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51: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二)0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732karu2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二)04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36页,【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这个重宣呢,就是跟前面的长行文相互的有关联,叫做重宣。那么长行文是直说,现在呢,重宣此义,用这个偈颂来讲,让大家好背诵。所以啊,重宣,就是再一次地跟这个长行文的义理相同的,只是用偈颂来表达,譬如巨海浪,“巨”当然就是大海啦!譬如说:巨大的大海当中所起的这个波浪,斯由猛风起,浪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外在的猛风而起的。所以这个猛风就是比喻六尘的境界,太难去掌控了,众生对这个五欲六尘的执着是没有停止的,而且这个境界一来啊!就像猛风吹起的大浪,我们的境界,六尘的境界显现出来的时候,一切众生的心的执着、分别,动荡不安!从来不懂得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所以斯由猛风起。
“洪波”当然就是大的波浪,我们说:波涛汹涌、波涛汹涌。“鼓”就是鼓动。“冥壑”就是所谓的大海沟,海之色,黑者叫做“冥”。也就是说:很深的意思。就像我们地球上,日本的前面、东边,所谓的马里亚纳海沟,那么这个是很深的,一般的潜水艇,就像美国啊!或者是苏联的潜水艇都没有办法到达,诸位:要有一个观念,上去外太空的,到月球去的或者将来发展到火星去的太空人,一定比深海去过深海的人还更多,苏联或者是美国的这些太空人,有好几十个已经到外太空啊!月球。但是全世界到最深的海沟只有三个到四个,问题是:它的海面的这个压力如果是一的话,那么,深海这个压力非常的大,第一平方英寸,要承受八吨啊!第一美方英寸,要承受八吨的压力。也就是潜水艇一下去了爬不上来。
所以目前来讲,就是核子潜艇也没办法到达最深的海沟,这是讲科学方面的。所以,我们最深的海沟啊!马里亚纳海沟,要特制的。特别制的一种潜艇才能够到达。无有断绝时,也就是风浪一吹啊!那深的、浅的、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这个大波浪。“洪波鼓冥壑”就是大的波涛会鼓动很深的海沟。“无有断绝时”那么这个冥壑就是指:就是我们的藏识从来就没有断绝,因为无明妄动会形成业力,那么我们六道轮回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藏识海常住,藏识,这个大海。简单讲它的这个体性,其实是常住的。意思就是永恒的,我们虽然看到的是生灭的,无常的世间,其实体性本空,就是永恒的存在,那么真正地证入真如的时候,放下了所谓生灭跟不生灭,才能够契入这个真如,契入真如的人,也绝对不会着一个无为法或者是不生灭法,这个才是究竟真如。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生生灭灭,其实它的体性本空,它是常住的,就是永恒的,只是众生歇不下来,停不下来,境界风所动。但是呢?被这个六尘的境界的风所鼓动。意思就是:藏识的海,它的体性其实是常住的,但是被这个五欲六尘境界的风所鼓动,就没有办法停止下来,种种诸识浪,种种诸识起浪,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识,这什么叫做浪呢?因为有识,就坚固地执着,有识就会坚固地分别。内心里面就不安、不安稳,从来没有解脱或者涅槃的思想。因此啊!每天都在追求、每天都在追求。说:种种诸识。诸位!只要有识,它就会起浪,要识性,那么就懂得歇即是菩提。了识无体,了识非性。了识呢不是真实的那当体即空呢?也就是识性。所以种种诸识起这波浪。在座诸位!这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要告诉大家,生命当中所有的痛苦,皆因识心起浪,这一句你要牢牢、牢牢地记起来,所有的痛苦来自一颗执着心和分别心。这个执着、分别心,就是识心,所以生命当中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识心起浪,都是因为我们不明了这一颗真如的本性,于是便腾跃而辗转生起,叫腾跃而转生,便腾跃而辗转生起,也是一样的道理。
