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讲表 01:《佛学十四讲表》是整个佛教的大纲,是入门的观念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1027)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目录 01-127(未完)

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全)链


佛学十四讲表 01

(注:《佛学十四讲表》是整个佛教的大纲,是入门的观念。雪庐居士  编著  慧律法师主讲台湾高雄文殊讲堂 198911初学者参考学习)

佛学十四讲表 01

《佛学十四讲表》佛教的大纲,是入门的观念

慧律法师主讲

好!把你们的清规拿出来,清规是道德,是我们的修养,我们一定要先重视清规,我们才有办法入道。

跟师父一起念。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底下大众一起念,念:

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 真观照,保持秒秒安详,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

2. 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

3. 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

4. 常念经,虔诚报答四恩,信口念出四句,自成大藏全文。

5. 敬师长,随力随时供养,百孝不如一顺,不可回头倔强。

6. 学老成,第一不可夸能,猖狂硬气粗疏,神人一见生嗔。

7. 教子弟,不可随他游戏,谆谆教诲成人,好作人中大器。

8. 除懒惰,凡事向前去做,你若避懒偷安,人神哪得卫护。

9. 学定力,直把私心尽绝,誓死往生极乐,自然万缘俱息。

10. 近善人,死心塌地亲近,学些好样在肚,自然脱俗离尘。

11. 离恶友,一恶般般出丑,王法不怕恶人,恶人披枷带杻。

12. 轻财物,不可千方百计,一口气若不来,一文拿它不去。

13. 甘淡泊,自古圣贤皆然,莫嫌粗茶淡饭,有道高僧如是。

14. 持戒行,戒是佛祖正令,受戒不守毗尼,徒劳丧身失命。

15. 要听教,不宜开口乱道,无念无住无相,佛祖开颜含笑。

16. 断烦恼,一了千百俱了,终朝烦烦恼恼,此生哪得悟道。

17. 明因果,粒粒米皆辛苦,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马还补。

18. 和大众,慎勿互相争斗,聚头说是说非,空把光阴来送。

19. 吃些亏,又要带三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从何处来。

20. 常知足,莫管衣衫淡泊,休想他人财物,不顾自己福薄。

21. 惜物资,一针一草勿弃,随心恣意侵损,福享与你算计。

22. 趁少年,诸般要去向前,当此臂力强健,莫待老来悲残。

23. 起得早,迟起修行不了,明朝又有明朝,明朝寿命难保。

24. 口谨默,不可多嘴饶舌,若然惹是招非,地狱少你不得。

25. 立主意,务使顿明心地,妄为颠倒攀缘,阿鼻谁人可替。

26. 忍人辱,忍辱天下和睦,此章佛祖真传,忍辱少罪多福。

27. 远俗事,俗家人事如麻,杜绝尘缘烦扰,自然别有生涯。

28. 断妄心,妄心好事难成,若依妄心行事,心有祸患临身。

29. 达道理,切莫非人是已,谦和每让三分,相见人人欢喜。

30. 信佛法,三藏一口吞却,方知源远流长,可接佛祖一脉。

翻过来,念:文殊讲堂四大根本戒规:1.不说是非;  2.不听是非;  3.不传是非;  4.不打妄语。

菩萨学处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住如来家修六和敬

一者见和同解    二者戒和同修    

三者身和同住  四者口和无诤    

五者意和同悦    六者利和同均

(注:每逢初一、十五日于佛前恭诵一遍,如法修行,必成佛道。)

昨天我们说考七条,不太恰当,有的人说太少了,所以我们念到第十条。记住!下礼拜我们分三次考,一到十,十一到二十,二十一到三十;我们考十条清规,默写;下礼拜六,七点二十分一律集合完毕,你们开始背;到了七点三十分,考试卷翻过来就开始考试,第一次我会下来,会下来。记住!不是七条,是十条;我是看得起你们,下个礼拜就知道了。

