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华经06:佛行权巧方便加持一切众生,不管你画佛像或用音声赞叹佛都能成佛

梦参老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4.05)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4.26)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化上人法华经(全)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法华经-梦老 06

(注:小编只有梦参老和尚法华经讲解的音频,没有影像)

法华经06

梦参老法师(2007普寿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称)

 这一段经文专讲造佛像的功德,或者是画,乃至你自己不能画,请别人画,你出钱。所有造像的功德有一个造像功德经,那个造像功德经只说是一般的世间因果得到的好处,不过在法华经提的不同了,法华经提的你造像功德一定能成佛,法华经都以成佛为标准的。例如我们同学在墙壁报上画个佛像,都是成佛的因,一定能成佛。在造像功德经有十一种功德,一者,你要过去生造过佛像,你现在感觉着你眼目清洁,一生的眼目都清洁。第二种,你生的地点没有恶,都是善业。第三种,造像的功德是生尊贵家,生着有财有势的。第四种,你身体的相貌庄严,颜色不同,身如紫磨金色。第五种,丰饶珍玩,有好多的宝物珍珠、玛瑙,你都能够具足。第六种,生到贤善的家庭,受生的时候生到贤善的家庭。第七种,生得为王,或者是生到帝王家去成为国王。第八种,作金轮王,王四天下。第九种,生到梵天寿命非常长,一劫。第十种,永不堕恶道。第十一种,能够恭敬三宝、信仰三宝,能够生到梵天。造像功德经所说的跟法华经所说的有所区别,法华经说你造像的功德能成佛。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自己造,或是请别人帮你造,但是你出钱,或是自作若使人,或是请匠人,皆已成佛道。过去的诸佛就因为造像的功德他成佛了。包括小孩,童子戏,小孩做游戏的时候拿草木拿笔画,但是小孩是作戏,但是这个都作为他已经成佛道,将来一定能成佛的。“或以指爪甲”,拿手画、拿指甲画个佛像,“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你有这个善因了,所积累的功德愈积累愈大。“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凡是画佛像的时候,他心里有个大悲心的存在。这个大悲心就让人家见像能够生起供养心,这么种含义。“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造像的含义就是行菩萨道,能够度脱无量众生。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宝像就是或者拿七宝做佛像,或者拿笔墨画佛像,乃至于华香幡盖供养佛像。或者是做音乐做鼓乐,击鼓吹角贝。角贝,就是拿海螺、拿个牛角吹。这是赞叹佛。“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前头说造像,这是说做音乐发音供养佛,但是心里头是供养佛,不一定你吹得很好,但是你的心以这个音乐来供养佛。或者以欢喜心赞叹、歌颂,赞叹佛的功德,唱个佛的偈子。“乃至一小音”,发的音声很小,不大。“皆已成佛道”。前头是造像,这是以音声供养佛。“若人散乱心”,不是定,也不是恭敬心,是个散乱心,他以这么个心供养佛像一枝华,乃至一华。供养还是画像。以这个因缘的功德,能够见到无数佛来说法。就是以前以这画像的因缘、音乐赞叹佛的因缘,就以这么一个因缘。

