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212: 用偈颂重宣说菩薩住在第六地現前地時境界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大悲轉增。精勤修習,为未滿菩提分法,令圓滿故。作是念:一切有为,有和合則轉,无和合則不轉。緣集則轉,緣不集則不轉。我如是知有为法多諸过患,當断此和合因緣。然为成就众生故,亦不毕竟滅於諸行。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这位证得第六地的大菩薩,因为了悟三解脫法門,知道了大悲心的重要,常常勇猛精进修学,大悲心就一天比一天增長。菩薩勤修这些法門的另一原因,乃由於他所修学的菩提觉道,还沒有圓滿的緣故,所以希望早日得到圓滿具足。於是菩薩这样想:一切有为法,都是因业或相和合才生起,有如无明緣行。有和合就相繼不断。沒有和合就不会相繼不断。因緣具足无缺,就起作用,相繼不断。因緣不具足就不会生起作用,不能相繼不断。假設雖然有行,而沒有愛來滋潤它,就不会生起一下的各种因緣。菩薩現在知道一切因緣和合所生的法,能引起許多麻煩和憂患,令人常遭遇不如意事,因此应當把这种和合的因緣断除了!然而为了教化众生,成就众生的緣故,也不必完全把它的缺點断尽。乃在一切諸法裡留下一點缺憾,以適应众生的根机。

佛子!菩薩如是观察有为多諸过惡,无有自性不生不滅,而恒起大悲不捨众生,即得般若波罗蜜現前,名无障礙智光明。成就如是智光明已,雖修習菩提分因緣,而不住有为中。雖观有为法自性寂滅,亦不住寂滅中。以菩提分法未圓滿故。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現前地的菩薩,这样观察因緣和合所生的有为法,明白它有許多的缺點,可以造成很多过失,令人憂患不止。这种有为法,它本來是沒有自性的,以妄生妄,以过惡生过惡。它本來沒有自体,所以是不生不滅的。菩薩雖然观一切諸法如此不合眞理,但他仍然常生起救護众生的大悲心,不忍捨棄可怜的众生。因为这样,他便得到大智慧,和有为涅磐平等证得現前。这种波罗蜜的名字叫做「无障礙智慧大光明」。菩薩成就这种大智慧之后,雖然仍舊繼续修習菩提觉道的因緣,但他並不因事而失理,著住在有为法中,而是知有为而不为。雖然他观察了知有为法沒有本体,自性是寂滅的,但他能見理不壞事,不留住在寂滅法中。因为他所修的觉道法有圓滿的緣故,所以不住於有,也不住於空。

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得入空三昧,自性空三昧,第一義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起空三昧,如实不分別空三昧,不捨離空三昧,離不離空三昧。此菩薩得如是十空三昧門为首,百千空三昧皆悉現前。如是十无相十无愿三昧門为首,百千无相无愿三昧門,皆悉現前。

菩薩不住空不住有。假如著於空,就不会再向前修行,犯了二乘中道自化,得少为足,体空所迷的毛病。假如著於有,就執著於人、執著於法。所以菩薩既不著空,亦不著有,「人法」双亡,「空有」不著。因其功德助道,猶未滿足,尚須勤修,六度万行,行所无事。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住在現前地的菩薩,他勤修六度万行和現前地的法門時,他证得了:①实空,就是「人空」,所以他能入於空的三昧——正定,離開了「有」。这种三昧不著一切有为法。②自性空,就是空性。自性本來就是空,不落於「空」,亦不落於「有」。菩薩也证得了自性空的正定,就是「法空」了。③第一義空三昧,意为但空了第一義諦,不著於第一義。④第一空則較第一義「空」更进一步,既不落「空」,又不落「有」,「空有」不二,入此三昧,一切都不執著了。这是空无所空的正定。⑤大空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內的正定。⑥合空三昧,又名般若波罗蜜。合就是合无所合,內外皆「空」的正定。⑦「起空」就是起无所起的正定。⑧「如实」是眞实理体,沒有一切分別的「空」的正定。⑨「不捨離」就是離无所離的正定。⑩「離不離」即无所有「空」。離與不離,都无所有的正定。第六地的菩薩,他证得了这十种的正定正受,对「空」認識確实无所动搖,領会到空的妙理。復以十种无相愿的三昧法門为依趣,於是百千种的空无相无愿的法門,自然都顯現而獲得了。