整句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说:尔时世尊,前面长行文讲完了,现在用偈颂重宣此意而说偈言:譬如巨海,大海当中所起的这个波浪,这波浪怎么来的咧,都是因为猛风吹起的,猛风一吹起,这个大波浪呢?波涛汹涌,就会鼓动更深的海沟,这海沟比喻作藏识,无有断绝时,比喻众生无量劫来,从来没有办法停止轮回,因为着于生灭藏识的海,它的体性其实是常住,不增不减的。因为不了解、不认识这一颗不增不减的常住真性,因此被六尘的境界风所鼓动,这个鼓动,就会引起种种诸识分别、执着,诸识分别执着就起生死浪。所以生命当中所有的痛苦皆因识心起浪,人之所以痛苦啊,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也就是因为我们妄动、妄执、妄分别。明明是空的东西,毕竟不可得的,无体性的东西,只是因缘凑合凑合的,可是我们却执以为实。因此有种种的识浪,起这个波浪。便腾跃,因此就辗转而生起,无有断绝,也是一样的道理。
237页。【注释】“洪波鼓冥壑”:“洪”,就是大也。“鼓”就是鼓动。“冥壑”就是海沟也。“冥”,亦作溟,这个意思是说:海的色黑者,叫做溟,意思就是:很深看不到底,海之义;或者海之色黑者谓溟。“壑”,为沟,或者是虚之义。“虚”就是空的意思。【义贯】“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譬如巨海”中所起之波“浪”,这是“由猛风”激荡海面而“起”,于是“洪”大的“波”涛“鼓”动着无边的“冥”海之沟“壑”,而没有“断绝”的“时”候。相同的,“藏识”之“海”其本体永远“常住”无有变异,为什么要讲这句话,诸位!这一句就是我们真正的故乡,我们六道轮回业业所牵引的这个世间,我们来到世间只是做客而已,要真正找到了常住的故乡,你就不会留恋在这个五欲六尘里面,才不会迷惑颠倒。然为六尘“境界”之“风所”鼓“动”,因而“种种诸识”之波“浪”,便“腾跃而”展“转生”起,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这一段是告诉我们说:这个波浪,既然是识心分别所引发的,那么这一段在讲,引发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怎么来的。说“青赤”这是指外面的、有颜色的,这是比喻“青赤”是比喻颜色,那在这里是比喻五尘的境界的色尘,这个色底下加一个尘,它是真实义,是这个意思。而不是那种颜色,青色、赤色不是这个意思。青色、赤色是比喻五尘的境界,种种的色尘会引发眼识的分别,也就是一切众生啊!眼睛看什么就执着什么,就引发眼识的分别,眼识的执着,眼识的一个影子留下来的这个记忆。
譬如说我们眼睛看了一大叠的钞票,这个用直接了当,哇!花花绿绿的钞票,现在农历年到了对不对?大家需要这个一点奖金、一点奖金,看到花花绿绿的钞票,喔!这个钞票它的体性本来就空,在一千年前没有这个金钱的观念,都是以物易物,我们到尼泊尔去的时候,那个偏远的地方还有这个以物易物,那有一个尼泊尔的小孩子,看到我这个表不错,拿了一只小刀说:Change Change 你那只小刀要跟我Change 喔!那不行。所以我们这一团有很多人很聪明,这些女众特别聪明,带了一堆的卫生纸去跟他Change,因为他们没有卫生纸,我说你那个一只小刀要跟我Change这个表喔!那怎么可能咧,是不是啊!好,我们这个哇!看到花花绿绿的钞票,引发这眼识,眼识以后再把眼识闭起来,把眼睛闭起来,眼睛一看到喔!这个花花绿绿钞票,好像我的,又好像不是我的。那内心里面又开始哇!如果我有这些钞票的时候,可以买一栋房子孝敬我的父母亲。开始妄想就来了,啊!我有这个奖金了以后,我要去出国、去哪里玩,他开始计划了,开始计划了。
