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06 :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他,你就不能成佛,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06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679tci4n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0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语言、口业的重要,知道吗?你想要下辈子声音很好,不可以造口业;你想要下辈子面相庄严,要学习赞叹,随喜赞叹众生;你想要度更多的众生,你一定要跟众生结一个善缘,你还没有度他,你就结恶缘了,你怎么度他呢?是不是?所以人家说:喔,你为什么每次讲经怎么这么多人?有台湾的这个长老就说:很奇怪,这个慧律讲经为什么都这么多人?我现在告诉你答案,就是先结善缘,知道吧?一辈子不造口业,就是你在我的面前,你都是优点。那个很糟糕的那些人,该怎么说咧?很严重的该怎么说?有时候你还说不来,说不来。所以这个看个人的,你这一辈子所修的身口意是很重要的。所以当他觉行圆满,也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就是一期一期的芒果树有一期一期的收成,没有办法度尽虚空界一切的众生。所以每一个法师宿世跟哪一个众生有缘的,你看喔,那个法师一讲经,底下就有他的粉丝,那另外一个法师来讲经,他到死都不会来,就是没有缘。另外一个法师来,有他自己的粉丝,其他的,到死我都不会来。你看这个缘,你看这个,不可思议的因缘,对不对?

【又,以此经言之,所谓觉者,则为觉自心现;】自心现就是万法唯心现量,以唯识以及本经来说,【以心外无境,】注意,若你是当警察的,警察都会喊attention,就是叫你注意,attention就是注意,无境是什么意思?无境就是缘起的外境等同如幻,叫做外境缘起如幻。也就是这个外境其实不存在,全部都是你心在作用,意思就是,在唯识的角度来讲,没有外在客观的环境,外在客观的环境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主观意识,就是你的心态,用什么心,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以心外无境,意思就是这些客观环境必须主观意识心来承认,离开了主观意识心,客观环境也没有意义,不存在任何的意义,所以叫作心外无境。所以心外无境重点在哪里?因为看透了心外的境界缘起统统是如幻,所以不必去讨论它,重要的讨论是你唯心现量那个心的问题。【一切唯心所现,若于此觉了,则名为觉。】为什么这个唯心所现呢?

在座诸位,这个非常重要,好!在座诸位,现在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你今天你跟同事搞得不是很愉快,同事讲话很重,有一点伤害你的自尊心,对不对?她劈头就伤害你,你从公司回来以后,在家闷闷不乐,说:阿菊,来吃饭喔。我吃不下。阿春,来吃饭喔。我吃不下。你的心就是受到影响,已经转不过来,你认为她谩骂你这个是实在的东西。其实这个语言是空性的东西,她讲好话也是空性,她讲坏话也是空性的,你就这样想,如果你会转念,就这样想说:嗯,我的善知识在此出现了,给我增上缘,我要感恩她,给我逆境的人让我大成就,今天受到谩骂,我消了很多的业障,她增加了很多恶业。对不对?你就观想一下,她所讲的好跟坏,我扪心自问,我没有愧对我的良心跟我的责任,我心安理得,你也不要跟她计较,你转念过来,用一颗感恩的心,你过的日子就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了。

诸位,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一个良好的水手需要在逆境里面一直磨练,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简单讲,大风大浪的人,什么境界都看过的人,这种小事情不算什么,不算什么,所以经大风大浪的人,她就不会晕船。所以说,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有的人这一句听不懂,怎么会听不懂呢?没有痛苦的人生,没有经历痛苦的洗礼,你的心智怎么成熟?你活着一直在幼稚里面,一定要经过人家的打击、反对,给你侮辱、洗礼,让你产生种种的动心忍性,才能够增益其所不能。对不对?动心忍性。所以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你不好的人,你就愈感恩他。所以在经典里面讲,大恶人,我用大慈悲心对待他,中等恶人我用中等的慈悲心,那么小小的恶人我用小小的慈悲心对待他。

你看,佛的法就是不一样,他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无论二六时中碰到任何的事情,都是用一颗智慧心、健康的心,在看这个世间,所以他不会受伤、也不会哭泣,也不会感觉他很委屈,没有的。万般皆如幻,他为什么要感觉哭泣?为什么要感觉委屈?没有这个东西。诸法本空,没有这个东西。诸位!更进一步,诸法本如,没有能侮辱的人,也没有侮辱的语言,是不是?诸位,要做到这一点固然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慢慢的理解:喔!原来佛是这么的伟大!是啊,我今天学佛就是要学佛的这一念包容的心、智慧的心、看开的心,就是学这个。这样你才有智慧,才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嘛。所以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因为你活在幼稚里面。感谢给你痛苦的人,感恩给你逆境的人,这样你才算一个成熟的人,成长的人。