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復更修習滿足不可壞心、決定心、純善心、甚深心、不退轉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皆悉圓滿。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住在第六地——現前地時,他特別留意修習永遠不会壞失的智、悲大道心,就可以滅除修行的障礙,而能早日得到圓滿的果位。首先他对信理有堅固的決定。第二在修行的功夫上要注意自心調和柔忍。第三不生惡念,不怖外道。有甚深的般若智慧。第四不退於自乘的菩提心。第五是要有時刻勤精进,不疲倦的心。第六要有广大无量,无「人我」的分別心。第七要有利益众生,不著边際的心。第八要有求上上智慧的心。第九要有方便權巧的智慧,教化众生,與一切事都能順应,处处相輔相成的智心。第十有以上十种的智悲大道心,所修的道果,必能具足圓滿成就了。

佛子!菩薩以此心,順佛菩提。不懼異论,入諸智地。離二乘道,趣於佛智。諸煩惱魔,无能沮壞。住於菩薩智慧光明,於空无相无愿法中,皆善修習。方便智慧,恒共相应。菩提分法,常行不捨。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正在修習第六地的这位菩薩,用前面所說的十种智慧之心,隨順著菩提觉道深入趣向,勤勉修行而得自在,因之而不畏懼天魔外道,和其他一切外道论師們所倡說的邪知邪見。菩薩不但受他們的影響,而且还可以摧伏他們,仍然是一心深入佛的智慧之地。菩薩明白二乘人的旨趣,是不究竟的,所以他遠離声聞緣觉,自知勤修佛智。他更能断除一切障礙修習的魔障,如煩惱障、所知障等,諸如此类的魔障,也无能为力來破壞他的決心和智慧力,因为菩薩已深知法空的眞理。菩薩常住在智慧中,对於空解脫門、无相解脫門、无愿解脫門——这三种法門——他都懂得如何修習和应用,而不著於三界。菩薩得到的各种方便權巧智慧,與所修習的法門,无事无時不是相得益彰的。菩薩觉道的法門,也是常常修習,從未捨離。

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得般若波罗蜜行增上,得第三明利順忍。以於諸法如实相,隨順无违故。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正在修習第六地——現前地中名种法門的这位菩薩,他修得的智慧成果,已达到登臨彼岸的程度。但他仍然勤修不懈,所以他的智慧之光,一天比一天增長。由於般若現前,一切就順忍明利。「第三」的意思是:在三品忍中,以「順忍明利」为最上。順忍者:決定其理无移动之念,在四地到六地間,順菩提道而趣向无生法忍之果位。明利者:神通无礙諸根明利之意。以及于一切諸法实相得眞理,菩薩都通达无礙。他知道隨順实相來修行,決定不会违背的。

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已,以愿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住在現前地時,以他往昔所发的大愿的緣故,可以見到很多的佛。一般人为为什么見不到佛?因为他們在过去生中,沒有发下大愿。菩薩发的愿力大,所以他可以見到,見到数以百計的佛,乃至見到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佛。

悉以广大心、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廻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得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隨順修行,憶持不捨。又得諸佛甚深法藏。

菩薩見到諸佛之后,他便以广大无量无边的心,深不可測的心,用以恭敬供养諸佛,尊重讚歎十方三世之佛。又用上好的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凡日常生活需用的物資,莫不恭敬奉獻十方三世諸佛,也以同样的物資恭敬供养十方的圣贤僧。用这种恭敬供养,尊重讚歎的种种善根,廻向給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果位。因此功德,菩薩就能見到无以数計的諸佛,獲得如此的成就。这位第六地的菩薩,他在十方諸佛的道場,身、心、意同样虔敬,聚精会神聽聞佛法。聽后,他一定会依教奉行。受之於心,行之於身,故能得到眞確实相的正定正受,而愿出本有的智慧光明。他隨順著智慧,修行諸法門,潛心思維,持念不忘。如此誠懇勤謹修習佛法,所以很得諸佛的護念,亦得到諸佛甚深微妙的法藏。

经於百劫,经於千劫,乃至无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更明淨。譬如眞金,以毗瑠璃宝数数磨瑩,轉更明淨。

菩薩勤謹修行,经过了百劫、千劫,乃至无量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時劫,他所積聚的善根,一劫比一劫更光明、更清淨了。这就好像煉製眞金一样,用毗琉璃宝石一次複一次的磨它,使金的光彩一次比一次更明亮、更乾淨。現前地菩薩修行的功夫,所積聚的善根,就像磨眞金一样,也是一劫比一劫具足圓滿。

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隨逐观察,轉更明淨。轉復寂滅,无能暎蔽。譬如月光照众生身,令得清涼,四种風輪所不能壞。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能滅无量百千億那由他众生煩惱熾火,四种魔道所不能壞。此菩薩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六現前地。