“或有人礼拜”,乃至到庙里头去烧香礼拜的。“或复但合掌”,没有礼拜,光合个掌,双手合十,见佛像产生恭敬心。“乃至举一手”,这叫单合掌,举一只手。“或复小低头”,点点头而已。我们都是五体投地的礼,也不是单合掌;能够见到佛像,乃至就能见到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以此因缘能够成道,能够入无余涅槃。换句话,就是成佛。“如薪尽火灭”,柴火烧完了,火也就熄了。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最后总结此一偈颂,“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散乱心,不是至诚心。像我们拜忏,或者到这礼佛,那是以至诚心,比这个散乱心更进一步了,把自己的身命都付给于佛,归命,归命礼。这样来供养佛像的功德,比那个散乱心不是更大嘛!就是成佛成的时候快一点。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现在过去的佛都灭度了,没有遇到。过去的佛已经灭度了,或者在十方当中还有在世的,像弥陀佛在世,不动如来在世,药师琉璃光如来在世,在世的佛像我们念八十八佛、三十五佛都是现在在世的。所以若能闻到佛的功德,就是供养功德、赞叹功德,音乐供养的也好,或者入于塔庙中,单合掌,小低头,都算。假使有一众生闻到这种法,就是闻到我们法华经所说的法;这都是法华经这样说,其他经论有的有、有的没有;皆已成佛道。过去的因,种的善因,那是缘因,皆已成佛道是了因,因圆果满,功德成就了。这都是诸佛行权巧方便加持一切众生,不管你画像也好,用音声赞叹也好,或者假工具赞叹也好,都能成佛。因为过去古佛(诸佛)就是这样成佛的,验之未来,一切众生都能够如是成佛。“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因为过去佛是这样成的,现在的咱们如是种是因也能够如是成佛。

 【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说过去,还有未来一切佛。未来一切佛,就包括咱们都在内,在法华经我们都是授记的了。未来一切佛,其数无有量,没法计度未来的佛有多少佛,没有数量可说。这未来的诸佛也如是说法,也如是教化众生,也给众生授记。为什么人家说成佛的法华,原因就在此。你只是闻到法华经的名字,或者你听一座也好、听一部经也好,法华经就是如是的善巧方便。

 【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因为一切诸佛以无量的方便,诸佛的智慧是无量的,他以善巧方便摄度众生。法华经跟华严经两个迥然不同,不同的在哪地方?华严经专给大菩萨说的,那都是久修了,久修有德成就就快了。我们这些未来的众生,自己没有成佛想,也没有认为自己能够成佛,总感觉自己业障很重,一开口就是“我业障很重”,随便哪位道友就是挂到口头上的。自己把业障重挂在口头上的,有两种,一种我就是这样,我原来就是业障重,现在我也业障重,你不要挑我的毛病,我是业障很重的人,这是一种,拿它做挡箭牌,很多道友都是开口“我业障很重,成不了道”。为啥?掩盖他造罪,掩盖他做错事,掩盖他没有精进行佛道。业障重不是挂在口上,心里想。如果你认为业障很重,你该忏悔,多诵几部法华经;把法华经多诵几遍业障不就不重了,减轻了!那你就成佛了。所以过去的佛、未来的佛、现在的佛都是无量的,都在说这个方便法门。什么法门?开权显实,都入法华经显实,人人都能成佛。

这段经文讲画像也好,音声赞叹佛也好,只要有一点点的善根都能成佛,这叫方便法,这才叫真正的大慈大悲。一切诸如来以无量的方便,方便法是说不完的,临时又出一个方便法,临时又出一个方便法,每个人都有方便法门,像每位道友去劝人家,没有接近三宝的,归依三宝就能成佛。若人入于塔庙中,单合掌,小低头,都已成佛道。归依三宝不是更能成佛了!这都是“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就是加持、愿力,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一切佛他的发誓发愿就让一切众生都成佛,只要跟三宝结一点点的缘,以这个缘因绝对能成佛。“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什么道?成佛之道。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未来的诸佛也如是说此法,尽管说的法很多很多,法门是无量的,其实就是一个,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两足尊就是佛佛道同,都是福足慧足成就佛果的。“知法常无性”,这个就深了,不是咱们讲的无常性。什么法无常性?讲佛性、讲实相是常住的,常住无自性,是相,不是性。无自性就是没有因性,这个指因说的,把无性再说到无性,无性故无性。无性是什么?这才名无性。这让你修观的,这不是从福德入,从智慧入。一切诸法它没有本性,是无常性。实相是常住的,无常性回归于本性,那个就叫实相。实相有相吗?实相无相,无自性,无相。

