对不对?所以很容易就破除了!【阴魔,即心见二魔;由心垢洗除,则阴魔销灭。内魔既销,则外之天魔,自应摧碎其胆。大力鬼神,见其王尚尔摧碎,自应褫丧也魄逃逝,于十二由旬之外;魑魅魍魉,诸小鬼神,自应潜踪匿迹,无复出生。】
翻过来,1534,经文:【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直至菩提无诸少乏,诸位!这个很重要!从初发心,一直到成等正觉,无诸少乏,就是一悟一切悟,一悟一切悟,纵然是下劣的二乘人,听到了无上大法,也能回小向大、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整句的贯串的意思就是说:直至菩提,用这一颗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修行,一悟一切悟,就算这些下劣的二乘人,也能回小向大,增进菩提,于大般涅槃,心不迷闷,又勇敢承担,直下承担。
【此上先举古佛辨魔法门,如是内魔外魔,一并潜销,故能超诸位,直至无上菩提智果。虽然能超,而于诸位功德,无诸少乏,所谓一悟一切悟,一证一切证也。纵是下劣二乘,亦能回小向大,励志增进。于如来所证,无余大涅槃断果,心不迷闷,于宝所矣!】就是一定可以达到宝所。底下,是因为我同情你们的体力,要不然我是很有办法的,我看你们很可怜啊!我看你们太可怜了!已经上到六点了,一直在看手表,这不是我不行啊,我是很猛的!所以说呀,我同情你们的体力,所以我现在要休息,不是我的问题啊!
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未完)
楞严经讲解370: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执理废事;修行不能投机取巧
楞严经讲解371:看到稀奇古怪的、佛的、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执为禅之大病
楞严经讲解372:不受情绪的控制;不受环境的影响;学佛就是这个目的
楞严经讲解373: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编织而成的,佛弟子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跟因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