接下来,一切唯心所现,若于此觉了,则名为觉。“南海滨楞伽山顶”:“南海滨”,以楞伽山所在之锡兰岛位于印度南方之海中,故称南海滨。“楞伽”,义如前说。 “大比丘僧”:“大”是形容名高德著。“比丘”是梵语,有三个意义:一、怖魔,】因为多一个修行人,就多一个超出三界的,那魔的伴侣就减少。【二、乞士,】上乞佛陀的智慧以资养自己的法身慧命,下乞饮食以帮助这个色身继续活下去。所以,在座诸位,你一定要活下来,你的佛法才有希望明天,千万不要碰到境界逆境自暴自弃,乞士。【三、净戒。“僧”梵语全文是“僧伽”,】就是sangha Buddha dharma,sangha就是僧伽。【简称为僧,意思是和合,或众。】因此做为一个出家众,你来闹众就不够资格出家。所以,我们都欢迎十方的大德比丘来这里结夏。既然是僧,他就懂得和合。【因僧团是众所和合,】尤其是无诤和谐是非常可贵的僧团。【故名僧伽。】

所以在座诸位,一个人刚出家如果不住僧团,便不知道僧团的可贵。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要出家,男众、女众也好,出家以后要住僧团,住僧团才有东西可以磨练。你出家以后跑到剩下一个人,两个人在山上自己修行,修到个性古怪你不知道,自己知见走偏了也不知道。我们大比丘是七众之首,也是续佛慧命最重要的僧众,因此,你想要成就,出家以后想要成就,记得,一定要住僧团。这是广化律师一再强调的,一再强调的。

所以,以前有一些住茅蓬的来问广化律师,他说我想出家以后,或者怎么样,自己住个茅蓬。广化律师都这样劝告他,刚出家,除非你有三昧的定力,开大般若智慧,要不然还是尽量住僧团好。因为每个人都有立场,不见得......有的人他就是不喜欢僧团,有的生活习惯跟人家不一样,他不喜欢僧团,他喜欢自己来,自己搞东搞西,搞一些吃的,他的个性古怪,他知道僧团住不下来,自己去募款,一百多万、二百多万,自己搞一个小精舍。这里面没有所谓对跟错,只能这样呼吁,只能这样讲而已,每一个人各有苦衷,各有立场,你怎么样说他一定不对,或者一定对,这个很难去说。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之略。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为有情,合称觉有情,意义为:求觉的有情,觉就是觉悟,想要求觉悟的有情,以【及欲令有情觉悟之人。】诸位,就是要发大菩提心。以及发大菩提心,欲令有情觉悟之人,好好的推广正法。【此即上求下化之义。】所以,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求觉悟的有情,而发大菩提心欲令有情觉悟之人,好好的推广正法,此即上求下化之义。所以,弘扬正法不只是说一个法师的责任,在座诸位法师居士都有责任,尽己之力、竭己之心。“俱”:在一起。

“从彼种种异佛刹来”:从各种不同的佛土来。“异”是不同。“佛刹”即佛土。一佛土即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度众生的范围。诸位,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不能有两尊佛,有两尊佛的话那么就会变成混乱。所以,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一佛已经示现成佛了,其他的佛就在人间不能示现成佛,要不然会混乱。为什么要这样子呢?十方诸佛都有共同遵守的法则跟规矩,就是你来示现成佛,其他的人只能示现变成你的徒弟,要不然大家会乱讲。释迦牟尼佛,对不对?那其他外道也是说,我们也是佛啊?那就像现在一样,到处都称自己是佛。所以,为了整个佛教的一个思想有一个节制,防范种种的魔来混乱佛陀的正法,所以必需要这样一尊佛度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只能一尊佛来示现,这样子就不会乱掉,这样就不会混乱,我们今天所依的法,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的命运,出家众跟在家众的命运是共同体的,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共乘一条佛陀的法身慧命之船。如果有人在僧团里面,在教界里面搞破坏,谤佛、谤法、谤僧,这等于在那个船底下挖一个洞,让它漏水,会淹死大家的。诸位,那个洞靠大家补起来,同心协力,船才会往前进,是不是?在教内搞破坏的人,就是在船舱底下挖一个洞让水流进来,佛法僧会(被)灭掉的。千万不要做佛教的罪人,你没有修行没关系,但是最起码做佛教的善良人。

【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这一段,单单这三行就够你解释的。好,是诸菩萨摩诃萨,注意喔,无量三昧自在之力,什么叫无量三昧?得意生身才有无量的三昧,像这种都是十地菩萨,接近成佛。为什么菩萨还加一个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这老菩萨因为她不懂得国语“菩萨摩诃萨”,也从来没听过正法,所以她就说这土虱(胡鲶)不好杀,土虱(胡鲶)滑溜溜,所以都不太好杀。她把“菩萨”读作“土虱”(胡鲶)不好杀,土虱(胡鲶)滑溜溜不好杀。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