既无因性,诸法没有个因,因缘所生法是空的,是无性之性,就叫无因性。这个无因性的无性也无性,无性也无性,这才名无性。这是未来诸佛说的无量法,知法常无性,这就是讲这句话;知法常无性,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没有常性,既不常,也不断。知法常无性是实理上讲,这就讲性体空的。相呢?相也是空的。无性的性是什么样子?性空,无性就是性空,无性的性空。我们实相是无自性的,因为实相无相,故知道是理性的性空,这个纯粹讲理、讲佛性是空的。性空就影响一切相空,性空既是这样子,相空呢?亦如是,无性故亦无相,这就是相空。体无故相亦无,所以在一切经中言无相无性。在一切经中都讲无相这种言说,是说它无二性。无性的性是什么?就是无相性,相没有,无相。所以叫性空常无,所以叫知法常无性。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知是什么?知法常无性,前头一个知;知法常无性,这个知就是照,般若智照,没有分别的。大家都念心经,都会知道“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而不是智。这就是知,知法常无性。这个知就是照,没有分别,没有形相,什么都没有,一照而已。这个道理咱们想想,这太阳光来照的时候、月亮光照的时候,它有分别吗?它有念吗?假那个照来形容。这个照就是纯粹的真常的智慧般若。所以般若为什么不翻?就是它这个照的义没有任何的分别。因此佛教经常讲“佛种从缘起,中道者无性”,佛种是从缘起的,中道无性,这就叫佛种。

“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一切众生迷了,无明为缘,有众生的生起。咱们讲起信论说“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起信论这样讲,就形容着佛种无缘。我们经常讲中道义,中道无性。佛种无缘,中道无性,是什么?佛种,这就叫佛种。所以佛种从缘起,没有自性。懂得这个道理了,一部法华经你也就依着这个道理去解释去吧!迷这个理是这样子,那解这个理呢?佛说的教导,教导我们干什么?修行,教你去行,观察诸法,照了诸法。这个教和行是缘,教跟行就是你正觉的因生起了。所以欲想生佛种,须得一乘教。以一乘的教导,专颂一乘教。但是这叫净因净缘,清净缘起,闻说一乘教。闻了一乘教起的行门,就是一乘的行。行通因通果,有正觉的因成就正觉的果。因为你造佛像也好、赞叹佛也好,这就是佛果的因,一定成佛。但是佛种是从净因缘而起的,所以众生的佛种所从缘起,不离缘而起法。这个道理你必须把性空缘起反反覆覆学通了。为什么我们讲几天讲性空缘起?带你入了法华境界的时候,你一定了解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意思,不然这有些个辞句你不能进入的。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众生的正觉如是,佛的正觉也如是,正觉没有两个,就是一个。众生是本俱的,佛是修显的,但是都有一个如字,“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每一部经的头一个字是如,就是这一个如字,从如字生起,这就是是法,如是之法。是法住法位,如法住在法位、住在本位。是法就指如,如法住在法位。因为世间相是依着如而起的,世间相常住,永远如如不变。一切众生也以如为本位,又以如为相,世法众生之相常住世,永远常住的。世间相既是常住的,就是如的理常住的,那个相是标志的;世间相常住,相是一个标志而已。众生正觉的位子跟佛的正觉的位子是一样的,没有两样的。迷是迷这个理,悟也是悟这个理,开知见开这个理,示知见示这个理,悟知见也是这个理,入知见也是这个理。但是以如为相。如本来无相的,无相之相。无相之相,无相者常住。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含义就是这样解释的。理是一个,世间相、出世间相,相分出世间、世间相,还是一个理。迷,这是显现众生为什么都能成佛?因为它理是一个。只是迷了理了,悟了就行了。把这个理开示出来,示给一切众生,让众生开悟,完了就证得这个理了。理持常住。佛因为他契合这个常了,修成了。众生没契合,没契合就是众生,契合了就是佛。所以说众生相跟佛的正觉相常住的,相常住。但是染净不同,染是正位,净也是这个正位,正位一也。所以佛是依着世间而修成了达到这个理了,理寂了所产生这些个妙用。由此而验证一切世间上就是这么一个理,咱们经常爱说就这么一个理,没有两样。故云常住,所以世间相常住。但是这个是导师方便说,如是而已。