好,我们今天是十四讲表上课的开始,十四讲表对于一个初学的人,是非常非常地重要,非常的重要。十四讲表过去我听过差不多十几遍,我自己讲了也差不多十几遍,所以这一本对我来讲,并不陌生,并不陌生。听十四讲表有一个诀窍,就是我讲什么,你一定要赶快抄起来,有的人,无论我讲什么他都不抄,为什么不抄呢?因为课本后面有注解,他翻开后面的注解,自己可以找到答案,错了!这种学习法是不对的,后面的注解是给你参考,当你在听,当下抄的这一念,就是三昧正定,你全神贯注,我讲了你不抄,你会打妄想,我讲了,后面虽然有注解,你还是要抄,但是抄的印象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我们研读十四讲表的人,一定要作笔记。所以每一个人,发了两本笔记,这两本笔记是给你抄笔记用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因为有施主布施,所以我们所用一切都是免费。

我们学习十四讲表,为什么很重要呢?因为在这个时代,科学的发达造成今天环保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造成温室效应,西方的风潮一吹,现在大家对男女关系就很open开放;造成道德的低落,因此产生种种的社会问题。所以我常常呼吁中央级的官员,要救这个社会,要救这个国家,要救环保,除了从人心真正地下手,那就是佛法;其他没有办法,其他没有办法,人的心里已经染污了,你说环保怎么会不污染呢?对不对?我们人心都是这样肮脏,都是这样子不守规矩,不守戒规,不守道德,心都是这样子,那怎么可能环保可以解决呢?现在社会的年轻人,拿刀子厮杀,强暴、抢劫、绑票,为什么?警察先生也讲不出所以然,为什么现在的治安那么差?他没有想到,人心太差了,人心太差你要用什么方法呢?要用佛法,要给他灌输因果的观念,要给他灌输道德、戒律的观念,要给他灌输智慧、理性,这样一来,我们的心慢慢升华,这是根,根本下手的地方,所以我一直呼吁中央级的官员,尽可能把我们的佛法,编列入小学、国中、高中的课程,在大学里面应该设有宗教法,这样也许可以改变我们现在社会的混乱。如果只有治标,不能治本,有人从大陆运过来很多的枪支,有人运过来,警察就去抓,抓了又运,抓了又运,怎么抓都是一样的,抓不胜抓。你要怎么抓呢?太多了。对不对?要是我们懂得因果,这是杀伤力很强的,谁敢做这种事情呢?所以说佛法可以救这个社会,佛法可以救这个国家,可以救这个国家,可是认识真正佛法的人却是太少,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诸位身上,我已经进入晚年期了,要看诸位的表现了;当我倒下去的时候,你们一定要站起来,替社会、替国家做一番事业。

所以,你要看《心经》也好;要看净土宗的《弥陀经》也好;要看唯识学也好;要看《大乘起信论》也好;要看小乘的《四阿含》也好,《十四讲表》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观念,是入门的观念,说深很深,说浅不怎么浅,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听,这不是书读多的人,你就有办法完全听得懂,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你务必要好好的听。

我们这个大本的《十四讲表》分成二个部门,第一个部门是先把这些讲表打成一片,连续的前面都是空白的讲表,后面的这一部分是我个人搜集的一些资料,经过整理,然后重新打字,所以我整理的这一本讲表,总共整理了三十六个钟头,就是一天半的时间;我把以前的高僧大德的著作,我看到的,我知道资料在哪里,就全部把它搜集起来,然后用剪的,起先是剪贴,剪贴以后,发现这一本很重要,干脆去打字,去打字,打字后再大量地印刷,这个已经是第三次的再版。这一本在大专院校里面,非常的活跃,许多的道场也都拿这一本做为参考,做为参考。我们在演讲的时候,有分第一部门,所以我们如果说打开第一部门第一页,或者是打开第二部分第一页,就分得很清楚。

诸位听《十四讲表》的时候,比如说:第一部分先明佛义,就全部不看注解,我讲什么你一定要赶快抄起来,就是把前面《十四个讲表》,我讲的一律要抄笔记,到后来我们会增加资料,我再叫你们看后半部,这样学习,是可以成就的。如果说后面有注解,我听就归听,我就不做笔记,那没有办法,别人得到一百,你只有得到20%,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是初学,就算有老参的话,也有很多的名相也是很陌生。

我们这里的规矩,昨天已经讲过了,上课时间男女不准讲话,这是今天来到这个地方,男女不准讲话,那么一切的规矩,女众有女众的学员长,跟那些初来的人,告诉她,我们这里请假的情形;男众由男众的学员长来说明师父昨天说的要点,告诉他们,我们这里的戒规,请假的方式、服装,在这里不再赘述。