所以看到境界以后,这个影像落入了观念,那个观念就死守,所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同时你追求的东西跟别人追求的东西也是相同的,就会引发杀机。譬如说你这个钱,你也要好他也要,大家看了,内心里面起这个贪心,那么就会引发杀机。色也是一样的,两个女人爱一个男人,那就会引发嫉妒跟杀机,两个男人爱一个女人,也是会引发杀机,这个色尘引发出来的叫做眼识,当然这个眼识最重要,后面就是跟着分别,跟着执着,重点在这个地方。所以引发眼识,这个青、赤,五尘的境界,种种的色,这个色,后面加一个尘,那么才清楚,如果加一个色,你以为是青色,是赤色,不是这个意思,六尘的尘。“珂”乳及石蜜,这个珂呢,是音声,譬如说,贝啊!贝,我们海边那种贝类,类似会发出声音的,这个字念珂,会引发耳识的这个珂,是指贝类引发的声音,指引发耳识,包括一些有形、无形所产生的音声,都包括在内,引发声,引发耳识的声尘。
那接下来是“乳”就檀香乳,大家现在科学发达了,有的人造的啦!那么有的是真正的,这个乳,是指檀乳,意思就是:鼻子所嗅的就产生鼻识,所以鼻识会分别这个檀香乳以及石蜜,石蜜就是舌头所尝的这个味尘。再来,就是淡味,这个石蜜是甜的,淡味咧,也是由舌头来品尝,无论酸、甜、苦、辣或者是没有味道的淡味都会引发舌识。那么众华果咧!众华果,我们说,当一个果农到他的果园去看的时候,看到,喔!开花!就知道今年的结果:丰收。因此在很快乐的心情之下,看了这个譬如说水蜜桃啊、苹果啊!喔,那么这个去触摸,就会想去触摸,所以众华果咧是引发触,就是身识,所以触摸这个花跟触摸这个果啊!他有觉受,所以这个触,农民最清楚了。种水果的,哎呀!看到了这个满山的水果,这个果农就知道今年要丰收了,怀着一颗喜悦的心,看一看啊!他就会去触摸,哇!我这个果园不错,现在很多人都开发这个观光果园。
接下来啊!就用例如的,例如日月与日月之光明,说日月与光明,意思就是说日月与日月所放出来的光明,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咧!“非异非不异”非异,那么没有不同,异就是不同嘛!那么没有不同,那当然就是同啰!非异,那么非不异,你这样三个字看,看不懂,如果你把不异旁边再写一个同,那就看得来了,“不异”就是同。那么非同那当然就是异了,所以,不要一次看三个字,先看底下两个字才不会搞混了,就是说,“不异”不异就是同了,那么,非同那么当然就是异了,这个意思就是:例如日月与日月所现的这个光明,它也不能讲同,也不能讲异。所以啊!如果是同,当然就是非异了,如果是异呢!就非不异。
海水所起的这个波浪,七识也是如此,大海水,是指藏识,所起的波浪,就是前七识,这个藏识所起的这个波浪的前七识,七识亦如是,海水所起的这个波浪,七识也是如此。心俱和合生,这个太省略了、太省略,这个意思就是说,当六尘境界现的时候,这个妄心,这个心就是指妄心,妄心与境,怎么样?“俱”就是一起,“俱”就是能所的意思,能缘的心,所缘的境,就是这个意思。“心”就是妄心与境俱起,能所不断。然后,和合生,方有和合之法尘生出来,所以这个法尘,其实就是影子,我们人过了很痛苦的日子,是因为看了以后,一直记忆,而记忆咧!这个记忆其实是内心里面一种影子,而我们这个影子呢!这个变成一种强大的一种观念跟生命的一种依靠!因此,我们失去了它,好像自己失去了这个生命一样。
因此,用依靠的,用依靠的生活,就表示你很难存活下来。所以人啊!应当学习心灵智慧的独立,智慧这一点,非常非常地重要,当一个人碰到逆境的时候,逆境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能够学习独立,那么,这个人能够活,平常独立习惯了,能够活,如果这个一个一直依靠她的老公,或者老公依靠他的老婆,差不多都是用依靠的方式,他(她)的对方,如果死掉了或者发生意外了。那么这个老公或者老婆,另一半走了,那活不下来,活不下来。因为那个观念就是以他(她)为主导,为主导,其实呢!要用我们的本性为独立。
因此,什么是佛法,就是学习自我独立的智慧,而这个智慧才能让我们真正地活下来,活下来。譬如说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人死亡,如果一个独立智慧的人,他知道,一切有为法,它如梦幻泡影,你死了,那么我一样要活下来,因为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是法身慧命嘛!不会因为说老公死了,老婆跟着陪葬,心情跟着糟蹋啊!站不起来,那么或者老婆死了,这老公啊每天酗酒啊!痛苦啊!死了已经十年了,讲到老婆啊,还是怜惜啊!掉眼泪啊!我们不是无情的人,我们要升华跟解脱,升华跟解脱。因此六尘境界现的时候,这个妄心与妄境俱,“俱”就是能所不断,方有因缘和合的法尘而起的,所以我们所有的生命的执着,其实没有特殊的意义。可是我们把它变成非常的美好,非常的美好。