 【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如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以种种因缘。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

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如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就是为了一佛乘。示现种种道,其实为佛乘。同时要了知众生所行的,深心之所念的,过去所有造的一切的业,善也好,恶也好。“欲性精进力”,欲是希求,但是欲的体没有希求,欲性精进力就是返本还源。众生的根机有智慧,有愚钝,利根的众生一闻就进入一佛乘了,钝根的不行。所以以种种因缘来显示法,佛说十二部经的时候,有譬喻,有言辞,“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对什么机说什么法。这一段经文简单说就是权和实,法华经叫开权显实,把权都给他说清楚,把实在的实性理显示出来。

 【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今我亦如是”,诸佛如是说法,我现在也如是,让众生都得到安稳。为了安稳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就是要说一乘。说了那么多方便善巧,目的就是显一佛乘而已。这就是显示一个如,这个如就是一切诸佛同一实理,拿这个如教化一切众生,让众生也显示证得这个实理。这叫秘密。法华经就没有秘密了,开示悟入都是秘密。那是什么?究竟成佛于安稳处。因为佛住其中,这是安稳处。

 【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方便说诸法。皆令得欢喜。】“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知众生的本体,知众生的爱好,知众生的业,两种,一个佛的业,一个众生业。以前四十年所说的法都是方便善巧而已,“方便说诸法”,为了让众生生欢喜心,渐令入佛道。生了欢喜心,渐渐就引入他教他成佛。

 【舍利弗当知。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深着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为是众生故。而起大悲心。】

“舍利弗当知”,佛对舍利弗说你应该知道。“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我看见一切众生没有福没有慧,这六道众生没有福慧,但是生死在险道之中很危险。为什么?相续苦不断。六道轮回,相续的苦不断。因为众生五浊恶世的命浊,生死在险道,随时死亡、随时生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爱着于五欲境界。“深着于五欲,如牦牛爱尾”,像牦牛爱护它的尾巴一样的。众生爱五欲,不肯舍离五欲。五欲是以贪爱为本,因为贪爱障住他本来的佛性,正知正见没有了,邪知邪见。就像瞎子似的看不见,“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大势佛就是佛有很大的力量。佛在出世间的时候有很大的力量来度众生,我们现在生这个时候非常不好,什么时候?劫浊,这个时候不对,因此而见不到。盲瞑,就是瞎子。“盲瞑无所见”,就是见浊。因为邪见完了生出很多的烦恼,就是烦恼浊;五欲的烦恼,就是邪见的烦恼。因为在苦中都想离苦得乐、都想把苦舍掉,每个众生都如是。因为众生有如是求,佛才而起大悲心,使众生从邪见网超脱出来。

 【我始坐道埸。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这是佛说我最初开始思惟这个道理的时候,这就叫坐道埸。“我始坐道埸”,就是我想这个究竟理,就是思惟这个道理。开始坐道场时候,在菩提树下修观。观什么?观一切众生根本的业。或者有时经行的时候,在我思惟观想这个时候,三七日,三个七的功夫,我成道了。我所得到的智慧,微妙最第一。这是佛说感菩提树的恩,经行是念大地的恩,道成就了以大地、菩提树为根地。那是智者。所以我想以我所修得的,来照了化度众生。

 【众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但是不可能。为什么?众生的根太钝了。他贪着五欲境界,愚痴,所感的黑闇,似瞎子见不到光明。“如斯之等类”,像这一类的。“云何而可度”,怎么度他们?就佛想,佛的思想,必须把他们贪欲让他止息了。怎么能止息他的贪欲呢?