请翻开《大专佛学讲座十四讲表》,前半部,介言;不是第一页,是第一页的前面。

介     言

中国伦理,印度佛学,欧美科学,为造福世界之三大学派,我国虽然全有,但科学早就落伍了,伦理也一度受了邪风,遭了摧残,佛学根本就不普及,流行民间的,多半是宗教仪式而已。但是现在学校里,对于科学伦理,已都排有课程,可望重兴,惟有佛学,反成了听其自然的状态。所幸各大专同学,猛发深省,自动起来研究,可怜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不知何处可入,难以满他的求知欲,这才编了这十四表,说明佛学是什么,佛学内容是什么,怎样学,怎样行,得什么结果,依经教规范,依科学方法,也含有伦理的成分,概不空发议论,使人学一句,得一种法门,省时间,得实用。

佛学究竟说些什么,要知人的一生,离不开空间时间,这就是宇宙人生观,但这观有正确的,有错误的。佛学就是宇宙人生观的大觉者,觉则支配宇宙,不觉被宇宙支配,被支配就是不自由,能支配就是大解脱,万事不依赖,要自己作主。

十四表,极其简单,但介绍的事理很多,可以说教理行果,都说了一个轮廓,有次第,有前后,不能紊乱。体相用,因缘果,事与理,解与行,都有清楚的表明,这譬如是旅行佛界,得了一本行路指南,以后自己看经,便有个入处,行持也有个入处,讲说也有个入处,或不致歧路兴叹,茫无头绪。编者(李炳南)识

上慧下律法师讲《大专佛学十四讲表》第1集——介言

【中国伦理、印度佛学、欧美科学,为造福世界之三大学派,我国虽然全有,但科学早就落伍了,伦理也一度受了邪风,遭了摧残,佛学根本就不普及,流行民间的,多半是宗教仪式而已。但是现在学校里,对于科学伦理,已都排有课程,可望重兴,惟有佛学,反成了听其自然的状态。】

说中国的伦理,我们中国的儒家所说的伦理三纲五常等等,这是讲到伦理;至于印度的佛学,这是讲佛法是从印度来的,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就是集合三百次,弘法的意思。谈经三百余会,这是比较大的,比较小的就不计其数了。与印度的佛学,欧美的科学,是造福世界的三大学派,但是我们了解,佛法只有正面的作用,它没有负面的作用,佛法是从心地上,连根拔起一切的烦恼,佛法只有正面作用,意思就是说:它是究竟的人生宇宙的一门知识,一门可以身体力行的学问,可以印证的东西,欧美的科学,科学有正负两面,科学越发达,战争的武器,杀人的武器,环境的污染就更严重,所以佛法是绝对的正面作用,而科学呢?正负两面都很强,核子发电,核能要爆炸了,核子发电厂要爆炸了,怎么办呢?就像苏联。所以说:科学有正负面的作用。

今天的环保要不是科学那么兴盛的话,环保不会这么严重,今天的社会,科学不是那么发达的话,枪支不会那么流行,是不是?报章杂志这些都是科学的产物,可是带给我们的,像杂志、报纸的报导,都是报导坏事情,杀人、放火,再说我要这个人好,我就可以把他写得很好,我要这个人不好,我就可以把他写得很烂,透过主观的意识,支持那一个党派,就是这个党怎么好,那个党怎么坏,搞到后来,它的可看性也没有什么,可看性也没有什么,大家都不客观,如果你看今天记者说:我有某一部分是客观。那意思就是,某一部分很主观,因此真正报导正确的微乎其微,都是导人向恶的比较多,佛法没有这样子,佛法只有教你做好事。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有严重的对立,只有佛法是绝对的善,绝对的清净。中国的伦理,印度的佛学,欧美的科学,是造福世界的三大学派,我国虽然都有,但是科学早就落伍了,伦理也一度受了邪风,批孔扬秦,伦理也是一度受了邪风,遭了摧残,佛学根本就不普及,我们所流行在民间的大部分是宗教的仪式而已。所以,这些愚夫愚妇,他一定要看得到,他一定要摸得到,你不给他看得到、摸得到,他就认为没有什么好信的。所以,我们今天的拜佛、念佛,包括一些宗教的拜忏、水陆,这个都是方便来接引众生,方便来接引众生,他也许念佛念得很欢喜,我们再慢慢地教化他;他也许来拜忏拜得很欢喜,我们再慢慢地去引导他,让他对真理的了解。所以说我们流行民间的,多半是迎神赛会,这些都是宗教的仪式而已,根本没有真正的佛法。但是现在学校里,对于科学伦理都排有课程,可望重兴,只有佛法,反成了听其自然的状态,这是很悲哀的,很悲哀的。