那么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那么青、赤种种的色,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引发眼识的青赤五尘的境界,种种的色尘,种种的青赤五尘境界,这些色尘,会引发眼识。珂贝的音声,会引发耳识,檀香乳会引发鼻识的分别跟执着,石蜜的甜味,还有淡味,会引起舌识的分别、贪爱。众华果,会触摸,引起身识,能触摸华跟果,能触摸与觉受,会引发身识。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引发的前七识,跟我们的藏识,它是非一非异的,说同,不对,说不同也不对。例如日月与日月之光明,也是一样的,日月与日月所放出来的光明,说同不对,说异也是不对。所以非异,说同也对;说非不异也对。所以说同也对,说异也对,说同也不对,说异还是不对。
那么大海水所起的这些大波浪咧,七识亦如是,那么六尘境界所显现的时候咧!这个妄心跟境界缘起,“俱”就是缘起,能所不断,怎么样?就会现起和合的法尘,法尘就从此生出来,法尘就是影像,内心里面的影像,所以那个单恋的人,是很痛苦的,是很痛苦的对不对?爱他,然后又不敢去表达,看到他的时候,无比的喜悦,怦然心动,可是呢!人家跟她打招呼的时候她又装做不在意是不是啊!?回来之后,又靠想像,自己画画图啊,画画生日蛋糕,人家对方又不知道,画了两根蜡烛,他一根,我一根。对方又不知道,所以这个单恋啊!相思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这个是指不学佛,那学佛以后,就不会这样子的,不是靠想像的。它是一种实证的东西啰!
【注释】“青赤种种色”:青与赤是色尘,会引起眼识。“珂、乳、及石蜜”:“珂”是贝或者是玉。“乳”,是檀乳(按:檀乳是檀香木所出之乳汁,或者檀香熬煎出来的汁。)“石蜜”,即(也就是)白砂糖或者是冰糖。珂贝是一种乐器,能造成声尘,引起耳识。檀乳是香尘,可引发鼻识。“石蜜”于下句中解说。“淡味、众华果”:“石蜜”的甜味与其它物之“淡味”是味尘,可以引发舌识。“淡味”是淡而无味。虽说淡味是没什么味道,但还是一种味尘,只是尝起来不可口就是了。“华”与“果”,触摸起来之觉受,可引起身识。“意识因为是再去攀缘、分别前五识落谢注意喔!这个落谢,就是落下来的五尘影子喔,诸位!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所有的执着都没有意义,因为你执着是一种观念,执着是一种影子。换句话说,没有开悟的人生命都在追逐影子。
譬如说,追逐那个追星族的,那个影星到哪里,她就是跟到哪里,歌星到哪里,她就是到哪里、到哪里!喔!然后感动一下,到最后怎么样?没了。像以前,邓丽君唱歌,哇!那很多人,或者凤飞飞唱歌,很多人,是不是啊?到最后这两个歌星都往生了,这些粉丝还是这样子纪念她、纪念她,当然这个是指,这有他们个人的嗜好啦!我们尊重啦!在佛教的角度来讲的话,这其实都是五尘的影子。故无外尘,为什么没有外尘,这个色身,你所执着的这个影星或者是歌星,其实她这个身体,是四大所构成的元素,并不是实在的东西,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因此我们如果了妄即离,了解诸法,它是虚妄、缘起、不实在的,其实并没有外尘,完全是内心的。所以你能够控制你的内心,你就是懂得禅的道理,禅就是佛的心。所以圆顿大教,为什么叫圆顿大教,直接就叫你契入无上的真如,直接了当。修行不是就在找这个吗?修行就在找如来藏性啊?修行就在找真如啊!那么圆顿大教,不谈外境,一切外境都是识心分别,包换内心里面的妄心,仍然不实在,空无自性,单刀直入就见性。那么见到真如本性,虽有一些习气,不碍,也没有任何的障碍。因此不别举例。”
“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此二句谓(是说):日月本身与日月所发出的光明,两者非一非异。为何是非一咧?因为日月与光明实在是有别,不是一种东西,我们知道月亮跟月亮发出来的光,当然不是同一种东西,(非为一物,)但也不能相离,(所以非一。)为何非异咧?因为离于日月则无(没有)光明,若(所以)无(没有)光明则非日月;又光明因日月而有,日月因其光明而显,故(所以)非异。这个道理很容易了解的,讲一不对,讲异也不对,那么讲一都对,讲异还是对。