是菩萨摩诃萨无量的三昧自在之力,可见他的禅定的功夫就跟佛一样,没有禅定功夫你怎么有自在之力、三昧之力?神通游戏,什么叫神通游戏?就是神通自在无碍,如同游戏,为什么如同游戏?因为心无所住着。诸位,心无所住着,所以等同游戏。如果把这个世间看成真实的,就不同游戏啰,就卡死了,心有所着就会卡死那个观念。心无所住着的人修行,就等同来到世间,等于游戏人间,见一切相总知道它是幻,都是缘起,都是如梦幻泡影。

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什么叫做上首?居大众之首。所以往后的经典,大慧菩萨一直重复的出现。诸位,释迦牟尼佛讲《楞严经》,当机者是谁?是阿难。《金刚经》的当机者是谁?须菩提。是不是?好,那么《弥陀经》的当机者,师妈说的“舍利弗又是舍利弗,再来还是舍利弗,再来仍是舍利弗”,就是当机者。是不是?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注意,手灌其顶有两个涵义:一、是真佛子佛才灌他的顶,不是像我们现在的,来,简单灌个顶,结个善缘,佛在灌顶,这个受灌顶的人是真佛子,能够传承佛的法身慧命的真佛子。再来,手灌其顶,通常是指十地菩萨,或者是等觉菩萨,才被佛手灌顶。这个跟手摸其顶不一样,手摸其顶是表示安抚、赞叹;手灌其顶,用“灌”字,是表示这个人可以续佛的法身慧命,等同佛,就是接棒的意思。这个不一样。如果说手摸其顶,就表示抚慰你、安慰你,希望能够好好的勉励你,鼓励你好好的进步。手灌其顶,这个灌跟摸不一样,是不是?

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这两句要把它颠倒过来,就更清楚了。就是善解自心所现的境界,所以在这个“自心”前面加两个字,就是:善解。(善解)自心所现的境界,因为万法唯心现量,所以,“自心现境界”跟“善解其义”这两句,如果把“善解其义”放在前面,语意才能够贯通,也就是:善解其义,善解什么义呢?善解自心所现的境界。

接下来,种种众生,这个少了两个字就看不懂:“为度”,为了度化种种的众生。因为你看这个《楞伽经》就是这么的简单,简单到实在是看不懂。种种众生,为什么讲种种众生?前面要加四个字:为了度化种种众生,这样才看得懂。对不对?种种众生,你怎么知道它在讲什么呢?为了度化种种的众生。然后,你看,底下你又看不懂了,种种心色,还要补两个字:“皆观”,皆能观照种种心色,心色就是众生,众生不是心,就是色。皆能观种种,就是皆能够观照种种众生的根器。种种心色就是看你什么根器,因为每一位众生身心不一样,所以这个心色就叫作四生九有。为了度化种种的众生,皆能够观照种种众生的心、还有色,这包括了四生九有。而用无量度门,前面补两个字:而用。为什么要“而用”无量?为什么?因为每一个法门都不一样,所以叫作而用无量;然后补五个字:不同之法门。度门就是度化之法,度化之法门。无量是指不同的法门,度门就是度化的法门。整句意思是说:为了度化种种的众生,佛皆能观照种种一切众生的心还有色,这四生九有都不同,而用无量不同的法门来度化众生。这是度门。

随类是什么意思?随着十方国土;普就是普遍,现就是示现。随着种种众生之类,于十方国土普遍的示现叫作随类普现,只要众生需要佛。众生需要佛,佛就随着众生之类十方国土普遍示现。于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二种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究竟通达。诸位,究竟通达什么意思?一点都不迷惑,你就知道这个人成佛足足有余。

那么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是诸菩萨,大菩萨有禅定三昧之力,有无量禅定三昧自在之力,他们的神通自在无碍,等同游戏,因为他们的心无所执着,所以可以在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游历来度化无量无边众生。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众中的上首,一切诸佛真佛子,佛的手灌其顶,都是达到十地菩萨或者等觉菩萨的境界。这些菩萨摩诃萨都能善解自心所现的境界,为了度化种种的众生,皆能观照种种众生的心色,于四生九有里面示现,而用无量不同的法门,度化的法门,随类在十方的国土里面普遍示现,于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于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于八识(眼识乃至阿赖耶识)、人无我与法无我二种无我,都能究竟通达。整句的意思就是这样子。

翻过来,那么你看了这个经文以后,再看,那就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就是整句的贯通。所以,师父一直叫你不要倚赖注解,不要依靠注解,先听师父怎么说,这样你的脑筋里面就完全种入金刚的菩提种子。

【注释】 “菩萨摩诃萨”:“摩诃”,梵语,大的意思,合称:大菩萨,通常是指住、行、向三贤或登地以上的菩萨。尤于此经乃专为根熟或地上菩萨所说,地上就是初地以上。地上,初学佛法的人可能听不懂。地就是初地,上就是以上。或初地以上菩萨所说,【故与会当机】当机就是当机者,就是跟佛对话的,在佛旁边听经闻法的。当机【多是登地之大菩萨。】登地的大菩萨还不能够说完全跟佛对话,只有大慧菩萨是十地菩萨,才够资格跟佛对话。所以《楞伽经》几乎是所有经典最高的层次,因为它的当机者是十地菩萨。看到当机者,你就知道这一部经典有多深。