【所幸各大专同学,猛发深省,自动起来研究,】现在的大专院校都有社团,还不是编入必修的,也没有编入选修的,都没有。只是说社团有兴趣,他们自己举办佛学讲座。【可怜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这三藏十二部,就必须看后半部。诸位看后半部的第一页,第一页,后半部的第一页。诸位看中间。

【三藏:】梵文“三藏”,就是三种含有一切《大藏经》里面的义理,也就是离不开经藏、律藏、论藏,这里就比较清楚地把【梵语】、中文相对地写出来。“三藏”梵文为【修多罗、毘奈耶、阿毘达磨】【华言】就是中文,“修多罗”翻译成中文为【契经】,契经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叫做契经。上契佛理,下契众生的根器,所以,我们称为契经。“毘奈耶”就是【调伏】、戒律的意思,我们要怎么样持戒,使心调伏,使六根调伏。“阿毘达磨”中文叫做“对治法”、【对法】,又称无比法;“对法”就是如何来对治,怎么样来对治;或者是论,“阿毘达磨”就是论藏,意思就是,讨论而记录下来的东西,佛与弟子讨论,或者是弟子与弟子讨论,或者是后代的人所注解的论。所以“契经”的底下就是【经藏】,“调伏”的底下就是【律藏】,“对法”的底下就是【论藏】。经藏【诠定】,诠就是解释,经藏是来解释如何修行才能得定;律藏是来解释如何来持【戒】,如何来持戒;论藏是解释如何开大智【慧】;又【佛藏】就是【佛乘;菩萨藏】就是讲【大乘】,我们讲大乘,乘就是车子,就是载的人比较多,我们这么想。【声闻】就是【小乘】,属于重视自己的修持,重视自己的修持,不普度众生,这个车子就小了,譬如说你骑一辆摩托车,只能载一个人、两个人,最多三个人,你开一部车可以载四个人、五个人,你开飞机,可以坐二、三百个人,轮船可坐几千个人,所以说大乘、小乘的意思就是说,发愿要度众生的情形。

三皆称藏者,十法界圣凡所有功德各无不具,故曰三藏。若能学之,渐得深入,则智慧如海矣。

再看左边的【三藏:】左边的三藏是【经、律、论】。

【经:】:经就是【定学——大乘每经具十二部,】要记住!这十二部不是十二本经典,这一定要弄清楚,不能说《法华经》一部、《华严经》一部、《弥陀经》一部,那不是这样看的,这是曲解了经典。十二部就是十二种分类,十二种分类,譬如说,讲因缘法的就归成一类,讲比喻的也归纳成一类,讲大乘经典的归纳成一类,在语体文里面,长行的归纳成一类,偈颂的归纳成一类,也就是这个意思,一类一类,加以分门别类,就像一个大学里面,有分工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农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海洋学院、技术学院,很多!工学院的底下就又分了:水利的、电机的、机械的;商学院的银保、经济、会计、统计,所以说大乘每部经,每一部经都具足有十二部,就是十二种分类,后面会解释到,大家不必急。

【小乘每经具九部。】九种分类,【经】典是【通五人所说——】,什么是通五人所说的呢?就是五种人所讲的,经过佛的印证,都可以解释做经,所以经典不是只有【佛、】讲的;佛的【弟子、】讲的,经过佛的印证,也可以说是经;【诸天、】讲的,天人所讲的,跟佛的意思,三法印、大乘一实相印相同,也可以说这是经典。【仙、】,就是仙人讲的,经过佛的印证,也可以说是经。【化人。】,就是变化出来的,意即不管是何方的,只要讲的是符合经典,统统可以称为经。底下,【——四人】就是四种人【所说】的,【蒙佛证明,皆可称经。】这四种人所说的,只要经过佛陀的证明,都可以称为经。