“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又如海水起诸波浪,心海中起七识浪,也是一样,由于有前面所说的青赤等五尘的境界,所以才会引发七转识之波,为什么讲,多一个转呢?因为能所不断,造作不断,业力不断,无法止息,叫做转。见相二分不断,转,这个就是转字的意思。鼓动心海,次第转生前六识浪。“俱”是与境俱起,亦(也)有摄受、执取、结合等义。谓,六尘现的时候,心若去攀取,则会有一切和合之法生起。诸位,这个和合之法,我们称为“一合相,”佛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而众生贪着其事,究竟一合相,不可得。所以事相的一合相,譬如说,我们这文殊讲堂。今天师父来讲经,大家和合聚在文殊讲堂,这个叫做“一合相”,佛说一合相,其实是非相,究竟把它分析起来,文殊讲堂是缘起的,每一个人是五蕴,它本来就空,并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一切和合相,和合之法生起,就是所谓着于自相或者是共相。虽然真心是不和合的,但是因妄心执取外尘,而妄心是怎么来的咧!妄心,是无因,妄心,若有所因,不名为妄,妄心就是因为不明了真理。
所以妄心是这样子,这样子来的,执取外尘,因此,这个百货公司啊!哎呀!大家都很会做生意,很会做生意,所以那个会做生意的人,把你们那个摊位,把你们那个招牌,你想要把它卖得更好,把那个招牌,最棒的产品,摆在最前面,为什么。每一个众生都会执取外尘嘛!是不是?你要让那个顾客怎么样?那个价值胜过价格,生意会做的人,你就一定要让众生觉得说:嗯!这个看起来,这个价值胜过这个价格,嗯,合理,他就会买了!是不是?那个价格胜过这个价值,嗯没有什么价值,可是订得那么贵,谁要买啊!是不是?欸!这个价值胜过这个价格,所以,你的东西看起来呀!要很美的东西,但是,你欺骗人家一次,如果是用欺骗的,那你就麻烦了。有一个信徒,他说:哎呀!师父的身体适应这个水蜜桃,喔!他就去看,喔!那摆出来的,看了就很漂亮,水蜜桃很漂亮。结果他说:我帮你包好了,包好了,进去又包了,拿一盒来供养师父,拿六粒,哇!那六粒啊!他就急急忙忙地,哇!很虔诚地供养师父,那我也很感动啦!外表看,很漂亮,结果刀子切下去,那个全部都黑心的,六粒、六粒啊!我就统统把它切、切、切,刻意地切,六粒啊!没有一粒能吃的,那么,心很难过,就是说:他这么虔诚啊!然后又花了这么多钱,那么远带来,竟然,六粒啊!统统是坏的、是坏的。
所以咧,大家很虔诚来供养师父,在这里要交代一下,比如说,有的人他寄东西来,寄东西来,然后寄来他没有任何的说明书,那是什么粉呢?吃了会怎么样?会雄性变雌性吗?又没有说明,那个粉,谁敢吃咧,送东西,应当说明一下啰!是不是?说明一下啰!因此啊!我们要赠送师父的东西,是不是稍微理解一下。像有的最近收的两件棉被,这个棉被我已经有了,因为身体渐渐健康了,所以到接近十度的时候,我还是盖了一件薄薄、薄薄的棉被啦!两件,因为山东可能是下大雪啦!我为什么不敢拿出来给法师用呢?因为这是两个老太婆,她一针、一针、一针,这样子一直慢慢缝,就说我要供养师父,那个棉被是一针、一针是这样缝上来的,啊!我听了,是非常地感动,现在的科学这么的发达,何必费这么大的功夫咧!现在科学那么发达,是不是?这两个山东的婆婆很诚意地把那个棉被一针一线一针一线,慈母手中线啊!临行密密缝,是不是啊?那个棉被我放起来,不敢拿出来给法师用,怕他睡了,生病,因为那个福报不够,睡下去,倒了。所以我现在还放着,不晓得该怎么办?我想盖,可是很厚咧!那会闷死人的,那很厚咧!那个是下大雪四、五十度在盖的咧!喔,那没办法了,那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将来到哈尔滨去看冰雕的时候,把那两件,那个棉被带去了,喔那个太厚了,就是慈禧嘛!慈禧,后面就是太后(厚)嘛!太厚了!所以因为那两件,她是很虔诚的,所以,到现在不敢布施出来。
接下来,【妄心便与外尘虚妄和合而生种种和合识。】