 【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余诸天众。眷属百千万。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

在这个时候,“尔时诸梵王”,就是六欲天以上,乃至于帝释天,乃至于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余诸天众,眷属百千万。佛说他初成道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些天人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佛初成道的时候,这些天人都劝佛转法轮度世。“若但赞佛乘”,那时候假使我只称扬赞叹一乘法,众生他不能得度,因为他没办法接近。“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不信就是破法、谤法;“破法不信故”,就是谤毁,不但不信,他要谤毁。因为谤毁要坠三恶道,因此我不说法。我宁愿不说法,疾入于涅槃。佛观机的时候,感觉着一乘法不对机,这些都是小机,在施化的方面很难,不如不化。

 【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又一想,过去的诸佛他们如何行呢?如何利益众生呢?“寻念过去佛”,过去佛也如是。因为他们所行的方便力,观察过去诸佛方便利益众生的事,那我也该学诸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念一切众生的苦,尤其众生没有大的根器,但是我不能舍弃众生。一切诸佛都如是,不能舍弃众生,要以方便法来诱导,慢慢诱导。“亦应说三乘”,就是效法过去的诸佛也应说三乘道。

 【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

“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在我的思想观念当中,这样的观念时候,十方佛就现前了。以清净的梵音来安慰我、慰喻我,假譬喻晓喻我,“善哉释迦文”,就是赞叹释迦牟尼佛,你是人民第一的大导师。现在你得了无上法,应该用方便力,随顺一切佛,过去一切佛都是成道之后,用的是方便力,就是善巧方便行。意思就是说应以三乘施,一乘法可以转为施三乘,布施给众生三乘,完了渐渐引他入佛慧,这就是第一导师所要做的。因此就开权显实,佛说三乘法说了四十年,现在这才开始说法华经。但是佛一初得到最上法,在说华严时其实就是说的佛的自得自证的法,那是度化过去无量劫来所有成熟的。这叫开权显实。法华经是开权显实。华严经是先说实,后说方便。法华经是先说的方便,会归于实。中间都是权。

“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十方诸佛向释迦牟尼佛说这个道理,这一最妙法我们都得到。也如是像你一样的,“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这些众生他没有智慧,他欢喜喜欢小法,给他说二乘。乃至最初说的是人天乘,还不是二乘。人天乘就说做善事,十善业对治十恶,你让他做好事,别做坏事。他哪肯相信他能成佛呀?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因此必须善善诱导。“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虽然是说三乘法,还是为了显实教菩萨法。这是佛说他过去初成佛的一段因缘,完了就对舍利弗说。

 【舍利弗当知。我闻圣师子。深净微妙音。称南无诸佛。复作如是念。我出浊恶世。如诸佛所说。我亦随顺行。】“舍利弗当知”,舍利弗,你应当明白。“我闻圣师子”,十方诸佛就是大圣做的师子吼,深净的微妙音。“称南无诸佛”,我就归依一切诸佛,佛佛归依佛,佛佛道同,因为十方诸佛来跟我说。“复作如是念”,佛说我又来观察,作是念就是观察一下子。“我出浊恶世”,我出现世间是五浊恶世,不是清净佛土。诸佛怎么在五浊恶世度众生的?“如诸佛所说”,十方诸佛所向我讲的。“我亦随顺行”,我也是随着一切诸佛所说,就在思惟。

 【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罗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

思惟观察这个事情以后,“即趣波罗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佛说在自己观察思惟,再加十方诸佛跟他劝导,我思想就变了,不急于入涅槃了,还要说三乘。这样才说的三乘法。舍利弗,你应知道。舍利弗知道什么呢?十方诸佛以微妙音向我来说,让我随顺浊世众生说三乘法。诸佛如是,我亦如是随顺诸佛所行的教化如是行。我这样观察思惟之后,到波罗柰。波罗柰是地名,就是古时的鹿野苑,开始去度五比丘。诸法寂灭相是不能用言语形容的,是真实的一乘道。我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这就说有门,说一切法无常,说一切法苦、一切法空。这苦怎么来的?你召集来的,你做些个苦事,以什么因感什么果,这是苦集法。怎么样对治苦集法呢?佛就说灭道法,说世法无常让你观,观法无常,观一切法空、无我,不要在这里头执着我。知道苦集了,苦果是你自己感召的,你因集招的,那你就悟得不生不灭、不苦不空,悟灭修道,求寂灭理。这寂灭不是究竟的,就是你定下来、寂下来,不随着世间因果转,说出世的因果。