【律:】就是【戒学】,【——大乘如《梵网经》等;】,把笔拿起来,在《梵网经》的旁边写上:“菩萨戒”。这是菩萨戒专门讲戒律的,梵“网”经有的人念错了,念成梵“纲”经,梵网,梵网的意思就是:就像大梵天的网,层层无尽,菩萨的戒律,那就是无量的庄严、无量的清净,那就像大梵天里面的网,这叫做《梵网经》。

【小乘如比丘、沙弥律等等——】,比丘戒,这是小乘戒;沙弥戒,这是小乘戒。

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个经典,我们就会发现,菩萨不好当,罗汉比较简单,小乘戒律是身体有实际的去做才算犯戒;大乘不是这样,大乘只要起心动念,统统就是犯戒,没有那么简单的,动一个贪念也算犯;动一个嗔念也算犯;大乘不好持,同时大乘在外表看不出来。为什么在外表看不出来呢?譬如说:在《华严经》里面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有去参国王,国王设的刑很严厉的,触犯了就斩头,五马分尸,这个菩萨一看:哎呀!你怎么这么残忍?后来才知道,他(国王)生生世世发大愿,要惩治这些恶劣的众生,让他回归向善,他造业,他愿意负一切因果,他就参这个。我们外表上看,这个国王怎么这么残忍呢?一个犯人也没有犯多大的重罪,他怎么这么残忍呢?这就从外表看不出来,是善财童子去参他的时候,他讲出他的心地法。

再参……就参到妓女户来,淫女,这个淫女他是菩萨化身的。他就问:你修行人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呢?她(他)是无量亿劫来修的大乘菩萨。她说:我满众生的愿,教化他令入佛法。你看,这个也可以度众生,你看。我们现在不行,你们没办法,你们不要说:我也去!准下地狱的,你们不是菩萨,不能做这种事情,不可以这样做。

所以,我们现在是凡夫,不能看出人家是菩萨,或是凡夫,我们只有一种办法,就是统统当作是菩萨,知道吗?因此我们不知道人家的修行,不能毁谤,知道吗?不可以说这个有修,这个没有修,因为你不知道人家到底有修或没有修,是不是菩萨化身的?要是菩萨化身的,这下就惨了!毁谤菩萨,这下子一定是到地狱里面去喝咖啡,同时要带奶精,还有糖,自己要带下去。因此,在小乘戒里面的制戒很严格,其实不然,大乘更严,大乘戒你连起心动念,要讲一句谎话都不行、都不行!所以几地菩萨所示现的,他用什么样来度众生,你看不出来的,而且他不能讲,他不能讲,他一定要到临命终的时候,要走了,他才告诉你:我上某下某是怎么来的,我任务完成了,我告诉你,我是怎么来的。讲完就要马上入涅槃了,讲完不死不行的,你告诉人家你的身份,你是文殊师利菩萨来的,一讲马上就要入涅槃,不可以再逗留这个世间;或是地藏王菩萨来的,马上就要入涅槃。所以佛法里面很了不起,他不是像社会上讲的神奇鬼怪,或是乱拜,乩童;他是什么菩萨来的,乱盖,菩萨来的根本不能讲,我有告诉过你:我是什么来的吗?没有啊!我是业障来的!跟大家一样,跟大家一样,没什么两样,我只是多看几本书而已,不过我这个人有一个好处,你们都要学习,我这个人不会批评人家,不会毁谤人家,绝对不敢!因为我不晓得你是不是菩萨?万一毁谤错了,糟糕了!下地狱了,麻烦了!我把每一个高僧大德,有修行的沙弥,没有修行的比丘尼,统统当作是菩萨,你们来统统是菩萨,我统统对你们很客气,因为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菩萨,万一我瞧不起你,我伤害到我自己,对不对?造业,不可以!所以你们要学,这一点你们要学师父,这是我的优点,我的优点。(众鼓掌)所以你要在听经闻法里面,听到我去批评一个人,去毁谤一个人,那绝对不可能,我不会这样做。