在第六地的菩薩,他所有的善根,也是同磨眞金一样。以他所修得的方便善巧智慧,隨类观察,他的智慧光明更加深广。因为他本有的眞智慧愿現出來。证得智慧,解脫了障礙,就更寂滅了。因为他的智慧清淨,所以沒有任何光明可以遮蓋它,也沒有任何光明可以與它比較。譬如空中的月光,能映照著一切众生身体,令所有众生感到清涼自在。就以那样能破壞一切法的四种風輪來說吧:春日的和風,譬喩煩惱魔,因为有順愛心之意。夏日的熱風,喩蘊魔,多熱惱之意。秋日的涼風,喩死魔,果熟肅殺之意。冬日寒風,喩天魔,敗人善行之意。这四种風雖各有其威力,但也不能破壞月光,把月亮的光芒隱沒了。在現前地菩薩,他所修積的善根,也和月光一样,沒有任何东西可以損壞他。菩薩修積的善根,可以消滅无量百千億那样多众生煩惱的烈火,四种魔——煩惱魔、病魔、死魔、天魔、雖然厲害,也不能破壞菩薩的善根。第六地的菩薩修行十度波罗蜜中,以修般若智慧这個法門較多,其他九种波罗蜜不是不修,而是隨自己的力量和緣份來修習。諸位佛子!这僅是約略說明第六地大菩薩修習現前地的过程中,一點點实在的境界而已。

菩薩住此地,多作善化天王,所作自在。一切声聞所有問難,无能退屈。能令众生除滅我慢,深入緣起。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业,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勤行精进,於一念頃,得百千億三昧。乃至示現百千億菩薩,以为眷屬。若以愿力自在示現,过於此数。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菩薩修習到第六地的果位時,多数受生示現作善化天的天王。他所行所作,都能任運自在,不受到什么困難和阻礙。就算声聞乘对佛法有疑難問題,來求于他時,这位菩薩也不会屈退於疑難中。因为他深明二乘的道諦而能催伏之。这位菩薩也很善於教化众生,能令众生受益而滅除貢高我慢的惡習,使令众生能深入瞭解諸法緣起的眞实道理。菩薩度化众生,先观察众生的習性與需要,然后用四攝法中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任取其一。这样,他所作的一切度化工作,都不会忘記佛法宗旨,也不会违背具足智慧的原則,完全本著最上的智慧來行事。於是菩薩又这样想:我应當在所有众生中,作为他們的領导者,作为一個有特殊領导力的首腦,乃至作为那些最有智慧的人的依止師。就要能自觉觉他的佛,天人之師一样。这位菩薩假若更勇猛进精不懈,就可以在一念之間,得到百千億那样多的正定正受。也可在一念之間,示現百千億菩薩做他的眷屬。如果以菩薩往昔所发的愿力而言,他很自在示現一切,还可以超过以上这种数目,你就是用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時劫來数算,也沒有方法数得清楚。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菩薩圓滿五地已          观法无相亦无性

无生无成本清淨          无有戲论无取捨

这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復說一遍前面所說的意義,因之改用偈頌的方法說出。偈頌这样說道:修習菩薩行,集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薩,圓滿证得第五地——難胜地果位之后,他观察諸法。知諸法本來是无体、无相,也沒有性的。法无生,也无壞滅,因它本來是清淨无染。法本无所謂戲论,也沒有具体的可取可捨的实質。

体相寂滅如幻等         有无不二離分別

隨順法性如是观         此智得成入六地

法的体相是寂滅的,它等於夢幻泡影,如露如電。有和无沒有兩样,離開了言說的分別。你豈能隨順著法性的眞理去观察思惟,如果能证得殊胜的般若智慧,就可以进入第六地。「此智得成」是指——空、无相、无愿三种智慧。

明利順忍智具足         观察世間生滅相

以痴闇力世間生         若滅痴闇世无有

聰明有智慧,隨順著忍的法門修学,就可以得到具足一切的智慧。菩薩观察世間上一切,以及众生生滅的相狀,都是因为受了愚痴、暗闇鈍的力量之驅使,才在世間流轉生死。假若能把这股愚痴闇鈍的力量消除掉,就不用在世間流轉生死了。

观諸因緣实義空         不壞假名和合用

无作无受无思念         諸行如云徧興起

观察世間上一切因緣所生起的业果,仔細分析起來,沒一件不是空的。把一些假名集合一起,就发生另一种作用。其实根本就沒有個造作的人,也沒有一個受用的人,也沒有什么可思念的、放不下的。因为「无明」而興起的各种业行,像云一样仗緣方生,隨境徧布興起,其体性是虛幻不实的。