 【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

“是名转法轮”,这就是转佛的法轮,佛说法,转法轮,点出众生的惑业。这是转什么法轮?化他,化众生的法,度众生的心,让众生心转化,这叫转法轮,把众生烦恼给它碾灭了。以法,轮是比喻,用出世法销灭世间法。出世法就是涅槃,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悟得灭的理要修道。这是佛最初度憍陈如五比丘先断见惑,断见惑当中一分一分的灭。灭就是证得,灭烦恼,证菩提。初步的只是灭见惑,完了再灭你思想的思惑。这样出世间,从有学到无学。从有学先是学四圣谛法,学戒,这都属于四圣谛法之内的。有学位到无学位,无学位就是阿罗汉果,有学位就是初果、二果、三果,这三果都叫有学位。但是这个就是小乘法。这样立出来有罗汉之名,阿罗汉,也有佛的名,有名字,有语言,所说的是三乘法。声闻是小乘,缘觉是中乘,菩萨是大乘,这属于三乘法。但是这个三乘法的大乘,跟咱们讲华严、讲法华这个大乘(一乘法)不一样的,这属于三乘法,这对比而言的。

这些闻法的弟子们,依教奉行,断烦恼,证涅槃。涅槃就是生,不是死;究竟说无生灭,也无生,也无死。这个三乘法佛,说三乘法的佛,不是说一乘法的佛。这就是说三乘即是法。以二乘人为僧,见谛,见到真理了。这个谛,见谛就是见到理了,是世间生灭法的真理。这样的佛现世间是三宝具足。四谛法是法宝,佛是佛宝,憍陈如五比丘是僧宝,三宝于是现世间,这个时候有了三宝了。佛说的涅槃一切的音,这些个阿罗汉受行的;受,领受佛的教导;行,修行,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是烦恼断处,断的是一般的现行烦恼。这就是生,生什么?涅槃,涅槃就为名生。这个时候佛所教导的叫声教,以言语、音声来教导,这是圣教的开始,佛与众生说法的开始,这时候三宝就现世间了,佛、法、僧三宝。但是这不是真实的,这是佛说的最初想入涅槃,没办法,而十方一切诸佛启发来劝说,佛才说三乘。

 【从久远劫来。赞示涅槃法。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从这个久远劫以来,赞成的这个涅槃法,就是脱离生死苦海,用这个涅槃表示生死永远尽了,断生死了。为什么五千退席?他认为我们都不要再修了,我生死已断了、烦恼已灭了,还要修什么?所以在初说法华时候,但是唯佛与佛、诸大菩萨就知道说你那个不是成就,才走了一半。你烦恼并没断尽,粗惑断了,细惑还在,真常留住,那叫细惑,生死苦是尽了,再不受生死了。

 【舍利弗当知。我见佛子等。志求佛道者。无量千万亿。咸以恭敬心。皆来至佛所。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我即作是念。如来所以出。为说佛慧故。今正是其时。舍利弗当知。钝根小智人。着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

“舍利弗当知”,这个时候佛跟舍利弗说你应当明白。“我见佛子等”,凡是从佛法生、从佛口生、从佛音上生,小、中、大,小乘、中乘、大乘,三乘都叫佛子,这说的是方便法。闻方便法的也是佛子,从佛口所化生,从佛音上所化生。但是还有发大心的,“志求佛道者”,一心想求成佛的,不是求小果的。“无量千万亿”,这类的机也相当得多。“咸以恭敬心,皆来至佛所,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这些人都从佛的方便法,就是三藏教的通教和别教,还是方便法,是三教的方便,小、中、大,使他业障除了,心量大了。除了业障,开了智慧,他还想深入再求,不满足。这是发大心的。这段说这种根机跟咱们讲华严经那个,华严经一开始就拿善财童子做例子,他就是发的菩提心,根本没经过二乘道,也不要求方便善巧,直接证入的。