底下,律的底下,【唯佛亲制,降佛以还不能制律,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样念。唯佛亲制意思就是,精通五个人讲的。“论”有三乘:小乘、中乘,都可以讲“论”。这个戒就不可以,戒就是只有佛制的。所以在律的旁边你们要写几个字:“只有佛够资格制戒律”。你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只有佛够资格制戒律”。所以我们现在所看的五戒、十戒、八关斋戒、菩萨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一切的律,通通是佛制的,别人不可以制立,唯佛亲制降佛以还,就是从有佛以来,降佛以还,就是除了佛,降佛就是除了佛以外,叫做降佛以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除了佛以外不能制律,没有一个够资格制戒律的,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就是国王,要制礼作乐,要颁布必须要经过国王,征伐就是打战,国王一定要下命令,国王不下命令,没有一个人敢动的,打!那就开始打,就这样子。因此,我们要了解,戒律就像天子发号施令一样,只有佛,一国之君可以做这个事情,所以用这个天子来比喻佛,用戒律比喻作礼乐征伐。

那么【论:】呢?【大乘如《智度论》等;】《智度论》旁边加一个“大”字,《大智度论》。什么叫做论呢?把笔拿起来,一问一答叫做论。所以,再把笔拿起来,《大智度论》是解释《大般若经》,把《般若经》里面的要点——四悉檀、十八不共法、十力,拿出来讨论,《大智度论》就是解释《大般若经》,《大般若经》有六百卷,有六百卷;《大智度论》有一百卷,你有看过就知道,看过《大藏经》的人也知道,所以,《大智度论》就是解释《大般若经》,那么它的解释是用讨论的,是用讨论的,一问一答,一问一答,这个叫做《大智度论》,就是看了这一部论可以开大智慧,叫做《大智度论》。

【小乘如《阿毗昙论》等。】“阿毗昙”又名“阿毗达磨”,我们刚刚所讲的《阿毗达磨论》。《阿毗昙论》,把笔拿起来,在旁边写:“论议”,讨论的「论」,议会的「议」,论议,论议的底下一个括号(问答决择,诸法性相)。再一遍,论议,《阿毗昙论》,又名《阿毗达磨》,我们刚刚讲的阿毗达磨,就是《阿毗昙论》。《阿毗昙论》就是论议的意思,讨论的「论」,议会的「议」。括弧底下写个(问答决择),决就是两点,裁决的「决」,择就是选择的「择」,问答决择,诸法性相。诸法就是一切法,性就是本性,就是性相;讨论以后,再来决择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对的我们吸收,错的就放下。“论”有大乘的《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百法明门论》。小乘,就是“阿毗达磨”,还有很多的论,小乘的论,事实上有所谓的《俱舍论》、《成实论》,这是小乘的论典。

论的底下,【论通佛与三乘】,三乘写下来:小乘、中乘、大乘。小乘就是声闻;中乘就是缘觉;大乘就是菩萨。小乘指声闻,就是声音的「声」,听闻的「闻」,听佛的音声,而悟四谛法,叫做小乘;听佛的音声,而悟到四谛法,这个叫做小乘。

中乘又名辟支佛,又名缘觉乘,缘就是因缘的「缘」,觉就是觉悟的「觉」,籍著十二因缘去悟道,叫做缘觉乘,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叫做辟支佛,辟支佛,辟支佛就是墙壁的壁,底下没有土部,就是「辟」,辟支佛;辟支佛翻译成中文叫做因缘觉,修十二因缘而觉悟的,叫做缘觉乘,就是中乘。

大乘就是菩萨修六度万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万行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是大乘菩萨的六度跟万行。所以论通佛与三乘人所讲的,【及佛灭后诸祖、造论甚多。】,造的论非常非常的多,三皆称藏。

看最后底下的,有三个字排一排的。

【三皆称藏者,】三种——经藏、律藏、论藏、三个皆称藏。什么意思呢?【十法界圣凡所有功德各无不具,】意思是十法界里面四圣六凡,通通具足在里面。【故曰三藏。若能学之,渐得深入,则智慧如海矣。】

所以我很赞叹诸位,千万个门你不去,你不去跳舞,你不去看电影,你不去把马子,你不去讨老公,你跑进文殊讲堂来,那么太赞叹了,为什么?那会让我们得大自在,得真真正正的解脱,众生活着,他的追求是很渺茫的、迷茫的,电视拼命地看,看到晚上十一点、十二点、一点,甚至有的看到两点,能得到什么?没有!跑去喝咖啡,一直喝,喝到一点、两点,也没有得到什么。许多的朋友聚一聚,叙一叙,也没什么,到后来生老病死要离开了,你哭,我也哭,也拿不出一个办法来解决,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统统不知道,所以,诸位是宿世的善根,你们一定要好好地用功,把佛法散播出去。