不知眞諦名无明         所作思业愚痴果

識起共生是名色         如是乃至众苦聚

甚么叫做「无明」?不知道眞理就叫「无明」。尽做些糊涂顛倒事,还自以为是,这种行为就是「无明」的表示。所想的邪思妄想是因,做出糊涂顛倒的愚痴行为就是果报。有「无明」就有「行」,有了「行」就生起「識」,三者連续生出了「名色」,一直連续下去到「生老死」,結成三世的甚至生生世世的關係,生生世世中,痛苦就累聚起來。

了达三界依心有         十二因緣亦復然

生死皆由心所作         心若滅者生死尽

第六地的菩薩,他已证得大智慧,所以明白三界所有,都是唯心所現。就是十法界,也是從一念所現出的——佛、菩薩、緣觉、声聞、天、人、阿修罗、畜生、餓鬼、地獄。十二因緣之所以形成,也是唯心所造。人在生死的輪廻中流轉,也始於一念妄心所生起。因妄想造业,由业受报,所以說:业網交織,輪廻遞償,生死之期不絕。如果心中不生妄念,对一切外來的境界,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正所謂:「一念不生全体現,六根忽动被云遮。」沒有了念,就是心滅了。貢高我慢,貪瞋痴的毒素就沒有了,生死也沒有了。

无明所作有二种          緣中不了为行因

如是乃至老終歿          從此苦生无有尽

「无明」所造的业因有兩种:一种是所作的一切,就是业因,好像种子。种子遇緣成熟,就是「行」的因。这样連綿下去直到「生、老、死」,循環无已,都是從「无明」生出的。三苦八苦也輾轉而生,沒有穷尽的時候。

无明为緣不可断         彼緣苦尽悉皆滅

愚痴愛取煩惱支         行有是业餘皆苦

十二因緣從「无明」生出,繼续向前演變,无穷无尽,沒有断滅的時候。如果能了解还滅法門的道理,就能令其他各緣不生,十二因緣就空了、断滅了。还滅法門與順生門兩者恰好相反。順生門是:「无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老、死、憂、悲、苦、惱」。还滅門是:「无明滅——行滅。行滅——識」。如是順滅下去,自然各支都滅了。因「无明」生出了「愛」,有了「愛」然后就有「取」,这就是煩惱的根源。「行緣」和「有緣」是造业的主动力,也就是种下來生受报的因。其餘的各緣,都屬於苦的因緣。

痴至六处是行苦         觸受增長是苦苦

所餘有支是壞苦         若見无我三苦滅

由「无明」到「六处」——亦名「六入」,这是行苦。「觸」和「受」这兩种緣增長,就是苦中最苦的苦。其餘的各支就是壞苦。如果能了达一切无我也无我所的道理,这三苦就滅除了。

无明與行为过去         識至於受現在轉

愛取有生未來苦         观待若断边際尽

「无明」和「行」这兩支是过去世的因。由「識」到「受」这数支,就是現在能轉變人的因。「愛」和「取、有、生」这数支是未來的苦因。仔細观察思惟十二因緣的生起之因,了解还滅对治的方法專心修行学道,等待著这无边无際的苦,終会断尽滅絕的。

无明为緣是生縛         於緣得離縛乃尽

從因生果離則断         观察於此知性空

由「无明」向下緣,生起其餘各支的因緣,这就是「生」的束縛。如果了达还滅門,從「无明」这一緣起断滅,生縛就尽了,苦也尽了空了。從因緣才生出果报來;離了因緣,果报當然断離了。你能常常观察思惟这种道理,就明白「因緣所生法,一切即是空」。

隨順无明起諸有         若不隨順諸有断

此有彼有无亦然         十种思惟心離著

如果順著「无明」发展下去,其餘各支因緣就跟著一支一支地生起。如若不順著「无明」向下发展,其餘各支就无從生起。这道理就是:有了这支,就会生出那一支。如这一支沒有生起,那一支就不可能生出來。仔細观察想这十种的道理,結论就是「心要離開執」。

有支相续一心攝         自业不離及三道

三際三苦因緣生         繫縛起滅順无尽

因为「有」这一支地业因,使生死相繼不断,其主要的原因乃是由於一心相攝不離,就是執著。自己所造的惡业不能解脫,就会墜入三惡道中。三世的业因,所得到的三苦之报,这都是受因緣的支配,難逃苦报。人生諸苦的繫縛,生滅變異,順著「无明」,就永遠沒有止尽的日期。倘若能觉悟生滅的眞理。離去「有」和「執著」,就可以了脫諸苦。