【义贯】“青”与“赤”等“种种色”尘,能引生眼识,“珂”贝之声能引起耳识,檀“乳”之香能引发鼻识,“石蜜”这个(冰糖)的甜味及其它物品的“淡”然之“味”,能引发舌识,而各种“华”与“果”之触,能起身识。(此五种识是在藏体中生起的,同样的道理,光明为从日月体中生起,而)“日月与”其所发出的“光明”,不可说为同一物,亦不可说截然为二,(实非一非异)。又如“海水起”诸“波浪”,心海中起“七识”浪“亦如是”:六尘境界现的时候,“心”与之“俱”起去攀缘执取,如是方有一切“和合”之法产“生”。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说譬如海水,“变”就是变动,就像海水在变动,这一段在讲诸识,就是前七识与藏识是不一不异,在这里用海水起这个波浪来比喻,譬如海水变动,变动就有波浪了,怎么样?种种波浪转,就有种种波浪,“转”就是转生,转起,转生,转起。那么藏海,藏识海中的七识也是这样,把这个相的海水跟波浪,引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藏识,藏海中的七识,也是这样子。
“心俱和合生”这个境风生起的七识心,跟这个境界,怎么样?“俱”就是境风生起的七识心,与境界,“俱”就是一起起来,能所不断,“起”执取和合,和合之法就生起了,和合之法就生起,怎么样?谓彼藏识处,所谓彼藏识所在之处,怎么样?因为有种种的境,由于境而有,所以种种诸识就会转起的情形。因此为什么叫做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因为相会引起识,所以,在座诸位,会修行的,就在“悟则刹那间”相不可得,识心分别、执着,当然也不可得,剩下的,就是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所以为什么讲“舍之又舍,以至于尽”。禅宗为什么这们讲“舍之又舍,以至于尽”。就是你看到什么都知道那根本就是幻化的东西。有一个在家居士,有一天啊!好像有一点消极,来到了文殊讲堂大殿拜拜佛啊!我看他两眼无神,拜佛,好像又爱理不理,他认识师父,可是也不想打招呼,后来我就主动地慈悲去关心他啦!就说:大居士啊!为什么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啦!他说:师父,我不晓得该讲不该讲。我说:讲啊!试说看咩!他说:他到某一个道场,看一些年岁大的出家众啊!怎么样?怎么样?我说:喔!这不要再讲了,我说跟他讲说,那个是人为的因素啊!跟佛讲的真理,没有任何的关系,比丘或比丘尼的过失,是纯属于个人的,它跟佛讲的解脱的真理有什么关系啊!佛有教他这么做吗?喔!他一下子就回光返照,喔!要感谢师父的开示。要不然,他就快退失道心了,他退失道心了。
所以我们这一棵树好像快枯萎了,要给他一点鼓励,水分啊!给他一点鼓励啊,给他水分啊!或者这个养分啊!众生的菩提树也是这样子的,有时候需要这个善知识提醒一下,观念卡住的时候,哇,他自己挣脱不了那种阴影,他认为:出家人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我说:你定的那个都是圣人的标准,既然是比丘、比丘尼,他不是佛啰!都还在修行的阶段,偶尔也有一两个会出差错啊!这是难免的嘛!你就把他看作一个职业,知道吗?开计程车的。譬如说:有十万个开计程车,假设说啦!我不知道开计程车多少人,偶尔也会出差错,一两个干这个作奸犯科,报纸一登,没有人敢坐计程车。其实计程车司机,大家都好得不得了,我所碰到的计程车司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都是好人,对不对?可是,你一两个出事,就没有人敢坐计程车了。我说呀!我就跟这个居士讲的话,依法不依人啊!你真正坚固道心,非常坚固的人就是:发生任何事情,我也是依佛陀的正法来修行,不可以因为人为的因素啊而影响你对法的追求,因为,那是你的法身慧命啊!与你无关,喔!师父跟他开示以后,他就知道,喔!不受影响。
因此,由于境界而有种种诸识转起的情形,也就是:所谓以彼意识,诸位:那个‘彼’的底下,补两个字你才看得懂,以彼第六‘意识’因为那个第六意识,以彼第六意识。怎么样?思维诸相义,思的前面再补一个字‘去’,去思维,惟的后面,补四个字‘分别五尘’。你这样整句你才看得懂,去思惟分别五尘诸相之义而生第六识的情形,就是:第六识是怎么来的咧?由于境界而有种种诸识转起的情形,也就是所谓以彼第六意识去思惟、去分别五尘的境界诸相之义,而生第六意识。那么,因为在这个楞伽经,师父在前面已经提示过了,因为啊,这些藏识与七转识,它是非一非异,而在这里呢!以第六意识为主导,是因为第六意识执着五尘境界所落下来的影子,而有第六意识。所以第六意识去思惟、分别五尘诸相之义。但是第七意识,它是附带,同时加上执着。因此这一段是显示,七识与藏识,它的相是怎么来的?有各个不同的相,但是回归到体,它是一,在佛教讲的这个‘一’就是绝对。