所以说我们很多人误会了,唐三藏是什么意思呢?他把唐三藏当作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不对的,唐朝有一个通达三藏的法师,叫做玄奘,你要搞清楚啊,所以,一般人把唐三藏就当作唐玄奘,不是这个意思,是唐“三藏”法师,意思就是唐朝有一个通达经、律、论了不起的法师,叫做什么?叫做玄奘大师,所以我们就了解了,这下就不会搞错了。三藏,如果再加上“密藏”,就是四藏。经藏、律藏、论藏,号称三藏,但是也有讲四藏的,四藏就是加上密藏,如果再加上“杂”英文叫complex,就是五藏,加上“杂藏”,那就是五藏。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四藏法师就是经藏、律藏、论藏、密藏;五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密藏、杂藏。杂藏就是不属于经,也不属于律,也不属于论,也不属于密,就是综合的,什么都来,这个就叫做杂藏。

翻过来第二页来,第二页,这个就是真的功夫了,就是。

【十二部经:】这才讲到十二部,把笔拿起来,十二部经,这个(部经)括弧,就是分类的意思,十二种分类。在一、二、三的最底下,全部把它划到底下,划三线,一、二、三,把一线划下来,一划到底部,二划到底部,三划到底部,然后用一线平行连起来,写:“此三者为经文上的体裁”,就是契经、重颂、讽颂,这是就体裁来论的,就是文章的长行文,或是偈颂来论断的。从第四到十一,你也把它划起来,“此八按经文所载的别事而立名”。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这八个,从第四到十一底下,你把它括弧起来,写几个字:此八(这八种)按照经文所载的别事而立名,你先抄起来,等一下我再跟你解释。最后一个,第十二就是方广,此一,这一个按所说的经法义理立名,方广这一个是按照所说的经法义理而来立名的。好,我现在一个一个来解释,慢慢地你们就会了解。

第一【契经(修多罗):】契经的旁边写三个字:长行文。长行文是什么意思呢?底下解释:【以妙名等次第安布乃至广说真善妙义。】比如说,《弥陀经》,《弥陀经》是什么呢?就是长行文;从头念到底,它没有偈颂,从头念到尾。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一直念……欢喜信受,大家离开。都是没有偈颂,长行文就是这样的意思。知道吗?以经文上的体裁来讲,它只有长行文。以妙名,就是微妙不可思议的名相,次第,按照次序,安布就是布局,一一来讲,乃至广说真善妙义。

第二叫做【重颂(祇夜):】重颂旁边写二个字,叫做:应颂。重颂的意思就是说:【诸经中或中或后,以颂重颂。】什么是以颂重颂?比如说:《普门品》,或者是《金刚经》,中间都会有,或者是《华严经》,《华严经》文长的看完了,后面都有再一遍的,五个字五个字的,或是七个字七个字的,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颂,先告诉你世间是无常的,然后再用颂,重复地来解释长行文,简单讲就是重颂,意思是相同,但是比较起来是为了好背诵。印度人很聪明,他知道我们人要背诵长行文很难,他就用一个偈颂,就像我们的四言、七言绝句,诗、词、赋,这样就比较好念一点,就类似中国的七言绝句,七个字的或者是四个字,五个字为一句一句的,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是这样子,先用长行文描述,然后用偈颂,所以重颂就是应颂的意思,重复地颂一遍。诸经中或中或后,以颂重颂。以颂重颂的意思就是:意思是相同的,用这个颂再重新颂一遍,意义相同。【即后更颂前长行文。】就是颂前面的长行文,所以《弥陀经》就是契经,但是它没有重颂,《华严经》的话,它就有长行文,也有重颂,统统有。

第三叫做【讽颂(伽陀):】在讽颂的旁边写三个字,叫做:“孤起颂”。孤起颂的意思,就是单独起来的意思,跟前面的长行文,并没有任何的相关联,一开始就用偈颂颂出来,可是跟前面的完全没有关系。所以【诸经中非长行,】就是跟长行文没有关系,叫做非长行。【直说以句结成。】直接讲,以句来结成。就是诸经中非长行,直说以句结成,叫做孤起颂,就是单独而起来的,叫做孤起。所以刚刚叫你们写的就是,此三者为经文上的体裁。