佛在这个时候就想了,“我即作是念,如来所以出”,如来所以出世间,目的不是这样子就完了。“为说佛慧故”,想说成佛了之后的智慧,不是到三乘完了为止了。现在时候到了,“今正是其时”,该演究竟法了,要演一乘法,大乘法。“舍利弗当知,钝根小智人”,舍利弗,你应该明白,那些没有智慧的小智慧人,他们是执着相、憍慢,不信是法,不信这一乘法。“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现在我非常的欢喜,以无为道教化这些菩萨。正直就是直入佛乘,把前三乘的善巧方便舍掉,但说无上道。这类的根机闻了一定能信,信了一定能了解,了解了之后一定随佛学。所以佛不要再顾虑了,佛没有顾虑了。“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这些发大心的菩萨闻到是法,就是法华经的法他再没有怀疑了。“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与会的千二百人都能成佛,当作佛就是很快就成佛。

 【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譬如优昙华。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乃一出。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

“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所以我也跟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是如是说法。说什么法?无分别。以前三乘法是有分别的,还是有浊的。“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遇见佛很难,这是在人道当中能遇见佛很难。即使佛出世了,“说是法复难”,是法就指着说法华经这个法,一乘法,这是法难。前头是人难,难得遇见佛。“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经过无量无数的劫,想闻法华经一乘教义那非常难。难就是有难缘,遇不到的意思。“能听是法者”,能听到法华经的。“斯人亦复难”,这个人那得有大因缘,不是简单的。你信,信完了能受,信受难。这是四难,四种难关,人难、法难、闻法难,闻了你信不信?信受难。“譬如优昙华,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乃一出”,像优昙华一样的很难得见,那不是常时开的,几千年开一次。法华经也如是,不是随时演法华,没有!闻是法若能够生欢喜心,乃能发言赞叹,“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你闻到法华经就等于你供养三世一切佛;你再赞叹,“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

 【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教化诸菩萨。无声闻弟子。汝等舍利弗。声闻及菩萨。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佛还顾虑,你们别怀疑,我是诸法之王,于法自在。“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教化诸菩萨”,没有声闻弟子。“汝等舍利弗,声闻及菩萨,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这就是密宗,秘密藏。

 【以五浊恶世。但乐着诸欲。如是等众生。终不求佛道。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堕恶道。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以五浊恶世,但乐着诸欲”,在这个五浊恶世都贪着五欲境界。这些众生不去求佛道,“如是等众生,终不求佛道”。“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堕恶道”。当来就是我灭度之后,那些末法众生听到法华经他谤毁;他不但不信还谤毁,一谤毁就堕恶道了。哪些能信受呢?有惭愧的、清净的、志求佛道的,求成佛的。“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我这法华经专给那个一乘的根机说的。

 【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舍利弗,你明白一切佛法都如是,不止我释迦牟尼。“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随众生的根机来说一切法。“其不习学者”,有些人不学不习。“不能晓了此”,这种道理他没法悟入。“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你们都成了阿罗汉都知道了,诸佛出兴于世是一切世间之导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你们不要再疑惑,以前都是我方便善巧,现在给你显真实了。“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要成佛还不欢喜吗?嘱托,佛一再嘱托让大众深信法华。今天就讲到这里。 【文字录入:隆华】 

法华经 01:跟法华经有一定因缘的所有四众来参加法华会

法华经 02:法华会上如来放光就是让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法华经03:法华经的真实义你不能进入,就用方便善巧来接引

法华经04:看你以什么知见来看问题,你这样来学法华经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法华经05:佛示现人间只为度众生成佛,只有一乘法,除此之外都不是真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