整段我把它贯串一下:诸识与藏识,就是前七识与藏识,是不一不异的道理,譬如:海水一变动,就有种种波浪转生、转起,藏海中的前七识,也是一样的,因为境界风而生起七识心,第一个心,是指境界风而生起七识的妄心与境。“俱”就是与境和合起这个执着,执取和合之法而生起,所谓彼藏识所在之处,是怎么样?因为有境界,外在的境界而有种种的诸识转起的情形,也就是所谓的以彼第六意识,去思惟、分别五尘诸相之义,而生起第六意识的情形,就是这样的生的,因此啊!说:显示七识跟藏识之相是各各不同。
但是,也不能相离,也不能相离。由这一段,你就知道,师父一直重复地讲过,生活愈单纯的人,他的生命就愈接近真理,这句话一点都不虚假,那么你就知道,我们为什么不正当的场所不可以去亲近,因为众生依境而存在,每一个众生都是因为境界而存在,为什么?要叫你要亲近善知识,为什么要有好的同参、好的道友,为什么?因为外面的境界对一个初学佛法来讲的话,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诸位,如果说我今天的这个心境,那因为师父是比丘,当然不能去那一些风花雪月的场所。假设,这是假设说啦!譬如说,我路过那边,看人家,喔!唱歌跳舞,假设说啦,唱歌跳舞,我一定不会说我驻足去看他一眼,因为那个就是生灭的东西,也不会去执着这种东西,对不对?因为你有了佛陀的般若智慧启示的时候、启发的时候,你对这些没有兴趣,他现在是活蹦乱跳,等一下就会死翘翘,再怎么样去搞,它就是空,弄东弄西,两手空空,弄生弄死,依然空空,一定就是这样子啊!那么,你就知道,喔!拥有一颗般若的智慧心,那是绝对胜过你身上拥有几百亿、几千亿。有的人身上有几百亿、几千亿,他也过得不快乐啊!对不对?我们不用啊!出家人粗茶啊、淡饭哪!也过得很解脱啊!也过得很自在,不需要借重这个假相的外境,因为万法没有真实的东西。
【注释】“海水变”:“变”即(就)是动。“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此谓种种识于藏识中转生的时候,因以第六意识去思惟分别五尘诸相之义,故得诸识之相实不一样;这是指诸识与藏识之相非一。【义贯】“譬如海水变”动的时候,就有“种种波浪转”生,藏海中之“七识”之生起“亦如是”,境界风生起的时候,七识“心”与境“俱”起而执取此等境界,则有一切“和合”之法“生”起。如是即(就)是所“谓”的:在“彼藏识”所在之“处”,由于境生,而有“种种诸识转”起的情形;也是所“谓”的“以彼”第六“意识”,去“思惟”分别五尘“诸相”之“义”,而生第六识的情形。(因而显示七识与藏识之相各各不同的情形。)但是,却是不一不异。
240页。【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说“不坏之真相”总共有八,八种实皆不坏,实皆不坏,意思就是说,不坏的真相,共有八种情形,实皆不坏,就是:眼识有眼识的当体即空,眼识,那么就是真相了,同一个真心。耳识一分别,刹那之间,知道那是动静,知道它是幻,虽是识心分别,体性本空,真如之心就显现,耳识就是识性,因此,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会修行的,从哪一个角度下手,就见性。为什么有二十五圆通咧!二十五胜圆通,就是由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个下手处都可以见性,每一个人宿世所修的,不一样,但是都可以见到真相。
所以说,不坏,不坏当然就是常住,这个不坏常住的真相,共有八种,意思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统统有真相,眼睛看色,心如如不动,真相就现。耳朵看任何的音声,心如如不动,听好听的话呀!如如不动,听不好听的话,也是如如不动,所以,这个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八识修行最终的归依。为什么《金刚经》讲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取就是识,不取就是性,因此,修行就抓到重点,而且见性,它是法身慧命就不会坏,所以叫做不坏常住的真相,共有八种,实皆是不坏,无相亦无相,无相也不着一个无相。意思就是:这几句话在做什么,要表达什么,就是要破除执真之见,就是,我修无相了,我不执着,这个不执着,那个就是执着,真正的真如,不讲我修无相,为什么体性本空,你为什么在修无相呢?无相是破除有相的,着一个无相,又变成无相的执着,对不对啊?所以说:无相亦无相,就算有相,只是缘起的。