第四叫做【因缘(尼陀那):】因缘,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了,【依如是如是因缘,依如是如是事,说如是如是语。】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因缘,是说跟众生有什么样的因缘?跟娑婆世界是如何的因缘?所以因缘是指这一类;凡是三藏十二部所讲的,不外乎有一部份是讲因缘的,是这个意思。十二部中有一部是专门讲因缘的,但是你不要忘记,不要弄错,以为是因缘经,这个是错误的,以为讲因缘,就是有一部经是专门讲因缘的,错!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这意思就是在一部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偶尔会提到这部因缘,我是怎么样来到这娑婆世界的?就在这一段讲到因缘。知道吗?在这一段就讲到因缘了,而并不是说,因缘是一本书,你不要搞错了!只是说经典里面所讨论到的有因缘的这个事情。

第五叫做【本事(伊帝目多):】梵语叫做伊帝目多,【谓宣说圣弟子等前世相应事。】什么是前世相应事呢?就是他跟这个人有父子关系,譬如说:释迦牟尼佛,他在经典里面讲,他就说:他的太太耶输陀罗。释迦牟陀佛讲的:她(耶输陀罗)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都跟他做过夫妻,他太太发愿生生世世要跟著他,每生生世世都要嫁给他。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乃至我成佛都不放过我。包括他今生今世要成道,她都不放过他,她还是爱他。所以做夫妻,男女在一起,这个不是一生一世的因缘。在《大智度论》里面讲,释迦牟尼佛修仙人道的时候,他的太太就跟他做夫妻了,在《大智度论》里面讲,后来他定功失去了,上苍就下雨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大智度论》里面讲,讲个故事让大家提神醒脑。

释迦牟尼佛前世做五通仙人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有一天,他出去外面走路的时候,走山路,滑倒了,唰!跌倒了!跌倒以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还没有成佛,甚至脾气不好,他就一手指天,“你再下雨试试看!”不可以下雨,他用手一指,天空就不敢下雨了,他怕再滑倒,没有顾虑到众生,或是植物的生长,他就是不准下雨,那就糟糕了,不准下雨,雨就没有再下了,经过了半年、一年,糟糕了,造成干旱,都没水了,植物不能成长,大家都没饭吃了,怎么办呢?后来大家就祈求上苍、拜神,统统没有用,一点用处都没有,还是不下雨,国王就贴出告示,谁有办法令上苍下雨,赏金千万两,不得了啊!赏那么多钱,就贴出了告示,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的太太耶输陀罗,是专门在破坏他的,她说:“我有办法!”她就把告示撕下来,就说:“我有办法!”她就去了。“你有什么办法?”“很简单!你把我用轿子扛到仙人附近。”释迦牟尼佛也证了五通,就是没有漏尽通,若有漏尽通的话,他就解脱生死了。“你把我用轿子扛到五通仙人的附近。”她就住在那个地方,她跟他不认识,她就住在山上的某一个小地方,她就住在释迦牟尼佛前世五通仙人的附近,每天见面,见面,见面,五通仙人(释迦佛前生)就爱上她了,他就上钩了,逃不掉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女人这一关很难逃就是这个意思。他是五通仙人也都躲不过,已经具有天眼通、神足通、天耳通、他也没有办法!后来他们就在一起了,在一起后定功就失去了,哇!这个时候就下大雨了,全国的人都很高兴。因为女人就是很有办法,释迦牟尼佛就说:你有什么要求?她说:很简单,你把我扛在你的肩上入城,就扛着她(耶输陀罗的前生)入城,五通仙人现在已经不通了。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宣说弟子们生生世世跟他有什么因缘。所以说每一位法师度众生,也有他的因缘,也有他的因缘。我刚刚讲的故事是出自《大智度论》的。第五,本事,谓宣说圣、弟子等前世相应事。

第六、【本生(阇多伽):】,这个是不一样,本生什么意思呢?【谓宣说世尊在过去世,行菩萨道、行难行(xíng)行(héng)。】释迦牟尼佛真是不得了,如果你看过他的传记,你会掉眼泪,成佛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做得到的,绝对没有办法!有一天,释迦牟尼佛,他到山上砍柴的时候,他看到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怎么样?这只老虎掉到了坑里面去,完全饿得奄奄一息,已经没有力量了,(未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