“三昧”:梵语三摩地(Samadhi),音译为三昧,乃一音之转。】只是一个音的差别,又翻三昧。又翻三摩地,【三昧为正受之义,俗】俗称就是一般,【称为定。】俗就是一般,叫作定。为什么叫作俗呢?意思是说它还有更深的涵义,就一般人所知道的解释作定,但是它有更深的涵义,要不然怎么俗称为定呢?【“三”是正,昧(摩地)为受。正受者,谓一切受不受。】诸位,作一下笔记,一切受不受,初学佛法看不懂的:一切觉受,皆不执受。受就是取,第二个受就是执,就是取。一切的觉受都不执着,一切的觉受都不执取。觉受是什么意思?就是苦受、乐受、忧受、喜受、不苦不乐受。【一切受者,谓苦受、】一般世间人吃了苦就受不了,苦逼迫,到最后心崩溃了。

所以,在座诸位,学佛有一个好处,学佛的好处就是他的耐性,非常的有耐性,非常的有韧性。别人吃了那个苦都呱呱叫,牢骚抱怨;可是一个学佛的人碰到苦受,他也不觉得苦,因为苦空无自性。【乐受、】也是空无自性。【不苦不乐受,】在经典里面讲叫作痴受,不是苦受也不是乐受,又称为舍受,又称为痴,愚痴的痴。痴受,或者称为舍受。不苦不乐,痴就是等于没什么感觉,不苦不乐受,又称为痴受,又称为舍受。【或称苦、乐、舍三受。何以一切受不受名为正受?以此一切受皆为依于意识取著分别六尘而有,修定者必须离于六尘之妄想分别取舍,故无所受,】那你就知道现在的人要修行就很难。现在的小朋友哪一个不在家玩那个电动玩具、网路啊?玩到发疯啦,他妈妈讲:好了啦,不要玩了啦,吃饭啦!他两手打到快扭到,他还是继续打。现在的小朋友玩网路玩疯了,玩电脑。所以现在的修行人愈来就愈少人有证量。【其心得于正定,名为三昧正受。】

“自在”:解脱、无碍之义。“神通游戏”:其神通变化已达到自在无碍之境,故有如游戏一般;又以其无所著故,故其视神通如游戏。“上首”:即是“为首”之义,亦即居大众中之主位。“一切诸佛手灌其顶”:“灌顶”为等觉或十地菩萨,受佛职位之仪式。有如王子在登基受王位前,由前王以水灌其顶;法王子(菩萨)亦如是,于十地中,由法王(诸佛)亲“手”以一切智水“灌其”头“顶”,令得一切智,与诸佛无二,而得成佛,即授其佛之职位。佛之职者,谓度一切众生;佛之位者,谓佛果菩提。

“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此为倒装句,其序为:“善解”“自心现境界”之(“其”)“义”。“自心现”,谓一切法唯是自心所现,外境实无,为什么外境实无?外境有,它等同无。因为外境都是四大缘起如幻的东西,所以外境缘起如幻,实是空无自性叫作外境实无。外境皆是缘起,空无自性,空无实性,所以是没有、不存在的。【以心执著故有,】就是你主观的意识承认它,它就有。如果你心不执着它,它这境界就没有。所以【不执即无,】因此,在座诸位,不要说别人给你痛苦,如果你不给自己痛苦,全世界也没有人可以给你痛苦。是不是?如果你有那个定力,如果你有那个般若智慧,你这个色身达到一定的禅定,所有世间的一切认为苦的,你都不在乎,身心得解脱的,心灵得大智慧的,一切的苦都能承受。学佛就是真正的得到生命中的依归,还有真正的幸福。【故一切境唯在一心之用,故称“自心现”。】

好,那么在座诸位,如果你还没有证悟到、了解到自心所现,那么你就先用一种善巧方便: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离那一颗心,那就记得什么事都往好的一个地方去想,往善的一方面去想。譬如说你今天吃了很多苦,你就往好的一个地方去观照。譬如说,你现在你很穷,穷得实在是很离谱,你就这样观想:这样也好,也没有人绑票啦,我这个孩子人家也不要,人生down到这个已经底谷了,已经没有比这个更惨的了,所有的逆境我都碰过了;再来只要稍稍有一点金钱,我就觉得我很幸运,就这样观想。当你有钱的时候,你要这样观想:因为唯心所现,我要做一些善事,唉呀,太好了!我今天,这一辈子听到佛法了,我现在经济没问题,我要做一点善事,举手之劳,五万、十万、一百万,太好了!我钱这么多,要以福养福。我这一辈子钱这么多,以前没听到佛法,不晓得怎么花,钱太多啦!对不对?我现在知道钱怎么花了,我要拿来印经典,我来供养三宝,救济贫穷的人,你看钱又花在......因为你本身已经很有福报,钱又花在善事,以福培福,下辈子就更大的福,以此功德回向净土,那么,一定往生。所以,在座诸位,既然是唯心所现,那么我什么事情都往好的角度去想,你的烦恼至少少掉一半,不骗你的。按照师父的教导,因为你的行住坐卧,你要跟人与人之间相处,法师、居士都一定会、难免会冲突,会不愉快,记得!往好的一个角度想,你的烦恼很少、很少,非常少。【菩萨修行达此境界者,称为通达而善解“自心现境界”。此实为本经一经最重要之大旨。】