那么,我们修无相是破除有相的就算修无相,也不可以着一个说,我在破除,我在修这个无相,因为修无相法,叫做破除执真之见,所以说:师父在乌日的斋僧讲了说,无生不可解,无生就是无相,一切法不可得嘛!无生不可解,若有所解则不名无生,无生是证量的解脱境界。意思就是:这个无相,亦不着一个无相,是怕众生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修无相、我修无相,我不执着、我不执着,这个就变成一种执着我修无相了,所以我不执着。你这个,就是无相的执着,卡在把真如证量的境界,变成一种观念在修行了,我不执着、我修无相法,我修无相法,嗯!那么就是执着。因此说无生不可解,无生若有所解,那么无生就成为识心分别,变成生灭,无生当体即空,就是究竟的证量的境界,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直下承担就是证量,即心就是佛。
所以,无相也不着一个无相,这是破除执真之见啊!修行:难!这有相易去啊!无相难除,从自古以来啊!这八个字啊!困惑了多少众生、多少修行者,有相易去,我要修,观缘起性空,嗯,这个还比较容易一点,进入一个真如的心,那个无相,就难了!无相着一个无相,就是着法的执着,我修无相,无相它是一个法了,看别人很执着啊!然后就批评别人:哎呀!这些人没有救了,这些人怎么样着相。你这句话,你批评它,你这句话,你就是执着,你也落入一种比较,他修有相,你说:你修无相。他说:你修有,众生修有相,那么你毁谤他、批评他。你说我修无相,你这个无相,也是着一个无相喔!所以真正一个大修行人是无言的,会心一笑知道就好了,这个是真正的功夫,要把法不透过语言而实证的东西进入无言,不以证量为执着。这个很不容易的,就是说所以一个开悟的圣人,是很有很有修养的,是非常有修养的,为什么?因为他连那个修养的也没有,他连那个成佛的观念也没有,他连那个修无相的观念,这种达到绝对的真如,除了真正地去实践,用想像的没办法。
譬如海波浪,就像大海所激发起来的波浪,譬如大海所激发起来的一种波浪,这波浪,它的湿性,还有大海的湿性,它的本质是一样的,波浪是不是水?是水呀,大海是不是水?是水呀,水性有没有一样?一样啰,今天你种种的分别,其实就是你的本心啊,只是妄动而已啊,歇即是菩提,我把这些妄,歇下来,没有什么增减啊。在座诸位,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是告诉你,不要妄,不要妄动,也不可以着一个真。譬如大海啊,所激起的波浪,所现起的浪跟大海,它的湿性,体性都是一样的,是则没有什么差别,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那么,这个前七识,这个识,是藏识的本体啊,所以,这里要稍微注意一下,这是本心,我们的本体啊,诸识心,就是前七识,与藏识的本心本体啊,也是一样,并无差别。异亦不可得,意思就是:它的本体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波浪是水,大海还是水,大海所激起的波浪,统统是水,叫做了妄即真,依真起妄,就是大海起这个波浪,全妄即真,所有的波浪,统统是水,所以,其本体的本质,实都是一样,你如果要说,它们有别异,亦不可得,异,就是如果你硬说,(未完)
楞伽经47: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自性要自悟要自度
楞伽经 49: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也是一种习气;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
楞伽经50: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