如是普观緣起行         无作无受无眞实

如幻如夢如光影         亦如愚夫逐陽燄

像这样普徧观察諸法的緣起,知道既无作者,也沒有受者,更沒有個眞实的体性,都是空的假的。就像幻術、夢境,或像光的影子,又好像愚痴人跟著陽燄跑,而到处找尋陽燄,一切都是虛无縹緲,了不可得。

如是观察入於空         知緣性離得无相

了其虛妄无所愿         唯除慈愍为众生

像这样思惟观察,就证得「空」的眞理,明白一切因緣的本性是離一切相,都是空无所有。能清楚認識,十二因緣的本性,就能遠離「无明」,证得无相解脫法門。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虛妄,就证得无愿解脫法門。什么都放下了,唯有留下一顆慈悲的心,用以教化众生,才是眞实不虛。

大士修行解脫門         轉益大悲求佛法

知諸有为和合作         志乐決定勤行道

大士,是菩薩的另一名称。亦名大道心的众生,因为菩薩是由众生精勤修道而成就的,因为他有特別堅固的道心,所以被称为有大道心的众生。又名大開士,能開啟一切众生的智慧。又名大菩薩,这是半梵語,全梵語为菩提薩埵。中國譯名为觉有情,能觉悟一切有情。有情就是众生,又名有情觉,意思是有情中的一位觉悟者。菩薩修学解脫法門,他知道要得到解脫,必須息滅貪瞋痴,无所執著,才能不受一切的束縛。凡夫之所以被束縛,乃是把自己同无明煩惱綑在一齊,放不下貪瞋痴,執著一切虛幻妄念,因之得不到解脫。如果能破除无明,断尽煩惱,息滅貪瞋痴,一样可以得到解脫的法門,得到眞正的自由自在,无所執著!菩薩证得解脫門,得到大利益,大悲心更增長了,上求佛道的精进心更加強了。因此菩薩更了达大凡世間的万事万物,以及一切有为法的形成,都離不開因緣和合而成立。菩薩了知这些道理之后,決定发出堅固心,志愿修行,乐於勤行佛道。

空三昧門具百千         无相无愿亦復然

般若順忍皆增上         解脫智慧得成滿

空三昧,就是明瞭「空」的眞諦。三昧是正定正受。「空」这种法門的正定正受有百千种。无相无愿的正定正受也有百千种类。般若是无上的大智慧,出世法的智慧。隨順於无生法忍的法門,一天比一天增进,因之解脫法門的智慧就能圓滿成就。

復以深心多供佛         於佛教中修習道

得佛法藏增善根         如金瑠璃所磨瑩

菩薩又用他深而广大的至誠心,常常供养諸佛。在佛的慈悲教誨之下,修習无上佛道,得到了佛法的宝藏,善根也更增長。就好像眞金用琉璃宝石來反覆打磨,使它的光彩更明亮一样。

如月清涼被众物         四風來觸无能壞

此地菩薩超魔道         亦息群生煩惱熱

又像月亮的光加被众生的身上,使众生感受到清涼。春夏秋冬四時的風,雖然各有不同的威力,也不能破壞月光的清涼。第六地——現前地的菩薩,修行的定力已经超过了諸魔道,能摧伏諸魔道。菩薩大悲心的清涼,也可以息滅众生的煩惱熱病。

此地多作善化王         化导众生除我慢

所作皆求一切智         悉已超胜声聞道

現前地的菩薩,以他的愿力,常示現作善化天的天王,教化一切众生,使令他們除掉貢高我慢的惡習氣。菩薩所行所作,和修習一切法門,以及積集种种善根功德,其目的就为要求得一切种智。六地菩薩修行的法門和成就,都已遠遠超过了声聞緣觉所修的法門。

此地菩薩勤精进         獲諸三昧百千億

亦見若干无量佛         譬如盛夏空中日

六地的菩薩,時刻精进不懈,所以他才能獲无量百千億三昧——正定正受。同時也能見到无量不可数知那样多的諸佛。这种成就,可以用盛夏的太陽作譬喩,因为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它強烈的光熱。

甚深微妙難見知         声聞獨觉无能了

如是菩薩第六地         我为佛子已宣說

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是很難見到,也很不容易了解。二乘的声聞和獨觉,他們雖已身列聖道,仍然不可能全知曉的,如像諸位菩薩們所修行的第六地——現前地,这一地的法門和境界,我——金剛藏菩薩自称,已经封諸位佛的弟子讲說完毕了。(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211:  宣说进入菩萨第六現前地的法门及其境界

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