“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谓:为度“种种众生”,皆观其“种种心色”不同,而以“无量度”化之法“门”,各“随”其“类”,于十方佛土中“普”遍示“现”,而度化之。“种种”即各种之义。“心色”即是色心;色即是色身,故心色即是身心;以一切法由心所造,众生色身之别亦由其心,故先言心,后言色。“种种心色”即是《金刚经》所称之四生九有,以六道四生众生之身心皆有所区别故。

【诠论】【此句谓大慧菩萨已得大神通智慧,为度众生,能化身千百亿,化成与其同形同类,然后以无量方便法门度化之,此即菩萨四摄法中之同事摄。此亦即《金刚经》所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 】诸位,法执未断叫做有余依涅槃,法执断了叫做无余依涅槃。【此为菩萨之大机大用,亦即《普门品》中所云:“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乃至“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佛在《大般涅槃经》中亦自说于因地为菩萨修行时,为度某类众生,常示现与其同类,而度化之,如为度鸽子,则示生为鸽身,乃至示生为鹿、牛、羊、猪、蜜蜂、昆虫等,乃至示现生为聋、】耳朵听不到,【盲、】眼睛看不到,【闇、】(音:àn)是指愚痴。闇就是愚闇的意思,这个闇是指愚痴,没智慧示现的。【哑、】就是不会说话。乃至示现【贫穷、屠夫,以至生于边地、】就是不闻正法的地方叫做边地。【外道,】外道就更可怕叫作邪见。

【而度化之。】佛有这种能耐。诸位,佛是随愿示现的,众生是随业轮转的,这两句话差太多了。佛是随愿,愿力示现的;众生是随业轮转的,由不得你自己的,你作不了主的,你不想来投胎转世都没办法的。【然此等示现皆为菩萨以大悲愿力之所成就,非是菩萨有此等罪报也。又,菩萨为何随类现身,以同事摄化众生?此有二义:一、以众生皆著我相,若示与其同,则容易摄化;二、此亦菩萨之修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诸位,这些语言回归到一个单纯的念头,就是我相空无自性、人相空无自性、众生相空无自性,所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就是回归到单纯的空无自性。体悟到空无自性的人即入佛的正念,入佛的正知正见。【亦是修行随顺众生,】为什么要随顺众生?你跟众生对着干,他怎么会听你的?两句话,两个人就吵成一团,你怎么去度化他呢?所以想要度众生的人,不能有任何的情绪。唉呀,这个人在散播法宝,唉呀,这个人就是真正的佛弟子。虽然有一些缺失,毕竟不是佛,他在散播正法、推广正法,他一个人也影响了好几千人,我们就随顺他,不要去跟他对着干,因为他一个人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不是恒顺他的缺点,而是说他的影响力很大,虽然有一些缺点,我们慢慢的感化、教化他。

所以这个恒顺众生,可以帮助佛陀推广正法,如果说他一点缺点你就不原谅他、不宽恕他,那正法你怎么办?所以,诸位,修学佛道,取其正知正见,如果要利益众生,取其伤害最轻的那个角度进行,伤害最轻的角度。也就是说,我今天去伤害众生,却没办法让这个法轮常转,那你不划算,所以宁可委屈自己,容忍别人的缺点;因为所有众生都有缺点。宁可牺牲自己,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听到佛法,因为我们需要靠人来弘扬正法。那你不能说,那个人有一些贪念,把他除掉;这个人有一些嗔恨的习气,把他除掉,你这样要叫谁去推广正法?对不对?所以这个推广正法需要恒顺众生、随顺众生,记得,你讲话的时候,他的自尊心被你伤到,我告诉你:正法他照样不接受。众生第一个卡住的就是我相,他的自尊心受损,内心受到伤害,怎么会听你的?所以,在座诸位,男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懂得有一颗温暖的心。诸位,一点点的蜜糖,比四加仑的石油更容易招来蜜蜂。所以,凡是想要度众生的,嘴巴、身段要放柔软一点,讲这个话,要符合佛的心,不要去伤害他,因为他是未来佛。所以,真正悟道的人,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没有一个众生是佛他不会原谅的,佛还有一个众生不原谅,他怎么成佛呢?所以在座诸位,还有一个众生你不去原谅他,你就不能成佛,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

所以在座诸位,为了佛教的正法的推广,你的修养要步步高升,蒸蒸日上,要提升你的修养,要有更大的包容力,将来你成道以后,你一讲经,哇~~就是高雄讲的“耶耶阵阵”(人潮聚集)。我二十年前来高雄,都听不懂耶耶阵阵(人潮聚集)到底是什么,哪有什么耶耶阵阵(人潮聚集)。我们是台北住了好几十年,怎么会有耶耶阵阵(人潮聚集)呢?后来就说是很多人,表示聚了很多人:“喔,原来是这样子啦。”这个是高雄的土话。我告诉你,今天你的修养就会决定你将来成道以后听经闻法的众生,所以你一定要把自己的修养弄得最好,在团体里面你一定要守规矩,在每一个众生生活在你的四周围,都感受到你那一种舍己为人的心态,舍己,你很肯舍己为人。像师父这个,我从来没有说我要去享受什么,钱全部都布施,我一定要把众生血汗的钱化作智慧的法宝,让全世界有缘的众生,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听到正法。所以我们把点灯的钱全部放进去,水陆剩下的钱全部放进去,“师父,这个给您买人参。”(这个钱也)全部都放进去,对不对?我们够吃够穿就好。

我常这样观想,如果有一天我躺进棺材,那些现金怎么办?来不及花了,想到来不及花就很恐慌,就拼命花、拼命花,作法宝,一直进行,钱花不下去就烦恼了,法轮转不了了,就是法没有在动,没有花钱就是法轮没有在动,花愈多的钱法轮在动,我们做得不够,我们再尽力,我们再尽力。你看喔,师父这个小小、小小的这个愿力,在今天来讲,真的是开花结果了。我说,我也不是求一个什么盛名,盛名是一个重大的累赘,我也不求这个东西,内向里面我只有一个观念:唉呀,佛法这么好!“这么好”还不能这样(平淡的)讲,要讲:这么的好!(师父拉长声调感慨的说)。要这样讲。为什么不把它传出去呢?对不对?这佛法这么好,怎么不传出去呢?我也不能自私。所以在师父的一念之间,跟无量无边众生结缘,结了善缘。【即十大愿王普贤菩萨之第九大愿:恒顺众生。】诸位,恒顺众生太重要了!伤人的话就是不恒顺众生,一定要尊重众生、随顺众生,你才度得了他,所以,谈话是一种艺术。诸位,人的讲话,因为你平常生活都是一种艺术,这个艺术很重要。

有一次,我跟同学约了八点见面,这个同学八点半才来,那时候我已经学佛了,我也没有责备他,看到他来,我说:唉呀,糟糕了!我这个表坏掉了,怎么快半个小时?他说:不是,不是,是我慢了半个小时。他觉得很惭愧。讲话就是要有一个技巧,一个棉角(技巧)。对不对?你要责备他,他觉得不舒服,干脆我讲我自己:唉呀,我这个烂表,我把它调回来。他说:不是,不是喔。讲话要有一个技巧,不要伤害众生。知道吗?不要伤害众生。因此,你不伤害众生,他就:哇......众生的心就非常的欢喜。是不是?你想要将来结更多的缘,你的讲话就变成一门很重要的艺术,叫作very important artistry,一种艺术。

(闇àn:〈动〉①(形声。从门,音声。本义:闭门。闇,闭门也。——《说文》。见蔼闇阁读书。——《梁书·乐蔼传》。如:闇门(隐蔽的门) ②蒙蔽;遮蔽。桑麻闇日。——《水经注·江水》。不下比以闇上。——《荀子·不苟》。注:“掩上之月也。”如:闇室(遮去光线的房间);闇没(埋没,掩没)◎〈形〉⑴同“暗”(经传多以闇为之)。闇,冥也。——《小尔雅》。夏后氏祭其闇。——《礼记·祭义》。孝子不服闇。——《礼记·曲礼》。注:“冥也。”彼日月兮闇昧。——王逸《九思·守志》如:闇时(昏暗的时代);闇昧(暗淡;指人的隐私)⑵愚昧;糊涂。刘璋闇弱。——《三国志·诸葛亮传》。下闇则上聋。——《谷梁传·文公六年》如:闇惑(愚昧不明);闇短(才识愚劣短浅)。昏庸故人主无便嬖左右足信者谓之闇。——《荀子·君道》如:闇君(昏君);闇王(昏君))

【注释】“五法”:即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什么叫作五法?就是众生见到一切假相,诸位,如果你把它加一个字,就更清楚了:即假相,安立一个假名,结果执着变成不实在的妄想,你看,统统是假的,没有一个是真的,因为不是真心嘛。即假相,安排一个假名,产生一种执着,变成错误的妄想,就是这样。正智,如果我们有正确的智慧,了解:相,相空;名,名空;妄想,妄想空。诸位,妄想旁边写:就是识心执着和分别,这个就是妄想。刹那识心执着分别,这个就是妄想。妄想就是妄动、无明的意思。这个就是有正确的智慧。诸位,听经闻法就有了正确的智慧,正知正见、佛的正确的智慧。学佛只有一句话:你骗不了我,你那个是假的。对不对?

今天报导了一个很悲哀的事情,一个退休老师,年岁八十岁了,突然接到一通电话,跟他讲说;因为这个老师很善良,身上有一千多一点点,一千多万,旁边没有人告诉他这个是诈骗集团。打电话跟他说:你那个账户被冒用了,现在我们相关单位要把你保护住,你那个印章、账户要交给我们相关单位保管。他就是唬他,唬得一愣一愣的。结果因为这个八十岁退休的老师太善良了,他说我的账户被冒用了。这个老师就把他的这一本银行的簿子、印章,统统交给这个人,一个月,他去银行领,他都领得很少钱,慢慢领,慢慢领,他绝对不会把它一次领完,一次领完(的话)人家就知道他是诈骗集团。他就说那要寄放在你那边寄放多久,他是说差不多一个多月、两个月。你放心!这个年岁太大的退休老师也没有什么烦恼,结果一个多月把他的一千多万全部领光光,今天报纸登的,你看看。那这个怎么哭啊,这是八十岁的老人家,无依无靠,剩下一个人啊,剩下一千多万,颐养天年,过后半辈子,那你怎么办呢?那你就知道这个诈骗集团,他的心怎么下得了手,我们常常讲,这个攸关一个人的生命,他是靠这些过后半辈子。有时候我都想说,我们帮助这个老人家都来不及了,你把他一千多万全部骗光光,你看。碰到师父头脑就不一样啰,鱼不吃饵,就绝对不会上勾。有一次花莲佛兴寺接到电话,我们那个法师打电话来:哎呀,太好了,太好了!我们中了什么奖金二百多万,怎么样、怎么样。我跟他说:你赶快打电话去跟法师讲,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没有常识也要常常看电视,是不是?那怎么可能?像师父,他跟我讲,三百八十万美金,380million,你看,这一亿多,这一般的法师看到这个就晕头了,真的。我们不会,那不是我的,我为什么要贪?你送给我,我也不要。对不对?如果说你是虔诚的佛弟子,那么你说,“师父,我一亿多来印《楞严经》”;当然我这一辈子还没碰到。统统印《楞严经》,那你是正信的佛弟子,那么我就勉强收起来。(师笑)

第九页。“自性”:即三种自性:三种自性都空无自性。诸位,【妄想自性,】就是五法中的妄想,妄想自性空无自性,【缘起自性、】就是五法三自性里面的相跟名,妄想自性就是五法三自性里面的妄想,缘起自性就是五法三自性里面的相跟名,相都是缘起的,名也是缘起的;【成自性,】就是正智跟如如,也就是圆成实性。(三种自性)【亦即唯识学上之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诸位,遍计所执性就是妄想自性,在相、名、妄想里面执着、打转、能所不断,妄想就是因为妄执而产生。这个“遍”就是普遍,“计”就是计度。计度,这个计就是一种执着,度就是一种筹量。执着、分别心、筹量,这一颗执着的心,所以这个遍计就是普遍执着。所以无所不执着,叫做遍计。那无所不执着,妄想性就断不了。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一句话,你认为境界是实在的,你认假为真,以为可以追求,以为有所得,以为真的有真实的爱情,以为真正的有人对你很好,以为期盼有明天,这个完全是错觉、妄想,万法本不可得。

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条件,这个“他”就是条件,就是所谓的缘起自性,名称虽然不同,其实意义一样。依他起这个“他”就是条件,依条件而生起的,统统叫作缘起自性,叫作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空无自性。圆成实性也是空无自性,圆成实性就是离名、离相、离妄想,叫作圆成实性。诸位,这个实性是对妄想来讲的,因为妄想是空无自性,所以圆成实性,实性是对妄想来讲的。但是着一个实性又变成妄想,所以这个实性就是真如,真如是存在的,但是不可触摸,因为它是无相。所以,为什么安排一个实?因为它是对妄讲的,因为前面妄想自性,所以这里叫作圆成实性,你着一个实又变成妄。

“识”:即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在座诸位,要特别的强调一点,八识是依功能来分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因为它面对外境;意识最大的功能是分别,通过去、现在、未来;末那识就是染有我,就是我执、法执,就是末那识,我爱、我见、我慢统统是末那识;阿赖耶识依功能来讲是储藏识,叫作我爱执藏,阿赖耶识。诸位,成佛以后,没有这些名相。阿赖耶识成佛以后叫作大圆镜智;末那识成佛以后叫作平等性智;第六意识成佛以后叫作妙观察智;前面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成佛以后叫作成所作智,一切所作皆成。

诸位,佛最伟大的就是智,智。如果智跟慧来比较的话,慧是除惑,智是证真,智又比慧更高一层。但是究竟义来讲,慧如,智就是如,智是体,慧是用,智如,慧也是如。依智而起慧,依慧会归到智,我们常讲智慧、智慧,讲起来好像一样,但是这两个字稍微分析一下,还是有一点差别,会归到究竟一如,慧如,那么智还是如;智就是体,慧就是作用。那么更细一点分的话,慧是除惑,智是证真,简单讲起来,智比慧更高一层。这是就语言文字来分析。

在座诸位,有一派的唯识学这么说,他说眼识同时也有具足分别,还有执着的功能。有一派的唯识学家来说,这个耳识本身就有分别、还有执着的功能。那另一派的唯识学家说,那这样就会乱了套,对不对?因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大家都有分别跟执着,那什么是第六意识,什么是第七意识呢?所以,唯识学家又有另外一派就说,好,就功能来分,眼识虽有分别跟执着,可是它的功能不够强,不够强,没有办法凸显它的长处,眼识分别色法,这样讲到这个地方就好了,把那个分别归入第六意识的功能,讲得很好;把那个执着归入第七意识末那识。所以后来就沿用这一派唯识学家的说法,眼、耳、鼻、舌、身只对外境,意识只分别的功能,末那识那么就是执着的功能,阿赖耶识就像仓库储存种子跟习气。

“二种无我”:即人无我,就是五蕴身,照见五蕴皆空,无色受想行识。【与法无我。】法无我,前面加一个字:万法皆无我。不是只有人无我,万法皆无我。我相、人相、众生相不可得,山河大地不可得,日月星辰不可得,鸟兽虫鱼不可得。鸟也是法无我,也是人无我,没有一只鸟;一座山也是法无我,一座山显现的假相也是空无自性。所以,什么是佛法?到这里就简单了,问题症结所在就是,把复杂的万法问不完的问题,回归到空无自性,问题就解决。这空无自性由内心的智慧去体证万法皆无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为什么?因为你不再有烦恼。

所以,有人问说,请问师父,科学家跟佛有什么不一样?诸位,科学家了不起,他在这个成住坏空里面的科学讲到天体的运行,绕着太阳转叫作行星,绕着行星转叫作卫星,土星就是土卫1、土卫2,木星就是木卫1、木卫2。就现在天文学家所观测的最接近地球,最适合人住的一个星球,目前观测起来就是火星,唯有火星,唯有火星能够适合人。如果将来要移民,如果这个地球不能住人,火星是所有星球里面第一个考虑的,认为火星上面的地底下有水,有水,这是科学家第一个考量的就是火星。但是火星距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吗?多远,坐现在的太空船,用最快的速度跑,要跑九个月,要坐九个月,这样知道吗?要坐太空船坐九个月,你这太空船哪有办法准备那么多粮食?

所以,美国发明一套在太空船里面自己种麦,麦自己收成,然后用阳光去组合。就在太空船里面有一个区块,然后类似地球的一个植物成长的环境,然后再制造重力,重力就是旋转,如果一个人坐太空船,他不起来运动他不行的。一个人有重力,他这个骨质才能够继续成长,我们今天人这个骨质之所以可以运作,是因为地球有重力,如果坐太空船,它就没有重力。那个没有重力,我们的骨头,飞到地球来,如果你飞到火星再飞回来,一年将近两年的时间,如果那个人没有重力的训练,回来,下来地球两只腿立刻骨头碎掉,因为骨质全部没有办法成长。所以在这个太空船上要作一个重力训练,重力训练就是转动,类似地球的一个机,转动,转动以后,他们就在那边跑步,你有没有看到太空船跑步机,有没有?这个就是训练重力,没有这样跑步,下来骨头碎掉,没有办法承受地球的重力,没有办法。

那如果有人送你到火星去,你要去吗?我才不去咧,去火星那里干什么?下火车,不是下火车,下太空船,目前去什么都没有。火星现在最大的叫作暴风,沙尘暴,它一转起来几百公里,时速上千公里的,现在看到那个旋转、旋涡,火星最大的就是旋涡,目前没办法住人。除了那一些太空人去那边开采另外一个处女地,可是目前没有办法住人的。

【诠论】此段赞大慧菩萨于此诸法已究竟通达。上之“自心现境界”乃一经之总纲,此四类法门乃此一经之别目。佛所说种种法门,不外此一纲四目。一纲四目。

好了,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请合掌,明天要上课,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起念: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如果依照今天这样程度,前面两天这样程度,要讲一年多,进度实在是很慢、很慢、很慢。但是又怕大家听不懂,因为我要做一个好的师父,给你们印象好一点,不敢讲得太快。还有你们的程度特好,所以只好这样讲。下课!(未完)

楞伽经 01:达摩祖师来到汉地正法眼藏的传承就是以《楞伽经》为印心之据

楞伽经02 :人的那个得失心态很可怕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的

楞伽经03 :修行人心中没有恨,只有因缘:有缘还是无缘

楞伽经 04:女人都犯一个很严重毛病就是需要人来爱我,这个期盼就叫作妄想

楞伽经05 :这部《楞伽经》是一切佛成佛以后一定会讲的,这个是成佛的重点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